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流水淙淙
2022-03-14陈桂瑜
陈桂瑜
初初接触《教学勇气》,是在两年前。那时我刚刚踏上教学岗位,只觉此书晦涩深奥,只能囫囵吞枣。两年之后,再一次捧起这本书细品,偶尔还是会被书中一些观点困住,但带入过往的经历、自己的实践再与其交流,却愿意一次又一次踏入这条“河流”,聆听流水淙淙……
认同,是教育的前提
“要激发心中的潜能,最基础、最有效的一个策略和路径就是认同。作为教师,我们要认同自己,认同自己的职业,认同我们教育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让学生认同我们,才有可能得到公众的认同。”
这段话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暑期参与临聘老师的面试,看到刚毕业在讲台稍显怯懦的争取教职的年轻女孩,仿佛看到了两年前的自己。那时我刚从学校毕业,面对满教室的学生,总是不由得避开他们真挚而探索的眼睛,旁若无人继续上课。学生渐渐不听了,我还没明白是为什么。课堂交流,我总是避免回答关于自身的问题,这仿佛是自我保护,也是恐惧暴露真实的自己。现在想来,这是在和学生之间建立屏障,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不自信和不认同。这样畏缩的表现,终究是不可持续的。学生拿出真心,却得不到回应,慢慢他们也退回自己的世界,课堂变得沉闷无趣。
而我呢,当时深陷恐惧之中:恐惧自己的教学很糟糕,恐惧自己的专业素养不够,恐惧自己的表达存在问题。那时我还不知道,看不见的心境一样会传染,学生也有了表达的恐惧。我隔开了内在的自己,也隔断了学生,隔离了教学场域。
阅读《教学勇气》,随之而来的反思,问题症结似乎跳到我面前,我知道我需要有意识打破屏障,真实沟通……
小孩子总是有旺盛的分享欲和好奇心,他们会在下课时走到身边跟我说:“老师,老师,我昨天去游泳了。”“老师,我昨天去奶奶家里了。”“老师,我早上上学时,看到你了,你是不是就住在这附近呀?”……诸如此类,层出不穷,这时候,我微笑着回应,分享一些琐事,制造可以继续交流的话题。课下和谐随意的交流,课上各种观点的碰撞,这时我开始慢慢认同自己,以真实的自己做回应;也认同我的学生们,以诚挚而不敷衍的态度回答他们的问题,课堂渐渐有了落英缤纷、溪流婉转般春天明亮的气息。
关系,是教育的桥梁
“教育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行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建立在联系的基础上,但师生关系是社会定义的关系,看似强有力的链接却也十分脆弱,师生之间应有内在的联系,互相信任,互相认同,融入彼此的生活。如果希望开启学生的智慧,教师必须同时开启他们的情感。”
而我,是从和我搭班的班主任汪老师千方百计地和学生建立联系读懂这一点的。汪老师接手的这个班级,问题不少,老师们常常谈“虎”变色,但她,似乎总有第三只眼,总能捕捉那些“问题学生”转瞬即逝的闪光点,用准用对“鼓励”这一招。比如小樊,做阅读理解题,懒到文章都不读直接填上几个字,成绩可想而知,但汪老师总是独辟蹊径:“我发现小樊像个男子汉。今天有同学爬到花坛上观察月季花,他担心人家掉下来,一直扶着,看着他落地才走开。了不起呢,真是个心里有别人的孩子。”小樊听了,兴奋得眼睛一直闪闪的。午餐回来,汪老师又在夸:“谁以后说小樊懒,我可不答应。你看看每天就餐后的地面,哪一天不是小樊拖干净的?你们谁动过一根手指没有?要不是小樊,我们班的分数可被学校督察员扣光了。”听老师这么一说,一群小孩子像看英雄似的望着小樊。从此,小樊把地拖得像个镜子。既然标签已修改为“勤劳”,渐渐地,学习上小樊也不好意思继续偷懒,为了汪老师的一句肯定,小樊拿出同以往不一样的行为,新的学习行为居然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家访,是教师必须做的功课之一,但汪老师的家访非同一般,让学生和父母一起,聚集在某一位同学家中,一起读书,将家访打造成家庭读书会。孩子和家长都带上自己最近在读的书,安静阅读,再轮流分享。这样因读书而卷入的人群,就不止是学生,还有家长。汪老师说,要建立学生和阅读的关系,除了利用老师和同伴的力量,家长的参与尤为重要。只要家长开始阅读,改变的就是家庭环境。
“任何一种认识都是形成某种联系,都是依靠与我们认识的事物形成更深交融的愿望所驱动的。相互信赖是更高层次的相互认同,是更高境界的人际关系。”建立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是优质教学的基础。我从书中,从身边的故事中,对这些理论的理解渐渐活跃起来。
共同体,是最优的教育模型
“优质教学的本质是群体共享,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正的共同体的空间。在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主体为中心,主体就是我们课堂探究的焦点。”
大多数人都承认竞争模式会刺激人们进步,但与此同时,学生也变得十分功利。《教学勇气》一书中提到一则案例:医学院的学生,在开始的两年里都以标本骷髅为研究目标,彼此之间充满敌意,甚至会将论文资料剪下来据为己有,只为取得学术上的胜利。在后来的改革中,学生们一开始就直接面对病人,此时的他们保有治愈疾病的初心,在导师的引导下,合作探讨研究如何让病人变得健康。从结果上来看,学生不但变得更关心病人,而且学得比以前更聪明,更敏捷。
在日常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建構学习共同体。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这一习作单元要求“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目标物品进行观察描述,观察结束后小组成员进行观察记录分享。有的孩子会观察到目标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形态,有的孩子会想象其触摸的感受,有的孩子想象其不同时间的状态……小组交流时,可以有不同方面的信息分享,可以有多元化的意见发表,也可以有不同论点的交流与探讨。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更加开阔。
教师的教学勇气来自内心深处的自我认同,基于与所有教育周边的人建立联系,由此形成朝气向上的教育共同体,如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召唤另一棵树,一颗心和另一颗心的相荡乃成涟漪……教育的风景,才是这边独好!
140950118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