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羽杉赤枯病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2022-03-15沈彩芹崔恒碧季定根

绿色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抑制率菌落菌丝

沈彩芹,崔恒碧,季定根

(江苏省东台市林场林业资源科,江苏 东台 224242)

1 引言

落羽杉属包括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和池杉3个种。落羽杉原产地为北美东部地区,因其具有耐盐碱、耐涝、生长快、成材率好等特点[1],成为我国南方低洼湿地造林的优选树种,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然而随着种植面积增加,病害成为危害落羽杉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其中赤枯病是危害面积广且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3]。研究表明,赤枯病的主要病原菌有镰刀霉属、黑盘孢目多毛孢属、拟盘多毛孢属等[4]。杉木赤枯病病菌以孢子和菌丝体在病叶组织中随枯死针叶落在土中越冬[5],6~8月份中旬开始发病,7月份为发病盛期[6]。在发病初期,杉木幼苗顶梢的嫩叶首先产生褐色病斑,随后病叶逐渐呈赤褐色,后扩大变为暗褐色,遇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许多突起的黑色小霉点。发病后病害蔓延迅速,2 d之内即暴发成灾,被严重侵害的杉木很快出现成片或成块坏死[7,8]。

因此本试验选用6种市场上常用的防治病害药剂,通过对病原菌株分离、培养,进行抑菌试验,研究不同药剂对落羽杉赤枯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通过大田防治,验证其防治赤枯病防效,为赤枯病的防治筛选高效药剂、制定有效的大田防治策略奠定基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供试植物材料为中山杉405扦插苗,病叶采自盐城市东台市梁垛镇中山杉育苗基地。通过分离、培养中山杉405病株上的植株病斑得到致病菌株拟盘多毛孢菌,为供试菌种。大田试验在东台市梁垛镇中山杉育苗基地进行,试验树种为一年生扦插苗,试验药剂分别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由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由河南省安阳市锐普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由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30%苯甲·丙环唑乳油,由浙江世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3%吡唑·甲硫磷悬浮剂,由山东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45%甲硫·腈菌唑水分散粒剂,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2.2 试验设计

于2020年分别进行室内药效试验和室外防治药效试验。两部分试验均以清水为对照,设置6种药剂处理,分别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T1),1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T2),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T3),30%苯甲·丙环唑乳油(T4),23%吡唑·甲硫磷悬浮剂(T5),45%甲硫·腈菌唑水分散粒剂(T6)。

2.3 研究内容及方法

2.3.1 室内药效测试

将供试药剂配成10 μg/mL、100 μg/mL和1000 μg/mL的梯度浓度溶液,配置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并加入配好的药剂溶液1 mL,以只加无菌水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灭菌后冷却到 50 ℃,每个浓度梯度设置3次重复,待冷凝后接入病原菌,供试菌落直径为0.5 cm,置于25 ℃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培养7 d,测量其菌落直径,并计算菌落扩展抑制率。

抑制率=(对照菌丝生长率-处理菌丝生长率)/对照生长率×100%

(1)

菌丝生长率=(菌落平均直径-菌丝块直径)/培养天数

(2)

2.3.2 室外防治药效测定

随机选取生长状况一致,发病特征相似的感病植株,于2020年5~8月份以清水处理做对照,每隔20 d喷施1次,在9月8日进行观察,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情况,计算各处理区的病情指数和防效。

防治效果=(对照感病指数-处理感病指数)/处理感病指数×100%

(3)

对照感病指数=对照防治后感病指数-对照防治前感病指数

(4)

处理感病指数=处理防治后感病指数-处理防治前感病指数

(5)

2.4 统计分析

本试验测定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17.0版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Duncan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杀菌剂对赤枯病病原菌菌落直径的影响

由表1可知,和CK相比,药剂处理均能够减小病原菌菌落直径,各药剂处理的病原菌菌落直径均随药剂浓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在药剂浓度为10 μg/mL时,各处理菌落直径表现为T1>T5>T3>T2>T6>T4,T4处理的病原菌菌落直径最小。在药剂浓度为100 μg/mL时,表现为T1>T5>T2>T3>T6>T4,T4处理的病原菌菌落直径最小。在药剂浓度为1000 μg/mL时,表现为T2>T3>T4>T1>T6>T5,T2处理的病原菌菌落直径最大,T4处理最小。

表1 不同杀菌剂对赤枯病病原菌菌落直径的影响 cm

3.2 不同杀菌剂对赤枯病病原菌菌丝抑制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抑制率存在不同差异,随药剂浓度的增加菌丝抑制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药剂浓度为10 μg/mL时,各处理菌丝抑制率表现为T4>T6>T2>T3>T5>T1,T4处理的菌丝抑制率最高,T1处理最低。在药剂浓度为100 μg/mL时,表现为T4>T6>T3>T2>T5>T1,T4处理的菌丝抑制率最高,T1处理最低。在药剂浓度为100 μg/mL时,T5和T6处理的抑制率最高,其次是T1和T4处理。

表2 不同杀菌剂对赤枯病病原菌菌丝抑制率的影响 %

3.3 不同杀菌剂对赤枯病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不同药剂和同一药剂不同浓度对赤枯病防治效果不同,各药剂处理随稀释倍数的增加,防治效果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说明高浓度效果优于低浓度。在稀释浓度为500倍时,各处理防治效果在57.45%~83.52%,T4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T1处理,T2防治效果最低。在稀释倍数为1000倍时,各处理表现为T4>T6>T3>T5>T1>T2,T4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在稀释倍数为1500倍时,T4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T5处理。

表3 不同杀菌剂对赤枯病防治效果 %

4 讨论

落羽杉属树种赤枯病病原菌主要以菌丝在小枝和落叶组织中越冬[9]。该病来势迅猛,由树下到树上、树冠外缘向内膛、复叶基部向顶端发展[10],因此,提前使用保护药剂是防治赤枯病的有效措施[11],且温度对其影响较大。因此,在病害暴发前,尤其是高温高湿环境时要加大对落羽杉属树木赤枯病的防治力度[12]。冯婷等[13]研究表明,多菌灵、甲基硫菌磷、蛇床素和苯甲丙环唑的杀菌效果较好。匙明强[14]研究表明,在室外防治中,苯醚甲环唑和纯白多菌灵防治效果最好,在稀释 1000 倍时,防效能达到80%以上,其次为甲基硫菌灵和腐霉利。宋琳等[15]研究表明,70%甲基硫酸灵对拟盘多毛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稳定且抑制率较高。本研究对落羽杉赤枯病致病病原菌的室内杀菌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23%吡唑·甲硫磷悬浮剂对菌丝的抑制率较高,对赤枯病防治效果较好,其中多菌灵对杉树的抑制率较高,但是其为单剂制剂,长期单一使用容易引起病原菌的抗药性,因此需要进行杀菌剂轮换使用或混合使用。

研究表明,6种药剂均能够对落羽杉赤枯病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30%苯甲·丙环唑抑菌率最高,防治效果最好,稀释500倍防治效果达到83.52,其次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45%甲硫·腈菌唑乳油,因此,在杉木防护中,可应用这3种药剂对落羽杉赤枯病进行防治,可在落羽杉赤枯病防治中交替轮换使用。

猜你喜欢

抑制率菌落菌丝
蔬菜使用不同处理方式对农药残留影响的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技术介绍及分析
菌丝发菌差咋回事
提高双孢菇成菇率三技巧
刺果瓜甲醇提取物对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补骨脂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
昆仑雪菊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其对肿瘤细胞活性研究
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协同致病菌
适量添加稻壳有利于灵芝菌丝发育
“菌落总数”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