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数字风口 力促“智改数转”
2022-03-12朱立凡
朱立凡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汇,数字化正在重新定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并多次在不同场合就发展数字经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期江苏召开了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议,强调要建设网络强省、数字江苏、智慧江苏,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也为我们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厘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目标任务。
数字经济面广量大。对泰州来说,实体经济是立身之本,发展数字经济,必须把产业数字化作为重中之重,深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泰州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面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为泰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深刻把握产业转型逻辑
泰州制造业基础比较扎实,制造业税收占比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智改数转”,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关键所在。这是推动泰州制造业全面转型的关键变量。近年来,为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泰州持续开展了“三比一提升”行动和“亩均论英雄”改革。如果说“三比一提升”重在提增量,“亩均论英雄”重在优存量,那么“智改数转”就是下一步泰州制造业全面转型的关键变量。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遴选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分析,数字化转型使相关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7.6%,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16.1%。
必须聚焦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条赛道,通过数字赋能,强化品质管控、供需对接、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延伸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做优培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这是提升泰州产业发展水平的迫切需要。一方面,泰州形成了医药、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但另一方面,泰州制造业企业总体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还不高,对照德国工业4.0标准,还有85%的企业处于2.0以下。
必须把锻长板和补短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引领驱动作用,积极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加快推动泰州产业迈向中高端。这是做强泰州产业特色的重要抓手。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在我国已实施“智改数转”的重点行业中,排在前两位的是装备制造行业和包括石化化工在内的原材料行业,占比分别为43.7%和18.3%。泰州的优势产业与“智改数转”的热点领域、重点领域高度吻合。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有比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相关行业也有比较成熟的技术条件。必须充分用好这些基础和条件,加快实现量的突破、质的跨越,努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分层设计实现链式突破
泰州“智改数转”工作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数、智能制造示范车间项目数占全省比重还不高。我们明确未来三年,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全市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24年,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5%,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过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90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7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7家、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以及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个。在具体推进中,我们将突出运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更好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核心产业,做强产业衍生。泰州在医药、化工、新材料等方面有不少龙头企业,在“智改数转”方面形成了一些行业共性的解决方案和经验。我们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突破原有架构,剥离相关业务,转化为对外服务能力,推动企业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加快由单纯制造业企业向“制造+服务”衍生跨越。
围绕产品升级,增加数字内涵。产品是企业价值的载体。现在不少产品充分考虑人性化、个性化需求,融入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并根据用户习惯进行联网升级,不断完善产品体验。我们积极鼓励广大企业运用数字技术,对产品进行改造提升,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围绕核心工艺,提高智造水平。核心工艺是企业的看家本领,只有不断地技术创新,才能始终保持竞争优势。我们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加大工艺层面的持续投入,广泛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核心工艺提升,拓宽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价值的“护城河”。
从核心工艺,到产品,最后到产业衍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行业“智改数转”侧重点不一样,每个企业的发展规模、发展阶段不一样。必须坚持因企制宜,鼓励个性定制,从企业最紧迫的地方和得实惠最大的地方改起来、转起来,由单项应用到系统集成,由单台设备智能化到设备互联互通、上云上平台,由制造单元改造到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始终让企业看到当前有收益、长远可持续,形成“投入—获益—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必须强化示范带动,引导骨干企业聚焦自身需求,加大数字技术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应用,打造更多符合行业特点的数字化应用典型案例,努力形成“一业一标杆”,让广大企业有案可鉴、有例可循。必须加强政策激励,对于“智改数转”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前期提供免费诊断服务,中期给予贷款贴息、有效投入补助,后期给予标杆创建奖补,形成政策叠加效应。
打造共生共赢生态系统
实施“智改数转”,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系统。要突出企业主动、市场驱动、政府推动,充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积极创造服务场景、应用场景,大力营造全社会浓厚氛围,汇聚共同奋进的强大动能。工作推进中,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做强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等关键支撑,努力培育肥沃的“数字土壤”。
集聚优质服务商资源。进一步壮大服务商资源池,确保企业有诉求,服务商能解决。重点抓好“三支力量”:第一支是头部服务商,大力集聚咨询、智能装备、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商,争取优质服务商“国家队”在泰州设立分支机构,更好地提供技术支持。第二支是本地国企,探索推动国有企业与运营商、服务商成立合资公司,整合供应商资源,打造“智改数转”联合体。第三支是标杆企业,支持标杆企业加大技术输出,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智改数转”,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互利共赢。
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重构产业价值链的核心价值支撑点,也是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重点建好“三类平台”:在双跨平台上,学习借鉴苏南等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泰州支柱产业发展实际,加快引进国内知名的双跨平台,丰富各类解决方案,提升工业互联网服务和供给能力;在行业平台上,发挥医药、船舶、食品等龙头企业作用,支持本地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升工业设备接入数量和设备管控能力;在供应链平台上,以开发园区、龙头企业为载体,集成物联网、大数据、5G、标识解析等技术应用,为链上企业提供云协同制造、供应链金融等服务。
建强专业人才队伍。人才是推进“智改数转”的关键“因子”。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深入推进“凤城英才”集聚计划,编好用好“智改数转”核心人才库和紧缺人才图谱,健全特殊人才管理制度,做到引进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加强“数字工匠”培育,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等方式,打造制造业数字化人才实训基地,加快培育更多既具备本领域专业素质、又掌握数字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适度超前,加快实施一批“5G+工业互联网”项目,谋划建设新一代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和宽带基础网络,构建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同时加快改造提升,推动交通、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创新运行组织和管理方式,筑牢智慧城市的“数字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