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生态下新闻编辑意识的创新

2022-03-13◎明

传播力研究 2022年35期
关键词:二十大群体意识

◎明 明

(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广东 广州 51000)

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自媒体、大众媒体等多种形式的传播主体都在积极主动地向社会传递着自己的声音。融媒体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与模式,是一个能够让既具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例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构建资源共通、内容共享、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宣传理念[1]。新闻是传统媒体与新型融媒体展开竞争与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有必要研究融媒生态下新闻编辑意识的创新。

一、树立读者意识

在电脑、手机等数字终端上阅读与检索新闻已经成为现代人获取最新消息、感知世界动态的最主要方式。如何能够使读者接收到新闻推送,并且对推送的新闻进行完整的阅读是编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想要读者点击阅读,首先要能够吸引自己阅读,所以编辑人员就要把自己也当成新闻推送的读者,也就是树立读者意识。

(一)读者意识的内容与含义

“读者意识”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写作,从写作角度看,读者就是写作的对象,是指写作时要有诉说对象或者情感交流对象。著名学者美学家伊瑟尔提出,作者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在读者”。这一“读者”存在于作者创作的每一个环节,实际上,它是“读者的需求或审美期待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是读者的存在与作用内化生成于作家心中的一种意识”[2]。

(二)树立读者意识的意义和价值

“读者”按国际写作组织的倡导,对象包括“自己”和“他者”。也就说对不同的群体会产生不同的写作目的;写作目的不同,写作内容自然不同,甚至文体也会完全不同。因此,“读者意识”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前提条件,是指导内容与设计的关键因素,是新闻推送的点击量、阅读量、转发量的决定性因素。树立读者意识可以让推送的新闻被更广泛的人群所接收,可以起到更好的传播宣传效果[3]。

(三)树立读者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要明确读者的群体范围。新闻媒体传播的读者应该是最广泛的,其中包括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教育水平、不同的社会地位等人群。因此,进行新闻媒体传播的编辑人员要找到这些不同层次的读者共同的根本核心需求,为这个内容庞杂的、集体面貌复杂的群体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并且以此为根据进行新闻内容的采集、选取、编辑与推送,由此来获取广大受众的关注,达到最多的读者阅读量,发挥最佳的新闻传播效果。

要准确把握读者特征,对读者进行精准画像。新闻传播面对的读者形形色色,要实现传播范围的最大化,就要对读者进行精确定位与精准画像。新闻的特征是具有极强的即时性、准确性、简明性、扼要性、客观性和权威性,而新闻传播面对的读者是对收音机、电视机、报纸等传统媒体保有很大熟悉度、信任感的老年群体,前半生处于传统媒体统治时代而后半生又被新媒体全面渗透的中年群体,追求快节奏生活、成长在信息化环境中的年轻群体,还有将新媒体新闻作为一种学习素材的广大学生群体。这些不同的群体都有着关注新媒体新闻的差异化内在动力需求,而新时代融媒体新闻编辑者要抓住这些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和需求特征,针对不同的群体展开特异性的新闻采编工作。例如,老年人群体生活节奏慢,以往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不容易转变。因此,像电视播报、收音机播报中传统正式的文字风格就更能得到他们的关注与认同。对中年人来说,他们是上有老下有小、操心最多的群体,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关注新闻最主要的就是关注事件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们更多的会去关注物价、教育、国家政策等民生方面的内容。所以,针对中年人,新闻的内容编辑越清晰越好,越简明越好。而对于快节奏下生活的年轻人来说,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他们了解世界的最主要方式,他们是思想最为活跃,也是面临的选择和机遇最多的群体,他们有的特立独行、有的为未来的升学、就业而发愁,他们有着最活跃的思想,也有着较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新闻。因此,对年轻人来说,新闻本身固然重要,而他们更看重的是新闻之后的观点。新闻编辑的明确观点,无论是党和国家思想的传达,还是新闻编辑人员自身的评论,都会让年轻人产生兴趣,他们或对这些观点予以认同与进行补充,或对这些观点进行批判与反驳,他们不再只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更是每一条新闻背后的观察者、评论者。对学生群体来说,新闻是他们获得新闻素材进行作文积累、进行政治学习的辅助性学习资料。这时推送的新闻就成为学习的内容素材,这就需要新闻资讯推送有条理、有逻辑,同时又要兼具权威性与艺术性,这样的新闻推送可以让学生快速提取到新闻中的有用素材,并且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与写作中去。

二、树立主编意识

拿破仑有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新闻编辑工作者身上亦如此。新闻编辑工作者虽然主要是负责新闻板块内容的编辑,偶尔会涉及一些相关的新闻图片、音频和视频的采集与编辑工作,但新闻编辑工作者仍应该有主编的意识[4]。

(一)主编意识的内在含义

新时代融媒体中心的主编是整个团队的灵魂,负责团队整体的思想导向引导、团队全部板块的运营规划、所有形式内容和推送的审查、各个部门职责内容的监督等十分庞杂的工作。主编意识包括大局意识、家国意识、统筹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规划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精品意识、开拓意识、创新意识等。主编意识是一种总体上的、更高高度上的意识与能力,是一个团队是否优秀、是否充满活力与创造力、是否能行稳致远的关键性因素。

(二)主编意识的培养方法与策略

培养主编意识,主要是要转变编辑人员的心理位置与心态特征。作为主编下级的负责新闻板块的编辑人员,新闻编辑者不能将自己仅仅局限于完成新闻文稿的采编工作,还要让自己站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从一个大团队的角度去思考,想一想自己所写的文稿是否能与图像影像部门实现对接,自己所编辑的新闻在整个团队运营中的作用、在社会上的反响效果。提倡培养主编意识不是鼓励下级人员越俎代庖,而是鼓励下层人员每一个人都要承担起责任,不仅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而且还要对所在小组负责、对整个团队的运营负责。

培养主编意识,编辑人员除了需要在心理上进行转变,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主编应该拥有广博的知识,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新闻推送内容,这就需要新闻采编人员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例如,新闻采编人员在完成一篇新闻推文的编写后,应该首先从自己新闻专业角度来对文章进行审视,然后可以运用主编意识,从版面布局的艺术审美角度、图文协调的运营角度、大局方向的思政角度等多方面,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估,力求使作品从多个方面都呈现出最佳效果。

(三)主编意识的意义与价值

主编意识可以让每个团队成员有更强的责任心与更高的工作热情。在主编意识的驱使下,每一个团队成员都会去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优化自己的设计内容,加强与其他成员小组的交流与配合,以不同视野看待自己所负责的内容板块。这样可以提高新闻推送作品内容的优质程度;可以挖掘到普通新闻事件的深层次内涵,将普通的新闻事件的社会意义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可以帮助团队更加顺畅地运行,同时也有利于新闻编辑工作者个人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三、丰富新闻素材,提升内容质量,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

(一)丰富新闻素材,对新闻进行充分而又全面的报道

新闻是最讲求客观性与真实性的一种文章类型,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做到新闻的“事实清晰,逻辑准确”。这也就意味着新闻工作者需要准确记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要尽可能做到“有图有真相”,即利用多种图像、声音等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对新闻事实进行辅助证明或者强化新闻效果。在以往的传统媒体中,这些内容的获取与应用往往是脱节的、孤立的,即每个新闻工作者只负责特定板块的内容,而在融媒体时代,这些可以得到综合性运用。新闻采编人员在对新闻事件进行记录或者对事实资料进行采集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现代电子信息设备,例如,录音笔、手机和无人机等,及时对新闻信息进行细致的、全面的、多角度的采集与记录。一个新闻事件的全部资料都会被上传至融媒体的云平台上,由融媒体中心的所有成员共享。

(二)提升内容质量,增强新闻推送的社会效果

在新闻事件报道准确的基础上,新闻编辑还要提升新闻推送内容的质量,以获得更多的阅读量和更高的传播度,使新闻事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在此,以新华社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道为例展开说明。在大会开始之前,新华社对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市、镇、乡、村进行了基层探访,对地方的党务工作进行调查,与党员代表和百姓进行交流沟通。这些都成为二十大正式报道的序章,一方面将二十大的内容进行了横向展开,使得二十大的相关报道有了现实基础,内容更加充实,让二十大的背景条件得到较好的展现,也是对二十大进行了宣传,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二十大、关注二十大、学习二十大做了铺垫;另一方面这些前期报道有利于二十大精神的挖掘,二十大代表来自全国各地,都带有自己本地方独特的精神文化标识,深入基层的采访报道使二十大深层的精神内容得以全面展现,也为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供了条件。在二十大会议的进行当中,新华社派出多路记者,进行了多角度的实时报道。在会场外的记者主要对于会议召开的社会氛围进行观察和对入会代表进行简短采访,将对于大会的期待气氛推向高潮。在会场内的记者,有进行文字采集的,有进行图像采集的,有进行音频采录的,有进行视频录制的,还有使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形式进行实况直播的。这些多种形式的新闻采集与报道方式将二十大会议的全新面貌向社会进行了充分的展示,使报道具有实时性、权威性、准确性、可信性。同时,由于前期的宣传与铺垫和民众对国家与会议的关注,此次报道取得了很高的收视效果。在大会结束后,新华社对大会内容进行了整理与总结,并且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多类型新闻素材,采取制作图文卡片、手机壁纸、九宫格视图等方式,再次强化了二十大的中心内容与思想内涵。一系列的综合图文资料的有效运用,使得大会的传播程度极大提高,会议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急剧提升。精美的图片制作、视频剪辑也为受众对于相关内容的转发评论、扩散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就是一次成功的新闻编辑与报道。

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很多新媒体工作者,尤其是在融媒体板块的工作的都是年轻的群体,他们所接受的新闻学、传播学以及相关的广告学原理都是来自国外,融媒体的相关理念也是由国外媒体最先提出并且进行相关的探索与实践的。不可否认的是,现代新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都起源于国外,国外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与国内相比时间更长、更加深入,试点实施践行的周期也比国内的要长很多。但是,切不可因为国外的研究时间长、实践周期久就将国外的所有理论奉为圭臬,而是要将其与中国现实国情、中国大众媒体特色传播体系相结合,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融媒体新闻传播体系的探索与建设。作为新时代的融媒体工作者,除了将目光放向全世界,广泛学习打下良好理论基础,多方借鉴寻找适合自身的实践方法外,还要将目光收回聚焦自身,回视自身的现状、回顾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上下五千年,积累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我们现代文化的历史沃土,是新时代新文化的精神滋养。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有责任去传承、弘扬我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融媒体的传媒人应该主动承担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同时,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来反哺自己的工作。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意识,就是每一个传媒人应该首先牢记于心的,只有思想引领正确才能去谈论其他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编辑人员在进行相关新闻报道时应该贯穿在文章内的中心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思想营养,其审美内涵与标准也可以应用在推送文章的页面排版布局上,其行为规范等也可以对采编人员的行为进行对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应该在现代融媒体传播编辑中得以体现[5]。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随着融媒体的发展,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必不可少,这是提升新闻可读性与传播性的一个关键议题,也是在商业化、市场化运营下提升媒体知名度与可信度,使融媒体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更是向外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思想的一种形式。新时代的媒体人都应该自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让融媒体新闻传播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二十大群体意识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