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视野下高中音乐与戏剧表演教学实践研究

2022-03-14王晓红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学25502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影视片玛拉戏剧

王晓红(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学 255020)

新课改政策出台以后,音乐与戏剧表演被列入高中阶段的主修课程。而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本身所拥有的“智能”不仅体现在音乐方面,而且在言语、逻辑、视觉、身体等方面的 “智能”也逐步体现出来。基于此,教师应当紧紧围绕学生的主观意识形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运用带有引导性、启发性、指示性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在音乐与戏剧表演方面的多元智能。

一、导入影视片段,激发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主要是指学生察觉、辨别、欣赏、改变以及表达音乐与驾驭音乐的能力,即对节奏、音调、旋律、音乐的敏感性。音乐与戏剧表演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音乐为戏剧表演创设了激发表演者想象力与想象力的背景,而戏剧表演则是将静态音乐转化为动态表现力的一条有效路径。基于对二者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的考虑,在实践教学课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事先收集的一些经典的带有音乐背景的影视片段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与钻研时间,让学生通过对影视片段内容的分析和解读,确定哪些类型的音乐更适合该影视片段的背景音乐,并将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分享出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智能,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戏剧表演经验。

以《主题音乐——情感的浓缩,思想的结晶》这一单元知识为例。在讲授本节课内容时,为了烘托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奥斯卡最佳黑白片《魂断蓝桥》中的一个片段:玛拉留下一封道别信,感谢他的爱,然后离开了克劳宁家。罗依追到伦敦找到凯蒂,凯蒂向他说明了一切。罗依悲痛地说:“我要永远找她。”他们找遍了各个可能的地方,都不见玛拉。罗依忽然想到初次相见的滑铁卢桥,他拉住凯蒂不顾一切地向那里跑去。这时,玛拉正在滑铁卢桥上。一队军用卡车隆隆开来,玛拉毫无畏惧地向一辆辆飞驰的军车走去,苍白的脸在车灯的照射下美丽而圣洁。在群众的惊叫声、卡车的刹车声中,玛拉结束了生命,手提包和一只象牙吉祥符散落在地上。这个片段既是影片的结尾,也是全剧的核心。当这一悲情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后,该片的主题曲《友谊地久天长》也缓缓响起。当影视片段播放完毕,学生可以通过对电影内容以及主题曲旋律、节奏的分析,认真思考这首主题曲的意境与电影内容之间存在哪些必然联系。然后,教师选择一到两名学生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学生甲的观点是:“《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曲不仅歌词真挚感人,并且旋律耐人寻味,节奏轻缓悠扬,而《魂断蓝桥》影片中这一感人的一幕不仅表达了罗依对玛拉的依依不舍,更表达了罗依拒绝战争、向往和平的一种真实情感。但是,随着玛拉的离去,这份情感或是期待也化为泡影,《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曲的意境恰恰衬托出罗依当时矛盾、绝望的心境。”

通过这种展现真实画面的方法,学生能够快速进入真实的影视表演情境之中,学生能在真实情境的带动和激发下,感受与画面内容相匹配的音乐所诠释出来的意境之美,由此可以活跃学生的音乐思维,使学生对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一种全新的认知和理解。另外,由于影视作品作为戏剧表演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生在收获音乐灵感的同时也能积累更多的戏剧表演素材。因此,利用影视片段开发学生的音乐智能已成为高中音乐与戏剧表演课堂一种常用的高效教学模式。

二、布置主题任务,开发动觉智能

音乐与戏剧表演的融合,不仅能够彰显音乐的感染力,同时也能够丰富戏剧表演内容。尤其是音乐与肢体语言的结合,对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动觉智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肢体动作既可以满足音乐以外的表达需求,而且也能够产生一种吸引人、感染人的情感特效。基于这一思想,在音乐与戏剧表演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音乐基础与表演基础,布置一些舞台表演的主题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利用音乐与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将自己对主题任务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转化为活灵活现的舞台音乐剧的形式,这种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激发学生音乐与表演潜能的方法,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将大有帮助。

以《梦影流声的舞台世界》这一单元知识点为例。为了开发学生的动觉智能,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教师首先可以布置一个音乐与表演相结合的主题任务。比如,请同学们以黄河这一主题为例,通过音乐与戏剧表演的融合形式将黄河波澜壮阔的气势表现出来。当这一主题任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都能够想到《黄河大合唱》这一经典的抗日题材曲目,并且脑海当中能够立刻浮现出“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一斗志昂扬的场景,而利用肢体语言表现这一场景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对每一个动作的准确诠释,使戏剧表演舞台能够传递出抗战期间军民齐心、百折不挠的红色精神,进而增强戏剧表演的感染力与号召力。比如,在表演“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这段真实的场景时,学生可以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并配合肢体语言生动地诠释和展现这一场景。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表情、动作应当整齐划一,而且动作幅度可以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以确保整套动作与戏剧表演舞台交相呼应、相得益彰。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深入挖掘学生的个人表演天赋,同时也能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印象。

由于戏剧表演更加注重肢体语言的表现力,而音乐则注重对节奏与旋律的敏感性,如果将这两种艺术形式融合到一起,并通过音乐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那么学生的音乐与动觉智能都将得到充分锻炼。而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布置主题表演任务:第一,意境融合原则。即教师在创建任务主题时应对音乐意境与舞台表演情境进行分析,以确保表演过程中播放的音乐曲目与舞台表演的真实场景能够相互促进、相互映衬、相辅相成。第二,突出学生主体位置。为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觉智能,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感受,并将舞台表演的支配权利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得到更多锻炼和提升的机会。第三,及时评价。受到个人悟性、音乐及表演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难免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与缺陷,如肢体动作不协调、表演过程与音乐旋律不匹配等,这时教师应当及时对这些问题予以纠正,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三、搭建展示平台,培养内省智能

内省智能是指认识自己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能够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并通过借鉴和汲取他人长处的方式弥补自己的不足。如果学生拥有内省智能,那么无论在学习还是日常生活当中,都能够牢牢掌控成功的主动权。基于这一思想,在音乐与戏剧表演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展示自我、释放自我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对个人能力的正确认知,将自己的音乐才能以及戏剧表演才能展示出来。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次演讲当中,借用了“公鸡吃米”这个生动的案例阐述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重要性。案例简介如下:在演讲开始之前,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他用左手按住公鸡的头逼它吃米,公鸡一直叫却不肯吃米,这时陶行知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可是公鸡还是挣扎着不肯吃米。于是,他慢慢松开手,把公鸡放在桌子上,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翅膀,伸头四处张望了一下,便低下头吃起米来。从这个生动的案例当中可以看出,只有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发挥、自由展现的氛围,学生的个人潜能才能发挥到极致。

以《人人可以创造角色》这一单元知识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现个人风采,教师可以给学生预留20~3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对音乐及戏剧表演的理解,展示自己的音乐与表演才华及天赋。在学生表演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扮演“评委”的角色,专门针对学生的表演过程进行客观公正点评。比如,有的学生模仿前一段时间的热播剧《都挺好》中苏大强的角色,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将苏大强自私、懦弱、虚荣的个性演绎得活灵活现;还有的学生模仿电视剧《三国演义》当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的角色,在诠释诸葛亮这一角色时,学生分别从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予以刻画,使整个表演过程栩栩如生。而在学习《我的音乐风格》这节内容时,学生通过对自己演唱能力的评估与准确认知,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比如,将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结合到一起,或者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结合到一起,这种表现自己优势的锻炼方式能够将更多的正能量传递给他人。

可见,这种赋予学生自主展现个人才华的方法是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一条有效路径,并且也能够促进内省智能的快速形成。而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应当注意三个问题:第一,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构思时间。如果构思时间不足,那么学生对个人能力的认知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这样一来学生便无法将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第二,给予学生评价的权利。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学生间的了解往往比自己看自己要清楚得多,尤其在查找自己的缺点时,多数学生不敢直接面对,而是将自己的优点与优势展现在他人面前,久而久之,自身的缺点也会给个人未来发展造成诸多阻碍。但是,通过学生的客观评价,学生能够快速获取一些对自身成长有所帮助的建议和意见。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也会及时纠正。因此,借助他人的评价,能够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这对个人未来发展也将起到正向引导作用。

四、结语

多元智能视野下,高中音乐与戏剧表演的教学思路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一方面,教师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来设定教学主题内容,编制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学生在音乐智能、 动觉智能、内省智能也可以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这对夯实音乐基础以及增强戏剧舞台表现力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影视片玛拉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影视片段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请坐在我旁边
影视片制作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影视片段在英语听力学习中的应用
嘉玛拉
没那么多野心凯特·玛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