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历程与经验

2022-03-14龙太江黄洁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历史演进基本经验廉政建设

龙太江 黄洁

〔摘要〕 廉政建设是防止权力异化的有效路径,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为思想源泉、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为理论基因、全面从严治党为现实考量,有着深厚的理论积淀和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历经初步探索、曲折前行、恢复发展与全面深化四个阶段,综合个人德行、法治反腐、制度建设、廉政文化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实现路径,为新时代党的廉政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

〔关键词〕 廉政建设;历史演进;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2)01-0042-06

廉政建设是事关人民根本利益、社会公平正义、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凝聚了数代党的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廉政建设的思想理论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党的建设,形成了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探寻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思想理论来源与现实发展动力,回溯党廉政建设的演进历史,研究其内在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规律、提炼经验、汲取智慧,为新时期廉政建设展现新气象、展示新作为提供有益借鉴。

一、党廉政建设的缘起探寻

(一)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领导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执政治国的实践,也未专门对廉政、反腐败等问题进行系统地论述,但其理论体系和论著中蕴含着大量关于廉政建设的科学构想,对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国家以及官僚制度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社会腐败的本质性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与法制是虚伪的,它只是“统治阶级手中的玩物”〔1〕和压迫人民群众的工具。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防止权力腐败的根本出路在于摧毁旧的国家制度和官僚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让权力回归社会、回归人民,同时在发展无产阶级政权的过程中,要采取廉政措施以避免新的国家政权出现腐化现象。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有所不同,其廉政思想主要来源于领导苏维埃政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一方面,列宁将布尔什维克党、苏联国家机关内部存在的诸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贪污受贿、拖拉作风、铺张浪费等政治病症的原因归纳为三个相互交织、互相作用的层次,即个人层次、政治体制层次、文化层次。例如,在官僚主义问题上,列宁最初认为官僚主义是旧社会的遗毒,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中存在的腐败现象是从旧的官僚机构中遗留下来的,随后,他又认为官僚主义与当前苏维埃国家经济文化落后有关,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健全造成的结果。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党的机关的廉洁,保证无产阶级队伍的先进性和苏维埃政权的人民性,防止国家公仆变成“私仆”和“官老爷”,列宁提出,要严格入党条件,纯洁党的队伍;要紧密联系群众,反对党内特权;要加强法制建设,从根本上维护人民利益。列寧在晚年时对社会主义国家监察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也做了许多科学的设想,为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廉政思想,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所处时代廉政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加强廉政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二)文化基础:中国传统廉政思想

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廉政建设经验,形成了中国传统廉政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2〕中国传统廉政思想体现了古代政治家对于廉洁社会的构想,不仅对于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且构成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极为庞杂,举其要者,主要包括以廉为本、为政以德、为官尚德的思想。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腐败直接威胁到政局的稳定,而政治腐败又直接体现在吏治的腐败上,所以历代统治者为了整肃吏治、从严治官,提出了“以廉为本”的思想。例如,《管子·牧民》中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为政以德作为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重要根基,十分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儒家思想认为,某种程度上道德教化在政治中的作用会远远超于刑罚。这是因为道德作为一种内在的无形的力量,一旦形成,就会内生为人们约束自身行为的一种习惯。因此,用道德来感化整个社会,就能减少犯罪行为。为官尚德是传统廉政思想的优秀基因,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精华所在。为官尚德强调为官者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准,要将清廉作为一种道德理想来追求,坚守为官清正的底线,做到清廉守正、淡泊物欲。科学地、辩证地、历史地看待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的思想和经验,汲取其营养成分,克服其消极因素是党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原则。

(三)现实考量: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治理党内现有问题的重要原则。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它与原有的从严治党思想一脉相承。从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不是历史发展的偶然,而是党中央从历史经验和国际国内形势这两个维度进行考量的必然。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于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孕育,于中国共产党实际党建活动中发展,是党完成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为赢得民心、开辟党和国家事业新境界提供了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3〕对于一个有着9 500多万党员、48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党而言,能不能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最前列,直接关系到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巩固。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不懈惩治腐败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虽然当前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但是我们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形势依然严峻,党内腐败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仍有一部分党员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侵袭而坠入腐败的深渊,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奢侈浪费现象没有彻底杜绝。为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加强廉政建设,让党员干部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真正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概而括之,廉政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要在廉政建设上下狠功夫,将贪污腐败这个顽疾彻底从党的肌体内根除。

二、党廉政建设的历程回顾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旗帜鲜明反对腐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根据所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以及历史环境,采取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措施,走出了一条廉政建设的新路子。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廉政建设的初步探索

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起步与奠基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段特殊而又艰难的历史岁月中,中国共产党聚力于锻造自身政治上的革命性以及组织上的纯洁性,在拒腐防变方面进行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初步探索,在实践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党创立初期,为了彻底废除私有制,推翻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改造贪腐糜烂的社会环境,颁布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提出要搞好廉政建设。国民大革命时期,党中央发出的《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败分子的通告》强调,要坚决清洗不良分子,将贪污腐败者清洗出党。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惩治贪污腐败分子的文件,它的发表说明党在创建初期已经意识到了贪污腐化对革命政党的严重危害。土地革命时期,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借鉴了苏俄的经验,在反腐倡廉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逐步使廉政建设制度化和法制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政策,特别是其“溶共”的反动政策,使一部分党员的思想、工作以及作风出现了腐化倾向。面对这一问题,党公开提出了建设廉洁政府的政治纲领,实行以法治为基础的腐败治理措施,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使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成为当时中国有史以来最民主、廉洁的政府,与国民党政府各级官员明挪暗用、敲诈勒索的腐败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廉政建设日益呈现出成熟状态。为了抵御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全党同志要拒腐蚀永不沾,要在“糖衣炮弹”面前保持定力,时刻保持警惕,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发展新境界的信心,同时也体现了党对全面执政后所面临的严峻考验的担忧。经过建党初期、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几个阶段的探索,党的廉政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铸就了党廉政建设的优良传统。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廉政建设的曲折前行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随着新生国家政权的巩固有了新发展,但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以及阶级斗争的扩大化,党的廉政建设出现了一些挫折。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党开始执掌全国政权,由于执政地位和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党和政府内部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在思想上,一些党员居功自傲,持功挟赏,特权意识和补偿心理凸显;在政治上,部分掌握公权力的党员沾染上了非无产阶级思想,产生了官官相护、互相包庇的现象;从历史进程来看,新旧政权交替时期,留用了旧政权中的许多公务人员,这些人的思想还未得到彻底地改造,在新政权中往往利用职权贪污犯罪,且当时新党员人数猛增,一些异己分子也乘机混入了党的队伍;就社会风气而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良风俗仍然存在,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领导全国人民涤荡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党先后开展了整风运动、“三反”运动以及“新三反”运动,挽救了许多干部,教育了全党,有力地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完成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奠定了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对抓好廉政建设、增强党拒腐防变的“免疫力”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明确指出对于党风和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从思想教育和健全法规制度两方面抓起,坚决反对个人崇拜的现象,并提出要加强对党和政府的监督。党的八大以后不久,党采取了一系列廉政措施,如1957年的整风运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五反”运动等。1963年至1966年,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基层开展了“四清”运动,从廉政建设的角度看,“四清”运动对于防范和解决化公为私、欺压群众等现象发挥了一定作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对国际国内和党内党外形势分析的失误,对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加之“左”倾错误泛滥成灾,党的廉政建设经历了曲折,走了一段弯路。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廉政建设的时代发展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提出了治理腐败的总体思路。这个总体思路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廉政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标志着我们党廉政建设实现了从事后惩处向事前预防的转变,从被动查处到主动防范的转变,从偏重教育反腐、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向更加注重制度反腐的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和局部改革,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在上层建筑领域,冲破了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束缚,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转折,在经济领域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政策,各项事业得到了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腐朽的思想也沉渣泛起,部分意志不坚定的党员出现了腐化变质的倾向,新的不正之风滋生蔓延。面对腐败蔓延的严峻形势,邓小平敏锐地提出了“兩手抓”方针,即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他在南方讲话中明确指出:“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4〕之后,党中央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如《关于解决当前机关作风中几个严重问题的通知》(1985年11月26日)、《关于春节期间严禁铺张浪费、请客送礼的通知》(1986年1月28日)、《关于进一步制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1986年2月4日)等。这些规定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为惩治腐败现象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各种不正之风有所收敛。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针对反腐败工作的实际情况,党和政府形成了关于新时期反腐倡廉的基本战略,明确要将反腐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并探索总结出了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的三位一体的治理新路子,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六大以后,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党着力将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同时强调“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构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严堵反腐工作中的漏洞。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政建设的全面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对廉政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反腐惩恶绝不手软,正风肃纪永不停步,解决了许多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反腐高压态势已经形成,廉政建设得以全面深化。

一是明确建设廉洁政治,使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廉洁政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伦理和价值追求,以廉洁的公职人员、清廉的政府机构、透明的政治运作过程为表现,并构建以“清”为首要价值的为政、行政、执政的政治生态〔5〕。匡正去邪、激浊扬清是传统文化的从政之德,也是建设廉洁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党员干部要在权利面前常怀敬畏之心,真正做到秉公用权;政府部门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同时还要依托道德教育等柔性约束和法律制度等刚性约束营造清明的社会环境,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二是创新思想理念,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高超的理论智慧、赤忱的为民情怀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决以猛药去疴,以重典治乱,进行了全面、从严、深入、持续的管党治党实践。将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战略支点,以契而不舍、驰而不息的精神对党内思想之尘、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强烈地震慑了违法乱纪者,刹住了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权谋私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歪风邪气。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强化党内教育,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形成了持续反腐的高压态势。狠抓选贤治吏,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围绕从严选拔、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干部提出了一系列新观念新论断,打出了一套从严治吏的“组合拳”。

三是改革体制机制,构筑由党统一领导的既分工明确又协同推进的反腐败体系。思想理念的创新需要通过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的创新来体现和落实〔6〕。廉政建设是否能够实现由虚到实、由软到硬的转变,关键就在于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抓没抓住。党中央以上率下,做好廉政工作的领导者、推动者、执行者,带头树立标杆,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落实责任、扛起担当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履职尽责推动廉政建设,督促相关部门切实担负起工作任务,有效解决了主体责任虚化空转的问题,积极将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落到实处,增强了纪委在廉政建设中履行监督职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将责任追究作为反腐斗争的重要手段,有效构筑了落实廉政建设的最后一道防线,使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真正落到了实处。

四是完善党规国法,建立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反腐败制度体系。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有法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破除人治思维,以法治方式促进廉政建设。为了规范党员干部行政行为,一方面加强了“高线引导”,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一系列督促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行为规定;另一方面列明了“底线禁区”,建立和完善了惩治公职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行政法律体系。坚持刚柔并济,正面倡导和负面清单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提升了法规的有效性、适用性。坚持系统思维,扎紧制度的笼子,全链条协同推进制度建设,促进制度之间相互衔接、彼此贯通,通过系统配套、共同发力,发挥出制度应有的效能,开启了依规治党、制度治党新时代。

五是坚持“严”的主基调,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空前的深度与广度惩治腐败,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严厉查处,充分体现出我们党自我革命的精神。坚持人民立场,整顿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将“严”的主基调向基层延伸,聚焦脱贫攻坚、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持续保持了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例如,斩断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深挖啃食群众利益的“蛀虫”,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加大国有企业反腐力度,查处资源、土地、医疗等领域中隐藏的腐败问题,完善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加强反腐败国际追逃工作,切断腐败分子的后路。

三、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坚定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并在强起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在艰苦奋斗的征程中,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廉政建设保持着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梳理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可为新时期廉政建设提供重要镜鉴。

(一)必须约束党员干部个人德行,抓住关键少数强化示范效应

约束党员干部个人德行,使为政清廉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意识是党的廉政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去报酬的模范……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7〕党员干部个人德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道德根基,以德立党、以德治党、以德兴党,铸就了党强大的感召力、战斗力与引领力。党员干部的德行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和标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员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新时代,党员干部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以及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传统,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历经百年仍风华正茂、生机勃勃的世界第一大党。党员干部个人德行事关人心向背与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廉政建设必须从源头入手,培育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的意识、激发自我追责的勇气,从而形成廉政勤政的内生动力。

(二)必须推进法治反腐,增加贪污腐败的违法成本

单纯的依靠道德对贪污腐败制衡纠偏,只是一种美好的期许。权力越大,腐败的风险也就越大,也就越需要有效的法律制度防治和懲处腐败。运用法治反腐,设立专门的反腐机构,增加贪污腐败的违法成本是我们党加强廉政建设的突出经验。建党伊始,我们党就意识到了运用法治反腐的重要性。1926年颁布的《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明确分析了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重要性,表明了我们党为捍卫党的纯洁性而与腐败分子进行坚决斗争的决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清正廉洁与国民党的贪污无度形成鲜明对比,使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我们党在健全廉政法规的同时,还严格执法,加重对腐败分子的处罚,给予了潜在的违法乱纪者以巨大的威慑。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恢复了国家行政监察体系,并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以及各级监督机关,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面对贪腐主体多元化、贪腐手段隐蔽化、贪腐形式多样化的形势,廉政法规所针对的腐败范围和内容更加全面具体,法治反腐迈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方面,要继续强化廉政法规供给,构建系统完善的廉政法规体系;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党的廉政法规的执行意识和执行力度,充分发挥法律和纪律的震慑力,使廉政法规、反腐机构成为威慑和打击腐败分子的有力武器,向着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目标不断前进。

(三)必须完善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笼子

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长远之策。防止和遏制腐败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解决反腐败斗争中的深层次问题,既需要依靠德行教育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依靠法治建设强化“不敢腐”的震慑,还需要依靠制度建设扎牢“不能腐”的笼子。纵观历史,从党的五大首次提出“政治纪律”到井冈山时期开始形成并逐步完善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再到党、政、军等各领域、多层次的廉政制度体系的构建,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重视廉政制度建设,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保障。制度作为维系社会运行而作出的人为规定的产物,具有约束性、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等特质,与此同时也具有滞后性和可改进性。廉政制度的基本价值指向在于规范公共权力、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致力于探索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相适应,与党的领导工作体制相衔接,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经验的廉政制度体系。当前,扎牢制度的笼子不仅要建设好制度本身,还要不断强化廉政制度建设的价值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理念的创新,就没有制度创新的实践。廉政制度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导向、防止利益冲突的路径方向,促进廉政制度创新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四)必须加强廉政教育,优化文化环境

马克思主义强调,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斗争又统一。从哲学角度看,廉政与腐败,廉政文化与“腐败文化”是对立统一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腐败文化”准确称谓应该是“腐败亚文化”,是指在腐败群体乃至全社会,流传的易引发腐败的潜规则及观念,这种“腐败文化”有着无形但又极大的内蚀力、破坏力,能造成整个统治机器的衰落和政权的垮台。反腐败绝不仅是一种政治领域内的斗争,更是文化领域内的一种较量。廉政文化主要通过宣传教育引领廉政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艰苦奋斗的劳动英雄运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勤俭建国高潮等都是党通过廉政文化引导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秉公处事、廉洁奉公的实践,这些实践有效构建了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中华传统廉政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论结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源头活水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关于廉政的知识、理念、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的综合体系。廉政文化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大力开展廉政教育,通过开展廉政理论研讨、反腐倡廉教育等活动,使党员干部在廉政文化的环境中随時随地感受到警示和教育,构筑起勤廉从政的“防腐墙”;要进一步丰富廉政文化的载体,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艺术创作中,增强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渗透力;要以优化文化环境为目的,进一步拓展廉政文化的传播空间,形成清新和谐、崇廉尚廉的良好社会政治生活氛围。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4.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N〕.人民日报,2013-04-21(01).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9.

〔5〕唐贤秋.论廉洁政治生态的价值维度与构建理路〔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05):48-53.

〔6〕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百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经验与启示〔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06-10(05).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2.

3607500338248

猜你喜欢

历史演进基本经验廉政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欧美国家媒体自律制度的发展和革新
浅谈财政监督工作思路
论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化的历史演进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廉政建设研究述要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演进
浅析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若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