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
2022-03-15王志勇
王志勇
(庐江县城东小学 安徽合肥 231500)
一、语文和音乐共鸣
文学语言虽是形象化的,但它作为第二信号系统须经大脑思维活动才能转为形象,间接地作用于人的内心;而音乐所传达的感觉是能直接影响人的内心。所以,适时地将音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让它们交叉渗透、优势互补,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音乐,创造语文气氛
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节课开始,针对教学目的,选择恰当的音乐来组织教学,不仅能够营造所需要的语文氛围、将学生的心迅速“抓”到课堂中来,也能调动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笔者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就采用了音乐导入法。课前先播放腾格尔的音乐视频《神奇的九寨》,学生就被动听的音乐和迷人的美景所吸引。笔者询问:“孩子们,你们能说出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儿的景色吗?”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回答“九寨沟”。笔者接着问:“你们当中有人去过九寨沟吗?”学生纷纷摇头。“今天,老师就来当一回向导,咱们师生一道去九寨沟欣赏一下。”这样由音乐学习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营创了良好的氛围。因为有了最初音乐的铺垫,学生对九寨沟充满了向往之情,后面的教与学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课中音乐,助力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与音乐都有联系,有的甚至来源于乐曲,有的被编成歌曲,例如《蜗牛》《歌唱二小放牛郎》等。在学习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文章时,试着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去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艺术美,这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泉映月》中这样写道:“起初,琴声委婉连绵……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文本中,阿炳的心声和琴声交织呈现。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朗读时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作为配乐,学生在跌宕起伏的二胡曲的带动下,仿佛进入了阿炳的内心世界中,与文本产生共鸣,领悟琴声即心声,感悟到阿炳内心对音乐的热爱、与命运的抗争,对未来的向往。如此,音乐响起的时候,学生与文本内容产生共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自然大大提高。
(三)用音乐升华课文,提高教学效果
一节语文课结束的时候,如能适时播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音乐,不但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又能升华文章中心,达到拓展延伸的效果。
当教学《慈母情深》这篇散文,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体会到那一份深厚的慈母之情、体会到那一份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时,笔者及时播放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在音乐中,笔者深情地说:同学们,文章中的母亲,在那样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毅然拿出钱给孩子买书,这是一位多么可敬的母亲!老师相信,你们的母亲也为你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和心血,那你们能够做些什么,来报答这份恩情呢?于是,有的学生说要自己动手制作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妈妈,有的说要帮妈妈擦桌子、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有的说要对妈妈说上一些感恩的话……在音乐中,学生既理解了文本内容,又升华了情感。
二、语文和美术共美
年纪小的学生爱涂涂画画,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想法。与文字语言相比,图画的确比较形象,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如果将美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起来,将黑白平淡的文字变成色彩斑斓的图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出学生的潜能,从而打造出活力课堂。
洋葱属于百合科葱属类植物,又被成为圆葱。其糖类、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含量都非常丰富,在我国的南北方都有广泛的种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农作物的品质要求也随着上升。为了更好的达到提升洋葱品质到无公害标准的目标,对洋葱的无公害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描写景色的课文,在教学时,可以加强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联系,品赏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画卷,或根据课文内容描绘四季的美景,如此,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好语文,还能够让学生的审美及想象能力得到较好培养。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绘画能力,让学生边看文本边画出文章中的游览线路图,这样既能理清课文记述的顺序,又能培养学生的记忆、想象、实践等多种能力。
其实只要稍微留意一下,教师很容易就能发现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可以和美术学科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比如,学习《乡下人家》这类课文,笔者先和学生一起将课文中所描写的美景分别概括成“四季花开”“雨后竹笋”“家禽觅食”“月下晚餐”和“夏夜虫叫”等;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爱的片段,根据已有的生活经历,在大胆合理想象的基础上,通过绘画将片段所描绘的内容体现出来。通过多角度畅想,学生不但欣赏到乡下人家的美景,培养了语言表达及创造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文本知识的理解。
三、语文和品德共育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地方。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很强,叶圣陶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所以,语文学科在融合品德教育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语文课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课堂,同样也是品德与社会学科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当将“知识的传授”与“心灵的培育”有效结合起来,找准“教书”与“育人”的最佳融入点,这样就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闪烁品德教育的火花。
(一)将正面的价值观融合到语文教学中
教学中遇到需要学生认真品析的课文,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在教学的同时,有“预谋”、有“准备”地向学生传递正面价值观。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条件,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所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积极的、正面的价值观融入文本学习中。
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笔者先让学生自己搜集、阅读有关新中国成立的资料,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历程;其次诵读题目,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场面;接着在阅读课文内容的同时,出示“圆明园被毁”“南京大屠杀”“秋收起义”等画面,让学生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原因;最后出示有关《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场面的热烈,群众的欢呼。这样做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让他们懂得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王二小》这篇文章时,笔者先带领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体会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接着围绕“放牛放哨”“被逼带路”“带进埋伏圈”“惨遭杀害”等情节,让学生紧紧地抓住描写王二小的言行、神态的语句,并多次朗读,边读边体会王二小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以及他对中国共产党以及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无限忠诚;最后教育学生向王二小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珍惜当下,好好学习为国争光。将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紧密配合起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融合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渗透了品德教育的文章。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组织适当的教学实践活动,基于活动将一些好的行为方式传递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展开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向上地成长。
如笔者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末尾时,让学生用具体的事例,说说父母亲对自己的爱,也可以说说自己应该如何报答他们。可是学生却不知从何处说起,无从下手。这时,笔者想起了《品德与社会》中有一个主题是“表达我的爱”。于是,笔者结合品德学科,先让学生回家采访爸爸妈妈的愿望、爱好等,接着让他们汇报情况,并说说自己的体会,然后再讨论自己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与之前无话可说相比,在与思德学科结合的课文课堂中,学生都纷纷表述了自己的想法。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完善了品德教育。
在教学《水》一课时,笔者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了解我国缺水的现状。最后,笔者结合了思品课中有关节约用水的主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水”“不断变化的水”“保护水、节约水资源”三个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搜索资料、讨论交流,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大意义,知道水资源的匮乏,从而形成珍惜水、节约水的意识。
四、语文和科学共趣
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科学资源,基本上每册都有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在教学此类课文时,要加强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的联系,做到语文中渗透科学,从而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加油助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雾凇》一文,作者以优美准确的语言,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经过,描写了雾凇奇异壮美的特点。课堂上有好几名学生不理解 “过于饱和”的意思,笔者灵机一动,安排学生进行了溶解实验:让学生准备一杯水和一袋白糖,让他们一勺一勺地往水里加糖并搅拌,一开始,水能慢慢地将糖溶解,可是,随着不断加入糖,学生发现任凭怎么搅拌,糖还是没办法溶解在水中。通过这样的科学实验,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什么叫“过于饱和”。在实验的辅助下,整个课堂既充满了科学的乐趣,也让学生明白了文本的内容。
《太阳》一文从“距离远” “体积大” “温度高”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的特点,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宇宙中的天体》这本科普读物,对宇宙星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可以借助于科学课件中的“星球工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等特点,从而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
《人类的老师》是一篇科普类文章,主要写人们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很多有益于人类的东西,从而说明了广大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这也是一篇能和科学融合的文章。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设置的。
师:“飞机坠毁、乘客伤亡的惨祸”令人心碎,那你们看看蜻蜓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个厚斑点,它增加了翅膀末端的重量,这样就有效防止翅膀颤抖了(适时用课件出示蜻蜓翅膀的图片)。师:它翅膀末端的厚斑(翅痣)给科学家以启示(课件出示加了厚斑的飞机飞行的情境图)。师:这是谁发现的呢?你想对科学家说什么?生:科学家们,你们真伟大!师:是呀,科学家们真伟大,科学的力量真神奇。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相互交流人类积极向自然学习后的发明。这样做“一箭双雕”,既学习了课文,又能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立志探索科学奥秘的决心。
语文教学中,可以将音乐、美术、品德、科学等学科与之充分融合,发挥学科融合的作用,这样既能使语文课堂精彩纷呈,还可以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掌握好度,融合不等于完全混合,教师应找准它们之间的结合点、融合点,不能混乱用,亦不可过度用,以防适得其反。总之一句话,作为从事语文教育工作中的一员,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语文和音乐、美术、品德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发挥音乐、美术、品德学科的作用,多科融合,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