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批次化管理简解
2022-03-14颜运秋
迂 斌,李 慧*,颜运秋
(1.浙江惠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安吉 313300; 2.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通讯作者
规模猪场实行批次化生产,对商品猪实行全进全出,既可有效防止仔猪腹泻或尽快阻断仔猪腹泻的持续发生,又能提升出栏仔猪的均匀度,避免不同批次仔猪的混群;还有利于生产管理的有序进行,提高生猪产床栏舍的有效利用率。
1 批次管理
1.1工艺设定 每间隔21 d集中配种一次,提前3 d上产房,产房仔猪25 d断奶,28天下产床,其中产房均分为2组,批次正常轮转后2组产房交替进猪,全场猪群分为7组(1组在产房,6组在定位栏),简称“2+6”,7批轮转工艺。
1.2“21天批次生产”的设计由来 母猪生产周期:妊娠时间114 d(分娩差异时间2~3 d ),哺乳时间25~28 d,发情时间5~7 d,合计约146 d;产床使用周期:提前4 d上产床,哺乳时间25~28 d,仔猪留床时间3 d,冲栏消毒时间3 d,栏舍干燥时间7 d,合计42 d。
根据母猪生产周期计算,按2批产床交替使用,设计2组产床,7批次母猪群组轮转配套生产,需设6组定位栏与之相配套(即“2+6”模式,其中7组有猪轮转存栏,1组栏是空栏)。
2 栏舍配置(2200PS规模)
2.1产床配置 计算:每组2200×2.2/(365/21)=279/组,选取产床数279个/组,共2组。
2.2配怀定位栏配置 计算:每组279/88% (平均配种妊娠率)=318栏/组,选取318栏/组+12个大栏(其中有76个头胎定位栏),共6组。
2.3后备半限位栏配置 后备猪的驯化期为30~45 d,选取后备舍存栏为2~3批次,存栏时间为42~63 d;计算:2200×35% (年更换率)/(365/21)=45头/批次,存栏数90~135 头。
3 特殊配套区域
3.1后备配种区 此区为后备猪投产后转入限位栏适应的区域。为了方便转猪,应靠近后备混养舍,应有足够的限位栏,可容纳三周配种的后备猪。
3.2断奶母猪配种区 最好在料线末端电机处,以便自由采食及饲喂(省时省力)。必须有足够的限位栏,确保断奶至配种阶段的母猪在移入妊娠区前可饲养在此区域。栏位需求数量=存栏量×5.5%。
3.3问题母猪区 最佳位置应靠近断奶区。包括孕检阴性猪、返情猪、超期母猪和流产猪。估计需求数量=存栏量×1.5%。
3.4补栏区 妊娠母猪会因为返情、空怀、流产、死亡等情况造成空栏,为消除空栏位,可利用补栏区中猪只填补这些空栏。
每周放入补栏区猪只数量:以2200规模母猪场,配种目标318头,平均分娩率为88%为例,则每批次将12%的配种母猪转入相应的补栏区。
补栏区预留栏位数:补栏区栏位应至少存放6周的补栏猪只,以2200规模母猪场为例,即318×12%×2批次,共76栏。
3.5淘汰区 将淘汰母猪放置在靠近卖淘汰猪装猪通道附近的区域。 每周的预期淘汰数量应占整个猪群的1%(年更新率50%)。淘汰区应能容纳两周的淘汰猪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