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要为党为国为民 真作为敢作为有所作为
2022-03-14李国强
全球变局下中国如何应变——世界变局智库何为,下面我就“智库要为党为国为民真作为敢作为有所作为”,简单的谈四点认识。
一、“世界变局智库何为”是对中国智库的一大考问
“全球变局下中国如何应变——世界变局智库何为”,这一问是对中国智库的一大考问,我国智库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也有必要提出这一考问,这是对加强智库国际化的鞭策。对这一考问肯定的回答是,在世界大变革大调整的大变局中,尤其在全球经济政治危机和冲突加剧之际,中国智库大有可为,并且必须有所作为,要在变局中开新局。
关于中国智库国际化建设以及强化中国智库国际话语权的话题,我在人大重阳2020年12月和2021年11月相关论坛上先后作了两次发言,认为在国际格局的演变中,推进我国智库国际化是当前我国智库建设一项极具现实紧迫性和重要性的任务,它是中国崛起伟大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命题,中国“强起来”必须要有国际话语权,中国崛起必然有资格要求国际话语权,中国智库界要把强化国际话语权作为自觉行动,要自觉的参与到全球治理改革和建设中去,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世界变局智库何为?首先要回答愿不愿意为、敢不敢为的问题,有没有使命感、责任感和敢于斗争意识的问题
我想用人大重阳发展的例子做一个对比分析,说明智库敢于担当和勇于斗争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价值。这些年,我国的智库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面对纷繁变革的世界,包括人大重阳主动发力主动出击,对话世界,影响世界。
去年人大重阳发布了《十问美国民主》,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给世界做出了人大重阳的优秀答卷。同时,我国智库还存在滞后于形势发展,存在缺乏更大担当的问题。
最近有一篇文章披露“一带一路”研究出现转冷现象,该文从数据统计上指出了这种现象。数据显示,2021年“一带一路”学术论文、图书出版大幅减少,降到五年前的最低谷,数量大致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最初两年相近。
在当前唱坏、唱衰、唱歪“一带一路”的国际舆论斗争十分严峻的时刻,为什么会岀现这种现象呢,很值得反思。它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但我同意作者的一个重要分析,这种现象某种程度上暴露了学术界长期看低“一带一路”的预设,也折射了一些“一带一路”研究者的假研究、虚研究、追热潮的研究底色。
两相对比,从中我们看到一个根本重要的问题,智库首先要自觉树立真诚为党为国为民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意识,才能在世界变局中主动有所作为。这里要充分认识到智库是一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反映。
三、智库界要有所作为,在于提供高质量的智库成果,但是这方面还亟待提高,需要极力避免“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强调思想方法问题
从思想上来讲,智库要有大格局,研究问题要面向实际,要从多方面看问题,不仅从经济上看,而且还要从政治上看,要从国际关系、经济、历史等诸方面综合的来看;不仅要静态的看,更要动态的看,及时敏锐的看到经济政治格局发生的新变化;不仅要做一般的国际比较,还要看到中国的制度优势。
从思想方法上认识十分重要,这样不仅使我们能够全面地系统地看问题,也提高我们的识别力,我这样讲是有针对性的,尤其使我们能够及时有力的揭穿国内外舆论上“唱衰中国”、歪曲污名化、妖魔化中国等种种谎言谬误之所在。
当前,我们要看到,中国进入世界现代化进程洪流,迎来了中华民族崛起时代,大国博弈不可避免,国际关系已经积累了巨大的变化,在思想上、观念上、格局上、策略上、方法上、态度上,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智库要认识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引领变化,在世界变局中,要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导议题,有所作为,敢于担当,在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对于国际上出现的对中国的打压遏制绞杀和闹腾,要敢于大声说不,不怕“签证封锁”。
四、智库界要有所作为,从组织形式上来讲,国际问题错综复杂,要协同创新研究,提高组织力
每个智库各有专业侧重,即使综合智库也有薄弱不足。在重大問题上,即使设置了正确的议题,单靠某一智库也是势单力薄,难以驾驭。因此,我从智库和决策这两方面强调增强智库组织力的问题,以使智库成果水平随着组织力的提升而有所提升。一方面,需要智库主动搭建合作平台,共同开展研究和加强全球传播;另一方面,决策者要关注和热情对待智库相关议题,及时予以回应和支持,主动给予引导和组织,使其选题更符合国家现实需要和战略需要,使其形成综合力,努力把诸多专家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转化为国际影响力。同时,国家对于真正有担当的智库活动要及时予以经费支持和激励,据此要制定及时灵活的政府采购政策。 PR
(作者简介:李国强,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自贸区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国声智库名誉主任、陕西省公共关系协会总顾问、《公关世界》杂志社编委会顾问)
(责任编辑:李雪威)
326550033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