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对于新闻付费的思考
——以财新网为例

2022-03-13陆诗敏

传播力研究 2022年35期
关键词:内容用户

◎陆诗敏

(广州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一、财新网概述

2010年1月11日,财新网正式上线,其间曾小规模对新闻试行付费制,奠定了良好的用户基础。2017年11月6日,财新网启动全面付费制并运行至今。截至2018年11月,其内容付费产品“财新通”上市一年,累计付费用户已超20万且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财新网付费内容覆盖的机构用户数近百万,月访问量过亿,阅读时长持续增长,高于业内平均水平。国际期刊联盟(FIPP)2019年底发布的《2019全球数字订阅报告》的数据显示,财新网以30万付费订阅用户名列全球第15位,并成为唯一入围榜单的中国媒体。在改革与创新方面,财新网无疑是行业里的先行者。财新网之所以能够获得用户的青睐,为新闻付费,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专业的新闻生产团队

从新闻生产者的角度来说,财新网致力于打造专业化的新闻生产团队,无论是其比较擅长的财经系列新闻,还是普通百姓关注的社会性新闻,都由一批属于不同专栏下的专业记者、编辑进行生产,这不仅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效率,体现出了新闻的时效性,而且生产出来的内容质量比较高,能够吸引大量用户阅读。

(二)坚持“内容为王”原则

财新网自2010年上线以来,就专注于做出“专业客观深度”的报道,因此在财新网全面施行付费制之前,已经发掘出了国内最稀缺的内容,而且也是国内需求比较大的新闻内容,即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这些报道国内很少有媒体能够坚持做下来,因为比起日常的社会性报道,这些报道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较高。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财新网组织了几十名记者分别到北京、广州、武汉、香港、上海等地,对有关新冠病毒的情况进行了深度报道,分成了现场篇、病人篇和解毒篇,敢于说真话,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三)注重用户感受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想要获得用户的青睐,必须转换以“传者为中心”的思维,时刻关注用户的感受,贴合用户的需求。为此,财新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1.迎合用户阅读习惯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大部分用户养成了碎片化的阅读习惯,财新网为此而推出了“财新视听”栏目,用户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以视频或音频的方式阅读新闻,而且一般以短视频为主。

2.对用户群进行精准划分

由于媒体用户由不同的年龄层构成,无论是教育水平还是社会地位、收入水平等都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财新网将用户分成了不一样的群体,为其设置了不一样的栏目。目前,财新网现有栏目已超80个,涵盖了金融、政经、文化、世界等。如对于购买股票、指数、债券等金融产品的较高收入人群,有一个属于他们的栏目“财新数据通lite/Pro”,从宏观的全球经济数据库到具体某一个金融产品,都能够及时更新并深度解读,为相应的用户提供权威的数据分析。

3.构建有效的反馈机制

财新网在实行全面付费制之前进行了部分内容付费的尝试,并构建了有效的反馈机制和渠道,一方面方便用户对付费内容提出建议及使用感受,提高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和参与度,另一方面还有利于财新网进一步完善付费内容,为全面实行付费制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二、财新网推行新闻付费的优势

在财新网全面推行新闻付费制之前,我国的《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以及温州报业集团都曾对旗下数字版新闻产品进行收费,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全面恢复免费阅读。相反,截至目前,财新网的订阅用户数依旧在持续增加,实现了成功转型。笔者认为财新网与其他媒体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因而能够实现全面付费。

(一)对付费内容进行精细化划分

早在2010年1月1日,人民网正式推出了《人民日报》电子版收费阅读模式,但是该电子版并没有对付费内容进行精准定位,只是直接对电子版的所有内容进行收费,这样虽然简化了收费模式,但却造成了用户体验不佳。由于用户对每一类的内容需求程度不一样,如果不对内容进行板块的精准划分,而让用户支付相等的金额,从用户的心理层面来看会造成价格与信息内容价值的不匹配。反观财新网,它能够在首页即对板块进行划分,对不一样内容的收费也有一定的梯度划分,这就避免了产品价值与价格的不匹配问题。

(二)财新网对用户的定位清晰

由于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的易得性更加凸显,新闻铺天盖地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只要有移动设备在手,就能随时随地获取各类新闻,加之绝大部分用户已经养成了免费阅读新闻的思维定式,因而一般的用户不会为了新闻产品付费。而财新网从上线至今最核心的产品是财经新闻,而对这一部分新闻产品有强烈需求的用户往往是高收入人群,他们对财经新闻是刚需,恰好财新网拥有一批专业的金融解读专家为其进行深度解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供需平衡。

(三)早期对部分内容实行付费制

《人民日报》电子版、《南方都市报》等传统媒体在实行付费前没有做过深度的市场调研,或者在小范围内进行付费并收集用户意见,因此难以在大范围内推广。财新网在全面推出付费制以前,就已在某些新闻板块中采用了付费形式,并及时地通过用户订阅情况和反馈信息作出相应的调整,在了解了用户对新闻产品付费的意愿程度之后,才于2017年11月全面实行付费制。

(四)数据技术成熟

相较于其他传统媒体,财新网对于数据的抓取更加专业化。财新网有一个专业的财经数据新闻栏目,名为“数字说”。该栏目创办于2012年,是国内首家进行财经新闻数据可视化实践的网站,在2013年,财新传媒还专门成立了“数据可视化实验室”,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有一套专业的方式方法。

三、财新网新闻付费模式的不足

付费墙一般可分为“硬墙”(hard paywall)和“软墙”(soft paywall),“硬墙”是指媒体提供的所有内容都必须付费才能阅读;“软墙”是指部分内容可以免费阅读,后面的内容需要支付才可以阅读,财新网主要采用“软墙”付费形式。虽然财新网成功实行全面付费并运行了三年,但是其新闻付费模式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进入门槛较高

财新网的新闻付费模式最直观的缺陷就是进入门槛较高,主要体现为订阅价格高。财新网目前的订阅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财新通,二是财新数据通。前者可享受七项权益,包括轻度浏览、每周新刊、历史过刊、每日新闻、深度特稿、视听服务、报道资料库,价格为498元/年或58元/月;而后者则比前者多享受四项权益,包括股债数据、企业人物数据库、专享资讯、舆情分析,价格为998元/年。对于高收入人群而言这个价格并不高,但是对于中等收入或以下收入的人群而言,这个价格已经将他们拒之门外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社会的“知识沟”,不利于知识共享。虽然财新网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闻产品是财经类,但是近年来,财新网也在不断耕耘其他类型的新闻,包括社会性新闻,因而如果价格不能够降低,那么这类的板块受众面就比较窄,基数不足。

(二)缺乏信息数据库

学者王学成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在一个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对媒体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你提供了什么信息,而是你以什么方式提供、处理或整合这些信息。”财新网虽然有一个搜索功能供用户对含有某些关键字的文章进行搜寻,但是缺乏一个比较系统的信息数据库,不能够很好地给用户呈现往期发布过的相关新闻,缺乏一个系统的信息整合机制。

(三)缺乏用户思维

线上的内容阅读相较于纸质版而言可以实现较多的功能,如可以及时地与订阅用户进行互动,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从而提升用户订阅新闻产品的积极性,并增强用户对平台的黏性。然而,在财新网大部分的文章后面都鲜少能够看见订阅用户的互动交流,评论区一般都只有个位数的评论,活跃度不足。较之于纯文字性的内容,用户更偏向于阅读带有视频的新闻内容,因为视频带来的视觉感受更加真实和记忆深刻。但是财新网却并没有及时发现这一现象并对其加以完善,因此还需要提高用户思维。

四、财新网新闻付费的优化策略

针对上述提到的三个主要问题,下文将提出一些优化策略,旨在更好地完善财新网目前的新闻付费模式,以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并增强旧有用户对平台的黏性。

(一)对价格进行梯度划分

由于每个人对新闻产品类型的需求不一样,而且存在收入差异,因而想要拓宽订阅用户的受众面,增加用户基数,开发更大的市场,就必须对价格进行梯度划分。具体体现在对于首次订阅新闻产品的用户应该适当给予优惠,而对于常年订阅的用户也应该与黏性较低的普通用户区分开,一般可划分为学生价、普通会员价、VIP客户价。

(二)采用微支付模式

微支付模式比其他支付模式更加灵活,更具有科学性,也能够得到更多人的青睐。目前,微支付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试读,即一篇文章的前半部分免费阅读,后半部分则需要收费才开放;第二种是日常的大众化新闻免费,独家的或深度挖掘的新闻产品实行收费;第三种是一篇文章在刊登数小时以后实行免费,但在数小时之内需要收费。这种支付模式靠的是新闻的时效性和重要性进行收费。目前财新网主要实行第一种试读模式,如果能够结合三种方式进行会更合理。

(三)建立系统的信息数据库

财新网应该对各类旗下的产品进行分类,对同一专题下的文章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于用户查阅一系列的相关文章,而不只是搜索关键词查阅。对于财新网这种依靠大数据进行专业分析解读的媒体而言,数据技术不是难题,因而应该投入一定的人力去开发,这样才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从而增强用户黏性。

(四)活跃社区氛围

财新网要增强用户思维,不仅需要提供用户想要的信息资讯,满足他们日常生活的需求,而且还需要时刻关注社区的活跃度。一般而言,所有的订阅用户可组成一个社群,订阅用户对产品进行付费后不仅只是想要得到日常信息,还想要进行互动,这种互动包括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互动,以形成一个良好的闭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更多地体现在每篇文章后面的评论区,大家对此事的关心程度可以从文章的浏览量和评论数进行考察。而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互动体现在信息反馈上,用户可以根据阅读体验提出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到新闻生产中,这样也有利于媒体更好地根据用户的需求生产出更高质量的新闻。

五、我国新闻付费的变革之路

基于财新网的付费模式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了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更多专业媒体成功推广新闻付费这一创新形式,解决部分资金流的问题,本文将给出一些可供借鉴的参考建议。

(一)国家应为新闻付费提供资金与政策支持

美国著名媒介社会学家舒德森认为,新闻业是“民主市场社会与城市商业意识的产物,同时也是它们的推动者”(迈克尔·舒德森,2011:86)。对于我国现如今处在融合转型期的传统媒体而言,新闻付费不仅有利于传统媒体自身的持续发展,而且还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唯有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才能更高效地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二)国家应加快推进新闻版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截至目前,我国还未能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新闻法规作为行业规范,事实证明,仅仅依靠行业自律远远不够,许多传统媒体的原创新闻在被自媒体侵权后无法得到有效的赔偿,或常常以败诉告终。如2019年1月,黄XX发布的《甘柴烈火》一文吸引了广大受众关注并转发,全文近23.7%的内容来自财经新闻。但由于目前的《著作权法》第五条规定时事类新闻不适用版权保护,因而财新网难以追究发布者黄XX的侵权行为。

(三)积极与第三方合作,形成引流

各媒体平台在提供阅读服务之前,可要求用户进行注册登录,积极与第三方合作,如用户可选择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软件,直接绑定该媒体平台进行新闻阅读,从而方便有新闻阅读习惯的用户查看浏览记录并做好标记,此举同时可以增强媒体平台的用户黏性。

(四)重视媒体间、媒体与企业间的合作

媒体与媒体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可以成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如《华盛顿邮报》的“数字报纸伙伴项目”实施了一年就从最初的7家报纸增加到了270多家报纸。而媒体与企业间的合作模式可以借鉴《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与Blendle的合作,以小额支付的方式丰富付费模式。

六、结语

财新网作为我国首家成功转型为全面付费的媒体有其优势,但是其全面实行付费制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体而言,其对于我国其他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逐渐推行新闻付费模式还是有所裨益的。近年来,新闻界对于新闻版权的争议越来越多,而付费新闻将是传统媒体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原创新闻,促进媒介生态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内容用户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关注用户
主要内容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
100万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