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角儿
——以《登勃朗峰》学习为例

2022-03-14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孙敏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旅游素养同学

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孙敏

随着义务教育最新课程方案和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语文教育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务实操作的实践问题。

作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如何才能聚焦到核心素养的发展上呢?老师教学的阵地在课堂,教学的单位是课时,形成的目标是教学目标,往往是一节课中能够达成的以知识习得为主的目标,如何与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联系在一起呢?

经验告诉我们,核心素养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核心素养的形成,一定要在学生主动参与、全程参与的真实的、情境的、综合的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慢慢形成。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实现传统课堂教学的真正转型。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事实上,在浓厚的应试氛围下,这个“主体”在老师的强势主导、主宰下,依旧是“弱势群体”;而这个“主人”,客观上就是一个挂名而已。

为了让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在课堂里落地生根,我们开展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语文新生态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为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人意识和行动力,我们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角儿”的鲜明主张。

因为主角儿不是名誉头衔,更不可能是荣誉称号,绝对不会成为摆设,他是整部影视或戏剧作品中的主人公,他的戏份是最多、最足和最重要的,是整部作品的关键人物和灵魂所在。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中心,要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只有让每个学生、每个学习小组或学习共同体成为课堂的主角儿,承担主要的学习任务,才能让他们在积极主动、协作互动的语文学习实践中,组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提出真问题,又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获得真正的体验,并对学习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作出评价,在反思中成长和发展,提升核心素养的高度。

正如课程标准所表述的那样,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以学生为主角儿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够培养学生语言运用与建构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的品位和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力。

本文拟结合对《登勃朗峰》一文的学习,来谈一谈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角儿的实践尝试和几点体会。

一、开启自我系统,激活主人身份

《登勃朗峰》 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为游记作品。阅读游记,必须抓住所至、所见、所感三大要素,这是每个学生都已经知道的。知道不等于会用,会用也不代表能够内化为素养。如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把这一游记阅读的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即技能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这就需要老师开启学生的自我系统,让他们觉得今天的学习活动、游记阅读好玩、有趣、有价值、有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饱满情绪,愿意以主角儿身份全身心地参与和投入其中。

上课时,我和学生之间有这样一段互动式的开场: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多少人的梦想。近两年,因疫情阻隔,我们梦想的脚步被迫停下,但人们对美景的向往从未停止。好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云旅游”。同学们,知道吗?

同学们大声回答“知道”。

非常好。位于法国、意大利边境,被称为西欧第一高峰的勃朗峰,数千年来,一直是登山者、滑雪者和游人心中的天堂。疫情当下,我们无法前往实地一饱眼福。正巧的是,我们可以跟随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借助“云旅游APP”,自己动手、动脑,实现足不出户西欧行、一屏尽览勃朗峰的愿望。同学们,高兴吗?

同学们齐声回答“高兴!”

同学们当然高兴。现代学理论告诉我们,只要学习活动有意思且有意义时,学习者的自我情绪系统就会被打开,就能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此时此刻,同学们都成了主角儿。没等老师说,怎么做才能实行这个愿望,便主动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了方案的商讨活动。三分钟左右,相邻组之间相互沟通、碰撞,即刻方案基本定稿。

一是,大家跟随作者,快速阅读《登勃朗峰》,并把相关景点圈画好;二是到未来教室上网研究“云旅游”,了解“云旅游APP”;三是各小组完成云旅游APP的图文编辑和制作;四是全班展示交流,云上同游美景奇观,并交流共享所至、所见和所感。

简短的开场片段,除开启了学生学习情绪管理系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外,也为学生架设了现实生活与语文学习内容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置身于课堂生态场的学习活动中心,成为交流、展示和对话的主体”,学生对旅游赏景充满兴趣,愿意走进情境,主动阅读,解决问题,自觉成为课堂的主人。

同时,学生对“云旅游”APP 也充满了好奇心,虽然早已知晓,可一直忙于学习,没有机会上手,而这次可以正大光明地实战演习。并且自己亲手制作“云旅游APP”的项目内容,完成网上登勃朗峰的云观光、云享受环节,小主人的内在激情早已被点燃。

虽然明知完成学习任务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但他们愿意挑战。

二、提供参考菜单,明确任务担当

《登勃朗峰》一文,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端。尤其是上山部分,作者用散文化的笔法描绘了山中奇景。这是本篇游记阅读学习的重点之一,必须让同学们把兴奋点聚焦在这里。

因此,老师通过投影,提供了本次阅读学习云旅游的学习任务菜单,供同学们参考。第一阶段,提供了如下两个任务提示:

【参考任务一】

假如你是勃朗峰旅游景区的一名导游,景区计划在网上推出“云旅游APP”,让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能通过网络欣赏到勃朗峰的美景。你会推荐哪些景点?如何推荐?

【参考任务二】

假如你是勃朗峰旅游景区的负责人,“云旅游APP”需要设计一张首页海报,海报需要设计一句特别能吸人眼球的推广词,你会怎么设计?

这两个任务的提示,一是为了提高本次学习任务完成的高质量,二是为了防止学生兴奋中心完全转移到“云旅游APP”的技术操作上。

这两个任务没有既定的答案,便于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和激活学生积极的发散思维。但围绕这两个任务,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反复比较,提取文本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寻找最为闪亮且信息量丰富的句子。景点介绍时,学生必须充分考虑导游的角色定位,考虑不同文化、不同游客的心理需要,考虑到推广的目的和意义,学会运用发散思维,多视角、有创意地进行景点介绍。

在此项项目开展的过程中,预制厂构件一般都会用于剪力墙安装过程中,其选择的新型的螺旋用来连接混凝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混凝土剪力墙。在进行安装的环节时,施工的工人讲钢筋插入到准备好的螺栓中,然后将水泥砂浆灌注到预制的空洞里面,以此来实现固定外墙板的作用。这种整体性的连接加强了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降低了连接的成本,减少了恶劣环境对项目的负面影响。

考虑课堂的时间元素,笔者为学生准备了“资源包”:准备了勃朗峰的图片及视频、“云旅游APP”供学生选用,提供了导游词的写法等供学生参考。

三、形成评价指标,提升学习品质

两个任务虽有一定的挑战,但难度并不很大。加之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探讨、交流,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不多时间,两个任务已经完成,且已经书面化。

如何评价第一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经由评价促进游记阅读学习品质的提升,这是一个不能忽略的环节。

语文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提醒同学们先商量一下,推荐语和广告语撰写应该达到的效果是什么?达到哪些指标,就可以认定为基本达标或完全达标?在你们心目中哪些同学的任务完成是值得推荐分享的。

又是一个三分钟左右的时间,每个小组都形成了评价量表,虽然表达不完全相同,指标有多有少,但都能为小组同学所认同。此时,老师无需强求统一,只管让同学们自己对标修改并最后推荐出各组最满意的结果,进入全班评星阶段。

最后,如下景点被选中:黑首道奇景、奇伟的勃朗主峰、奇特林立的怪石和奇幻峰巅云朵等。

有代入感和情景性的推荐语被选中,如:“勃朗主峰令人神往,沿途美景同样让人感动,你看,一条隧道穿山而过,岩壁巉峻,丘岗葱绿;你听,清流急湍,轰鸣作响,真是美不胜收!这就是黑首道奇景。”

语言优美,形象生动,且能将文本中的精彩内容准确巧妙地转化为推荐语的同样被评为五星。如某小组在数幅组合的“峰巅云朵奇幻”图下的文字就是如此:“如果幸运的话,你还能看到变幻无穷的云朵,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精美柔细,宛若游丝蛛网。飘忽不定,相互交融,瞬息万变。”

凡被选中的推广词,在富有鼓动性的同时,或者言简意赅,如,西欧之巅——勃朗峰;或者语言对仗,朗朗上口,如,赏“王者之风”,上勃朗主峰;或者结合课文且富有创意,如,环勃朗峰徒步,让人心潮澎湃的奇妙旅途,等等。

看似简单的第一阶段的学习任务,由于巧妙地加入了评价的环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复杂性和高难度。而正是这样的复杂和综合,才能促进学习品质的提升。

每一位学生都是主角儿,每个人都主动承担学习任务,也都是学习活动的评价者,有了主人、主角儿的责任与担当。学生在完成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时,不仅获得新知,还能发现语文学科中特有的知识价值,在读中学,在用中学,在评中学,在真真实实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形成能力,提升语言运用的素养,增强语言表达的文化自信。

重要的是,学生在推广词的寻找、选择和建构过程中,获得了审美的经历和体验,享受了审美的愉悦,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可谓美不胜收。学生在阅读文章和观赏图片后很受震撼,于是便把自己最深的体验和获得,又转化成旅游推广的财富资源,很容易将心比心,抓住游客心理。

“慢慢走,欣赏啊!”这本是竖立在阿尔卑斯山的一条路旁标语牌,没有到此一游者是很难体会其中的韵味的。而学生们因为有了一次跟随作者的模拟仿真性的历程,加之相关学习任务的完成和评价的介入,再结合文章第一段“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子背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以及后文写道的仰面见到峰巅绚丽云朵时,“干脆就地而坐” 等文字,便能一下子豁然开朗。

四、聚焦关键问题,促进素养形成

游记离开了所感,就只是一个风光介绍片。聚焦关键问题,创设深度学习的思维课堂,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深度学习的参与者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建设者,这才是主角儿应该有的义务。

为了完成任务,同学们迅速进入了第二阶段的任务完成。此刻,老师做了又一次提醒,希望同学们在完成“一屏尽览勃朗峰”的过程中,不要忘记把自己的经历、感受、体验写在云旅游的互动留言板上,和读者一起分享。

留言板上,呈现了:

“车夫之王”的故事,为旅途增添了精彩与快乐。

旅游观景,也观人。旅途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与方法,学到他们生活的态度。

旅途处处有惊喜,不要给自己的旅途设限,人生亦是如此。

……

同学们相继完成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脸上流淌着愉悦与幸福。

作为语文老师,我对同学们的主角儿演出也非常满意。结束时,把同学们的目光牵引到留言板上直接从课文中摘下来的一段话:

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并借此追问,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如何理解作者的感受?每人说一句话,作为本课学习的总结:

初见肥皂泡时的兴奋激动,肥皂泡折射出的美好给人惊喜,但瞬间的消逝也让我们心怀遗憾。

峰巅的云朵变幻无穷,转瞬即逝,我们除了对大自然创造勃朗峰神奇美丽景观表示赞叹,也不得不惋惜它的转瞬即逝。

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美景,积极投身自然,纵享大自然的馈赠,积极参与社会,做一个有作为的担当者。

学生都有吹肥皂泡的体验,都能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联系自身经验,形成思维碰撞,生成一个个精彩的火花。对精彩语句理解的同时,强化了思维品质,培植了理性精神,促进了学生成长。

在生态课堂实践时,我们曾总结道,课堂教学的对象是人,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以人为中心,“生态就是看到人,看到学科背后的人,看到课程深处的人”。新生态课堂,学生已然成为语文学习的主角儿,站在了课堂学习舞台的最中央。

猜你喜欢

旅游素养同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