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东江龙形拳源流历史发展研究

2022-03-12谭德军包国滔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6期
关键词:拳术东江惠州

谭德军 包国滔

(惠州学院 广东惠州 516001)

近代以来,广东经历了一个以社会动荡为表征的地方社会急剧变迁的历史过程,出现了盗匪、会党、族群械斗等诸多社会问题。社会的动荡不安,致使学武之风盛行,尚武风习之盛尤以东江地区为典型代表。林耀桂创立东江龙形拳以后,由于受家学授受模式及宗族观念、族群意识等影响,起初只是在其家及邻近的林氏宗亲之间传授,后随着影响的不断扩大,东江龙形拳的授受模式逐渐形成从宗族与族群内向宗族与族群外发展的趋势,其发展范围也自东江地区扩展到国内其他地区,进而扩展到国外多地。龙形拳在传承发展中也遇到了与传统武术一样的困境,虽然在发源地政府的重视之下得到了一些保护和发展,但龙形拳的传承和推广仍然任重而道远。

1 龙形拳的历史源流追溯

林耀桂生于清末,是公认的东江龙形拳的创始人。据龙形拳第四代传承人林锦宾介绍,林耀桂1874年出生于广东博罗县汝湖埔头村的武学世家。香港世界龙形体育总会所藏资料也显示:宗师——林耀桂,广东省博罗县仍图镇埔头村人士[1]。另外,据笔者走访两地了解的信息,以及综合林氏后人、传人的记忆,已经可以确认林耀桂为博罗县仍图镇埔头村人。

由于林耀桂晚年移居香港,当地媒体《香港工商日报》对林耀桂的寿辰也作过相关的报道:1958 年11 月18 日,报道了林耀桂的84 寿辰[2];1964 年11 月14 日,刊登了一则以“拳击家林耀桂荣寿,社团联合欢宴祝嘏”为题的新闻,记载了林耀桂90大寿的概况[3]。从林耀桂晚年的生日报道以及世界龙形体育总会早期资料记载来看,可以敲定龙形派宗师林耀桂于1874年出世,1965年逝世,享年91岁。

林耀桂出身武术世家,其父亲林庆元(元师)学习家传先祖林德轩的拳艺,随后再与同宗兄弟林合(侠师)以及林氏宗亲林俄(俄师)跟随南少林海丰师学习南少林的三步推武艺。林耀桂少从父学,因而也学练到糅合了南少林佛家拳术的林家拳。后来,时年22岁的林耀桂又到罗浮山华首台“习技大玉禅师,获其传授‘龙形摩桥’拳法,潜心苦练,因而有成”[4]。

至此,林耀桂在惠州、广州授拳的过程中,将所学拳术融汇编练而自成一家,即创立了东江龙形拳。直到民国时期的1931年,林耀桂在广东军事政治学校任上校军官时,打败自称“王老虎”的山东籍同校教官后,主政广东的陆军一级上将陈济棠获悉他的武学渊源,根据他自行研练所创的拳术,建议定其名为“龙形”,并亲题楹联“克己让人非我弱,存心守道任他强”相赠[5]。“龙形拳”之名这时正式确定。由于龙形拳源自南少林海丰师和罗浮山华首台大玉禅师,故龙形拳又称“佛家拳”。又究其拳派创立者林耀桂为林姓的福佬人,故龙形拳系属东江“福佬”族群拳种。

2 龙形拳在东江地区的历史发展(1840年至今)

2.1 新中国成立前龙形拳在东江地区的历史发展(1840—1949年)

清末时期,龙形拳在未成型前,是融合南少林三步推武术的林家拳。林耀桂从小随父林庆元学武习医,少年时期已崭露头角。乡亲有人与他比武切磋,每每皆负于他。尤在林耀桂于博罗公庄墟擂台挫败名拳师林镜泉后声名大振。龙门、河源、博罗、增城各地林氏村落都慕名争相请他们父子授艺。时在东江、西枝两江流域聚居不少林氏宗族,且学武之风昌盛。林元师在惠阳、博罗、增城一带授徒;林侠师则在惠州城;林俄师在水口,横沥附近都各有传授,盛极一时。因受其家学授受模式及宗族观念、族群意识和交通条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林家拳主要在惠州本地林姓宗族乃至广府林姓中繁衍传承。

民国时期,林耀桂将前后期所学融会贯通,武功更博大精深,随后带着成名的龙形拳术再回惠州城、小金口、鸡公石等林氏族村授艺。据龙形拳第四代传人林水旺说,他在19岁时就到惠城区河南岸李屋武术馆做武术教头。那时的龙形拳名气特别大,因此,他在很多场合和别人比试武功都占了上风。同是龙形拳传人的林玉明也曾言:“惠城区小金口镇英头村是龙形拳的主要传承地,早期林耀桂祖师在英头村设馆授徒,培养出好几位有名望的武林拳师。当时武风盛行,许多村民都喜欢练习龙形拳。”[6]

正因武风盛行,龙形拳名气甚大,随着其影响的扩大,要求打破宗族、族群内部授受模式的呼声不断高涨,加之林耀桂本人除在东江地区传授拳术期间,也曾至广州、香港等地活动,龙形拳在林氏宗亲之间传授的旧俗也随时代的发展放宽了授受限制。龙形拳的授受模式遂逐渐形成了从宗族与族群内向宗族与族群外发展的趋势。

2.2 建国初期龙形拳在东江地区的历史发展(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术始终延续着两条主线发展,一条是官方的武术主张,另一条是民间薪火相传的习武传统,这也可以称之为武术的“官民二重性”[7]。

首先是官方武术主张主导下的武术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各行各业得到了稳定的发展,这也包括了武术在民间的传播。1953 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举行,社会各界对于这次大会的举办反应热烈,武术在民间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当时广东各地的拳馆拳社纷纷恢复组织,武术活动亦得以初步恢复与发展。

至于在民间,林耀桂弟子叶可声1950 年以后先在广州石井煤矿第四工区当骨科医生,后在东莞的温塘、莞城、万江等地传授龙形拳[8]。因而龙形拳也在东莞土地上有所发展。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广东武术运动取得长足进展。但至60 年代,因社会原因,这一历史进程几乎被拦腰截断。在民间群众当中,祖辈积存下来的武术史料、手抄本、书籍遭到遗失、损毁,惠州境内的龙形弟子甚至曾一度暂停了习武[8]。东莞塘厦也面临同样的状况。据塘厦文广中心工作人员介绍,1937 年时塘厦龙形拳已传二代,后在60年代几乎失传。直到1972年,龙形拳才传至第三代。综上可见,龙形拳在建国初期大背景下的发展是曲折的,直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实行后,龙形拳的发展状况才得以明朗。

2.3 改革开放以后龙形拳在东江地区的发展(1978至今)

1978 年改革开放初,随着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的确立,许多领域的历史性错误逐一得到纠正,这当然也包括武术领域[9]。1980年,在东江以外的广宁举办的广东省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中,表演的项目就有龙形摩桥。1983年春天,广东省武术馆成立后,为开展武术活动,培养武术骨干,在省体育场举办了各种武术学习班。龙形拳学习班便是其中之一,以3 个月为一期,共办了4期,任课者为林耀桂弟子叶可声。作为龙形拳的发祥地,惠州也有教授龙形拳的拳社或武馆。

由此看来,在改革开放初期,龙形拳还比较活跃。官方如此,民间亦然。林锦宾(龙形体育总会第十七届执行委员会小金口地区会长,龙形派拳术第四代传人)在受访时曾说,他是在1983年学龙形拳的,当时村里组织村民去学打龙形拳,每天晚上村民聚在一起学打龙形拳。

尽管改革开放后龙形拳渐渐恢复了人气,但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众多习武之人包括龙形弟子选择下海经商,卷入了为生计奔走的时代洪流中。因而,拳师流散,传统武术日渐式微。其间,虽然武术家们为了本家拳法的推广和传承,曾于2013年成立惠州市武术协会,但一段时间后,协会人数减少一半。究其原因,据龙形拳传承人林锦宾介绍,他们这个辈分的村里人,差不多每个人都会练习武术,但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已经不再喜欢练习武术了,因为要学到真功夫要花很长时间练习,也很苦,所以很多人练到一半就不练了[10]。东莞塘厦那边,龙形拳虽然入选了《东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也处于濒危状态。然而,随着当地政府对本土文化重视和保护的不断加强,以及龙形弟子和相关人士传承龙形拳意识的不断提高,龙形拳方可临危而相承。

3 龙形拳在其他地区的发展

3.1 龙形拳在粤港澳地区的发展

龙形拳在东江乃至全广东以及其他地区均享有盛誉,流传于香港、澳门、南海、番禺、顺德、东莞、佛山、肇庆、广州、大坜等地。

首先是龙形拳在香港的发展。林耀桂到香港之后,龙形拳的发展已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随着一班龙形弟子的对外传扬走向了国外。1938 年末,由于抗日战争激发,林耀桂南下避难,曾到香港,并在大埔林村、南华莆村、坑下莆村、大窝村一带传艺,龙形派正式南传香港。随后林耀桂在香港惠州同乡总会(前身为东江体育会)、旺角消防局、兵头花园等教技。1956年,82岁的林耀桂突患脑血管栓塞轻微中风,经友人介绍并获得批准前去香港医治,并于1957年移居香港,在香港设龙形拳总会,继续授徒。龙形拳也由此在世界大熔炉的香港扎根并衍生。

其次是龙形拳在广州的发展。在广州境内的龙形拳较大陆其他地方而言活跃得最为突出,主要是林耀桂在当地活动较为频繁,龙形拳也多由其本人传授。20世纪初,广州有许多武林高手,是藏龙卧虎之地。在惠州声名大噪后的林耀桂艺高人胆大,带着成熟的龙形拳赴羊城寻求发展契机。在拳师林荫堂和表亲张礼泉的协助下,于小北越秀山脚下的灵庙前街开设了以己命名的国术社授徒。龙形拳也正式在广州传扬。1926 年林耀桂受聘为黄埔军校护士营、教导团的国术教官,龙形拳开始在军中传播。1931年,林耀桂被聘为燕塘军校的上校军官。因龙形拳以形威势猛而著称,龙形拳一度成为军警必学拳术[11]。此时,宗师除在军校及耀桂国术社、华南国术社及各分部授艺外,尚在很多任务会及社团如鞋业工会、肉行商会、竹篾公会、沙基米行中任职。随着东江龙形拳学徒群体的扩大,除了广州作为其重要基地由林耀桂负责亲授以外,大陆其他地区拳艺的传授工作则已由异姓弟子担当[12-14]。

最后是龙形拳在佛山的发展。佛山龙形拳传人曾根,就是林耀桂师傅晚年的徒弟,最早将龙形拳传入佛山[15]。除曾根本人在佛山授徒扬名龙形拳术外,他的大批传人对龙形拳在佛山的推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曾根徒弟彭江师傅的一众弟子于2004 年12 月18 日创办佛山精武会龙形拳中心,为了传承和发展龙形拳术,将其发扬光大[16]。2006年6月24日,佛山市首个以“总会”命名的拳会——佛山市武术协会龙形拳总会成立[17]。总会成立以来,多次参加各门派技术及大型活动表演,进一步宣扬龙形拳,推动龙形拳的发展。

由上述可见,从授拳的广度来看,东江龙形拳随着其自身的不断发展,其授受关系或师徒关系不再局限于所谓的宗族或族群之内,而是已经冲破观念之条框,广收各路门徒。正是如此,龙形拳的传播领域更为广阔。

3.2 龙形拳在海外的发展

随着不少香港龙形弟子移居海外,龙形拳的传授从“只传林姓”已演变为“四海皆传”。现在美国、加拿大、爱尔兰、荷兰、墨西哥等欧美国家及东南亚各国均有龙形拳弟子,人数多达10 万余人,他们正传承着中华文化和历史。

龙形拳在欧洲英国的发展即是一例。约1970 年,香港大埔林村南华甫人林剑锋于伦敦唐人街酒楼工作,业余时传授龙形拳术,这是龙形拳在英国流传的开始。在同门的一番经营下,龙形拳术在英国站稳脚跟,经多次开会商讨后,1978 年成立了英国龙形拳术的大本营——英国龙形体育总会。

稍后,龙形拳在南美巴西也发展开来。自幼喜爱武术的香港人林国奋于1964年移民巴西的圣保罗。时年19岁的林国奋听友人说起龙形摩桥,而当时在巴西并无此门派,于是林国奋毅然回港拜于林焕光门下,专心练习龙形拳术。学有所成的林国奋于1976年回到巴西并开始了龙形拳术在巴西的教授与传播。1999 年,龙形太极学会于巴西创办,旨在继续发扬龙形拳术。

及至20世纪末,龙形拳发展至北美大陆。1999年3月,锻炼传统龙形功夫的凯文和希瑟柏克文在加拿大马尼托巴省成立非牟利性的龙形功夫协会,其目的是大范围地宣传和弘扬龙形拳的武艺。

为了更好地传承龙形拳术的武术文化与历史,如今国内多地设有龙形拳会,如广州市武术协会龙形拳会、佛山市三水马齐龙形拳会、惠州市惠城区龙形拳协会、林耀桂健身院、澳门的林永昌国术会、台湾的龙形陈志文国术会等;而在海外同门的龙形拳会则有纽约叶永康龙形拳馆、澳洲陈昌体育会、伦敦赵宗建健身学院、张国泰武术会法国分会等[18]。这些龙形拳会都是海内外龙形弟子对自身拳术的热爱与悉心经营的成果,对宣扬龙形拳精粹起着巨大的作用。

4 结语

林耀桂创立的龙形派拳术,从惠州走到广州,也从广州走到香港,最终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成为世界武林的一大门派。有人对龙形拳的传承作了“林公耀桂龙形宗,缘系惠州传正统。发扬光大耀羊城,蜚声国际誉香江”的总结。龙形拳之所以能够一脉相承,是因其在传承上打破了“非林姓不传”的传统观念,跨越了宗族与族群的界限,加之众龙形弟子的极力推广,时至今日,龙形拳仍大有发展且方兴未艾。多年来,世界各地的龙形拳师们在香港龙形体育总会组织下经常到惠州寻根,以武会友。如今,龙形拳争取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殊荣,将会使龙形拳这块武术文化品牌更加出名,让武术成为东江地区与外界体育文化建设交流的窗口。

猜你喜欢

拳术东江惠州
奔跑惠州
惠州一绝
资兴市东江库区李树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
原因
东江本地早快速投产配套技术研究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
少林拳术图说(七)
拳术论
少林拳术图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