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

2022-03-14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李根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服务性双减劳动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李根

2018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劳动教育纳入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进一步强化了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立德树人中所承载的重要使命。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对“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劳动教育与“双减”政策不期而遇,又会碰擦出怎样的教育火花?紧扣“双减”政策,聚焦当下的劳动教育实际,笔者尝试以所在学校和班级劳动教育“点”的开展,探索整个劳动教育“面”的实践,推动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融合,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中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必备劳动能力和核心劳动素养。

一、“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内涵明晰

当劳动上升到教育层面,其传递的不仅仅是基本技能的掌握,更有意识、技能、素养的整体熏陶、感染、培养和传承。随着2021 年7 月“双减”政策进入大众视野并在教育领域全面实施,“双减”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又将是怎样的一副面貌?笔者试图从“双减”政策、劳动教育的内涵以及二者的内在关联中捕捉一二,探寻二者融合下的劳动教育新面貌,以劳动铺就学生成长和发展之路。

(一)“双减”政策的具体阐释

“双减”政策,简而言之,一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二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从单一的智育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身于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之中,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家庭层面,可以为孩子考虑体育锻炼、参与劳动、艺术熏陶等更多的教育安排,让孩子的学习视野大大拓宽。学校层面,丰富的课程内容,优化的课程形式,各种涉及德智体美劳的俱乐部、项目学习、研究活动等,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社会层面,精心组织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涵盖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双减”政策的实施,于“五育”而言,皆大有裨益。

(二)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解读

劳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衍生了灿烂的文明,也创造了美好的世界……人类的进步史汇聚起来就是一部灿烂辉煌的劳动史。《意见》中对劳动教育基本内涵表达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确实,劳动教育不仅有自身的育人价值,更能发挥“五育”协同育人的重要价值,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也充分彰显了劳动教育被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体要求之中的重大决策意义。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正是要将这些时代内涵不断吃透、践行、推广,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引导学生争做时代新人。

(三)“双减”政策与劳动教育的内在关联剖析

“双减” 政策与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是殊途同归的。劳动教育以自身丰富的劳动内容和形式,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劳动体验,让学生重新认识劳动的内涵,全身心投入劳动的过程,收获劳动的硕果,为“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拓宽了路径。“双减”政策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出发点,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间接为学生腾出了不少闲暇时间,将这些时间分摊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层面之中,家庭里的日常生活劳动就变得大有可为,学校里的生产劳动也可以适机开展,社会上的服务性劳动也可以创造性地组织,让各种内容和形式的劳动有了大展身手的舞台,为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彰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双减”政策与劳动教育有着深入的内在关联,二者既相辅相成,更螺旋上升,不断指向立德树人的内核。

二、“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意见》 中指出:“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仔细研读发现,“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正是实践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立足“双减”背景,这条劳动教育之路如何走好?想来筑牢劳动教育之“基”、夯实劳动教育之“本”、彰显劳动教育之“魂”最是关键。

(一)立足日常生活劳动,筑牢劳动教育之“基”

劳动教育自然与劳动密不可分。说到劳动,学生见到机会最多、接触频率最高、参与可能最大的劳动莫过于日常生活劳动。简单如扫地拖地倒垃圾、叠衣叠被洗袜子、收拾书包整理桌面等,复杂如洗衣做饭、采购物品、照顾家人等,这些劳动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着“双减”政策这股东风,学生在减负之余有了更多可支配的时间,这些时间正可用于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特别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劳动,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给自足本领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既能为学生践行更复杂的劳动奠定基础,也是筑牢劳动教育之“基”的关键力量。笔者所在学校就以活动为支架,以激励为引领,搭起了沟通家校的日常生活劳动之桥。在家庭,以少先队“红领巾争章”活动之“劳动章”争章为契机,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而又能贯穿一学年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章”的引领下,学生从尝试接触劳动,到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再到初步形成劳动素养,一枚枚“劳动章”汇聚了他们的劳动力量和劳动精神。在学校,以“劳动技能大赛”为依托,开展不同类别的校级日常生活劳动竞技赛。从班级全员参与初选,到年级候选人二次筛选,最后到校级选手晋级大赛,每一级别的竞技都是对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水平的检验和夯实。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参与到最后的校级大赛,但是所有参与其中的学生都能在不同的过程中收获点点滴滴,从而成长。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劳动,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彰显勾勒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聚焦特色生产劳动,夯实劳动教育之“本”

在“双减”政策全面实施的当下,符合学校办学实际和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特色生产劳动,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锻炼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还能夯实劳动教育之“本”,收获别样的教育成效。笔者所在学校打造的“开心农场”项目就是为学生量身定制的特色生产劳动基地,成为了学校探索劳动教育的特色道路。每学期,学校都会将“开心农场”的土地划分好,面向全校招募班级承包土地。承包土地的班级拥有对土地一学期的使用权,种植内容不限,但是学校会跟踪种植的全过程,学期末也会组织召开全校“丰收节”成果展示活动。仅以笔者班级承包的“开心农场”土地为例,班级种植的磕碰从打理土地就开始了,被机器翻得大块大块的土无法直接播撒种子,于是学生三五成群地开启了碎土工作。利用课间、午间休息或者放学时间,他们拿着锄头、铁锹学着大人的模样吃力地将大块大块的土铲碎、平整。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结果让他们欣喜。终于到了种植作物环节,结合节气时令,大家对种植物种的内容进行了调查和征集,最后一致同意种植玉米。学生分工明确,有的挖坑,有的下种,有的盖土,有的浇水,很快玉米就种好了。从未经历种植的学生,对这样的生产劳动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后期照料他们就更有积极性了,大家排好班,有的负责浇水,有的负责除草,有的负责观察记录生长变化。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学期末班级的玉米大丰收了。看着自己亲手种出的玉米,大家都激动万分,兴高采烈地采摘,满心欢喜地展示,班级一学期的承包土地体验活动圆满结束。诸如此类的特色生产劳动在笔者学校还有不少,每一次经历生产劳动的过程,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就增长一分,劳动教育所期待的模样应是如此吧!

(三)着眼新型服务性劳动,彰显劳动教育之“魂”

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往大处说是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往小处说是培养能够独立自主生存、有劳动能力、能服务他人的个体,做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服务性劳动是实现培养人目的的关键,是劳动教育的高阶目标,也是日常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反复强化和训练后的终端显现,更是彰显劳动教育之“魂”的核心。“双减”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应聚焦服务性劳动,更应紧扣时代脉络,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关注学生实际劳动能力的发展和参与劳动的效果,让劳动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亮丽底色。“苹果爱心报亭”报纸义卖活动正是笔者所在学校多年来探索和尝试的新型服务性劳动项目。“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爱心卖报,劳动服务,收获成长”是活动的基本宗旨。报纸义卖活动以班级申报的形式开展,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组织招募与培训阶段。面向申报班级全体学生,自愿参与(几乎是人人参与),并对参与学生进行了义卖注意事项提醒和经验培训。二是开展义卖阶段。学生领取数量不等的报纸,在划定范围内,自己选择合适地点,寻找行人,调动自身各种本领卖出报纸。这一阶段最为重要,也最能考验学生的劳动能力,地点、行人和自身本领都是影响卖报的重要因素。三是献爱心与总结阶段。将卖报款打入学校指定的爱心账户,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服务于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虽然每个学生收获的卖报款不多,但是通过自身辛勤劳动所挣得的钱献出的爱心,意义比钱更重要,这也让单纯的劳动因打上了服务烙印而价值得以成倍放大。这样的新型服务性劳动自然能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劳动价值观,或许还会影响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带给他们人生前进的正能量。

三、“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的价值探寻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双减”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既充分保留了劳动原有的育人功能,又全面汲取了“双减”的价值内核,让劳动教育有了发展、壮大的肥沃土壤,也促使其育人价值不断彰显。那么,“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笔者认为是正确劳动观念、必备劳动能力和核心劳动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一)助力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丰富劳动教育内涵

“双减”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是助力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的教育。只有正确理解劳动,认识到劳动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学生才能真正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也才会发自内心地产生崇尚劳动和尊重劳动的信念,最终才会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劳动中,还是在生产劳动中,抑或是在服务性劳动中,正确的劳动观念都是做好这些劳动的不竭动力。就拿日常生活劳动来说,诸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之类,虽然事不多,活也不重,但是经年累月也很繁琐。有正确劳动观念的人或许会觉得这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必经之路,累并快乐着;没有正确劳动观念的人或许会心生抱怨,深觉这无休无止的生活琐碎烦心。这样的抱怨反而会影响享受生活的心情。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亦是如此。从这些劳动实践中就能折射出不同人对待劳动的不同心境。劳动教育就是要改变人们的消极心境,从小给学生埋下一颗积极向上的种子,用丰富的劳动教育内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用积极的劳动价值观浇灌种苗,使其成长为一棵参天的“劳动大树”。

(二)引领学生培养必备劳动能力,拓宽劳动实践途径

在“双减”背景下,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为了社会层面的主流价值观,这也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机遇与支持。劳动教育的内容、形式、途径愈发丰富、多样、多元起来,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也会愈发高涨起来。在丰富的劳动内容中徜徉,在多样的劳动形式中体验,在多元的劳动途径中实践,伴随着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他们的必备劳动能力也不断提升,体力、智力和创造力也在劳动中得以增强和发展。就拿笔者班级参与的特色生产劳动来说,小小的一块土地,成为了班级四十名学生的劳动大舞台,他们出力流汗碎土种植,凝聚智慧改进过程,齐心协力收获展示,他们从这一小片土地里了解了农时,学会了使用农具,捕捉了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规律,品味了收获的快乐,饱尝了劳动的滋味,更培养了必备的劳动能力。不仅如此,在培养必备劳动能力的同时,以这块土地为代表的新劳动样态也为学生开辟了一条通往劳动的多样化实践之路。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他们将在这条劳动实践之路上尽情徜徉,收获成长。

(三)指向学生发展核心劳动素养,优化劳动育人体系

劳动教育并不是割裂开来的劳动行为,单纯的洗个碗、除个草只能算得上是劳动,还远远够不上教育,因为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成体系的,是有育人追求的。“双减”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就是要着力做好构建和优化这样劳动育人体系的工作,以此来促进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良好的劳动习惯和高品质的核心劳动素养的发展。就拿笔者学校组织的新型服务性劳动来说,卖报纸算不上多么高大上的劳动,也延伸不出多么高深的价值,但是将其与献爱心融为一体,其价值就不仅仅是劳动层面,更有志愿服务、传统美德等,内涵一下子就丰富了起来。不仅如此,爱心义卖的班级组织分阶段性呈现,学校组织更是呈系列化、纵深化推进,其劳动价值和其他综合价值的呈现就愈发丰富了。参与其中的学生,经久的锻炼,其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都会受到无形的熏陶和培育,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这些都可归功于劳动教育。

“双减”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借“双减”之势,行劳动教育之实,让新样态的劳动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劳动、特色生产劳动、新型服务性劳动中锻炼、收获、成长,指向学生正确劳动观念的树立、必备劳动能力的培养和核心劳动素养的发展,为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奠定坚实的基础,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服务性双减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职体育教学中贯彻服务性管理的探究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服务性的若干思考分析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电视法治栏目服务性问题的探讨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