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研究

2022-03-14王建华

学周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王建华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学科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不仅承担着“以史为镜知兴衰”的任务,还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面对这一全新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能局限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浅层内容中,还应指导学生学会开展史料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思考、探究,透过历史现象深挖历史本质,最终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文章以此出发,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6-008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6.039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向,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层面,带领学生走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史料的思考、探究和深度分析中,以史为鉴,感知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落实历史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基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在有效的阅读中,获得历史知识,了解历史发展史等,最终实现学生多种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现状和原因分析

(一)历史阅读能力现状

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对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具备极高的历史阅读能力,才能在学习中更好地开展史料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阅读、思考、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初中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不甚理想,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学生没有养成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即便是开展历史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并未进行归纳、总结;学生的阅读存在明显的浅层化现象,只是单纯地关注阅读文本的主体,忽视了其中的引言、图片、图表等阅读资料,致使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佳;学生在史料阅读中局限于历史故事情节,忽视了其中的理论内容;部分学生在历史阅读中,因对历史概念关注不够,难以理解其中蕴含的含义,严重制约了阅读效果;学生的历史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弱。这主要是因为历史阅读材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晦涩,而初中阶段學生掌握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有限,导致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无法理解阅读材料,难以达到既定的目标[1]。

(二)原因分析

1.教师因素。教师是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历史阅读教学效果。一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核心素养背景下,虽然已经对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由于教师依然束缚在滞后的教学理念中,对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认识不够全面、深刻,依然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教材上,过分关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知识点,忽视了对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阅读教学手段滞后。核心素养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教师受到滞后教学理念的束缚,依然沿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则陷在被动学习中,将自己置于书山题海中,难以对历史教材、史料进行深刻的阅读、思考,致使学生对其理解不够深刻,制约了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

2.学生因素。学生是进行历史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情况、学习方法、阅读习惯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历史阅读能力。一方面,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历史知识储备比较薄弱,致使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印象模糊、似是而非等现象,甚至还会因为自身知识点存在的空白,制约学生的阅读思考结果;另一方面,初中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致使其在历史阅读的时候,常常是粗略阅读之后便进入解答课后问题环节,待到不懂时,再次反过来进行阅读。如此反反复复,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制约了阅读和答题的效率;还有部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审题不清、忽视阅读材料的重点等,致使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佳;最后,在以往的历史学习中,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制约,常常局限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没有形成正确的思维体系,致使其在历史阅读的过程中,常常面临较大的难度。

3.学科因素。基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说,其本身属于一门社会学科,包含的知识点、内容比较广泛,几乎将人文学科、自然学科所有知识都囊括其中。历史学科的广博性,决定了历史学科中含有海量的信息,且呈现出极强的凌乱性。历史学科的这种特点,给学生的阅读、记忆、理解等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望而生畏的现象。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2]。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学生历史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需求的动力,唯有唤醒学生的内在欲望,使其对学习具备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历史阅读教学亦不例外,激发学生的历史阅读兴趣是开展历史阅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中之重。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来说,由于历史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阅读中如果没有对抽象的历史概念进行直观地理解、转化等,就会制约学生的历史阅读学习;同时,历史学科本身就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其中还包含一些天文、历法等方面的知识。但是针对初中学生来说,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历史知识储备薄弱等,致使学生在阅读中常常面临难以理解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在历史阅读中就会逐渐丧失兴趣。面对这一现状,初中历史教师在优化历史阅读教学中,必须要以激发学生的历史阅读兴趣作为首要任务。一方面,教师可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其推荐最佳的历史阅读书籍,针对七年级的学生,可向其推荐历史童话、历史神话、寓言、民间故事等,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则可向其推荐人文性比较强的历史阅读文本,包括《中华上下五千年》《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借助这些具有趣味性的历史阅读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其知识面,最终促使学生逐渐爱上历史阅读;另一方面,举办丰富多彩的历史阅读活动。基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阅读活动,包括历史知识竞赛、讲历史故事比赛、分享读书心得等,借助丰富多彩的历史阅读活动,唤醒学生的内在阅读欲望,促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历史阅读。

(二)明确阅读目标

明确的阅读目标是开展有效阅读的基础。因此,有效的历史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阅读能力,必须要从明确的阅读目标开始。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下的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历史阅读时,应围绕三个目标进行:首先,提升自身的阅读技能。主要包括理解、总结、分析、判断、推理、灵活运用等,旨在引导学生在历史材料阅读中,对其进行深度加工,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和概括等,捕捉其中的重点信息进行有效运用。其次,陶冶思想情操。核心素养下,历史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高尚的情操,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精神世界等,这是历史阅读的潜在目标。再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历史阅读中,逐渐形成分析、判断、反思评价等能力,促使学生在深度阅读中落实历史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3]。例如,在《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的阅读教学中,就围绕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制订了具体的阅读目标:在阅读的过程中,从课题、子目中对本科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明确1956-1966年中共进行了哪些探索?在这一时期内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又出现了哪些严重的失误?造成本次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获得了什么经验教训?如此,在指向历史核心素养下的阅读目标指引下,可指导学生带着目标进入到阅读中,最终在明确的阅读方向指引下,实现高效的历史阅读。

(三)图文结合阅读

插图是历史教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字材料的有效补充,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同时,在最新的历史教学改革中,也明确了历史图片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在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时,必须要将图片与文字整合起来,借助历史文字了解历史图片的背景知识,借助历史图片作为历史文字的有效補充、形象阐释等,最终在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阅读中,逐渐加深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并促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观察、分析能力,并促进自身的思维发展。例如,在《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借助了图文结合阅读教学模式,给学生展示了五四运动中的相关图片,指导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包括:标语、人物、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等,接着借助一系列问题引导,带领学生逐渐透过图片,明确其背后蕴含的历史知识,最终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再如,在《洋务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在强化阅读教学时,就先给学生展示了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图片,使学生在历史图片的引领下,透过历史现象,了解整个洋务运动的背景;接着,教师给学生展示了洋务运动期间建造的工厂、船只、火枪等,使学生在直观的阅读中感知洋务运动期间取得的成就。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历史教材中的文字阅读,并在阅读中总结“洋务运动受到了哪些阻力”,思考“洋务运动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它产生了怎样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如此一来,真正实现了学生的深度阅读,并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全方位的思考,真正落实了历史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4]。

(四)问题驱动阅读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阅读中,受到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制约,学生的历史阅读存在极强的盲目性,学生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漫无目的地阅读,并在阅读完成之后结合内容,再次回答阅读材料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初中学生历史阅读效果不佳,难以真正提升其阅读能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强化历史阅读效果,应充分发挥问题在历史阅读中的价值。正所谓“学贵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初中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时候,应紧紧围绕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指向历史阅读内容,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发展水平等,科学设计出层次化的阅读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展阅读,最终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实现高效的阅读。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阅读教学中,可结合教材中的图片,以“邓世昌”作为切入点,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觉得邓世昌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接着,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补充了战争前中日两国的相关资料,包括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经济实力,扩军备战情况等,以及中国晚清政府的情况。据此,再次设计问题“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被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日军的进军路线,并提出问题“战争中有哪些重要的战役?”“战争以什么结局告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如此,通过阅读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带着问题逐渐进入到本课的深层次阅读中,在深度阅读和思考中,逐渐达到历史阅读的目的。长此以往,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升,从而有效落实了历史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五)强化史料阅读

历史核心素养下,要求教师在优化历史教学时,不能局限于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还应结合教学内容,及时补充历史史料,引导学生在史料阅读中,对历史事件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等。初中历史教师在优化学生历史阅读教学,发展学生历史阅读能力时,必须要结合既定的教学内容,补充与其相契合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扩大自身的历史知识面,并促使学生在史料阅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最终在深度阅读的同时,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阅读教学中,就结合本课的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学情,给学生展示了《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史料,以及其他文字史料。接着,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史料进行阅读、思考、交流和探究等,最终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史料的深度阅读。同时,学生在对史料进行阅读和交流的过程中,也实现了思维的发展,并对宋代文化、经济等形成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其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念。

(六)养成仔细推敲的良好习惯

在初中历史阅读教学中,教材中的知识虽然属于基础性的,但其中却包含了大量的细节知识,这些细节恰恰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关键。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初中学生在历史阅读时,常常无法集中精神,忽视阅读材料中的细节,致使历史阅读效果不佳。基于此,教师在优化学生历史阅读教学时,必须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细节,并在阅读的过程中,针对这些细节仔细地进行推敲,方能实现有效的阅读,并促使学生在历史阅读的过程中感悟历史,逐渐形成科学的历史价值观念。首先,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等。例如,在《辛亥革命》的阅读中,就应指导学生抓住“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一重点句子,以及该句中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资产阶级共和国”等,指导学生结合重点句子、重点词语的理解,实现深度阅读。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表示事物发展程度的词语。例如,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阅读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开始”“加深”“完全”等字眼,明确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再次,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例如,阅读“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教师就可指导学生关注其中的因果关系词,并据此作为切入点,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给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但在调查中发现,受历史学科本身、教师和学生等因素的制约,初中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低下,阻碍了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地。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重视历史阅读教学,并结合历史核心素养下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历史阅读兴趣、明确阅读目标、图文结合阅读、强化史料阅读、养成仔细推敲的良好习惯等,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

3524500338207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