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讲好故事的四个遵循
2022-03-14卫丹妮
摘要:用讲故事的方式讲思政课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成果。好的故事不仅承载着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还创新了思政课的教学方式。讲好故事,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故事内容、选准切入角度、提升育人价值,用故事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讲好故事,实效性
办好思政课,深入研究高校思政课讲好故事的原则遵循,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问题导向是根本
办好思政课,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1]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必须仅仅围绕这个根本问题,选好故事,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的关键课程作用。
明确培养什么人,掌握高校思政课故事的政治方向。培养什么人,强调的是高校思政课的方向和本质,即高校思政课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育时代新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选择故事的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把准故事的政治方向。
明确怎样培养人,提升高校思政课故事的实效性。怎样培养人指向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是对思政课故事的内容和形式的规定。思政课教师讲好故事,必须在明确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自觉做到“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一个好的故事是有温度、厚度与深度的。思政课教师要用故事的温度、深度与厚度去滋养学生,就必须将自身的政治素养、情怀、思维、视野、人格等融入到讲故事的过程中,用政治觉悟、爱国情怀、科学思维、人格魅力等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提升高校学生的获得感。
明确为谁培养人,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掌握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才能确保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始终以党和国家发展需要、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思政课是培养坚决拥护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听党话、跟党走,并且立志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关键课程。要把准政治方向,准确把握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讲好思政课的故事。
二、明确故事内容是基础
围绕各科教材,选好故事案例。思政课教学是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党的创新理论以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课。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据。思政课的所有教学内容,包括教学故事案例的选择,必须坚持以教材为根本,紧紧围绕思政课各科教材进行选择,以此确保思政课教学的统一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高校思政课实现培养时代新人的教学目标。
汲取历史养分,选好历史故事。高校思政课讲好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华民族、“四史”等故事,尤其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高校思政课教师所讲的故事,不仅承载着知识与历史,更承载着中华儿女深沉的爱国情感,蕴含着伟大的真理,是向国内外展现中国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选择能够展现中国形象、展现中华儿女精神风貌的故事,促使学生在故事中增强爱国情、树立强国志向、实践报国行。
关注时代发展,选好身边故事。思政课讲故事,不仅是要讲好历史故事,更重要的是要讲好时代故事,让学生在身边的时代榜样中汲取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无数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他们奔赴到偏远地区支教等,用青春践行时代使命,体现了青年的大爱与担当。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用符合时代旋律,彰显榜样力量的故事,引导大学生增强使命担当。
三、选准切入角度是关键
故事出处有依據,增强高校思政课故事的真实性。故事真实、细节准确是思政课讲好故事的基础。事实胜于雄辩,虚假、编造的故事经不起逻辑的推敲、经不起学生的质疑,更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只有在讲述真实的故事时,才能讲明白故事的来龙去脉、讲清故事的细节,才能把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彰显出故事的深度。思政课教师在选取故事时,要从资料中广泛查找,同时要注意鉴别故事的真伪,从历史的、逻辑的、理论的角度剖析故事的真实性。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也要标出故事出处,增强故事的说服力。
切入角度精准,提升高校思政课故事的有效性。高校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都具有差异性。虽然部分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有些许重合,但从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课程的侧重点来看,仍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思想道德与法治”注重讲授中国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目标就是引导高校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觉地将“小我”融入“大我”。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讲述故事时,要根据每门思政课程的具体目标,精准定位故事的切入点,讲出现实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好故事。
逻辑层次清晰,增强高校思政课故事的说服力。一个好的故事不仅要事实真实、定位精准,同时还要层次分明。与平白直叙的故事相比,层次分明、逻辑合理,跌宕起伏的故事更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更容易促使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更容易促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将故事划分为合理的层次,哪部分为铺垫,哪部分为高潮,哪部分为转折,哪部分为升华,哪部分为回归,最后形成一个闭环,都要仔细斟酌。当故事层次逻辑分明后,将故事与教材深度融合,用教材支撑故事的逻辑与深度,为故事搭好骨架,同时也要用故事来丰富教材,以故事蕴含的情感与温度活化教材,促使学生在听故事中自然而然地得出教材中的结论。
四、提升育人价值是目的程,首要属性就是鲜明的政治性。因此,提升思政课故事的育人价值,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知识等的教育中,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引导。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对现象、问题等的分析过程中向学生阐明学理,用学理支撑政治,用政治强化学理,进而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高校思政课教师讲故事,核心是突出故事的政治引导作用,站稳政治立场,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出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引导学生在革命英雄的事迹中感悟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味道,进而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
加强价值引领。高校思政课是一门具有价值属性的课程,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故事事实的客观性是彰显故事价值的前提,运用故事事实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是思政课讲故事的目标之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让学生在全面、真实、丰富的案例、材料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辨别是非、辨清真伪,最终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思政课教师在分析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要讲出故事中所蕴含的价值,还要在循循善诱中教给学生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的方法,真正帮助大学生树牢正确的三观,扣好第一粒扣子。
聚焦思想引领。高校思政课不仅是一门传播知识的课程,更是一门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课程。高校思政课的故事,不是要求教师对事件,人物等进行简单地讲述,而是要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思想、真理以及精神力量等。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故事的载体作用,通过生动具体的故事向学生传播思想、传递信仰等,在润物细无声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PR
本文系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立项,项目名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M-CX-ZD-202006。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作者单位:卫丹妮,北京化工大学)
(责任编辑:姜秀靓)
366750033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