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咀嚼细品,且行且教

2022-03-14唐翔云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船长小说课文

唐翔云

从全国统一使用统编本教材以来,大家对教材使用的各种问题探讨热度不减。三年来从陌生到逐渐熟悉,一线教师作为教材的直接使用者、传授者,常常会提出很多问题,听得较多的就是“课文好长啊,不知道从哪儿教起”。

确实,统编本教材中长文不少,如低年级的《动物王国开大会》,中年级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小英雄雨来》《芦花鞋》《海的女儿》,高年级的《牛郎织女》《骑鹅旅行记(节选)》《金色的鱼钩》等。这些课文虽然分散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单元,但它们有共性,即多是故事性强的文章,且很多是名家名篇。很多专家对这些长文提出了教学建议,较统一的观点就是“长文短教、难文浅教”。考虑到学情、课时等实际因素,用这样的方法教学确实高效,但是面对这些名家名篇,是否都要精简、取舍呢?不!我认为不能短教、不能浅教,要留足时间,慢慢品,细细嚼,时间花在刀刃上,读书品到精妙处,教学教到关键点。

下面,我以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谈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从课外到课内,把文本读透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大作家雨果的作品,本篇课文有46个自然段,共计1600多字。如果按照课标对高年级学生默读的要求,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那么读完全文需要5~6分钟,四年级的学生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朗读这篇课文,按照平均语速每分钟150个字,那最少也需要10分钟。显然,在课堂上让学生把全文读通读顺读出情感,时间上是不允许的。

基于以上原因,是否可以挑重点的段落来读呢?不,这样经典的文章,字字珠玑,全文通读必不可少。要确保读的数量和质量,功夫要放在课外。教学前,我有针对性地布置了有层次的读书作业:第一,读一遍课文,大声朗读,如果有读不通、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次。第二,再读一遍课文,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的内心无法平静。第三,读第三遍课文,想想你的眼前浮现了哪些人物。这三遍读是有层次的,首先把课文读通顺,接着用心感受故事所营造的氛围,再想象故事的情节。这三遍读给了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随心而读,边读边思考。充分而到位的预习,为学生在课堂上走入文本做好了铺垫,也让课堂教学省时高效。

二、从整体到细节,把文本读深

一篇长文教学从哪里入手?从文学体裁。《“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小说,具备小说的特点:特殊的环境、扣人心弦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时,先要让学生从整体上对文学体裁有所认识,再从细节上带着学生品味作品的精湛。教学时,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板块:

1.体味小说的特点,找出小说的三要素

我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人物与情节,最高明的作家能通过这三要素给读者创造出一个精彩的故事,而雨果就是这样一位高明的作家。说到小说,学生会觉得比较陌生,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雨果把它写成了小说,导演根据小说拍成了电影,如果你就是电影导演,你要怎样拍这部电影?引导学生从电影的选景、选角、选镜头等方面,发现小说的基本构成要素。

2.体味人物形象的描写

本文的人物刻画非常精彩,特别是人物群体形象与个人形象的对比描写。我让学生找到描写船上乘客表现的句子,体会乘客们的慌乱,再找到描写船长表现的句子,对比体会,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船长的冷静与果断。提出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为什么都没有写到乘客们的名字?”这样告诉学生群像描写与重点形象描写相辅相成的写作技巧。

3.体味环境渲染的作用

文章中多次进行了环境的描写,教师应该从哪里入手带着学生品析呢?这篇文章最精妙的环境描写就是“雾”——作者多次写到了“雾”,而每次雾的出现作用完全不同。第一次“薄雾弥漫”,这时雾不大,船小心航行;第二次“雾越来越多”,危险也越来越近;第三次“沉沉夜幕”为两船相撞做好伏笔;第四次“阴惨惨的薄雾”中,船长与船一同沉入大海。雾是诞生悲剧的元凶,在这一片迷雾中,读者的心被死死抓住,它让我们看不分明。但是,到了最后,我问学生:“这阴惨惨的薄雾中,你看到船长了吗?”学生都说看到了,他伟大的人格光芒照亮的不仅仅是大海,也照亮了人心。

这三个板块指向清晰,以“明晰文体特点”为抓手进行教学,聚焦中心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学省时高效。

三、从解析到运用,把文本读活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学语文更是如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把仿写的点定在了对话的写作。文章仅有1600多字却有46个自然段的原因就是对话多。本文对话描写直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很有品析的意义,并且,中年级的学生写作训练中语言描写也是重点,于是,把读写结合的点定在对话上也就非常准确了。

我先出示文中的对话: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长问道:“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本次对话教学我设计了三次追问。第一次,引導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对话,在学生的对话中,我问道:“你发现这段对话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各抒己见:“对话非常简短,因为时间紧迫。”“没有写说话的人,因为谁说的话一目了然。”“简短的对话,把气氛烘托得更紧张了!”……我紧接着第二次问:“那你准备怎么读这段对话呢?”引导学生读出紧张但不慌乱的感觉,让学生通过对话进一步走近人物。读完后,我第三次追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情况下可以这样写对话?”学生马上联想到:“教练在比赛间隙指导球员的时候。”“战场上指挥战斗的时候。”“学校要突击检查,班主任指挥同学们打扫教室的时候。”……

三次追问后,学生已经从“学”到“用”走了一个来回,这时候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就水到渠成了。在这样的长文中,抓关键语句进行练笔,让学生习得关键的语文能力,才是专家所说的长文教学要做到的“能力训练聚焦”。

四、从单篇到作品,把文本读宽

好的文章要读透读深,最后还要读宽。学完这一课,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首先,拓展写作技法上相似的文章。我让学生对比六年级上册的《桥》,同样紧张的氛围,同样简短的对话,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对话描写如何为表达作者情感服务。其次,拓展相似的作品人物。我引入《丰碑》中的军需处长,像老船长一样忠于职守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思想教育含义。再次,拓展到作家的其他作品。可以让学生带着对大作家的钦佩读读他的其他作品,感受文学巨匠的文学魅力。最后,我想说长文细教并没有浪费时间,相反是在节省时间,当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咀嚼细品一篇长文,品出味儿了,一个单元的训练点也就突破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训练落地。如若水过鸭背、蜻蜓点水地草草收场,过后发现很多知识点疏漏,再来补缺补漏,岂不更加费时费力?

1479501186354

猜你喜欢

船长小说课文
“船长”失格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丢失
蚂蚁小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