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小二为例浅谈《水浒传》中的“小人物”描写
2022-03-15李为民
李为民
(蚌埠第三中学 安徽蚌埠 233000)
一、研究背景
安徽省高中新教材从2020年秋季开始使用。新教材变化较大,尤其是语文学科。它以崭新的“单元学习任务”作为篇目编排纲领,兼顾文体的组合。其教学任务目标也有了全新的变化,“四维目标”(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构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设置,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有机整合单元任务,有效设置学习情境,高度融合单元篇章,有效完成单元任务,精读重点,实现“四维目标”能力的转化,成为当下语文教学中需要重点探索的课题。
二、问题的提出
高一必修下册的第六单元选择了古今中外小说共五篇,学习任务之一为“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其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以说是非常典型的一篇。在此篇的教学中,大家都会着力分析林冲的思想性格转变历程和塑造其形象的典型手法,即由“善、义、忍、勇”至“狠”的转变,进而归纳引出小说“官逼民反”的主旨,这是《教师教学指导用书》中着重强调的。然而,在本文的开篇,施耐庵却用了相当笔墨对次要人物李小二进行描写。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我们都侧重于分析这些内容主要是为了完成对故事主要情节的引入和从侧面体现林冲的形象特征,反倒忽视了对李小二这个人物形象本身的分析。施耐庵进行这样精彩的描写,还有更深层的用意吗?这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
毋庸置疑,施耐庵的用意更深更远!
为此,笔者在本文的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为李小二设置生活情境,进而思考:无论在《水浒传》还是现实,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李小二”,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李小二不仅是小说艺术中“圆型人物”(此称谓取自英国小说家福克斯《小说面面观》中的人物形态“两分法”)的典型代表,更是芸芸众生中你我的缩影。可以说“我们都是李小二”!
三、具体分析
(一)他身份卑微,挣扎于社会底层
他“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虽得林冲仗义相助,但已经“京中安不得身”,迫于生存,李小二“迤逦不想来到沧州,投托一个酒店主人”“在店中做过卖”。由此可见,李小二在东京时只不过是个底层卑微人物,应该是生活所迫使他一时糊涂,犯了盗窃罪,从而留下了人生污点。我们不应因此简单断定李小二就是个“坏人”。因为这种错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每个普通人在遭遇生存困境时都极可能会犯下的,李小二如此,我们亦如此,芸芸众生皆如此。
(二)他本性良善,勤谨本分
李小二因为人生污点,在东京已经无法安身,无奈之下到了全新的生活环境(沧州),努力用自己的行动洗刷曾经的“污点”。他“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得到了酒店主人的器重,进而招了他做女婿。可以想见,酒店主人对李小二这个陌生的“外地人”必然是要有暗中观察和考验的。显而易见,考验的结果很让自己满意,否则他怎肯把女儿的终身大事、自己的全部家业甚至是自己的晚年幸福全盘相托?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李小二值得相托的首要原因是他的“本性”和“本分”,即“德”;然后才是他的“勤谨”,即“才”。司马光在《通鉴纪事本末 三家分晋》中对“才”与“德”有精辟的论述:“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在这段文字里,我们见到了酒店主人的识人之能,也见到了李小二的本心本性。这无疑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底层草根尚能具备的美好品性,恰恰却是身居高位者所缺失的,这难道不是施耐庵对当时社会的揶揄嘲讽?
(三)他知恩图报,也不乏世故圆滑
林冲的“看顾”“陪话”“赍发”使李小二获得了“新生”的可能,所以李小二对林冲的回报是真诚的。他视林冲为“亲眷”“恩人”,请他“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并且“管待林冲酒食,至夜送回天王堂。次日又来相请”。丝毫没有因林冲今日已经成为“罪囚”,而自己今日已经“发迹”成了“老板”而怠慢冷落林冲,更没有乘人之危,落井下石,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以人之常情揣度:一个好不容易洗刷了自己曾有的“污点”,进而还能生活得略有体面的小人物,面对一个“恶了高太尉”的囚徒,理应避之尚恐不及,又怎能敢与之有所来往,甚至来往甚密呢?我们应该敬佩李小二的勇敢,更应该庆幸世态炎凉的洪水还没有淹没众生的良知!
然而,李小二又向我们展示了他世故圆滑的另一面。当“闪”入酒店的“尴尬人”操“东京口音”让李小二去请管营和差拨来“商议些事务”时,李小二起了怀疑,于是让妻子“去阁子背后听说甚么”。李小二老婆简直憨得可爱,道:“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接下来便是对比之下李小二世故圆滑的生动写照,他道:“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的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候,他肯便罢?做出事来,须连累了我和你。你只去听一听再理会。”大家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这句话中前部分借李小二之口对林冲的描述,高度认同这是对林冲典型形象的侧面描写。但笔者认为,后面的“做出事来,须连累了我和你。你只去听一听再理会”同样是不该忽略的精彩之笔。尤其是“须连累了我和你”写出了李小二深知其中利害关系,不敢把自己和家人牵扯入是非之中的明哲保身心态。这等利害敏感之事,即便林冲是自己的“恩人”“亲眷”也不例外。此时的李小二内心必定是煎熬矛盾的,在回报恩情和权衡利害得失上,他心里的天平最终是要向后者倾斜的。然而,这岂不正是人之常情,芸芸众生的普遍倾向与选择?
(四)他心机欠深,耽于切身之利
按理而言,李小二应该对官府的手段勾当有相当了解。当年林冲能够用“使钱”与“陪话”的手段使他免遭牢狱之灾,今日东京来人也是断然能够用“一帕子物事”(“莫不是金银”)令管营和差拨“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的。此时,深谙世事人情的李小二本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隐瞒不说,当作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发生;委婉暗示,闲谈中带出有操东京口音的人到此公干;直接挑明,豁出去,抛家舍业,协助林冲复仇,以报当年恩情。
然而,当林冲到来时,李小二的最终决断却是出乎我们意料的。他先是“慌忙”告诉林冲“有些要紧说话”,让林冲察觉他神情慌乱;然后是“请林冲到里面坐下”,让林冲觉得颇神秘蹊跷;然后说“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且“口中呐出‘高太尉’来”,使林冲顿生警惕愤怒;再然后,当李小二说出“差拨口里应道‘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并且把“一包金银递与管营、差拨”时,这已经相当于明确告知林冲这些人来意不善,令林冲怒火中烧,一触即发;最后,尤其是当李小二说出“只怕在恩人身上有些妨碍”并且准确描述出来人长相时,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使林冲杀心顿起,眼见要惹出事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明知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又何必非要撩拨于他?明知林教头“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又何必非要说得如此关切?明知道“须连累了我和你”,后果难以承受,又何必非要说得如此具体?即便是出于对林冲安全的关心,又何必每每说的都是敏感关键之处?这与明白告知有何区别?当然,我们不应该苛责李小二,一方面,他出于良知,觉得自己必须告知恩人要有所防备;另一方面又不愿引火烧身,失去当下的安稳生活。此时怎么处理此事才能既报答恩人又保全自己,确实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此时李小二的心机欠深,思虑欠妥就很显而易见了。
当眼见林冲“大惊”“火起”,要“教他骨肉为泥”时,李小二害怕了,他不得不考虑衡量林冲一旦“做将出来”,自己将会受什么样的牵连。此时,他必须扭转眼前的危机,只能再回过头来劝解安慰林冲“只要提防他便了”!虽说“吃饭防噎,走路防跌”,但或许真的是我们多虑了,人家真的就是另有公干呢?正是在对切身之利难以割舍的驱使下,李小二夫妇在林冲卖刀寻仇时才会“捏着两把汗”,在林冲寻仇未得时才会劝解他“只愿如此”,在分别时才会以“这个差使,又好似天王堂”为理由打消林冲对接管草料场的犹疑,才会以“只是小人家离得远了,过几时,挪工夫来望恩人”让林冲能够安稳下来。此时的李小二在“离得近”便于报答恩情和“离得远”利于保护自己的衡量中,下意识地选择了后者。在这里,李小二内心的矛盾和焦虑展露无遗,施耐庵为我们写尽了他内心的苦楚和焦灼:面对落难的恩人,不能不施以报答,因为本性良知尚在;但又不能交往过密,陷入太深,因为切身利益犹存。这其中度的把握,确实是难为了李小二。
四、总结
细读文本至此,我们可以对李小二这个人物形象做出如下小结:他只是一个身处社会下层,努力挣扎求生存的小人物。他曾因不够自律检点而栽了跟头,险些身陷囹圄。此后,他艰难地爬起来,依靠自己勤谨善良的本性与尚能赢得立锥之地的一技之长一步步挣扎出生活的泥淖。在社会中艰难地摸爬滚打多年,他虽深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朴素道理,但更懂得利害得失的权衡。当变故可能来临时,他实在是无法割舍辛苦打拼来的稳定生活,像“好汉”们一样一脚踏上“不归路”;却也不愿失去做人的良知,像“鸟厮”们一样不知“江湖忠义”为何物。他苟且求全于二者之间却偏又无计可施,于是就只能剩下于人于己权作安慰的一句话——“只愿如此”!
我们应该从李小二身上看到自己——芸芸众生中普通一员的缩影!其实,我们都是李小二!我们是否也曾像他一样于生活的苟且中偶尔犯错?是否也曾像他一样于切身利益的计较中偶尔违背本心?是否也曾像他一样于良知的问责中偶尔忐忑难安?是否也曾像他一样于当务之责中常念求全自保?是否也曾像他一样于“明知其不可”时常以“但愿如此”自我安慰?
既然生活中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好汉”快意恩仇的潇洒,接受世人的狂热膜拜;那么就让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接受生存与良知的“煎熬”,进而“榨”出人性“皮袍下的‘小’”来!这正是施耐庵在小说中用大量笔墨写李小二的深刻用意!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施耐庵要揭示的“官逼民反”的主旨,并不仅仅通过“英雄好汉”落草梁山来体现,如林冲、杨志、柴进等;更通过芸芸众生三教九流中的小人物“万劫不复”来体现,如李小二、郓哥儿、唐牛儿等。应天罡地煞之数的英雄好汉们,在官府的逼迫下尚且难以生存,更何况卑微渺小如蝼蚁草芥的下层百姓?施耐庵写小人物的深刻用意恰在此处!
更富有艺术性的是,施耐庵在塑造这些小人物的形象时,往往赋予他们甚至超越英雄好汉的淳朴品质和善良本性。他们勤劳本分,奉公守法,有普通民众最朴素的道德坚守,有底层顺民最本真的人性底色。这恰恰是各级统治者最缺失的!高高在上、凌虐百姓的统治者们歪曲了法令,败坏了风气,最终使得整个“水浒”社会充斥着血腥暴力与冤屈不公。作者用民众良善本性的微弱光华即将湮没于黑暗反动社会洪流之中的深刻危机,让人震撼,进而察觉“以暴制暴止于至善”的合理性,突出“官逼民反”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