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父亲的“减负”心声

2022-03-12官会林

师道 2022年1期
关键词:辅导班减负成才

官会林

去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内容即我们当下热议的“双减”。“双减”政策的出台及落地,直指教育“内卷”、学生“减负”等问题。

思索“减负”这个命题时,我的思绪回转到1995年9月,那时我刚刚涉足教育领域。记得很清晰,当时掀起过轰轰烈烈的“减负”。26年过去了,我的教育生涯已过去了大半,这“负”,究竟减得怎么样了呢?

2008年,女儿出生了。作为父亲,教育好孩子是头等大事。四年幼儿园,除了每晚八点准时和她躺在床上一起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节目外,我没有报任何辅导班。小学六年级前,除了请她一个星期阅读一本书外,我没有额外加量。六年级上学期,一日,女儿说,他们班好多同学都报着班。我问她想不想报,她想了想说,她的一个好朋友在学爵士舞,她也想学。于是,每周日下午两个小时,女儿的第一个辅导班开始了。费用2000多元一次性缴清。不久,女儿想和她的另一个好朋友一样每周六上午学英语。我马上付账900元。小学毕业典礼后第三天,女儿说她的好朋友准备参加小升初辅导,上午语数下午英语共二十天,我随即报名付款4900元。

上个暑期带女儿回乡,碰到了一位朋友。她的儿子和我女儿同龄。从她的侃侃而谈中,我惊叹她孩子校外辅导班的密集:平时,周五晚上必须做完所有家庭作业,周末除了周六晚上休息,均安排得满满当当;暑假小升初辅导班后,又报了网上的一对一辅导多项。

听着朋友精密的辅导班安排,我不禁惭愧不已。难道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吗?思索良久,我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我的女儿童年很完整,最美妙的故事陪伴了她四年幼儿园时光。小学期间,几乎每个周末,我们都去电影院享受大片,海量的大片滋养着她。同时,一周一本书,广博的阅读支撑着她。当她对爵士舞和英语感兴趣时,我马上支持她。这一切,没有为女儿造成负担,一切自自然然地发生着。

减负,这个中国教育领域烫手的字眼,牵扯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剪不断,理还乱。为什么三四十年来越减越“负”,三言两语岂能说清楚!家庭作为减负的最小份子,家长的操守尤为关键。当辅导班的洪水在周围泛滥时,您能不能冷静地不跟班?可是,当周围一圈人的孩子周末都在辅导班或正在去辅导班的路上时,您还淡定吗?

当我们亲爱的宝贝们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时光在上不完的辅导班、在做不完的试卷中声声叹息度日如年时,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首先,国家层面,出台严厉政策,规范校外辅导机构办学和收费。如今,“双减”政策已经出台,一些配套措施也在逐步完善,其效果应该说是很令人期待的,教育“内卷”有望在未来得到较大缓解。社会层面,重新界定人才内涵,不唯“读书高”,更要突出各行各业的“真才实学”。学校层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学生分流成才。家庭层面,不跟风,量体裁衣,找到并坚持适合自己孩子的成长成才路。

作为一个父亲,在一路和孩子的共同成长中,我的减负宣言渐渐明晰:

1. 心灵的成长比分数的多寡重要得多;

2. 多问孩子你愿意吗、你想吗,比家长自认为负责任的强行安排重要得多;

3. 不要去主导孩子的人生,陪伴他但不要替他(她)拿主意;

4. 家长先减减自己身上的負,你的焦虑会影响到孩子;

5. 减负,需要整个社会下一盘宏大的棋,教育行业孤掌难鸣。

行文至此,猛然记起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孩子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潜能,这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基底,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一大群一大群赶进焦虑、“内卷”的成长之路呢?我是一个父亲,但我也是一名教师。教育行业肩负“减负”的重担,我们要努力寻找破解之道。

我一直喜欢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的“位育”理念。潘先生1933年在《忘本的教育》中说:“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在叫人得到位育。位的注解是‘安其所,育的注解是‘遂其生,安所遂生,是一切生命之大欲。”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可是,教室里现在的他和她,在家长和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后,考试仍然无法跨越及格线。难道,他们的成长之路就该是一片灰蒙蒙吗?不是!他们会成为平凡的人,善良出色的平凡人!未来的他在菜市场有一个固定的摊位,以奉养双亲,育儿养女。一天诚实的辛劳后,他会将打蔫的菜默默无语地塞进伛偻老者的菜篮,他是如此善良的人!未来的她是一位出色的母亲,因为现在小小的她每天分担着家务,知道妈妈的辛苦。谁能说这样不好呢?

我以为,减负路上,教师要沉下心来,虔诚地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一路讨教。农夫明白,麦子就是麦子,油菜就是油菜,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万物不可取代的唯一。依据这一点,教育要想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农夫从来就不着急,他顺应天时,知道什么时令该干什么,知道不同苗圃的花时与花期。他看似慢慢悠悠,其实慢工出细活儿。教育也应该慢下来,为师者要因材施教,因生施爱,用人性的方式,针对具体的个人,做到足够的细致和充分的耐心。我们的学生几人能获伟人式的成功?如果他们能健康成长,取得与其天赋和才能相匹配的业绩,这就足够了。让他们人人做最好的自己,应是我们教师穷极一生的终极追求。如此,我乐观地想,这经年累月的“负”,应该会轻去许多许多……

我是几十位学生的老师,也是一位女孩的父亲。在与孩子们的共同成长中,我深知,“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宋·张载《语录抄》)不误人,卸下他们的肩重,砸断他们的镣铐,以便成全他们和美的人生。因为我的的确确地知道,成全他们,就是成全我们自己。

(作者单位:湖北荆门市东宝区象山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辅导班减负成才
陈子芳
优化干部动员机制加速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校外辅导班对学生学业影响调查分析
没完没了的辅导班
课外辅导班安排也是一门学问
辅导班:是奇迹还是谎言?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