APP下载

成人鞍区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1例

2022-03-15李卓群兰小磊杨丹丹王宇翔李照建侯明妤丰育功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蝶骨鞍区瞳孔

李卓群 兰小磊 杨丹丹 王宇翔 李照建 侯明妤 丰育功

1 病例资料

54岁女性,因左侧眼睑下垂1个月余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左侧上眼睑上抬不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左侧瞳孔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右侧瞳孔对光反射灵敏;视力、视野正常。入院颅脑CT示鞍区占位性病变,侵及左侧海绵窦(图1A)。MRI 平扫见鞍区等T1、短T2信号影,左侧海绵窦受累(图1B、1C),增强后呈片状不规则强化。术前垂体激素检查显示皮质醇激素、泌乳素升高。术前诊断为垂体腺瘤。完善术前准备,全麻下行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瘤呈紫红色、质韧、血供丰富,侵犯左侧海绵窦,与颈内动脉粘连紧密,分块切除肿瘤;少量肿瘤与颈内动脉壁粘连紧密,予以保留,达次全切除。术后病理示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细胞核偏心,胞浆明显嗜酸性,分裂像易见;免疫组化示EMA、CD99、SSTR2阳性,肿瘤细胞核中INI1 表达缺失,Ki67 阳性率为60%;病理诊断为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术后动眼神经麻痹改善,视力、视野正常,垂体激素水平均正常。术后5 d 出院,于当地医院行放射治疗。术后6个月,出现右眼视力下降,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术后8个月入院进一步治疗,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右眼视力下降、仅有光感;左侧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瞳孔直径4 mm、对光反射迟钝。颅脑MRI 示右侧蝶骨嵴周围、鞍内、蝶窦内见不规则短T1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病变局限性侵犯邻近脑额叶、右侧海绵窦及斜坡(图1D、1E)。考虑肿瘤复发,行右侧翼点入路开颅手术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瘤色红,血供丰富,基底位于右侧蝶骨嵴、前床突、海绵窦区,部分向鞍内、蝶骨平台延伸,部分位于颅中窝。将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离后分块切除,达显微镜下全切除。术后头痛头晕等症状缓解,右眼视力同术前。术后11 d出院,于当地医院行放射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MRI增强见肿瘤切除满意(图1F、1G)。术后6 个月GOS 评分4 分,未见肿瘤复发。

2 讨论

AT/RT 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2016 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AT/RT 归类于“Ⅳ级”。AT/RT 常见于3岁以下儿童,成人少见。成人AT/RT好发于大脑半球,成人鞍区AT/RT非常罕见,绝大多数为女性。本文病例也为女性。这表明成人鞍区AT/RT具有明显的性别倾向,其发病与性别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成人鞍区AT/RT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视力损害及动眼神经麻痹。CT 主要表现为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占位。MRI主要表现为鞍内占位或鞍内鞍上等T1、等T2信号;增强后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这提示肿瘤可能合并出血、钙化、坏死等。组织学上,AT/RT 主要由横纹肌样细胞、原始神经外胚层、上皮性组织和肿瘤间质组成。2016 年WHO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提出AT/RT的诊断需要确认特征性分子缺陷:INI1/SMARCB1 或BRG1/SMARCA4 基因失活,目前已成为诊断AT/RT的金标准。本文病例INI1阴性,符合诊断标准。

AT/RT 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大多数学者认为,成人鞍区AT/RT应首选手术治疗。本文病例初次手术时发现肿瘤质韧,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次全切除肿瘤,术后8个月肿瘤复发,且肿瘤体积比初次手术时更大,甚至侵犯了临近脑组织及斜坡。这提示成人鞍区AT/RT 具有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容易复发的特点。所以,成人鞍区AT/RT应尽可能地全切除肿瘤。但由于鞍区结构复杂,毗邻颈内动脉、海绵窦、动眼神经等重要结构,肿瘤与血管壁及神经粘连紧密的部分,应予以保留;而肿瘤侵犯的硬脑膜和非功能区脑组织应一并切除。目前一致认为,采用以手术为主、放疗联合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病人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总之,对于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及动眼神经麻痹的女性,短期内症状迅速加重,MRI 示鞍区占位且增强呈不均匀强化,应考虑AT/RT。成人鞍区AR/RT首选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联合放化疗,并密切随访。

猜你喜欢

蝶骨鞍区瞳孔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瞳孔里的太阳
瞳孔
CT平扫结合MRI扫描在左侧蝶骨嵴脑膜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显微手术和非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对比分析
视频脑电图监测中蝶骨电极加做过度换气提高检查阳性率的护理配合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瞳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