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铸就优质松滋教育
2022-03-14周启平
周启平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松滋市教育系统在过去一年中紧紧围绕松滋“双冲刺”和“三区四城”建设,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大力弘扬奋斗精神,坚定不移走质量振兴之路,围绕中心大局,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在看到成绩、感到欣慰的同时,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研判形势,居安思危,切实增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22年,松滋教育将坚持守正创新,团结奋斗,向着“教育高成果、质量高位次、学校高水平、教师高追求、学生高素养”的“五高”样态持续发力,铸就优质松滋教育,为松滋市实现“双冲刺”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建设高质量松滋教育的原则与坚守
认清全局大势。2022年,是世界变局纵深发展、危机并存的重要年份,也是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胸怀国之大者,正视困难,转变观念,守住底线,坚定信心,始终保持务实作风,唯干唯实唯先,坚持长期艰苦奋斗,坚持团结奋斗,一起向未来。
顺应改革变势。当前教育改革进入攻坚期,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五个“深刻认识”和在七个方面作出实质性贡献。我们必须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科学应变,保持定力不折腾,缩短改革“阵痛期”,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做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争取发展优势。松滋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正在奋力实现“双冲刺”,建设“三区四城”,融入“宜荆荆恩”城市群。我们必须在全市经济社会大局中找方位,寻路径,要在“公转”中贡献教育力量,争取优先发展,建设教育强市。
培植教育增势。当前全市存在城乡教育、公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不优后劲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优水平不高等短板弱项,我们必须坚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自我革命,始终坚持改革路径,善谋善作善成,回应人民群众水涨船高的教育美好期盼。
准确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我们应对变局、突破困局、化解危局的辩证法。就松滋教育而言,精研形势,才能精准行动。建构高质量发展体系,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向建设教育强市迈进,我们要做到“四个必须”。
必须坚定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育人,以风清气正的环境育人。
必须坚持优质追求。要办好全面优质的教育,普通高中优质特色,职业教育优质多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前教育优质普惠,特殊教育优质融合,继续教育优质充足。要建设新优质学校,要育出优质的成果。
必须坚持专业思维。要遵循规律办教育,遵循教学规律、育人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突出教育主业,做教育该做的事,让学校成为静心育人的场所。
必须坚持人民立场。我们要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抓起,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高。
全面构建松滋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办好松滋教育,我们坚持在六个方面下苦功夫。
(一)持之以恒在高站位引领发展上下苦功夫
旗帜鲜明讲政治,绘就教育底色。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夯实教育党建。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把教育系统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成党领导的坚强阵地。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乐乡教育党旗红”党建品牌提升行动,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做严“五型机关”,做深“校长三课”,做实“三双共建”。开展单位党建品牌创建推介展评和党小组创新活动展示。三是狠抓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牢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
依法依规强治理,规范教育行为。一是全面从严治党,营造“好正实优”的教育生态。二是坚持依法治教。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教育治理,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三是严管重点领域。持续抓好食堂规范管理,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抓好党务、校务公开,加强学校教代会建设。
围绕中心优服务,体现教育担当。坚决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当好“双冲刺”排头兵。全面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五城同创”“双优化”、乡村振兴等工作。统筹做好乡村振兴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的结合文章。持续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加强精准资助,推进资助育人。乡村教育要积极融入乡村建设,更好地发挥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中心、文化中心作用,服务乡村振兴。办优职业教育。全员助力招商引资。
(二)持之以恒在高标准优质发展上下苦功夫
高中优质特色。坚守发展定位。坚持“一主两翼,一特色,一示范”的发展思路,市一中、二中、四中要争先进位,贺炳炎中学要办出综合多元特色,支持奥林学校建新校提质发展。职业教育争创省级“双优”示范校,继续深化与省内高校的合作,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发展。坚持一手抓技能高考,一手抓服务企业,两手都要硬,提高职教适应性。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和“公民同招”政策,不断优化招生片区划分,保障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的平等受教育权。严格规范学籍管理。小学要把抓好素质教育和提升教育质量统一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初中发挥好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把初中教育彻底建强,促进全市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全面实施学前教育“十四五”规划和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動计划。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落实科学保教,深化“去小学化”改革,推进幼小有效衔接。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行动、经费保障持续增长行动、办园行为日趋规范行动、保教质量扎实推进行动、幼师队伍质量提升行动、协调机制综合改革行动”等六大行动。
特殊教育优质融合。落实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适宜和融合为目标,推动特殊教育拓展融合提升,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三)持之以恒在高质量内涵发展上下苦功夫
坚持目标引领。确保今年各学段的质量目标任务完成。高中学校再出彩,学科保优势。职教上高位,中考数据争位次,关键能力显著提升,城乡学校之间质量差距明显缩小。小学要全面打好身体、知识、能力、习惯和素养五大基础,巩固率达100%,各学科均衡发展,“两率一分”全面提升。
走实质量路径。走科学引领之路,把教育打造成师生幸福的“奋斗场”。走改革创新之路,建构新课程,打造新课堂,探索新模式,推行新评价。走务实扎实之路,做实常规管理,做实校本研究,做实课后服务。
持续推进“双减”。继续把“双减”政策落实摆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巩固成果,健全机制,扫除盲点,突破难点,提升品质,增强实效。
深化评督改革。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坚持把高考、中考综合成绩作为最重要评价指标的评价导向,坚持综合办学水平评价与教学质量专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坚持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统一的评价方法。深化督导机制改革,继续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的“一号工程”,加大督办、通报、约谈和问责力度。稳步推进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启动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届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
(四)持之以恒在高品质特色发展上下苦功夫
让全域集群联动。以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为依托,通过城乡联盟、乡镇一体、区域贯通的方式,全面推進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的差距。
让“五育”深度融合。组织第十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及特色项目运动会,系统抓好体质健康监测和视力监测,学生体质健康和视力达到国家要求。举办松滋市第四届师生书法大赛和首届中小学科技艺术节。打造具有松滋特色的“3+X”劳动教育模式,深化“宜荆荆恩”研学旅行战略合作。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让课改开花结果。扎实推进生本课堂改革。要以标备课、达标上课、超标研课;全面抓实教学常规,聚焦“六向六要”练内功,把握课前、课中、课后全时段,深耕课程、课堂、教材、教法、教研、学生、学法各环节。开展生本课堂改革主题研讨,推广优秀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完成首批生本课堂改革示范校评估认定。
让书香充盈校园。以打造“书香校园”为抓手,构建教师相互学习交流体系,促进教师从内向外寻求自我成长,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五)持之以恒在高素养专业发展上下苦功夫
弘扬高尚师德师风。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标准,规范教师职业操守,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健全优化师德师风建设常态机制,严格管理抓实评价,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推进“减负增效 育时代新人”师德主题教育,办好师德讲堂,讲好师德故事,大力倡导“拼抢实”的作风。
补齐干部能力短板。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考察“政治三力”,选优配强学校领导班子。教育干部要端正奋斗目标,立志做大事,把自己交给工作,把进步交给组织。加强干部的系统培训,以单位正职和优秀年轻干部为重点,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整体提高教育系统干部的政治能力和专业素养。推进干部轮岗交流,优化干部成长路径。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组织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达标培训、骨干教师提升培训、名师发展培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卓越校长培训、优秀管理干部培训等系列培训培养活动,分层分类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区域名师发展共同体。建立畅通的教师“进口”渠道。关心青年教师的成家立业、衣食住行,让青年教师招得进,留得住,发展好。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有序推进教师交流轮岗。
(六)在高水平保障发展上下苦功夫
以平安稳定托底。坚持安全、信访维稳、应急处置一起抓,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平安教育,守牢应急安全稳定的底线。坚持提升理念,坚持抓实过程,坚持见微知著,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优化教育舆情监测、研判、报告、处置等流程机制。从严从紧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提升学校卫生健康工作水平,确保师生生命健康。
以优先发展蓄能。积极争取政府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政策,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本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标准,提高公办幼儿教师、高中教师工资水平。优化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
以信息化升级助力。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建设智慧学校为抓手,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大力提升校园智能化水平,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维护和升级的全流程管理,深入开展电化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上的合理利用,加强“专递课堂”和“同步课堂”的建设和应用,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建好资源库。规范功能室建设管理和使用,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校长信息技术领导力提升等培训。
313150033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