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和非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对比分析
2016-06-28王宇峰
王宇峰
(鹤岗鹤矿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 鹤岗 154100)
显微手术和非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对比分析
王宇峰
(鹤岗鹤矿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 鹤岗 154100)
目的分析显微手术和非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效果对比。结果纳入本次研究中的63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其入选时间为我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选择显微手术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非显微手术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待两组患者治疗后比对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Simposon分级为Ⅰ级比例分别为62.5%和35.48%,与此同时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经计算后分别为12.5%和35.48%,统计学数据计算后呈现统计学意义。结论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经显微手术后可将临床疗效提升,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显微手术;非显微手术;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治疗效果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位置为蝶骨小翼内以及前床突,近于颅底中线位置,和较为重要的血管结构和神经进行邻近,能够对神经以及海绵窦进行侵及,其病变位置提升了手术难度,无较高的全切率[1]。为本次研究分析显微手术和非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效果对比,现将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中的63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其入选时间为我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将63例患者分为32例观察组和31例对照组。对照组中19例患者男性,12例患者女性,年龄跨度为28~68岁,(50.4±2.4)为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观察组中20例患者男性,11例患者女性,年龄跨度为29~70岁,(52.5±2.8)为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将数据间的研究性提升。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非显微手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显微手术,依据肿瘤入侵的实际程度以及方向,选择不同的入路方法,改良入路适用于肿瘤中颅底以及横跨蝶骨嵴侵犯处,眉弓锁孔入路适用于前颅底。顺延蝶骨由外侧位置直至内侧位置对硬膜进行剥离,经显微磨钻对蝶骨嵴进行磨除,硬膜血管需要进行电凝,随后通过电切圈实施囊内减压术,经神经导航选择显微镜对囊壁、血管粘连位置以及神经进行剥离,如果分离具有困难性需要对其实施全切除术,手术后对患者实施脱水以及解痉挛等基础治疗。
1.3 评估标准[2]
选择Simposon分级标准对患者予以评估,如肿瘤全部切除,同时将累及的硬膜和颅骨进行切除为Ⅰ级;如肿瘤全部切除,对附着的硬膜进行电灼为Ⅱ级;如肿瘤全部切除,对于肿瘤附着硬膜无解决为Ⅲ级;如对肿瘤实施分切为Ⅳ级;如对患者进行活检或者肿瘤减压为Ⅴ级。而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计算,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后以计数资料进行呈现,在对数据进行检验时选择卡方,统计学意义呈现说明数据间P<0.05。
2 结 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Simposon分级情况
观察组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后,Simposon分级为Ⅰ级患者比例为62.5%,对照组患者进行非显微手术治疗后,Simposon分级为Ⅰ级患者比例为35.48%,两组数据进行对比产生统计学意义,相关数据由表1可知。
表1 对两组患者Simposon分级情况进行对比 [n(%)]
2.2 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上消化道感染,1例肺部感染以及2例继发颅内血肿患者,发生率经统计计算12.5%,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出现3例上消化道感染,4例肺部感染,2例继发颅内血肿患者以及2例对侧肢体偏瘫患者,发生率经统计计算35.48%,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x2=4.5853,P<0.05。
3 讨 论
蝶骨嵴脑膜瘤因为肿瘤具有较深的位置,同时对较为重要的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进行毗邻,为此提升了手术难度,极易产生肿胀,因此提升了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3]。伴随显微外科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提升了临床效果。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后能够提升肿瘤全切率,同时可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予以降低,可将此方法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1] 邱 平,阙双林,祁小龙,等.显微手术和非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0):38-39.
[2] 吴忠魁.显微手术和非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12):46-46.
[3] 王 雄,张玉定.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J].中国医学创新,2014(26):143-145,146.
[4] 王洪锋,刘荣耀.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血管和神经的保护[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104-105.
本文编辑:李 豆
R739.45
B
ISSN.2095-6681.2016.34.0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