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PPA联合RPR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12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螺旋体梅毒荧光

(开封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梅毒多为梅毒螺旋体感染导致,若不及时诊治,随着疾病进展,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关节肿胀、头痛、反应迟钝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而,梅毒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TPPA)试验是临床诊断梅毒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但该方法操作繁琐,且结果难以保存,在临床中单独应用效果不理想。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亦是临床诊断梅毒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受操作人员水平、室温等因素的影响,该方法单用也存在一定误诊率。结合TPPA和RPR的优缺点,考虑二者联合或有更高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70例疑似一期梅毒患者,其中男18例,女52例;年龄20-49岁,平均(32.58±2.31)岁;体重指数17.5-26.9,平均(21.65±1.13)。纳入标准:①梅毒疑似病例符合《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中相关标准;②肝、肾功能均正常;③依从性较高,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伴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③伴神经系统疾病者;④伴代谢性疾病者。

1.2方法 抽取受检者的空腹外周肘静脉血4 mL,以3000 r/min速率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置于冰冻环境下保存待检。TPPA试验:在U型版上将100 μL待测液稀释后,滴加致敏和未致敏明胶颗粒,完成后以梅毒检测自动旋转振荡仪(上海旌派仪器有限公司,型号:JPTYZD-BS)振荡U型版30 s,而后在15-25℃湿盒内孵育24 h后观察结果,结果判定:颗粒聚集在孔底中央、光亮、边缘光滑即为阴性;颗粒浓集呈边缘光滑小环状即为可疑;颗粒凝集呈多边形性粗糙大环状或颗粒凝集覆盖整个孔底,多边形膜状,边缘粗糙即为阳性。RPR试验:在23-29℃下,取50 μL待测液,滴入RPR试剂后,以梅毒检测自动旋转振荡仪转动纸卡8 min后,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进行观察,结果判定:若测试液中出现中等及大的凝块,且溶液清亮,即判定为阳性;可见小的颗粒聚集物即为弱阳性;可见细小粗糙物,且分布不规则即为可疑反应;抗原颗粒均匀分布,且无块状物即为阴性。所有患者均进行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先将经56℃水浴灭活的待测液稀释后,用0.03 mL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免疫球蛋白G型梅毒螺旋体抗体,而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先以钨灯为光源,在暗视野下寻找Nichols螺旋体;然后改用高压汞灯,经滤光片选取紫外光段即可观看荧光结果,并以此结果作为金标准,需注意的是读片应在4 h内完成。上述试剂盒均来自北京现代高达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相关操作均严格依照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各试验检验结果情况 经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检查显示,70例疑似梅毒患者中确诊为梅毒的54例(77.14%),非梅毒患者16例(22.86%)。其他见表1。

表1 各试验结果分析

2.2各试验结果价值分析 TPPA与RPR诊断梅毒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接近;TPPA联合RPR诊断梅毒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最高。见表2。经Kappa检验显示,TPPA、RPR及二者联合试验诊断梅毒的Kappa值分别为0.643、0.658、0.919,一致性均较好。

表2 TPPA、RPR及二者联合试验诊断的价值分析(%)

3 讨论

血清学试验是目前临床诊断梅毒较为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TPPA、RPR、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其中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是目前临床诊断梅毒最敏感的方法,常被作为检测“金标准”。但由于该方法操作繁琐,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应用受限[1]。因此,探求操作简单、可准确诊断梅毒的检测方案至关重要。

人类对梅毒尚无先天免疫性,而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G型梅毒螺旋体抗体是在感染梅毒患者中常见的抗体,其中免疫球蛋白M型抗体是最早产生的,在患者感染梅毒时呈阳性,好转时呈阴性[2]。而疫球蛋白G型梅毒螺旋体抗体虽产生时间相对较晚,但存在时间较长,因而临床可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G型梅毒螺旋体抗体在机体中的表达判断患者是否感染梅毒[3-4]。TPPA是利用明胶颗粒与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后会发生特异性反应出现颗粒凝集的原理诊断梅毒。因而,临床通过观察明胶颗粒的凝结状态即可判断患者的阴阳性,结果较为准确,且由于其可同时检测出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G型梅毒螺旋体抗体,在诊断梅毒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5]。但由于免疫球蛋白G型抗体在梅毒螺旋抗体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仍可通过记忆细胞作用继续产生,使得TPPA诊断有梅毒病史患者误诊率较高[6]。而RPR作为一种利用心磷脂、胆固醇和纯化的卵磷脂类脂质作抗原,测定血清中反应素,在诊断梅毒方面也有一定价值[7-8]。但由于反应素出现的时间较晚,加之当机体出现水痘、肺炎、呼吸道感染时反应素的水平也会随之变化,特异性较差[9]。结合TPPA和RPR的优点,或可将TPPA、RPR联合检测用于梅毒诊断中。而本研究依据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检查,结果显示TPPA与RPR诊断梅毒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差异不大;TPPA联合RPR诊断梅毒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二者,且经Kappa检验显示一致性均较好。说明TPPA联合RPR试验诊断的梅毒价值更高。分析原因在于:RPR试验的特异性虽差,但有较高的敏感性,可鉴别患者是否产生梅毒抗原,在TPPA检查前先行RPR试验,可将有梅毒史健康患者排除,在一定程度提升了TPPA的确诊率[10]。

综上所述,在梅毒检测中联用TPPA和RPR的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螺旋体梅毒荧光
福建省北部地区鼠类钩端螺旋体感染状况及分离株分子特征研究
隐性梅毒更危险
TP-ELISA和CL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作用及准确性分析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魔力荧光色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
玛卡荧光碳点的合成及用于苦味酸的荧光检测
Fluorescence world荧光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