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开展非学历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2-03-13彭勃,王健
彭 勃,王 健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天津 300171)
非学历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体系,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社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技能学习与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渠道。非学历教育终身化理念不仅仅是非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结合,更是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有目标的结合,其运作方式不只是在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而是关系到个人成长、个人发展和整个职业生涯的全过程。终身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以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进行学习,帮助人们不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统筹自身的成长与职业生涯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非学历教育也实现了好的发展与突破,推动非学历教育的发展与转型有利于更好地完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也有利于促进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党的二十大报告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章,提倡“人人拥有职业技能,校校重视职业教育”。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性,非学历教育对加快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的职业院校虽然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果,但是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的意义
(一)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人才引领驱动。进入21世纪后,人类社会快速进入智能经济时代,我国社会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发生巨大的转变,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主力军的职业院校与社会的非学历教育机构也同样需要加快发展,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人才强国、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非学历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坚持终身教育更有利于为社会培养人才。职业院校作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融合发展的主要阵地,就更应担负起加快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二)推动落实国家的政策规定
要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实现终身学习、全民教育,就需要科学地调整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人人拥有职业技能、校校重视职业教育”,为社会人员提供就业方向与发展方向。职业院校要正确认识非学历教育,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与作用,提高非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贴合市场需求,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引领与帮助社会人员树立终身教育意识,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
(三)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传统意义层面上的具有一次性学习特点的学历教育面对人们对个人素质实现全面提升的需求已经很难提供支持了。因此在终身教育这个大背景下,国家应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人们逐渐树立全面发展、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等学习型社会的观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的实现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我国非学历教育的办学主体还是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职业院校要想为实现教育强国有所作为,就要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为社会人员提供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服务,积极为建设学习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四)实现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院校需要不断加强社会培训服务功能,持续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实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提出,在核定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总量时,可向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单位倾斜,学校培训工作量可以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有利于缓解职业院校的全日制学生数量不断减少导致的生存问题,也有利于高职院校提高社会培训服务的质量,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职业院校开展与发展非学历教育是展示办学宗旨、办学活力与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二、职业院校非学历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缺乏非学历教育的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
缺乏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制度支持和适应市场的激励奖励机制,缺乏统一的培训管理制度体系,缺乏品牌和特色。非学历教育由于其学习形式和成果的多样性以及其学习过程的灵活性限制,造成了其成果难以进行认定。相对学历教育而言,非学历教育的教育对象构成复杂,教育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政府的教育监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就造成了很多市场乱象的出现。
(二)职业院校对非学历教育规划不够完善、投入不足,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这里所说的投入不仅仅是指经费的投入,更是指师资、教学设施设备等教育资源的调配上的不足。很多职业院校都把非学历教育作为学院的创收来源,没有真正重视到非学历教育所具有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教育教学质量监管也没有真正的和学历教育看齐,从而制约了非学历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非学历教育理念受到学历教育思维的限制,创新不足,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缺乏品牌意识
传统的学历教育因具备完善的教育市场,导致院校对加快非学历教育结构性调整的意识不够迫切,非学历教育仍是院校教育教学的一个环节,没有真正的进行针对性的顶层设计,缺乏在院校主体专业领域外开发新兴教育资源的力度。大多数学校甚至没有召开过全校性质非学历教育的专题会议,这使得非学历教育长期处于低位发展,无法在庞大的非学历教育市场中谋求有力的地位。
(四)课程设计不符合实际情况,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非学历教育与市场的融合不足
目前职业学院的课程缺乏行业特色,大多数课程远远落后于行业的发展。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都停留在技术合作和学生就业层面,企业对学校的课程需求度不高。
三、我国职业院校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路径
当下我们正强调着终身教育这一话题,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在实施非学历教育时应继续关注其中的四大挑战,即特别关注人的整体发展,关注产教融合,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关注全生命周期的培育。特别是从教育目标来看,要更加注重优先的全球发展,同时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核心,包括“包容性发展”“和谐发展”等多种发展模式。谈到学校管理体制,更需要注重与龙头企业和所属行业协会的诚信合作,解决培养人才和行业需求不匹配的矛盾点。在课程的制定方面,我们需要运用当下的创新技术,例如充分运用互联网所建立的线上教学以及面对面学习,同时形成课堂和机构学习相结合创造出多维的教学模式,这里我们可以称之为混合式的职业教育。在学习教育周期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以提高技能为核心的教育观点,同时要适应对于所有年龄阶段和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特别是弱势群体。这过程中使终身学习作为每个阶段的目标,并且该目标也都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找出需求,正确引导
1.对于证书的培训需求
一些证书类型的培训,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从而获得同等的资格认证。例如,在工业工程技术专业中,该领域有两种职业等级证书,一个是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的由职业院校申报的自主评价机构组织的钳工、电工、设备点检工职业等级认定考试;另一个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冶金机电设备点检、智能制造生产管理与控制职业等级证书。正因如此,具有工业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可以利用职业院校专业和硬件的优势并调动丰富的教师资源来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职业等级类证书的培训。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框架中,已经强调了职业院校对于职业证书培训的要求,同时也在职业学校开展试点活动,鼓励职业院校的学生主动参加资格考试。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要求,职业院校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畅通其成才和发展的渠道,拓展他们的就业创业本领。要严格落实职业教育院校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这一法定职责,把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相互紧密结合起来,保证书证融通,晋升畅通。
2.提升职业水平方面的培训要求
当前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同时带来的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性也不断增强。在这其中,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水平也就成为竞争的重要因素。职业学校存在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院校应凭借鉴其丰富的经验,科学的标准和系统的规定,统一的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提升培养。职业学校更应积极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单位进行深入研究所在行业需要的核心技能和人才发展计划,并为职业学生量身打造出更具有专业性质的课程内容,制定更符合学生其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目的是使职业学生未来能有更好的就业竞争力以及过硬的专业技能水平。
3.就业、转岗需求类培训
当前根据社会企业单位的实际要求,应使学员具备找到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此外,还应培养学员包括创新、创业能力、专业技能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职业院校的非学历教育可以通过短期实习培训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并为受训者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4.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
进入到社会,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伴随在平日的工作中,如职业尊严、道德情怀、职业信仰等。进修研修类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感和尊严感,让他们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时刻提高自我能力的意识。
(二)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职业院校也创新了许多办法方式,形成了不同模式的办学风格。比如办学环节中企业的加入、社会力量的融入、产业学院的联合举办和职教联盟的建立等,但一些职业院校对于非学历培训体制并不完善,从而使质量得不到保证,合作流于形式,甚至出现“协议合作”的现象。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法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同时需要提高办学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育计划,进行自主学习。
(三)实施产教融合,拉近校企关系
第一,职业院校应与企业单位积极沟通,参与制定相应的他们的培训方案和完善培训制度,划分各部门专业需求、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制定培养方案和培训机制。此外,职业院校应结合不同企业单位对工作能力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建立健全的个性化服务体制,这样有利于企业职工在专业水平上得到提高,也可以使职业道德修养得到更全面的培养。第二,职业院校可以与资金投入相对有优势的企业单位进行合作,通过学校与优秀企业在人才培养、招聘、创业等领域的合作,建立相应的培训基地以及教师流动工作站,开设远程云课堂,与企业建立有效持久的合作关系,同样优秀企业也可为职业院校培养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素材,丰富了职业院校所欠缺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促进学校与优秀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同时,企业单位的运营部门可以派遣一线员工到学校进行指导,加强职业学院的实践能力,以促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第三,职业学院和企业单位合作的意义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还要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与社会节奏保持一致,做到不脱离社会。此外,职业院校也可与企业单位共同建设培训中心,为员工提供培训服务,不断提高企业员工专业水平,在此合作过程中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最终实现双方的共赢。
(四)组建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和管理队伍
职业院校培训、进修、研修类的教育不仅要立足现代教学技术,更要跟上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努力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完善教育资源建立起优质的教学课程体系,提升职院校的整体水平。为创造个人职业特色打造具有独特教学模式的职业教育发展奠定基础。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第一,需要高素质的教学人员来作为基础。职业院校需要打造一支具有丰富职业教育经验具备和优秀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职业院校非学历教育所面对的学生不仅仅是普通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而是企业的一线人员,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和工作经验,正在尝试在工作中得到新的进步与提高,并希望通过继续教育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的也是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专业的教学团队来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要有学习精神,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在下厂锻炼中不断提升自己,学校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邀请其他教育机构的专家、组织和专业人员前来讲学交流,打造具有多样性、先进性的教学队伍,从而全面提高自己院校教师的教育培训质量。第二,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非学历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是一项实用而专业的工作,同时由于出现较晚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只有经验丰富且专业素养过硬的人才,才能做好提供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职业学校通过制定完善的职业规划,建立健全合理的工作制度,从绩效水平考核、开办过程、研究成果等方面考虑考核情况,要拓展非学历教育工作者发展的广度,将工作者的考核与专业晋升、个人薪酬、年终奖励等方向进行客观联系。学校可以利用奖惩制度激发各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更快地融入工作之中,使非学历教育的团队吸取具有更高素质的教师加入。使整个教学管理团队更加全面和壮大。
(五)树立职业院校非学历品牌,加强办学质量
职业院校发展的目的之一,其实就是要打造非学历教育的品牌名声,在非学历教育中体现出自身独特的优势以及自身的作用。这就需要职业院校进行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办学效率的提升,最后形成特色的非学历职业院校教育的单一品牌。第一响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于“一带一路”的倡议,以及当下“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好服务的功能。第二积极发展学校与地方之间的相互融合。第三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的持续性。第四抓住以学校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基准并展开服务。第五鼓励创新,同时在过程中提升职业院校的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