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中生写作水平途径探究

2022-03-14安彦东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571733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写作水平高中生文章

安彦东(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 571733)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的作文评改观念、评改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态度,以及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作文评改的方式方法也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目前作文评改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主要关注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直接修改或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让学生改。教师对作文中的优点和亮点关注不足,作文评语中批评性话语较多,而肯定、鼓励性话语较少。

学生对教师的评改结果关注严重不足。学生很少认真领会、理解教师的评语,对不理解的评语,没有向教师求教。学生也很少根据教师提出的修改建议对作文认真修改,多数只停留在“看看想想”的层面。

“教学做是一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师批改作文后,学生不修改,不进行二次写作,就是把“教学做”割裂,教师的批改就失去了意义,学生就不能真正学到知识、提高写作能力。目前“教学做”割裂的问题客观存在。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以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受传统作文批改观念的影响,认为批改作文的重心是发现文章存在的问题,试图通过问题的解决与修正实现文章的理想化或趋向完美。教师评语多集中反映作文中的问题,评语内容易挫伤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和自尊心,甚至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从而使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不重视作文的写作,更不重视作文的修改。学生认识问题感性化,对修改作文的意义认识不清。

三、作文评改的途径

笔者通过观察、调查、文献研读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对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基本原理研究的基础上,力求探寻提升高中生作文水平的方法。

1.教师转变评改观念,创新评改方法

(1)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树立学生信心

教师“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一方面也就能够乐学了。”评改作文应该遵循学生的大脑和心理发育规律,根据“学法”确定“教法”。

传统的作文评改重点是发现文章的问题,修改文章中的错误。教师试图让学生通过对批改、点评的理解和思考,关注文章的缺点和不足,进而修改完善,使文章达到理想的水平。这种做法违反了人类大脑工作的基本原理,人是一个有机体,它的基本生物学规律是逃避痛苦追求快乐。我们天生爱听好听的话,喜欢被人表扬夸赞。教师对作文一味挑毛病,提出批评意见,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待作文的态度都会受到影响,教师评改得再精细也很难发挥积极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情绪变化强烈,带有冲动性,且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在其言行受到肯定和赞美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高中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情绪控制能力弱,作文水平低的高中生自尊心反而更强,但他们自信心不足。教师在作文评改中一味提出批评意见,会严重伤害这些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这样的评改方式不但难以被学生接受,还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逆反心理,连带讨厌作文,也讨厌语文学科,看见语文就觉得痛苦。

神经语言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神经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联想……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神经系统会把当时做此事的“感受”与该事情联想在一起。教师一直以发现问题、修改问题为重点的方式评改作文,会使作文水平低的学生把作文与痛苦联结起来,在教师这种评改方式的反复刺激下,会形成“语文-痛苦”的神经回路,脑神经回路一旦形成,是无法简单地推倒重来,再要教好这个学生就很难了。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中的A10神经群会给由各种感官获取的信息在大脑进行思考之前贴上类似于“喜欢”“讨厌”或“感动”等的情感和情绪标签。信息一旦被A10神经群贴上“讨厌”的标签后,大脑就不会积极地处理了。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的基本前提是学生觉得写作文有趣,喜欢写作。

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改正作文中的错误,纠正写作中的问题,以自我认同为前提。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了,并且自己决定要改变了才可能改正错误。如果学生并没有接受教师本人,没有接受教师的观点,教师只是一味地在学生的文章中寻找各种各样的问题,以期学生关注、改正错误,却对文章中的亮点当作理所应当,这只能让学生把作文和错误、挫折、失败、恐惧、痛苦联系起来,形成“作文-痛苦”的神经回路,对作文越来越没兴趣、越来越没信心,作文能力不可能提高。

学习的动因有外部动因和内部动因,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学习的内部动因,即发自内心需要的求知欲。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凡是能增加学生自信和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事都要不遗余力地做,一切有伤学生作文信心和有损学生对作文兴趣的事坚决不做。教师在评改作文时应重点关注文章中闪现出来的亮点,而非死盯着文章中的问题。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任何一个闪光点都可以成为教师激励学生的内容,通过肯定、夸奖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因,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写作、修改、提高。

(2)突出差异,慎用批评性评语

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性格有针对性地评改作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课标强调,在保证基本目标达成的基础上,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表现,满足不同发展需求。

对于成绩优秀,写作水平高、很乐于接受教师意见的学生,教师应在充分肯定其写作能力,具体分析其作文成功之处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供学生参考。对于成绩中等、写作水平一般、乐于接受教师意见的学生,教师在评改作文时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可以提出文章存在的一两个典型问题,并提出具体可操作的修改建议,修改意见的表述要多加斟酌,力求通过教师的评改激励学生上进,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成绩差、写作水平低,对写作排斥的学生,教师在评改作文时要努力在文章中寻找闪光点,一个好词、一个精彩语句、一个包含深刻思想的段落,教师都要不吝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上进、激发兴趣。

当然,对求知欲旺盛、上进心强的学生,如果他拿着作文找教师修改,则可以适当指出一两处典型的关键问题与学生探讨,但切忌指出太多问题,指出问题时务必注意措辞。对于不乐意接受教师意见的学生,不管其学习成绩怎样,写作水平如何,教师在评改这些学生的作文时只需客观指出作文的优点和亮点,鼓励其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目标就行了,不要提出作文的任何缺点和不足,尽最大可能使其自我领悟和上进。

2.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重视作文修改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只有自己去“行”,修改自己的作文,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修改作文的能力是高中生必备的关键能力。课标对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中明确指出,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学生学习修改作文,可以在自己的作文写完后进行自我修改和完善,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进行作文修改和再写作。

作文评价是一种系统的评价,它不是一次即告完成,而是在不断获得写作有关信息的反馈中,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达到掌握写作技能。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学会作文修改对自己写作的重要意义,可以带领学生学习课程标准,让学生从理论的高度认识问题。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述古今中外知名作家创作、反复修改作品从而名满天下的轶事。

重视作文的反复修改和作文的二次、三次写作,让每一次作文训练效率最大化,努力实现训练一次掌握一类的目标。梁启超先生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一文中说:“做一次必将一种文做通。下次再做别一种文。如此便做一篇得一篇的好处。”他的观点对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是很好的启发。

3.引导学生参与作文评改活动

陶行知先生在《怎样指导小先生》中讲道,让一个识字的人教导两个不识字的人,一个会做的人教导两个不会做的人:这里才包含着普及的力量。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批改中,也可以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让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和写作水平较低的一两个学生组合,让这些作文水平较高的“小先生”批改和指导写作水平较低的“大学生”的作文。陶行知先生在《小先生与民众教育》中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在作文评改中借鉴“小先生制”既能减轻教师一个人的作文评改压力,也能更有效地提升“小先生”和“大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结语

教师在遵循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积极使用鼓励为主、突出差异、谨慎批评、师生共改的作文评改方法,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使学生重视作文修改,反复修改作文,积极进行二次、三次作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一定可以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写作水平高中生文章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提升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