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日记: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模式
2022-03-15温彩虹
[摘 要] 循环日记是学生全员参与,将分组循环、相互阅读、多元评价相融合的一种习作教学模式。循环日记紧扣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情和语文学科的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循环日记也增加了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习作的多元评价环节,是一种较为适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模式。
[关键词] 循环日记;习作教学;多元交流
循环日记与普通日记最大的区别表现在“循环”二字上。笔者根据班级学生的性别、个性特点及习作能力等要素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控制在4~5人,保证在一周内让每位学生都能轮写一次日记。通过两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在小学中年级进行“循环日记”这一习作教学模式很有必要。
一、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一)激发“表现欲”
循环日记是有读者的日记,能让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习作,他们像一张白纸,都希望将自己最好的习作水平表现出来,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老师的赞赏。有了这样的表现欲,每个组的学生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写好日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日记不论是从书写的整洁程度,还是从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水平。学生从每周一次的循环日记中,慢慢地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激发“竞争力”
分小组写循环日记,小组内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表达能力不同,一本循环日记本上往往会出现质量不同的日记,有字迹工整的日记,有选材有趣的日记,有立意新颖的日记……学生在习作之前会仔细阅读组里其他同学的日记,从别人的日记中得到灵感或习作经验。于是,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互相竞争,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小组内出现了你争我赶的习作态势,学生都希望通过努力将自己最好的水平展现在循环日记上。这种良性竞争产生的效应是学生在模仿和借鉴的过程中,逐步发现生活中的素材,主动选材、自主构思。
二、记录学生真实生活
(一)记錄观察所得
对于循环日记的内容,笔者并不做过多约束,而是引导学生从丰富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小学中年级学生对生活充满好奇、充满热情,循环日记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现象,甚是喜人。例如,同样是描绘身边的小动物,不同的学生就能通过不同的视角展开描述。
一提到胆小鬼,那肯定非我们班的李恩珍莫属了。瞧!她又在喊救命了,同学们都以为世界末日来了,跑上前去一看,只见她站在椅子上,浑身发抖,双眼圆睁,瞪着地面,嘴巴大张着,还一个劲地啊啊直叫。大家都低头往地上看去,原来是一只小蚂蚁趴在了椅腿上。(徐子轩)
甚至一只偶然飞进餐厅的小鸟也成为他们的日记内容——
这只小鸟长着一双发亮透明的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似的又黑又亮。它在餐厅里飞来飞去转了好几圈,大概是累了,想落下来休息一下,它的小脑袋转来转去,找不到地方,最后好像看到了我面前的美食,小鸟径直地朝着我飞了过来……(杨一沐)
因为“循环日记”需要记叙自己真实的生活,学生就会养成注意留心周围事物,搜集习作素材的习惯。同一本循环日记上,小季描写的是春天的一朵花,小钱用文字感谢学校的送水叔叔,小李把生活中的小游戏热热闹闹地呈现出来……这些生活片段都成了他们习作的素材。因为循环日记上积累了足够的素材,所以学生在完成语文课本中的习作任务时,便也顺畅了许多。
(二)表达真情实感
较之低年级学生,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常常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产生情绪波动。笔者结合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关注产生情绪波动的事件,并鼓励他们将事情写在循环日记里。
笔者的学生小梁,他的爷爷奶奶长期居住在山东,每年和他团聚的日子屈指可数。在一次短暂的团聚后,小梁特别难过,他将自己的情感通过循环日记流露出来。在循环日记本上,小梁将自己与爷爷奶奶离别时的不舍与失落表达得淋漓尽致。循环日记不仅让小梁及时记录了情感,也让他的情绪有了合适的宣泄途径。像这样的日记在循环日记中有很多,学生们都喜欢通过日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有的学生因为养了很久的珍珠鸟生病了,他在循环日记中表达自己的担心;有的学生因为与好朋友发生了不愉快,他在循环日记中表达自己的懊恼……
循环日记的本质,不是让学生将华丽的辞藻进行堆砌,也不是让学生复述作文书中的事例,而是让学生记录属于他们的真实生活。教师应该开辟循环日记这样一片“自由空间”,让学生书写属于自己的童年,记录自己的故事。循环日记,不仅为学生选择写作素材提供了途径,也帮助学生记录下他们珍贵独特的感受。
三、促进师生间多元交流
因为循环日记具有可循环的特点,所以它的交流形式也别具一格。学生在完成一篇循环日记后,会进行至少三次评价交流。
第一次交流是在两位学生之间。学生A完成循环日记后,下一位续写的学生B可以对其日记进行阅读点评,他们之间进行了第一次交流。在这次交流中,学生B对学生A的习作进行评价,可以欣赏他的优秀之处;可以指出他的日记存在的小问题,如错别字、病句等;也可以交流自己在其他人日记中受到的小启发。笔者班级的小楚同学这样点评奇奇同学的日记《赶时髦的奶奶》:奇奇同学把奶奶看似平淡的生活记录下来,写成文章,一个赶时髦的、可爱的奶奶仿佛出现在了我们眼前,真有趣,原来生活中不是没有好的素材,而是我们不太注意。
第二次交流是在笔者批阅之后。这次交流的人员是笔者、学生A和学生B,交流以笔者为主导。笔者先对学生A的日记进行评价,并根据完成情况,评出星级,再对学生B的互评内容进行点评。这样的师生互动形式,恰到好处地激发起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也提升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第三次交流是在全班学生中进行。笔者将每天批改过的日记总体情况进行小结,在班级设置每日“幸福十分钟”让学生互评习作,并请每日的习作者登台诵读自己的日记片段。教师通过这样的形式,为全班学生创设了一个互动交流、评价激励的习作交流情境。
互评环节刚创设时,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只会用“还不错”“挺好的”或是“不是很通顺”等笼统的词语。根据学生这一情况,在点评环节,笔者会为学生提供一些点评“支架”。笔者会先邀请日记的作者自评,接着请这一小组的其他组员补充评价,最后让其他组的学生谈一谈体会或改进建议。笔者会逐一对学生的日记进行评价,如:“你能细致入微地观察周围的事物,真棒!”“你的日记让我了解到你是个特别善良的孩子!”笔者总能寻找到学生日记中的亮点,给予诚恳的鼓励。如果有一些建议,笔者也会用学生能接受、能听懂的方式指出。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的选材、构思、修改等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为了增加交流的机会,笔者还提出了一些建议。笔者建议每位学生除了要对前一位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还需要挑选一篇其他同学的习作进行评价,加深学生的认知和总结评价能力。笔者也鼓励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每位家长都能够对自己孩子的任意一篇文章发表评论。不少家长对这种能直观了解孩子学习内容的形式十分感兴趣,他们在循环日记本上留下了不少有价值的评价。
每周一,笔者都会开展自评、互评、笔者评价、家长评价等活动。评价的标准会根据近期学生训练的重点进行调整。
习作教学,路在何方?循环日记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喜爱的一种模式,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督促学生书写自己的真实生活,也能促进师生间的多元交流,是适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一种写作模式。笔者将和学生继续与循环日记“约会”,一同体验写作的美好!
[作者简介]温彩虹(1980— ),女 ,山西太原人,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习作教学。
395350033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