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2022-03-14刘静江苏省徐州市民安路小学221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教科陶行知科学

刘静(江苏省徐州市民安路小学 221000)

科学教育思想是一种立足科学至上,并以科学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现在,科技发展空前迅速,这一思想的意义与价值也得到重视,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其渗透到小学科学教学的每个角落。

一、视学生为根源,分析科学教育的适用性

1.好奇心较强,极易得到塑造

为何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入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易于接受科学教育,且成效显著。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陶行知先生这样感慨道:“对于年龄稍长的成年人来说,科学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且因为他们已经‘成人’也不太容易接受改造。而儿童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易于接受科学教育取得成效。”为此,科学教育必须从小学阶段抓起。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蜗牛(一)”时,为了贯彻科学教育思想,让学生对科学有更深的体会,教师将几只蜗牛带到课堂中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对于成年人而言,蜗牛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因为它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无特殊之处。然而,对于一名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蜗牛却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小小的身躯,却能拥有巨大的外壳,可以随处安家。

教师无须刻意引导,就能让学生自主观察,沉浸在科学的世界中,最终有所发现。由此说明,将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引入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2.灵活度较高,方便攻坚克难

将科学教育引入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第二个主要因素便是“小学阶段学生的灵活度相对较高,既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又是‘小先生’,给予他人提点”。在他们之中开展科学教育,可以帮助教师攻克一系列的教学难关,让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六节“指南针”时,许多学生难以理解指南针的工作原理,他们认为:“地球如此之大,怎么可能随处都存在磁力,而且连方向都是不变的?”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学生的主观理解导致的。由于认知不同,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教师很难全面地为学生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

依据科学教育思想,教师则会根据学生理解程度的不同,评选出几名“小先生”,让“小先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如有一名“小先生”进行了这样的描绘:“你可以将自身看作是一个指南针,一天你陪着妈妈去商场,但是走散了,找不着方向。这时,妈妈通过商场的广播呼叫了你,让你来到某个地点,无论你在商场的哪个角落,都能听到声音,并且朝着那个方向前进,指南针的原理也是类似的。”“小先生”之所以能够仅凭只言片语,就破解教师教学上的难题,正因为其较强的灵活性。他们不仅想象力丰富,还能彼此之间产生共鸣,这更有利于科学教育的稳定开展。

二、在理论中发掘,找出科学教育的关键点

1.立足生活之上,加强学生的社会联系

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要以生活为基础,立足生活之上,加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联。陶行知先生曾说“科学下嫁”,让科学与生活、与人民群众“喜结良缘”,科学本身就是需要生命的,要将其融化到生活中,活学活用。那么,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如何做到“科学下嫁”?

例如,在完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的教学后,教师就可以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进行一次生活调查:利用周末或其他空余时间,与养蚕的农民伯伯进行交流,从他们的口中得到对蚕的了解并做记录,回去后翻看课本知识,对照比较。

这一任务的设置将科学与生活进行了充分的联系,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进而发挥出科学的教育价值,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2.落实到实践中,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科学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将科学的教学落实到学生的社会实践中,以此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科学所带来的便利,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信心。

例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云的观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担任“小小天气预报员”一职,对云进行定期观察。了解云变化的过程,记录云的变化对天气带来的影响,如“出现怎样的现象说明可能会下雨”等。

这样可以有效积累学生的社会经验,在外出游玩或开展一些活动时,学会避开恶劣的天气。科学必须以实践为依托,只有切身经历才能明白科学真正的神奇之处,教师应在教学中投入更多实践元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精神。

三、寻教学之精华,铺设科学教育生命线

1.实验化教学,升级知识应用技能

为更好地开展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积极寻求创新,吸收教学精华,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实验化教学便是教师的首选。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迁移到科学教育上,强烈批判传统教育中手脑分离、教育脱离实际的方法,认为科学教育必须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手脑并用,进行科学实验。在他的眼中,科学的小孩子是从玩科学的把戏中产生出来的。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神奇的小电动机”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动手操作实验。首先,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材,如导线、电池、磁铁、螺线圈等;其次,为学生讲解电动机的结构以及运行的原理;之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在限定时间内展开自主实验;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检验实验的成果,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

在本次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小电动机成功运转,这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无疑会带来巨大的成就感。通过这样的实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让他们对科学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对今后的发展而言也大有益处。

2.游戏化教学,拓展思维创新之路

除实验以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开展游戏化教学。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建高塔”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搭积木的小游戏。教师在讲台上划定一个小正方形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内轮流放置积木,每人摆放一块积木,直至有学生放置的积木掉出空间之外,该名学生则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通过游戏,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并且,为了不受惩罚,学生也会积极思考、努力钻研、主动创新,实现思维上的飞跃。

总之,教师应积极贯彻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努力开展科学教学,将学生的实践放在首位,重视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也要将科学与生活进行融合,在生活中为学生展现出科学的无限魅力。

猜你喜欢

教科陶行知科学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严摇恺
——教科双馨铸丰碑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点击科学
铜川市印台区教科体系统“五个再一遍”推动扫黑除恶问题整改
科学大爆炸
厘清思路巧统筹 专业行政两兼顾—以学校德育主任工作为例
科学拔牙
俄罗斯教科部要求高校取消宵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