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测度与综合评价
——以上海市为例
2022-03-12黄海燕
康 露,黄海燕
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对于体育产业来说,指标体系是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是对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价值导向的深刻认识和把握,解决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什么”的问题。绩效评价则是对成果的检验,不仅评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否达标,也考察其政策实施效率,两者共同构成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度建设的核心环节。目前,学界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运转机制的建立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郭晗等[1]认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产品供给、市场主体、产业融合、发展动力和治理体系的高质量等5个维度。王晨曦等[2]依据“三大变革”构建了涵盖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的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的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对某市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李荣日等[3]提出了由核心要素(幸福感)与系统要素(发展动力、产业主体、产业结构、产业运行、产业布局)组成的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结构。总的来说,当前学界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还屈指可数,尚未形成系统的、实用的指标体系,针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机制和实证分析的研究也非常匮乏,这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建设极其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推动下,上海已成为长三角甚至全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引领全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其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演化趋势对于探讨我国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鉴于此,本文以上海为例,在构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科学构建评价模型,对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多层次指数测度和综合评价,以期为我国及各地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把合理的标尺和可行性参考。
1 研究理论基础及指标体系构建
1.1 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
准确把握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科学构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实现体育产业结构高级化、效率最佳化和价值最大化的有机统一”[4],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外延包括“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两个方面,发展的具体路径则是:转变体育产业发展方式、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与转换体育产业增长动力[5]。从宏、中、微观分层次角度来看,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包括“微观供给(优质的产品供给、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供给)—中观融合(实现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更要实现与新型数字技术的融合)—宏观治理(高质量的体育产业要有现代化的体育治理体系为保障)”[1]。从价值取向上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发挥体育健身对健康中国的支柱作用,提升人民健身素质和健康水平,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诉求之一,是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引领下,体育产业在全要素、全产业、全区域等方面,均实现质的飞跃[3]。
总的来说,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除视角不同外,其价值导向都是相同的,即最终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提升民众健康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内涵不仅突出体育产业结构、生产效率、动力转换等要素质量的提升,而且也并未忽视产值总量的增长,即“量的扩张”。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从宏观经济视角出发,按照理念——基础——路径——目标的逻辑顺序,认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国家或地区的体育产业在“改革、创新、融合”三大理念的指引下[7],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第一生产力、以产业融合等为主要手段,在体育产业基础不断夯实、规模不断扩张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动力转换、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效率提升等核心路径,实现体育产业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满足与引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由此,产业结构、生产效率、产业效益、发展动力、产业规模和产业基础等构成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这六个维度也构成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级指标。
1.2 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解析及选取
为实现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刻画,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重点结合当前我国及各省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文件的顶层设计思想,采用文献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可延续性和可对比性等基本原则,初步构建了包括产业结构、生产效率等在内的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41个具体衡量指标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1.2.1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反映了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要素配置和要素分布。产业结构与产业规模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包括产业结构优化、消费结构升级和区域结构协调三方面主要内容,三者共同构成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质变”。根据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体育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包括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具体选取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衡量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选取体育“三新”产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产业结构层次系数衡量体育产业结构高级化。消费结构升级包括体育消费产品结构、体育消费水平结构、体育消费人口结构三个方面,具体选取服务型消费占体育消费比重、居民人均体育消费占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比重、体育消费人群占比指标来衡量。选取区域基尼系数、城郊人均体育产值比指标衡量区域结构协调。
1.2.2 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是体育产业增长的动力源泉。在要素既定条件下,提高体育生产效率成为新时代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效率的产业增长意味着以相同要素投入获得更大产出量,或者相同产出量消耗更少的要素投入。根据效率的不同维度,生产效率可以分为综合效率、要素效率、组织效率和增长速率,分别选取体育产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主营体育产业单位收入利润率、主营体育产业单位产出率、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等指标来衡量。
1.2.3 产业效益
产业效益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也是实现民生幸福的重要途径。适度的经济效益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经济效益指标衡量体育产业生产过程中经济成本耗费与产出效果的关系,反映了体育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结构、质量等各方面的改善效应。参考戴腾辉[8]等的研究选取体育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拉动率和对税收的贡献三个指标衡量。社会效益考察体育产业经济增长产生的社会成本和收益,选取体育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衡量社会效益。
1.2.4 发展动力
发展动力的转换是体育产业能够持续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时代以大规模的资金、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投入获取体育产业增长的路径不再明朗,资源要素驱动型的增长模式难以持续。因此,必须转换体育产业的发展动力,以创新驱动体育产业转型发展,将创新型驱动发展模式培养成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流模式[9]。根据创新过程,将发展动力分为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维度。创新投入通过创新的人力财力投入情况来反映体育产业创新体系中各主体的作用和关系。创新产出通过体育类专利、体育人才培养、创新主体建设情况反映创新产出结果。
1.2.5 产业基础
“基础”是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良好的产业基础将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政策支持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和重要导向,选取是否出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是否出台促进体育消费的政策文件等指标衡量政策支持力度。统计体系支持是指标数据获取和指标体系量化的核心,选取是否建立体育产业统计数据定期发布机制、是否建立体育消费数据定期发布机制、是否建立体育产业机构名录库等指标衡量统计体系完善程度。经费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部门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财政和体育彩票公益金是体育经费的两大主要来源。产业载体是体育产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关键,主要包括体育新空间和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两个方面。
1.2.6 产业规模
产业规模是指产业增长过程可简化为“量”的范畴,从宏微观角度出发,可具象为产值总量和市场主体规模。产值总量从宏观、整体上观察产业发展状况,说明体育业发展总的成就,主要表现为体育产业取得的总产出和增加值成果。市场主体规模从微观上考察体育产业组织发展状况,选取体育企业数量、体育企业营业收入、体育企业营业利润、龙头体育企业发展规模四个指标测度市场主体规模。
1.3 具体指标筛选
在实际的综合评价过程中,并非是评价指标越多越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关键在于评价指标在评价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一般原则是以尽量少的“主要”评价指标用于实际评价。但在初步建立的评价指标集合当中也存在一些“次要”的评价指标,这些冗余信息,将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这就需要按照某种原则进行筛选,剔除冗余信息。采用定量指标筛选中的最小均方差法和变异系数法[17],以上海市2014~2019年体育产业统计数据为依据,进行指标筛选。计算后,综合考虑分析确定最小均方差小于0.15且变异系数小于0.1的评价指标被删除,剔除的指标如下: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区域基尼系数和体育产业类学科建设数量,由此形成了最终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2 评价模型构建
2.1 权重确定及指数合成方法——“纵向”拉开档次法
根据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特点,选取基于“功能驱动”原理的“纵向”拉开档次法对指标进行赋权。“纵向”拉开档次法是一种实用操作便捷、评价过程“透明”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广泛地应用泛的应用,主要针对单系统“纵向”多指标动态综合评价问题。此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问题描述。假设已取定m项评价指标r1,r2,…,rm,且已取得在N个时刻tk(k=1,2,…,N)的指标观测值rj(tk)。这时被评价对象在不同时刻tk处的运行状况可由状态向量(即评价指标向量)r(tk)=(r1(tk),(tk),…,rm(tk))T(k=1,2,…,N)刻画。
建立评价函数。系统s在tk时刻运行状况的综合评价值取为yi(tk)=f(ω(tk)x(tk)),k=1,2,…,N,式中,ω(tk)=(ω1(tk),ω2(tk),…,ωm(tk))T为tk时刻待定的权重向量。为使问题容易操作,取评价函数是线性的,即取
(1)
权重计算。利用差异驱动原理来确定ωj,充分利用数据矩阵所提供的有用信息,将评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观因素的干扰降到最低。运用MATLAB R2019a计算得出具体指标的权重并进行归一化处理以确定组合权重向量。
指数计算。运用公式(1)计算出各级指标指数,最终计算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
2.2 指标规范化处理方法——基准值比较法
根据相关研究,拉开档次法的特点是最大程度地体现被评价对象之间的整体差异,所以建议选用使被评价对象间整体差异最大的无量纲化方法,而线性比例法mj是适合于拉开档次法的最佳无量纲化方法[18]。考虑上海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测量的连续性,选择线性比例法mj的合理化修正——基准值比较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后构成标准化矩阵X。无量纲化处理前,要进行指标一致化处理,对于逆向指标,采取如下公式处理转换成正向指标:
(2)
基准值比较法须先设定基期年份,具体公式为:
(3)
式中,r为基期年份数据,xj≧100。本研究以2014年为基期,对于2014年个别指标数据为0的情况,基期年份后移。修正后的基准值比较法基本上可以使得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内整体差异最大,对评价结果影响程度降到最低,使得排序结果合理、可信,不会破坏原有的序关系。
2.3 制约因素诊断方法——障碍度模型
为了进一步明确上海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改进方向,运用障碍度模型,诊断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具体方法为:
(4)
式中,Mij表示障碍度,1-xij/100表示指标偏离度。Mij越大,表示该指标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制约程度越大。
2.4 数据来源及处理
数据来源的权威性、数据处理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实证研究的准确性,也直接影响指标体系可行性的验证效果。按照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从官方统计资料(《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7~2018)》《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1)》、上海市体育产业单位名录库、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上海市体育局2014~2019年度部门决算等)、政府职能部门(上海市体育局、税务局、统计局、知识产权局等)和国家体育总局等官方网站获取相关指标统计数据,部分指标从已获取的指标统计数据计算得出,时间跨度为2014~2019年。对于缺失的少数指标数据采用线性拟合法进行估算插补。
3 指数测度及综合评价
3.1 影响度分析
依据“纵向”拉开档次法计算得出31项三级指标权重系数值,根据三级指标的权值求和计算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表2)。一级指标权重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产业规模(27.25%)>产业基础(17.86%)>产业结构(16.75%)>产业效益(14.26%)>发展动力(12.70%)>生产效率(11.18%)。这表明上海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影响差异领域主要集中在产业规模、产业基础方面,而发展动力和生产效率指标还未成为影响上海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产业规模指标中,市场主体规模和产值总量权重分别为17.25%、10.01%,在17个二级指标中分别排第一和第四名。就现阶段而言,上海体育产业还属于“数量型”增长。在产业基础指标中,经费投入占比较大,权重为5.27%。在产业结构指标中,产业结构优化和消费结构升级指标权重分别为7.73%、7.20%。在产业效益指标中,经济效益权重排名第二,为11.14%。这说明经济效益指标在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生产效率指标中,四个二级指标权重较低,这说明未来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努力提升生产效率。
表2 上海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权重
3.2 总体时序分析
采用基准值比较法和“纵向”拉开档次法,测算出2014~2019年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总指数及一级指标指数。从图1可以看出2014~2019年上海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总指数呈快速上升趋势,在6个年度里,基本保持稳定、平衡的快速发展态势,波动情况较小。2019年,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总指数达到170.29,较2014年增长89.44%,高质量发展效果较好。但也应该看到,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总指数增长不平稳,2019年增长率仅为0.38%,这意味着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较大挑战。根据一级指标指数的时序变化(表3),可以发现产业效益指数、发展动力指数、产业规模指数在波动中快速提升。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便是在六个一级指标指数下的复杂相互作用贡献下,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波动演进。
图1 上海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总指数及总指数增长率
表3 上海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级指标指数
3.3 具体指数分析
3.3.1 产业结构指数
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指数增长缓慢(表3),6年时间仅增长22.66%,2019年指数值在六个一级指标指数中排名第四,这说明上海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效果不佳,主要表现为消费结构升级较慢、区域结构协调水平持续走低(图2)。从产业结构优化指数来看,指数增长较为稳定,但作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质变”,其对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功能和作用尚未体现。从消费结构升级指数来看,2014~2018年期间指数增幅缓慢,2019年增幅相对较大。在体育消费带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上海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对标全球城市,上海服务型体育消费占比明显低于许多国外发达城市近80%的占比水平。从区域结构协调水平看,区域结构协调指数呈现负增长,表现为持续低迷、下行压力较大的特征,呈现失衡状态。反映城郊体育产业发展差距的城郊人均体育产值比持续提升使得区域结构协调指数降幅明显。可以看到,区域结构不协调已成为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明显突出问题,未来上海要制定因地制宜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着力推动体育产业区域结构协调发展。
图2 上海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指数
3.3.2 生产效率指数
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生产效率指数在小幅波动中呈下降趋势(表3)。2019年生产效率指数降到82.09,较2014年下降17.91%。在六个一级指标指数中排名末位,作为高质量发展最为核心的内涵,严重制约了上海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这主要是由于综合效率、要素效率持续低迷、增长速率大幅波动导致(图3)。从综合效率来看,综合效率指数呈现明显的负增长,到2019年仅为78.12。2014年上海市体育产业增加值率为40.18%,到2019年下降到31.39%,这直接导致综合效率大幅下降。从要素效率来看,要素效率指数增长缓慢,且2017年、2019年呈现负增长,2019年指数较2014年仅提升0.05%,其基本态势表明上海市体育产业要素配置效率偏低,进一步影响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素效率指数发展缓慢与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缓慢有关。从组织效率来看,组织效率指数在四个生产效率指数中表现较好。从反映组织效率的指标来看,体育企业收入利润率较低,6年的年均利润率仅为10.22%;体育企业单位产出率在2017年达到峰值,为1 123.47万元/家,随后逐年下降到2019年的872.34万元/家,这直接拉低了组织效率指数。从增长速率来看,增长速率指数波动起伏,极不平稳,偏离均衡状态的幅度较大,这意味着上海体育产业发展具有极大不确定性,抗风险性较低。
图3 上海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生产效率指数
3.3.3 产业效益指数
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效益指数波动起伏(表3),2019年产业效益指数较2014年增长72.51%,其值在6个一级指标指数中排名第三。这意味着近年来上海体育产业在产业效益创造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但还不够稳定。从经济效益指数来看(图4),2014-2016年,经济效益指数上升幅度较大,在2016年达到229.74,这主要是因为体育产业对经济的拉动率、体育产业对政府税收的贡献逐年增长,较2015年分别增长53.77%、95.50%。而2017年体育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体育产业对经济的拉动率、体育产业对政府税收的贡献呈下降趋势,这直接导致2017年经济效益指数下降到159.68。2018年体育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体育产业对经济的拉动率达到历史最高,分别为3.40%、0.29%。2019年受体育产业增加值增幅大幅下降影响,体育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体育产业对经济的拉动率达到历史最低位,分别为0.04%、0.01%。这说明上海市体育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在降低且不稳定,这点应该引起重视。从社会效益指数来看,2014-2019年期间社会效益指数表现良好,发展平稳,2019年较2014年提升79.97个百分点。从反映社会效益的体育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指标来看,上海市体育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逐年提升,从2014年的1.45%上升到2019年的2.60%,这说明上海市体育产业在促进就业、吸纳就业劳动力方面作用日渐提升。
图4 上海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效益指数
3.3.4 发展动力指数
从发展动力指数来看(表3、图5),2014-2019年发展动力指数呈现快速增长的基本态势,2019年指数达到225.58,在17个二级指标指数中排名第一,并且较2014年增长125.58%。这表示自2014年以来,上海体育产业创新动力得到大幅提升,这成为推动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上海体育产业创新水平大幅提升,与区域内活跃的创新氛围、健全的市场体系、成熟的市场环境等密切相关,2018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过政策引导、营商环境优化,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集聚发展,进一步激发了体育产业创新活力、壮大了体育产业市场主体规模,上海体育类专利申请量从2014年387项增加到2019年700多项、体育科技支出占体育总支出比重从2014年1.59%增加到2019年1.88%,2019年新增体育企业数量占比为27.25%,增长较快。发展动力指数为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但是,上海体育产业创新动力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体育科技支出占体育总支出比重有待提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成果在体育领域中应用不多。
图5 上海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指数
3.3.5 产业基础指数
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指数起步较低,2015-2019年增长较为平稳(表3)。2014年产业基础指数仅为43.43,但得益于各项政策的出台和统计机制的实施,2015年快速上升到93.03,此后在各项二级指标的影响下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统计体系指标和政策支持指标为分类变量,有相应政策指数值则为100,没有相应政策则为0,因此上海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统计体系指数和政策支持指数已达最优。从经费投入指数来看,经费投入指数在小幅波动中上升到2015年的120.03,随后受人均体育经费投入和体育彩票公益金支出指标降低下降到2016年的105.64,之后经费投入指数保持平稳增长。总的来说,经费投入指数在17个二级指标中表现中等,2019年指数在17个二级指标中排名第六。从载体搭建指数来看,载体搭建指数不断上升,2019年达120.55,在17个二级指标中表现一般(图6)。
图6 上海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指数
3.3.6 产业规模指数
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规模指数迅速上涨(表3),2019年上升到222.88,在6个一级指标指数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发展动力指数。从图7可以看出,这种变化主要受市场主体规模指标影响。市场主体规模指数在小幅波动中上扬,2019年达268.35,在17个二级指标指数中排名第一。市场主体的发展为上海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以体育企业数量为例,2014-2019年上海市体育企业数量分别为7 800、7 938、8 910、11 489、16 286、22 385家,体育市场主体规模扩张明显。从产值总量指数来看,产值总量指数虽然没有市场规模指数上升得快,但在17个二级指标中仍然排名第三名。产值总量指数的增长得益于体育产业总产出、体育产业增加值等指标的快速扩大。总的来说,上海市体育产业在规模扩张上取得了较好成绩。
图7 上海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规模指数
3.4 障碍因子诊断
运用障碍模型,通过计算2014-2019年二级指标的障碍度,诊断上海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子并排序(表4)。从表4可以看出,前期制约上海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主要为产业基础指标,尤其是政策支持指标和统计体系指标,后逐步演化为经济效益、市场主体规模、创新产出、产值总量等指标上,也就是说,这几个指标将是未来上海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要主要提升和注重的指标。
表4 上海市2014~2019年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子及障碍度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水平总体处于上升的趋势,高质量发展效果较好;(2)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不理想,表现为消费结构升级较慢,区域结构协调水平持续走低;(3)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生产效率表现不理想,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4)上海体育产业效益水平取得了较好成绩,并受经济效益指数影响较大;(5)产业基础指数中,统计体系指数和政策支持指数已达最优,经费投入对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作用较低;(6)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规模指数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受市场主体规模影响;(7)前期制约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主要为政策支持指标和统计体系指标,后逐步演化为经济效益、市场主体规模、创新产出、产值总量等指标。
根据上述研究分析,对我国和上海未来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积极完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数据的采集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的关键和基础材料。笔者在数据搜集过程中发现,当前的统计体系还不足以支撑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存在统计指标较为单一、统计数据公开滞后等问题。目前体育产业的统计体系主要是以体育产业增加值为核心价值量所构建的,但是仅依据增加值和总规模两个价值量指标无法整体反映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面貌,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应加入其他相关价值量指标如体育机构营业收入等,从而形成一套以产业增加值为核心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价值量指标体系,并增加对实物量指标的统计。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相对稳定的指标体系和常态化的体育产业统计机制,长期跟踪统计,并逐步将此套体育产业统计机制推广到全国,用明确的数字引导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2)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当前上海市体育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区域结构不尽协调,这制约了上海市体育产业和业态的协同发展及资源优化配置。未来,上海市要推动形成与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相匹配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一要完善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引领的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新兴行业,提高体育服务业比重。二要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在产业发展规划、场地设施建设、赛事活动打造、产品研发设计、市场秩序规范等方面加大整合力度,不断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能级。三要利用上海区域体育产业空间依赖性缩小空间分异,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体育产业发展路径。
(3)推动体育消费创新升级,建设国际知名的体育消费中心。
体育消费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没有体育消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如同空中楼阁。在当前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消费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市加快建成国际知名的体育消费中心,一是着力推动体育消费创新升级。提供更多时尚、个性、品质的消费选择,推动冰雪、击剑、电竞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体育项目产业化发展,拓展体育消费新空间。二是拓展体育消费体验。开发更多舒适、融合、智慧的消费场景。以完善设施配套、新增体验功能、嵌入文旅科等元素的方式,推动体育特色小镇、体育主题公园、体育产业集聚区等消费场景的创新升级。三是引领体育消费前沿热点。支持各区创新体育消费引导机制,优化体育消费促进政策,借助全民健身日、大型体育赛事、购物节、旅游节等活动,推进体育金融科技创新,充分释放市民体育消费需求、激发体育消费热情。
(4)增强体育产业创新动力,提升生产效率水平。
创新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要素。2020年,人类文明被新冠病毒所考验,创新成为突破当前体育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创新将创建体育生产新方式,培育体育产业新的业态。在第三次产业革命爆发、国内消费行为方式改变的大背景下,上海市需抓住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机遇,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激发体育企业的创新活力。一是确立整体推进的体育创新战略规划,构建体育产业创新发展支持体系,促进科技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与推广。二是聚焦产学研协同发展,促进体育科技创新合作。鼓励设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体育科技园区,建立国家体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三是培育体育科技企业主体,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