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产业推动“两山”理论发展的“吉林样本”
2022-03-13李晓华
王 稳 ,李晓华
(1.吉林化工学院 体育教学部,吉林 吉林 132022;2.吉林化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社会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了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冰天雪地”的商品属性和经济价值,让“冰天雪地”释放更多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红利。2016年吉林省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白雪换白银”,大力发展“白色经济”,助推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在吉林省考察时又进一步指出,“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生态保护和冰雪产业相得益彰,要走好这条路[1]。随之2019年吉林省出台了《吉林省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的实施意见》,全力打造冰雪运动强省、冰雪旅游名省和冰雪体育产业大省,使“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吉林落地生根。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推动下,通过举办“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系列营销推广活动,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建成54个滑雪场、279条雪道,日最大承载量10万人次,滑雪接待规模全国最大,吉林省冰雪产品关注度、销售额居全国冰雪市场榜首[2]。作为振兴吉林经济的重要增量,冰雪产业是作为吉林省社会文化构建方式的重要议题。可以说,政策红利促使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径,给“白山松水”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近年来,学者们基于多视角、多维度进行了“两山”理论的系统阐释:哲学层面的理论阐释,体现出重要的哲学意蕴和实践指导价值[3],而典型区域的实践研究,呈现在绿色发展观的转化机制与路径等[4],但从现有资料来看,对冰雪产业方面的“两山”理论研究却较少涉及,吉林省在冰雪产业所表现出的良好发展态势与样本研究更是较少体现。因此,有必要对吉林省在“冰天雪地”中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凝练,探索其背后的运作机制,以此为我国冰雪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科学指南和行动纲要。
一、“两山”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可谓举世瞩目,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较大隐患。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这正是基于实践经验对我国经济社科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科学论断,其基本思想是把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实现植根于现代文明之上的“天人合一”[5]。此后10余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着绿色、生态和“两美”的浙江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观在浙江大地得到充分验证,并开花结果[6]。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及民族未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中国梦实现的必要内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并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执政理念上升为治国理政方略和基本国策并写入中央文件,这一重要思想也被称为“两山”理论[7]。2016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则进一步深化了“两山”理论的基本内涵。“两山”理论作为经过实践检验的重要理论,201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章程 (修正案)》中将“两山”理论写入其中,并列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一。由此“两山”理论升华为全党全国的共同意志。而“两山”理论作为一种“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的高度凝练和通俗表达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二、冰雪产业在推动“两山”理论发展上的独特作用
(一) 冰雪产业将“冰天雪地”的自然资源转化成“金山银山”
“冰天雪地”是大自然的馈赠,有着强大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两山”理论中的“冰天雪地”,指的是自然资源中客观存在的生态价值,其本质属性是经济,并指向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8]。而发展冰雪产业则是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冰雪产业作为现代社会依托冰雪资源,与经济、文化、体育、旅游、教育等高度融合而产生的相互关联产业的综合体,是打造新兴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9]。因此,突出“冰天雪地”生态特色,提升文化功能,充分发挥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优势,以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和冰雪文化为产业核心,通过打造冰雪休闲健康产业、冰雪装备制造业、冰雪商贸服务业等为关联产业,利用冰雪产业推动自然资源创造经济价值。同时,又通过“金山银山”对“冰天雪地”的反哺、修复和支撑,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经济,激发区域转型发展新潜能,走以生态文明为基础指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 冰雪产业是“经济收入”的环境期待关系到“民生福祉”
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现在所提倡的生态文明,都体现出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精神生活需求也在不断变迁发展,这也是促使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表现出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价值,即在“社会变迁”情境中,人们消费需求更加趋向获得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满足[10]。而“两山”理论中将“冰天雪地”的自然资源转化成“金山银山”的目标指向,其代表了经济增长或经济收入,这直接关联到民生福祉。而冰雪产业则是这种目标指向转化的重要途径和枢纽。在北京冬奥会举办之际,我国实现了“三亿人上冰雪”的宏伟目标,这标志着我国有着巨大的冰雪产业发展潜力。而让冰雪产业成为枢纽,由此带来的直接或者间接经济收入必将对区域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力。这也会有效覆盖经济收入较低,基础环境薄弱的偏远地区,帮助相关冰雪资源区域解决三农问题。可以说,“两山”理论的出发点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冰天雪地所内含的经济价值则是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三) 冰雪产业是“两山理论”在本身价值面貌的“系统还原”
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1],但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相当一段时间,人们并未充分认识到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由此造成了对自然环境过度利用,并引发了一系列人类所面对的生存危机。“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明晰了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金山银山”则是物质财富的具体象征,这从经济学角度还原了“冰天雪地”所代表的区域性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样态,充分肯定了“冰天雪地”自然资源中所能够为区域当下和未来提供竞争力的存在价值和选择价值。而冰雪产业所包括的身体参与、景、观、娱乐、器材制造等业态,甚至还有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所包含的间接使用价值,这都是对“两山理论”本身价值面貌的“系统还原”及全方位认识,这为促进人们积极的“冰天雪地”使用价值行动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
三、吉林省冰雪产业推动“两山”理论发展的基本路径
吉林省“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是得天独厚的,但它也有不利的一面,即漫长的冬季及其带来的“恶劣”寒冷天气,这种“恶劣”自然环境也一度制约着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并固化了高寒地带人们的传统认知,造成吉林省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为全国寒地生态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只鸟”理论[12],即“腾笼换鸟”般拿出勇闯天下的气概,跳出固有发展思维和模式,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经济价值,改变对 “冰天雪地”制约经济发展的落后观念,而吉林人民走出了自己特色之路。
(一) 从过去的“怕雪”到如今的“盼雪”——让地域劣势变成地域优势
民生关切作为“两山”理论思想的充分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在冰天雪地面前,人们也可以将其转化为优质环境资源,让吉林人民共享生态福利。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中部,冬季的吉林气温在-20 ℃以下的天数长达六七十天,同时还伴有频繁的冰雪天气。吉林省山区较多,冬季一来,大雪封山,当地人出行和生活极为不便。恶劣的环境,严重阻碍经济发展,而且还导致了“孔雀东南飞”现象,加剧了人口、人才的流失。由此,“大雪纷飞”和“气候寒冷”让吉林人民心生不喜,甚至人们普遍产生一种“怕雪”心理。要在吉林省这片土地上,让劣势变成优势,并长出“金子”,难!人们常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再难的路,只要趟过去就不难,再恶劣的环境,只要开对“方子”,地域劣势变成地域优势就不难。
严冬漫漫、冰天雪地的环境看似恶劣,但雪期长且雪量充足的冰雪资源也是吉林省的地域优势和特色鲜明的生态环境。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喜欢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特别是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22年)在我国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这更是激发了人们参与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的热情。吉林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回应人民关切、顺应民生需求,充分利用吉林省独特的集群山、林海、湖泊、草原、平原一体自然资源,以及淳朴的民族风情和边境风光,而这些自然资源为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提供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也引来商家投资合作,比如400亿元投资建设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红星美凯龙文旅小镇”、100亿元投资建设的项目北大壶冰雪特色小镇等等,截至2021年底,吉林省拥有35个各种规模的滑雪胜地和150条雪道,在全国排第五,质量排名全国第一。可以说,白雪为吉林省第三产业复苏打了一剂“强心针”。2018-2019年,北大湖度假区接待滑雪人次46.7万,增长55.7%,增速全国第一,实现旅游收入1.7亿元,周边酒店入住率达到90%。吉林市开展“雾凇冰雪嘉年华”促销活动以来,各大商场的客流量比以往增加12%,营业额增长9.5%[13]。这些活动有效带动了城市活力和经济发展,也使得吉林人民终于从过去的“怕雪”转变到了如今的“盼雪”,让“冰天雪地”使吉林人民记得住乡愁。
(二) 从过去的“白雪”到如今的“白银”——让地域特征推动经济发展
如果把“冰天雪地”比喻成优质的生态环境,那么“金山银山”就是指与民生福祉关联的经济收入。为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吉林要做好雪文章”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白雪换白银”,吉林省专门建立冰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加快冰雪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来打造冰雪经济新产业,建设冰雪经济强省。无论是在土地政策上支持拓展冰雪产业发展空间,出台国土新政13条,实现“点状供地”等,还是在改善“冰雪交通”上,基本实现高速公路全覆盖5A级旅游景区,吉林省政府通过有效的组织与领导,使当前全省“西冰东雪”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东部冰雪体验之旅、西部渔猎文化之旅、南部康体养生之旅日臻成熟[14]。“西冰东雪”产业格局的打造就是一种“生态经济化”的“两山”理论观,即将自然资源、环境资源、气候资源视作经济资源加以开发、保护和使用。
吉林省的这种“经济生态化”发展模式,就是要实现从东北地域从线性发展向循环发展的转变,要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前提下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过去,由于吉林省冬季天寒雪多,居民们一直有“猫冬”的传统,没活干,自然难以增加收入。但是,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冰雪旅游逐渐成为吉林省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吉林省冰雪产业正从过去单纯的门票收入发展为如今的“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性经营,向“商、养、学、闲、情、奇”全方位发展转变。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优势,成为了吉林省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的“金山银山”。
(三) 从过去的“印象”到如今的“风情”——让苦寒之地变成幸福家园
“两山”理论思想的追求目标之一即是中国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建设。这是源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发展经济是为了美好生活,利用环境同样也是为了美好生活。在吉林,冰雪是天赐之物,但过去人们对吉林冬天的印象不仅冷,而且冷得十分漫长,“白雪”“大棉裤大棉袄”“大火炕”“东北乱炖”“爱喝酒”,这些也成了吉林留给外界的一种印象。为了追寻美好生活,吉林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引导下和“吉林要做好雪文章”的重要指示下,充分利用冰雪这一天赐之物,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独特资源充分发掘、打造和建设,从弘扬冰情雪韵、做好冰雪文章出发,充分利用吉林的“冬季宝藏”,并融入文化特色,尤其是将“白雪”与“大棉裤大棉袄”“大火炕”“东北乱炖”等地域符号进行民俗文化创意,冰雪文化因这一片山水、这一方风俗而散发独特魅力。正如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的韩屯村,那里的萨满祈福、满文书法送福写春联、包黏豆包等满族特色活动,每年都吸引来大量游客,使吉林冬的洁白与寂静、蓬勃与豪迈带给人们无限向往,让游客真正体味到吉林的冬之景、冬之乐、冬之情。
如果说吉林省在冰天雪地中充分运用了“两山理论”,而吉林省全力打造的“万科松花湖滑雪度假区四季运营”则系统还原了“两山理论”的本身价值。万科松花湖度假区通过开辟春踏青、夏赏花、秋赏叶、冬滑雪的四季运营策略,并成为全国唯一的“城市+滑雪度假”,全年为顾客打造极致的四季休闲旅行度假体验。可以说,四季融合发展既是冰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冰雪产业发展的主渠道。因此,践行“两山”理论,不能把眼光仅局限于“冰天雪地”而论“吉林振兴”“东北振兴”,“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也要充分利用,只有真正掌握“两山”理论的精神实质,使之成为全方位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根本遵循,真正让苦寒之地变成幸福家园。
四、结 语
从吉林省独特的自然资源与气候环境出发,充分开发好、发挥好、利用好吉林省的区域自然资源优势,就能形成独特的经济发展优势,冰天雪地就可以产生金山银山。一路走来,吉林人民经历着从“过去”到“如今”的时代转变,全省走出了一条以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旅游为本体的发展新路,形成了以冰雪装备制造、冰雪商贸、冰雪交通、智慧冰雪等为支撑的“3+X”全产业链。今天的吉林省正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经济价值,推动冰雪产业蓬勃发展,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而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两山理论,正在全新演绎着“冰天雪地”的“地域特征”,在吉林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奋进路上,冰雪名片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