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与SWOT分析
2022-03-13李东鹏
李东鹏
(吉林化工学院 研究生工作部,吉林 吉林 132022)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辅导员作为高等院校“三全育人”队伍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的育人工作[3]。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可以对高校辅导员所处的工作现状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研究。因此,在“三全育人”视域下,结合SWOT分析法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进行剖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一) 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要求高校所有人员包括教师以及行政工作人员在内的工作者都要成为“育人者”[4]。而辅导员作为其中的重要角色,更是应该协调组织好各方面力量,起到共同完成“三全育人”理念这一作用。辅导员应从就业、心理、学业、家庭以及社会等众多方面出发,与学生们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积极了解学生各种动态,以期帮助学生在当下及未来的道路上有更好发展。
(二) 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作为“三全育人”的另一要义,要求从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5]。辅导员作为“三全育人”体系中思政教育的实施者及践行者,其工作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基础。目前,随着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改变等诸多方面需求的日渐提升,辅导员也需要积极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与素质,同时掌握学生对遇见以上诸多方面问题时正确的解决方向及方法,助力“全方位育人”目标。
(三) 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育人”从狭义角度来看,是指针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从广义角度来看,是指教育工作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终点[6]。因此,相较学生来说,具有更加丰富人生经验以及阅历的高校辅导员,应在学生在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问题提供不同的解决办法,使学生在不同阶段均能够获得正确的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以及信念,从而以积极阳光的姿态走向社会、走向他们更好的人生。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的SWOT分析
(一) 工作现状中的优势(S)
1.时间精力优势
作为学生生活、学业及未来的引导者,辅导员需要参与学生的入学、实习及就业等各个环节。因此,辅导员更是能够在工作期间投入充足时间与精力,通过组织开展各种相关教育会议、校园文化活动、评比比赛以及深入宿舍谈心谈话等,正确地与学生沟通并对其进行引导,掌握学生的每个发展阶段的成长需求和思想动态,有效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提供相关教育资源。
2.与学生距离优势
从角色定位来看,辅导员既是学生情感上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日常生活的管理者[7]。一方面,辅导员的工作与学生的学业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不光能够通过固有的奖励惩罚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更是能够通过走进宿舍、倾心约谈等这类具体温暖的方法使学生们敞开心扉,拉近心理方面的距离。因此,辅导员与学生具有更近的时间空间心理距离的优势。
3.各方资源优势
“三全育人”本质上就是要使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同向同行,形成全员育人的教育合力,促进和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协同育人。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全员育人的主体包括高校、家庭、社会、朋辈、个人等[8]。因此,辅导员作为高校里唯一集教育、管理、服务三类职责于一身的一线岗位,作为“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岗位[9],在众多育人主体之间,能够有效地协调好各方面资源,从而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及未来发展提供引导与保障。
(二) 工作现状中的劣势(W)
1.职业归属感不强
部分高校辅导员没有对“三全育人”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和细致解读。“三全育人”是时代赋予辅导员的新挑战和新使命,辅导员要加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集中资源和力量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和塑造。但是由于部分高校辅导员对教育理念掌握不够牢固,职业归属感不强,对自我要求不足够严格,理想信念不足够坚定,促致使其丧失了工作热情与主动性。
2.保障机制不完善
目前,辅导员的工作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虽然部分院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根据调查,相应的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缺少具有监管作用的相应部门以及相应考核体系标准,辅导员的工作是耗时且复杂的,需要事无巨细且深入到学生中去,缺少了相应标准,会使其具体考核与评价困难,因此部分辅导员可能处于被动工作的状态中。
3.自身综合素质较低
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资助、党团建设、就业指导等多项工作,更是关系到学生学习、生活、情感、实习、毕业、就业等方方面面[7-10],但是部分高校辅导员与所管理的学生专业并不相同,且目前学生以“00后”居多,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得辅导员在“育人”过程中承担了更加复杂的工作。辅导员需在关键时刻利用其丰富的人生经验以及锐利的眼光剖析问题,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对其进行关键指导。但实际上,部分辅导员的培训局限于上岗培训,未在后期进行系统化及持续性的学习,促使其逐渐降低了自我发展意识,造成了自身综合素质较低的困境。
(三) 工作现状中的机遇(O)
1.“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此外,2017年8月,在教育部对辅导员职责的各种明确要求的前提下,确定了辅导员作为“三全育人”过程中骨干力量的地位。因此,辅导员作为“三全育人”工作的中坚力量,同样成为“三全育人”理念的受益者,“三全育人”理念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指引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思路、奠定了新基础。
2.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不断进步,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之路也与互联网密切相关。因此,新时代的学生对互联网及互联网沟通具有更高的接受度。而作为在“育人摇篮”的高校中进行工作的广大辅导员,更是应该利用其正向积极的作用,与学生通过互联网建立更加高效密切的联系,既能够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育人”方式,又能够较大程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 工作现状中的挑战(T)
1.不同文化及价值观的出现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升,不同国家的文化以及价值观不断涌入国内,在这一复杂的背景下,新鲜的多元文化在开阔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对其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随之而来的便是其导致了学生诸如生活学习态度不端正、信仰不坚定以及思想态度不正确等问题。因此,不同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出现,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造成了潜在的挑战。
2.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
面对目前飞速发展的新技术,互联网因其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快速地渗透进课堂教学以及日常生活内,并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6]。因此,作为“三全育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辅导员需要接受新事物并从观念上进行改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多关注学生在虚拟网络中的社交情况以及内心状态,充分注意到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存在时具有的差异性,使互联网作为新型“育人”工具,并将其充分地用于“三全育人”的过程中。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优化措施
(一) 强化理想信念,提高自我认同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因此,作为学生生活、学业及未来的引导者,高校辅导员在被各方面逐渐重视的良好外围条件下,更是需要强化理想信念,提高自我认同,深刻意识到国家对其的期望与肩上的重任,努力走向学生的内心,进行深入的情感共鸣和交流,做到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教育。
(二) 健全评价体系
为改善部分辅导员被动工作并激发其工作的动力,促进辅导员工作热情以及发展能力的提高升,学校需制定更加合理的辅导员评价考核体系,针对过程以及发展两部分进行评价,并建立更加具体的奖励机制,将考核与奖励制度有效地连接起来,发展成鲜明具体的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通过此种保障机制帮助辅导员重拾工作热情与信心,促使其在“育人”过程中饱含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更早的达到“三全育人”的目标。
(三) 强化自主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由于辅导员工作过程中具有的复杂性,因此,辅导员只有具备相对较高的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三全育人”工作过程中,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更加得心应手。因此,辅导员需要强化自主学习,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在通过入职培训进入工作岗位后,更应该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建立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积累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以及内心高度,注重自身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持续发挥带头模范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作为“三全育人”队伍的中坚力量,不仅是广大学生的陪伴者、引路人、守护者,更是连接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肩负着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时代重任。因此,面对着新时代背景下工作中的各种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高校辅导员需要发挥优势、消除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地协调组织好各个方面,并优化提升自身工作现状,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助力“三全育人”目标早日落地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