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好学生梦想的“摆渡人”

2022-03-14王娜娜王秉乾丁东王在鹏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2期
关键词:摆渡人教研组教研

王娜娜 王秉乾 丁东 王在鹏

近年来,南漳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南漳一中)的优秀学子在全国大赛上频频崭露头角:2021年,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该校高二学生曹广智获得二等奖,高一学生谢建航获得三等奖;在第3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学生王述强、孙怡文、范维钊荣获湖北赛区全国三等奖;学生张文婷发明的“简易播种器”(201210420328.X)更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成为南漳县首个学生发明专利授权获得者……不仅如此,南漳一中的高考成绩连续多年稳中有进,在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的第一年,该校本科上线率创历史新高,专科上线率达到100%,圆了所有考生的大学梦。

在县域普通高中普遍亟待重振的背景下,南漳一中如何实现不断超越?又有哪些独特经验?校长汪明虎坦言,这些成绩的取得依靠的是学校一大批人凝心聚力、脚踏实地,做实做细教研工作,建好建强教师队伍,努力走出一条新高考改革之路,带领山里的孩子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转变观念,教师不能再当“复印机”

优秀师资留不住,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办学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尤其是按照高考综合改革要求实施选课走班时,学校教室和师资都严重不足,这是大多数县域普通高中不得不面对的办学窘境。南漳一中面临的考验同样如此。

思想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寻求改革之路迫在眉睫。

南漳一中首先以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破题,积极转变教师观念,统一教研行动。谈及新高考之变,学校高三语文教研组组长张可感受颇深:“语文学科一直是我们的优势学科,但新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很多探究类题目,直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些變化让教师必须随之做出改变。”作为教研组长,张可感觉身上的担子重了很多。

副校长杨选银坦言:“刚开始,很多教师觉得改革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消极被动地应付。有教参的时候就照本宣科,亦步亦趋,盲目照搬照套,教师成了‘复印机’‘传声筒’。没有能力解读教材,就更别谈在教学时收放自如了。”

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加强教研。

为跟上新高考改革的步伐,学校严格落实集体教研制度,并专门设置学习、研读新课标等环节,每次设定一个研讨主题,每个教师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谈体会、谈心得、谈感悟,最后形成共识并推广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其中,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学情是每次教研活动的重点内容。各年级组实行分层集体教研,不同年级有不同的侧重点:高一、高二年级主要是“一课一研一磨”,高三年级则是“一卷一研”“一日一研”。各年级组还做好了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长远规划与教师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分步实施,短期计划聚焦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在教研方式上,学校将教师从研究试题中解放出来,聚焦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主题式、系统化教学问题研究。与此同时,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邀请省内外知名教研专家给教师做新高考导向分析的讲座;优秀骨干教师走出校园参加培训,融入全市大教研和智慧课堂活动。

学校的教研活动既做到了全覆盖,也不乏“小切口”。高三年级组就将命题精准分析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内容。据高三年级主任周玉军介绍,教师利用高考学科网和高考资源网,了解全国各地各县的命题动态。教研组联合精准分析题目背后考查了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覆盖了哪些知识点和知识面,学生需要达到怎样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教师只有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解读》《高考政策与命题解读》《中国高考报告》等有了深刻理解,才能精准分析命题到底在考查学生什么,才能知道短板在哪里。”杨选银反复向老师们强调吃透新课标的重要性。

创新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创造

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造;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2017年,为创建高效课堂,南漳一中开始摸索着实施“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几年下来,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磨砺了一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显著提升。

青年教师董建勇就是在课堂改革中成长起来的教研组备课组长,如今带两个班的数学,学生都很喜欢上他的课,亲切地叫他“勇哥”。“刚开始我也不知道从哪里突破,因为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我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董建勇说,“但慢慢地,我发现,明明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很多学生还是会出现简单知识点运用错误的问题,这说明我的讲课是无效的,必须做出改变。”为此,他积极在班上试水“三环七步”教学模式,认真撰写导学案,导入数学故事,引起学生兴趣,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合作讨论,自主探究问题。

每周三下午,是高二语文组教师的集体教研时间。“把导学案的‘知识清单’‘日清反思’合并为一个步骤‘知识日清’,便于学生总结一日所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新授课时可以熟练地运用‘三环七步’教学模式,但是在点评、总结规律上不够。学生小组讨论、个人展示时也不够积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老师点评到位,但老师讲解相对偏多,学生讨论环节时间不足,存在一节课完不成导学案的现象。”在研讨时,教师着重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商讨,并形成对策意见,最终运用到课堂中。

“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儿”。

英语教师李金荣更是将课堂变成人人都能参与的展示场。她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辩论,或改编英语小短剧进行即兴表演,大胆地尝试整合教材,提取每单元话题,进行主题单元教学;创新词汇检查方式,让学生互相考核,互相评价。学生跟她开玩笑说:“以前记单词是今天记明天忘,现在只有提前把单词记准了才敢去考别人,不然太丢人了。”这些努力和改变,让李金荣老师尝到了甜头,学生更加自主,课堂更加有趣,她也更有干劲了。

要想上好课,教师必须先备好课。在做好集体备课的同时,教师精心准备“二次备课”。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敖林介绍说:“集体备课前,我会提前把备课任务分配好。每个人经过精心准备后做出一份导学提纲,在备课组会议上逐一讨论,各抒己见,并最终得出大家认可的、完善的导学案。各班教师根据这个统一的导学案,再针对各自班上的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备课组还整理了48期晨读材料,包括成语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诗歌和美文的赏读、背诵的巩固三大板块,全年级在每天早自习的前20分钟统一学习晨读材料。现在,晨读材料已经成为学校的校本教材。

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情,学校教师还跟学生一起走进调考考场,和学生同场考试,与学生同场较量,查找教和学之间的差距。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教师会制订个性化的辅导方案,通过“筛选—包保—建档—考核”的精准帮扶战略开展“培优补弱”工作,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学生许瞾阳成绩不太理想,但她一直有强烈的学习意愿,成为数学老师的包保对象。每次周考后,数学老师都及时找她了解情况,与她共同商量赶超措施,并向其他任课老师反馈情况,共同帮扶,形成合力。最终,她走进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听评课活动也是学校促进课堂改革的重要手段。每学期,学校组织全校范围内的听评课活动,明确班子成员必须进驻年级参加听评课互动,安排听评课时间表,将听评课记录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定期召开教研工作月会,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补足短板。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实施选课走班之后,学生会‘用脚投票’,上不好课,学生根本就不选你,所以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才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优秀班主任、物理教师黄俊东道出了很多老师的心声。

凝心聚力,打造优秀团队一起远行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优质教师大量流失的情况下,南漳一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制订一系列措施,帮助教师快速成长。

年轻教师王凤婷对团队的力量深有感触。她在参加省部级优质课竞赛时,语文教研组所有教师同心协力、集思广益,对她的课进行打磨指导,从教学的大方向到小细节,从教学语言的组织到教学姿态,全都认真分析,细致指导。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情,教研组前辈鼓励她在不同班级上课,尝试不同的教法;学校组织教师用拟订好的教案先在自己班上授课,让王凤婷通过听课更直观地体会学生的感受。在语文组全体教师的帮助下,王凤婷最终获得了省部级优质课二等奖。

近几年,在各级学科竞赛中,学校有5人获得省部级优课,10多人获得市级优课,100多人获得县级优课。青年教师在团队的带领下,迅速独当一面。为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开展师徒结对帮扶,实现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闫烈宏是年轻教师全晓霞“一对一”结对子的师傅,他潜心钻研课标与教材,讲好每堂课,还指导青年教师设计教案、撰写教研論文,帮助他们快速成长。经过他的指导、帮扶,全晓霞磨出了一节又一节优质课。“非常荣幸能有闫老师这样的指导老师,在闫老师的帮助下,我认识到学生听得进、听得懂的课才是好课。”全晓霞对闫老师心怀感恩和敬意。

像这样的师徒在学校还有很多:秦大军帮扶刘小玲,刘文光帮扶王仙芝,胡杨梅帮扶王静娴……在师傅的指导下,年轻教师逐渐成长,老教师的精神和经验也得到传承。

“作为山区县域普通高中,师资力量薄弱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学校要实现弯道超车,就要汇集众人智慧,优势互补,通过教研建设一个优秀的团队。”杨选银谈到师徒结对的初衷时说,“这也是提升教师幸福感的重要方式。试想一下,一个年轻教师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他怎么有幸福感、成就感?怎么教好书、育好人?学校通过教研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教师自然而然也会获得成就感。”

为了留住优秀教师,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激励制度,让教师“有为有位、有为有得”。学校大胆选拔任用有能力、肯奉献的年轻教师担任年级学科教研组长,把“有为”教师作为学校的储备人才纳入干部队伍进行培养;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切实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制度,释放和挖掘学校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和潜能。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摆渡到理想的彼岸。一中的老师们将继续坚守教育情怀,当好学生梦想的‘摆渡人’。”校长汪明虎的深情寄语,激励着全校教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3008500338237

猜你喜欢

摆渡人教研组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范姜锋 从“追梦人”到“摆渡人”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