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语文课堂
2022-03-15袁训峰
袁训峰 袁 荣
(1.涡阳县第四中学 2.涡阳县梁岭小学 安徽亳州 233600)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作为语文老师,利用好三尺讲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承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责无旁贷。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等,通过写作训练和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形式,讲好爱国故事,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学不仅是讲解字词句篇,更要融入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讲好爱国主义故事,深入挖掘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比如,在学习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时,师生可以先一起诵读:“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然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谈一谈哪些人称得上英雄,如爱国大诗人屈原是英雄,一战封侯的霍去病是英雄,宁死不折的岳飞是英雄……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那些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出生入死的仁人志士,那些舍“小家”为“大家”,把平安和幸福留给别人、把危险和困难留给自己的普通劳动者,他们也是英雄。如信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钟南山院士是英雄;一生投身教育,倾尽所有帮助众多贫困女孩走出大山的张桂梅校长是英雄;疫情肆虐时“舍小家顾大家”的“逆行者”是英雄;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加拿大扣押1028天,心向祖国不屈不挠、坚强勇敢的孟晚舟女士是英雄;为了救助轻生者而牺牲的仅24岁的陈建军是英雄……
英雄就是为了人类的进步,敢为人之所不敢为者;为了祖国强盛,敢当人之所不敢当者;为了人民的安全,不惧生死,一往无前者。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品质——护国爱民,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情怀——家国情怀,他们都拥有一种共同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新时代学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拥有家国情怀,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勇于做新时代的英雄。
通过对“英雄”一词的探究,学生不但深刻认识了“英雄”的内涵,而且提升了爱国主义情感,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和国学经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国由千万家组成,爱家就是爱国,所以教师还需重视发挥乡土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使学生全面认识家乡的人文风情、历史文化、名人事迹、经济发展,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激发出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从而把爱国主义教育形象化、具体化。
例如,在向学生讲述“竹林七贤”文学典故的时候,笔者提到亳州市涡阳县石弓镇嵇山南麓(今涡阳石弓镇郭土山——又叫嵇山)的“嵇康墓”,讲述嵇康的事迹:嵇康是魏晋时期文人团体“竹林七贤”之一。他为人孤傲,不满权臣司马昭黑暗统治隐居山林,后被司马昭残忍杀害,年仅39岁。他虽生命短暂,却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幽愤诗》《叙志诗》《游仙诗》等,不胜枚举。名曲《广陵散》自嵇康后再无人能弹。嵇康虽英年含冤而逝,却永远受到后人景仰。我们作为他的“老乡”,怎能不骄傲和自豪!在讲到大圣人老子的《道德经》时,笔者对学生说:“两千多年前道家的鼻祖老子就出生在亳州市涡阳县,我们能与这样的大圣人共享一方水土是多么幸运,多么自豪的事呀!”本土名人举不胜举:古有道家代表人物庄周,有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有“建安文学”的代表“三曹”即(曹操、曹丕和曹植),有被誉为“神医”的华佗,有汉初“三杰”之首的谋士张良,有勇于反抗清朝黑暗统治的捻军首领张乐行,等等;今有亳州第一位牺牲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王崇典,有中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著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炳恒,有著名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侯宝章,有中国体操队女子平衡木奥运冠军邓琳琳,等等。向学生介绍这些贴近生活的家乡名人事迹,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除此之外,对于今天的中小学生来说,诵读经典,含英咀华,与先贤对话,与经典同行,陶冶情操,温润心灵,尤为重要。课前对声情并茂地朗诵国学经典,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笔者在每节课都会安排五分钟的国学经典诵读:从《诗经》中的《无衣》到范仲淹的《苏幕遮》,从《论语》中的《学而》到庄子的《秋水》,从杜甫的《登高》到顾炎武的《日知录》,等等。将诵读外化与声,内化于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充分利用作文训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课堂中的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特殊平台。在作文训练中,老师不但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语言运用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要自觉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第一,帮助学生多积累有关爱国主义主题的写作素材。
老师在课堂上要多讲并讲好中国古今爱国主义故事,如苏武牧羊、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销烟、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邓小平“春天里”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上山下乡”,等等,讲出他们艰苦奋斗的历程,讲出他们的爱国情感,讲出他们的丰功伟绩。也可以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风采,观看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影视作品等。在电影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比如:小学阶段可以观看《闪闪红星》《少年毛泽东》《红星照耀中国》等,中学阶段可以看《建党伟业》《光荣与梦想》《血战长津湖》等。活动后要求学生写心得感悟。也可以要求学生课下阅读一定数量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古诗、故事和经典名著,并做好笔记,写出心得体会。
第二,引导学生多写并写好以“爱国”“奋斗”“梦想”“团圆”等为主题的作文。
老师要结合时代背景,充分利用一些特定的节日,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主题作文训练,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国庆节,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校举办“庆国庆”征文比赛活动。以“点赞祖国 青春追梦”为主题,弘扬青春力量,展现青年担当,厚植爱国情怀,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及赞美之情。我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征文比赛活动。经过长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感陶冶,学生的作品精彩纷呈,有诗歌、小说、议论文等。
笔者班级语文课代表王敬淇在作品《祖国啊,我伟大的祖国!》中写道:
“我愿是一颗平凡的麦穗,
甘心做伟大新时代里平凡的‘奉献者’。
根须深深扎进黑色的泥土,
麦穗金黄来装点北方亮丽山河。
祖国啊,我伟大的祖国!
您是
那东方璀璨的明珠,
美丽在中国!”
学生李欣冉在作品《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国》里写道:
“我们要回报伟大的祖国,书写新青年的时代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这是在说,青春志与‘中国梦’同频共振,国之需要,我之理想;屠呦呦青蒿一握,奉献一生;黄旭华深爱着核潜艇事业,一生无悔;袁隆平爷爷以‘杂交水稻’为友惠泽苍生。他们为国为民不图名利,勇于担当。这是他们的担当,未来便是我们这些‘后浪’的担当!……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祖国,祖国就是我们,我们就是祖国!你我牢记习总书记重托,胸怀兼济天下之志,砥砺前行不负祖国。我们是新时代辉煌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者。强国有我!愿为此身长报国,相聚民族复兴时,爱国精神薪火相传。”
通过学生作品,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家国情怀。
第三,通过作文批语,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批改作文时,老师要适时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懂得“有国才有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在写以“____我想对你说”这篇半命题作文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文从字顺地表达出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情的感激,却少有人写出对党、对国家的感念之义。对此,老师可以通过写评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材每一单元后,都编排有“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识“自强不息精神”的内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思是天道的运行是刚健有力的,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个人修养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契合的,表现为自立、自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其次,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从历史名人身上感受什么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文王被拘禁在羑里时推演出《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苏秦“悬梁刺股”,孙康和车胤“囊萤映雪”,范仲淹“断齑画粥”,等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一讲现代英雄人物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
如周总理少年时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习总书记“上山下乡”时,不忘报国之志;袁隆平为实现“禾下乘凉梦”,吃住在田间地头;八十多岁的钟南山院士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逆行”;等等。让学生知道,他们之所以能做出伟大的贡献,促进人类和历史的进步,是因为他们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总而言之,我们都要心系国家和人民,坚持“人民至上”,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迎难而上,不惧风雨,努力去实现人生价值!爱国之情不能仅仅深藏于心,还要行之于外。同时,我们不能眼高手低,把报效国家寄希望于将来。我们要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遵守纪律、爱护同学、努力学习、勇于创新、敬老孝亲、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等,这些都是爱国的具体表现。相信将来每一名学生都会是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会是祖国的骄傲。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形式方法还有许多,这都需要语文老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