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文化”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2022-03-14秦怡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215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美育苏州园林

秦怡(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215000)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加强学科美育渗透,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融合审美教育,开展江苏地方特色文化和传统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和审美理想。“吴文化”作为江苏地方特色文化,是对“吴地区域文化”的一种简称。“吴文化”以吴国文化以及先吴文化为根基,历经战国时期、秦朝、汉朝、魏晋南北朝的发育以及生长,到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达到了“吴文化”高峰,它历经千余年的传播和沉淀,形成了阳刚和温情并存的特色文明形态。

苏州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对“吴文化”美育精神培育是培育本土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吴文化”地区多民族共同价值体系长期孕育的文化结晶。我们可以在初中美术课堂中以美术学科为基础进行学科融合,培养学生认识,引导学生欣赏与传承传统的乡土吴文化,厚植“吴文化”美育精神培育。

一、“吴文化”素材助力培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

“吴文化”中的园林、昆曲、传统时节等,都蕴含深厚而强烈的美育精神。这些美育素材可以助力初中美术核心素养的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

1.对“吴文化”的审美判断

“吴文化”的审美判断在于教师可以利用“吴文化”美育素材,推动学生对现实生活、美术作品中的审美对象做出判断、评价、感知和表达。学生通过认识和学习吴文化,可以感受美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展现健康的审美趣味。比如,在对八年级学生讲授《园林 探幽》一课时,教师结合本土地域特色,将苏州园林与皇家园林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使学生感知其造园布局等不同特点,从审美对象做出判断、评价、分析、描述、感知,借助苏州园林游览、写生记录、视频拍摄、文字体会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2.深化“吴文化”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指的是从文化视角理解美术观念、现象和作品。“吴文化”背景下,学生可逐步从文化层面理解和分析“吴文化”的各种美术现象、观念、习惯,把握文化和美育的关系,认识“吴文化”的美育内涵和独特魅力,强化对“吴文化”的认同感。与此同时,理解“吴文化”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段、不同群体中的具体呈现和微观表达,欣赏这些优秀的物质文化作品和精神内涵,尊重手工艺者、设计师、艺术家的一系列“吴文化”成果,深刻把握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化的重要贡献。

二、初中美术课堂中培育“吴文化”的实践策略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从认知、认同到践行的思路,逐步落实对学生“吴文化”美育精神的培育和强化。

1.开展情境式教学研究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教师根据初中生求知欲、好奇心强等年龄特征,结合吴地文化,开展了情境式美术教学活动。在讲《园林 探幽》一课中,教师将课堂“搬进”苏州园林中,通过社会实践课带领学生游览了苏州的拙政园、虎丘、退思园。学生尝试进行园林桥的测量探究、花窗的样式记录、铺地的图案观察等活动,认知廊桥、花窗、铺地等在园林造园布局中的重要作用。从对苏州地域特色园林文化实践探究中,学生真实感受到苏州园林相映成趣的绿水青山和粉墙黛瓦,人文建筑和自然风光的统一和谐,从中把握吴文化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审美意境,同时感受其主人当初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抱负,从碑刻、楹联、匾额、园名等中窥探其中的文化内涵。

2.探索“吴文化”实践美育课堂

苏州地域的“吴门四家”和“吴门画派”,是吴文化绘画的主要代表。它的格调优雅、表现独特,从材料、工具、表现内容、技法到审美意蕴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这些绘画作品融诗、书、画、印于一体。教师在讲解八年级下册第二课《轻描重彩总相宜》、第三课《笔情墨意抒胸臆》和第四课《水墨交融写青山》时,可以将“吴文化”绘画实践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借此让学生熟悉绘制中国画的笔、墨、纸、砚、色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绘制中国画的丰富知识,试着体验和感知吴文化美术作品,同时感受“吴门四家”迥异的创作风格,如沈周以苍劲雄健、浑厚简练的粗笔画为主要特色,文徵明从学沈周,而且吸收了王蒙、赵孟頫的画法,形成了古雅文静清秀、缜密工致的细笔画。这些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辩证思维,增强其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在绘画过程中逐步强化对“吴文化”美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3.组织“非遗进课堂”教学活动

苏州“吴文化”历史悠久,地方特色突出,其中的苏扇、木板年画、苏州泥塑、红木雕刻、苏州剪纸等制作技艺,目前都已成为苏州市乃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学生感受真正的“吴文化”非遗制作技艺,我校与苏州市文广旅局非遗办成立了苏州市中小学首个非遗研学课堂,开展了“非遗进课堂”等系列活动。学校先后邀请了苏州泥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文茜老师、苏州市非遗传承人李冰老师、苏州剪(刻)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永林老师深入课堂,给学生带来了精彩的非遗系列课程。学校也聘请非遗传承人为校外艺术导师,参与到学校“吴文化”项目研究的日常指导和授课等活动中。学生在非遗项目制作技艺的学习中感受民间美术的精妙绝伦,感悟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深刻理解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格、精湛技艺、丰富内容和悠久历史。

在此过程中,我们将非遗项目课程作为有效的美育载体,通过“非遗进课堂”、传承人以传帮教,使学生感受非遗之美,丰富自身的艺术、人文修养,逐步培养学生美育意识,激发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三、结语

“吴文化”拥有广博、精雅、丰富的美育资源,能够为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优质大量的内容素材。无论是很多名人的故居、纪念馆等,还是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蕴含深刻而丰富的美育内涵。美术教师既要坚持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又要尽可能吸收“吴文化”资源,真正使学生知行合一,实现美美与共。这些都需要教师辩证地分析“吴文化”资源中的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等多元审美价值,发挥美育的重要功能,化解快速社会节奏下的“人的危机”,释放精神压力,解放人的精神生命,建构理想人格,实现“诗意而自由地栖居”。

猜你喜欢

美育苏州园林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