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节日文化的高中生社会责任教育研究
2022-03-15朱金峰
[摘 要]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并不重视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因此,部分高中生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挖掘其中蕴含的社会责任,对高中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营造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节日文化环境里,在班本课程和活动中反复体验、感悟、反思、提升社会责任感,最后落实到行动。
[关键词] 高中生;传统节日文化;社会责任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从少年的懵懂认知走向成年的敞亮坚定的过程。当今社会,由于家庭、学校、社会依然存在重智育重分数、轻德育轻品德培养的现象。根据调查,现在的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薄弱,部分学生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漠不关心,凡事过于依赖家人、老师,一旦遇到麻烦的事情或者不如意的事情,喜欢推卸责任或者指责他人,甚至以生命相威胁,对生命极不负责。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其蕴含的德育资源丰富。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挖掘其中蕴含的社会责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开展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教育,对培育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中生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文章所讲的社会责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所应当承担的一定的使命、职责、义务。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蕴含丰富的社会责任教育内容。如在浪漫的七夕节里,包含着人格独立的教育,对他人尊重的教育,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教育。在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中,社会责任教育内容是对自我、他人生命的珍惜;是对前辈、家人、他人的感恩,对故土、对社会、对国家的感恩;是对家人、对他人的友爱互助;是对社会规则的遵守;是对自然的尊重、保护;是对社会和国家的付出和奉献,是对家国的眷恋,是对国家统一的渴望。总之,传统节日文化精神强调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自然、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担当。
一、创设班级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墙
创设班级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墙,指的是营造班级节日文化环境。环境有暗示作用、引导作用,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因此,每当传统节日到来时,班级内就会积极创设各个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墙,已有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民俗文化墙。按照节日顺序定期更换,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文化氛围中,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责任内容,唤醒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例如,春节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墙的内容是介绍春节的起源和变化、风俗特点、活动特点、精神内容等,其中突出民俗文化活动,如挂灯笼、写春联、剪窗花、贴年画、包饺子、吃年夜饭、放鞭炮、看春晚、祭灶、请福、守岁、拜年、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逛庙会等,配以“透视春节文化,尽揽民俗风情”的标题,用对联“盛世和谐添锦绣 伟业腾飞更辉煌”展现主题。以年画的花纹为背景,墙上边角配上有春节元素的灯笼、鞭炮、窗花、鱼、腾飞的龙等图画。这突出了民俗墙的灵魂,揭示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对节日文化继承和创新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传统节日文化视角下对学生社会责任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二、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班本课程
在班级节日文化环境的潜移默化中,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是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先决条件。挖掘整理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的社会责任内容,并形成课程,对于社会责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和学生共同分析、挖掘整理出一系列社会责任内容,形成了班本课程,取名为“传统节日文化与高中生社会责任教育班本课程”。班本课程共18个主题,每个主题两节课,共36节课,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完成。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把班本课程纳入班会课教学体系,在与学生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社会责任内涵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责任感的正确认知。
(一)课程内容
1.春节、中秋节。①春节中“孝”文化的挖掘,引出感恩、珍惜生命、陪伴沟通、尊亲责任教育课程。②“孝”文化引出“仁”,引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担当课程内容。③春节、中秋节的团圆引出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内容有“家与国”“青春与奋斗”等。④春节的剪窗花、做灯笼活动引出环保、美化环境责任。⑤春节前的扫尘、中秋节做月饼等活动引出劳动责任。
2.清明节。①清明节祭祖感怀先烈引出理想、奋斗、勇敢保卫家国的责任担当等内容。②清明节文明扫墓引出遵守纪律、规则等内容,引出个人对纪律、规则维护的责任和重要。
3.重阳节、七夕节。①重阳节引出“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赡养责任话题。②重阳节登高望远引出与希望和未来有关的话题,引出个人的生涯规划,以及个人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③重阳节秋高气爽,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利用环境、科学治理环境的内容。④七夕节引出正确的爱情观,爱情与家庭的责任。
(二)教育目标
通过春节、中秋节班本课程的教育,学生知“孝”懂“礼”,知劳动光荣,做到勤俭节约、诚信与友善、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做到自由与规则的辩证统一,为国家的统一,勇于追求、敢于担当、奋斗青春。清明节教育学生学历史、识英雄,做到缅怀先烈、不忘国耻、牢记历史、认识平凡英雄,自觉践行奉献精神。通过清明节和春節的节日文化教育,学生知道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利用环境、保护环境;七夕节教育学生知道中西文化的区别,达到明辨是非、善于沟通、爱情是责任的目标。
三、开展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活动
如果说班级民俗文化墙旨在唤醒学生内心的社会责任感,那么社会责任班本课程和课堂就旨在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学生具有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但真正让学生具有社会责任心,并自觉践行,还需要多方面、形式多样的教育,其中,班级主题活动和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举行传统节日活动
举行传统节日活动,目的是通过节日活动时的角色分配任务,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明白一个人可以让他人和社会幸福,也可以让他人和社会痛苦。在班级容易操作的节日活动有端午节包粽子玩撞蛋、中秋节做月饼赏月、腊八节熬腊八粥做公益活动。为了使活动更深入地开展,笔者组织学生分小组开抖音直播间,推销粽子和月饼,把卖粽子和月饼所得捐给敬老院。下面以端午节为例具体阐述活动过程。
端午节包粽子纪念屈原活动。活动时需要各班委布置每个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如买糯米、红枣、鸡蛋黄、瘦肉、粽叶、咸鸭蛋,借电磁炉、盛放食材的工具,煮粽子、编织蛋袋,具体仪式安排,请家长来校指导包粽子,开抖音直播卖粽子等。这一系列的工作都分角色完成,让学生体验到任何一个角色的任务完成不了或延期完成,整个活动都会受到影响。
包粽子活动在家长的指导下开展,端午节仪式、抖音直播卖粽子新鲜好玩,让学生强烈感受到每个人的负责给他人带来的好处,给班集体带来的好处。但活动过后,这种体验会慢慢淡化,需要更多的活动加深体验,如时事材料、演讲、视频、辩论、情景剧等。如端午节节日活动之后,为了强化个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笔者引导学生收集“奥运”冠军全红婵赚钱为母亲治病的材料,收集河南暴雨灾害后,许多平凡英雄不顾一切救人助人的感人事迹等。
(二)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以活动为主的一系列主题班会,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体验中深化情感、震撼心灵。主题班会如春節的“爱的天平”“爱的奉献”“珍惜生命,绚烂地生活”“青春,奋斗吧”,清明节、端午节的“致敬英雄,祈福中华”“缅怀英雄,牢记初心”“爱国,请从爱你的岗位开始”,重阳节的“感恩父母”“登高望远,规划未来”,七夕节的“恋爱的条件”等。
主题班会“致敬英雄,祈福中华”设计的角色体验环节如下:一是情境角色表演体验,角色有疫情期间指挥抗疫的钟南山院士,参加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工程师、工人,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乡镇干部、公安干警、外卖小哥等,让学生体验疫情期间每个人为战胜疫情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二是反思不服从疫情管理的某些人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三是发表感言,再次强调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四是播放钟南山院士获共和国勋章时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升华感情。
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社会责任意识内化于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传统节日文化里的社会责任意识,学生才能在日后形成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优秀品质。
(一)春节——谱写环保新篇章
我们引导学生践行传统节日文化“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存”的环保责任意识,在实践中增强“人与自然共存”意识,坚持环保行动。通过《楠溪江中游水污染原因分析报告》《楠溪江植被种类调查》的研究性学习,笔者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取证,让学生看到村民乱倒垃圾、破坏植被等不文明现象,给清澈的楠溪江造成了污染。笔者指导学生用调查数据客观撰写研究性论文,以引起环保部门的重视;指导学生写一篇给××县旅游局的文章,为旅游局建言献策等。另外,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对比自己的行为,提高环保的自觉性,深知环保任务的艰巨,增强了环保的责任感。
(二)清明节——铭记历史,为正义而战
带领学生参观浙南红13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先烈事迹,在缅怀先烈的仪式上,重温民族传统的文化内涵,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英雄奉献精神,融入民族和集体责任意识。通过缅怀革命先烈,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与革命先烈先人后己、先集体后个人、先国家后小家,以他人、集体、社会、国家利益为己任的伟大精神密不可分。学生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仪式上立下誓言,树立远大目标。
(三)中秋节——感恩力量,助人前行
在中秋节带领学生参加市团委举办的“感恩遇见您——大手拉小手”活动,在感恩中理解中秋节蕴含的社会责任内涵:真诚交流与真诚分享,真诚互帮,理解父母、他人,关爱他人、信任他人。这次社会实践不仅对学生起到了触动心灵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感恩之心、社会责任心,还让学生及时地架起了自己与他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
(四)重阳节——22年爱的延续
重阳节彰显敬老、爱老,为培养学生关爱老人的责任心和能力,我们每周周日带领学生去敬老院,照顾本地失明五保户叶希人老人,接棒学校延续22年的爱心接力。
陶行知说:“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教师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责任内容,通过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深化情感体验,把社会责任意识培养跟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把社会责任落实在行动上,并让社会责任意识时刻伴随而成为习惯,教会他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他们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最终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善于学习、喜欢运动、志向高远的优秀公民。
参考文献
[1]张海英.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M].上海:书海出版社,2006.
[2]刘魁立.中国节典:四大传统节日[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3]饶武元,黎欠水.论传统节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J].江西教育科研,2007(5):25-26.
[4]申玲.传统节日文化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培育中的作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朱金峰(1970— ),女,浙江永嘉人,浙江省永嘉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德育。
322650033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