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老师与理科生的“斗智”故事

2022-03-12张毛毛

师道 2022年1期
关键词:理科生语言游戏

张毛毛

我是一个语文老师,非常专业的文科生,但我每年都带理科班的语文。为了保持师生间气脉相通,每次接手新的班级时,我都对学生说:“同学们,让语文成为你生命的底色,让文学成为你生活的承重墙。”当然,如此煽情有质感的语言,保质期不超过一个星期,学生问题层出不穷,源源不断,简直像长江的水,奔腾不息。

理科生在语文学习上暴露的问题,不外乎三点:对语言文字不敏感,无兴趣;不喜欢写作文,有畏难心;不喜欢积累,见效慢。时间久了,我也摸索出一些方法,有些是“救心丹”“急就章”,治标不治本,但可以快速见效;有些是可以根治理科生的毛病的。所以,现在回忆往昔的故事,倒也不觉得困乏、艰难,反而觉得浪漫美好。

一、一堂语文班会课

语文,在理科生的视野里,它不属于专业课,所以他们天然认为,我语文差一点没有关系。理科生有做不完的练习题,似乎数学、物理等科目见效更快。而他们真的喜欢理科,痴迷理科的学习。我记得班里有一个数学高手,他告诉我:“老师,你不觉得数学很迷人吗?我每做完一道题,都有翻越高山的兴奋。”还有一位物理“大神”,在我的语文课上看大学物理。他说:“老师,我特别累的时候,就喜欢看星空,感觉还有很多自然奥秘没有解决。”我能说什么呢?每每这时,我都微笑点头,表示赞许和尊重。我还有一个学生,去了清华,毕业时给我写了很长的信,对我认真的工作给予肯定,但也写出了理科生的心声。下面我摘选一段信的内容:

“不知为何,每当看到那些阅读理解故事文言文语言应用,我的心便无法完全沉醉于其中。而当我内心的孔子和阿基米德在经历了无数次腥风血雨的战争后,总会有一本数学书将语文作业取而代之,这时一种游子归乡的亲切感便油然而生。于是在初三到高二这三年求学生涯里,语文作业始终被我收藏在抽屉的最下端、书箱的最底部,仿佛是一件最宝贵的收藏,无论何时取出都跟全新的一样。这种情况即使到了高三有所改善,但却也没有变得乐观起来。您曾叮嘱我要抓好默写,要熟记实词虚词,要认真对待语言应用,在我点头的那一刻真的有一股热血涌上心头,想要通过努力把承诺变为现实,但却在短暂的尝试后不得不承认自己无法甘之如殆地坚持下去。在临近高考的几次小测中,“找老师”三个字频频出现,我却始终没有迈出那小小的一步。我不知道是否每一届都会有像我这般不亲近语文的理科男……”(杨明炜,2019届,因信息奥赛获金奖,进入清华大学)

经过几次这样的“相逢和碰撞”后,我发现要想在理科班教好语文,要想和这帮理科小怪物、理科小神们有更深入的交流,第一节课要上“语文班会课”,而不是“写作与积淀”“文本怎么细读”“诗化语的点染”之类的。我必须在第一节课,就用数据告诉他们,如果你们想去名校,语文必须在130分以上。如果你们想去中大、华工,语文必须在120分以上。如果你们想考取重点学校,语文最好在110分以上。此外,我们学校近几年的语文平均分在116分左右,故而我喜欢用可以够得着的分数,激励学生。要知道,我们学校的理科班,每年分班的平均分,只有100分。我们一定要学会用数据说话,给理科生压力,同时给他们希望。

接下来,学生的热情会维持一段时间,他们会在理性层面认可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他们对自己的文字是不自信的。确实,他们很多人都写不出来华美的文字,也想当然认为自己写不出来。于是我再上了一节“语文班会课”,展示往届理科生的优秀作文。我记得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全班学生的眼睛亮亮的,表现出意外、惊叹、羡慕……作文的结尾再附上这些学长、学姐最后考取的名校,学生更是流露出羡慕和神往的表情。我顺势说:“你们都是松山湖学校的学生,你们通过大量写作训练,也可以写出这样的文字。”那一刻,学生是真的看到希望,看到自己可以尝试的方向。当然,这些优秀作文,是我精心挑选出来的,确实有“忽悠”的成分,但恰恰是这一点小小的甜蜜,慰藉勉励了许多刚刚分班,在语文学习上不自信的孩子们。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我相信,给他们搭好梯子,他们是可以摘下云端的金果子的。后来,从高考成绩看,很多学生都拿到了一个心仪的语文成绩,而一个心仪的语文成绩又帮助他们去了更好的理科院校。

二、用现代诗歌涤荡学生的眼睛

理科生,对语文往往没有兴趣。这种忽视淡漠的原因是他们對语言不敏感,他们捕捉不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久而久之,也就不愿意花气力去触摸语言、感知语言了。我决定从现代诗歌开始,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爱情诗”开始,用现代诗歌涤荡学生的眼睛,让学生睁开眼睛看文学花园里的缤纷绚烂。

首先,布置一次现代诗歌写作作业。肯定有写得好的,有写得不好的。我着重挑选写得有点意思的 “爱情诗”。这届有个粗糙的,大大咧咧的男生,一首诗歌惊艳四座。

她种下的一朵云(节选)

蒋云翔

她在我心头种下一朵云。

浇灌热情,诉说欢欣。

云好动,可怎么也跑不出我的心。

我记得,一投影,很多男生开始惊呼,女生则盈盈浅笑。我说:“同学们,文学是可以创作的,诗歌情感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阅读带给他的,先不要对号入座。”接着,让学生从文学角度,说说自己喜欢这首诗的原因,学生七嘴八舌,讨论热烈。我总结说:“好精彩的第一句,打破语法、打破事理逻辑,但符合情感逻辑,制造了语言的陌生化。‘在我的心头种下一朵云,这就是诗歌的语言,很有想象力。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悸动。你的心是一片广阔的天空,才能装得下一朵好动的云。”

接下来,我给学生看往届学生写的“爱情诗”,因为从语言、构思上讲,这首写得更好,适合做文本细读的训练。因为我们终究是要带着学生走进文字的内部,欣赏文字内部的风景。

见过

邓诗乐

姑娘,我想

我们一定见过

在很久以前

因为那时

远古的星星还很年轻

像极了你的眼睛

还有这不息的泉水

分明就是你的声音

当我把这首诗歌展现出来的时候,理科班的学生集体静默5秒钟,然后有几个机灵的学生说:“赶紧抄啊,这个有用。”然后,就是噼里啪啦拿摘抄本的声音,因为他们发现了“语言的魔力”。我赶紧说:“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实现词语自由,但更多的时候是词不达意,我们有时甚至陷入一种失语的状态。我们先学会品语言,然后再慢慢去用語言。”

其次,给学生看优秀的现代诗歌作品。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学王冠上的珍珠,我们继而又给学生推荐了中外的优秀诗人,比如:费尔南多·佩索阿、博尔赫斯、辛波斯卡、泰戈尔、狄金森,中国作家有舒婷、海子、北岛、顾城、雷平阳、张枣……我们一般会找他们的代表作,给学生讲一讲。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学生能看得懂诗歌吗?但是,经过几届的实践,我们发现,十几岁的懵懂少年,他们是亲近诗歌的,少年心事本是诗。

最后,给学生推荐最新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和作品。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一公布,我们在第三天就给学生讲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虽然只讲了几首翻译过来的,但学生惊喜地发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诗歌,与三四流的诗人写的诗歌真的很不一样。有学生在随笔里写到——

①诺奖作品撕开了我们眼前的茧丝,让我们以一双清明的眼睛,去洞察这个世界的真貌。诺奖作品,如同一道流光,驱散了尘埃,如同一把剪子,剪破了茧网,世界的层次得以更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韩金霖同学)

②她的诗中有某道神秘的光,一直在敲打你的心门,一旦你找到了让它进来的方法,那束光就会激起你心中关于生命的波澜。(蹇怡同学)

③在了解诺贝尔奖得主的事迹时,我们仿佛在读一位武林高手的神功秘籍,我们也许修炼不到他那样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想必我们的内功会深厚许多,我们的思维会深邃许多。我们也许无法种出她那样的花朵,但我们可以嫁接她的花枝到我们的文学花园(何梓健同学)

好了,到此,学生基本已经赶工开始接受文学,触摸文字,思考问题,汲取营养。但是,他们的语文就学好了吗?没有,他们是理科生,在他们当中有太多人只把语文当成是“修身养性”的学科,而不是“考试学科”。经过老师的熏染,这个阶段,他们看小说可以,写小文可以,随性鉴赏可以,但考试不行,甚至他们连语文错题本都没有。

三、议论文写作要始于学生身边的话题

理科生终究是要面对考试的,如果语文成绩不理想,那么我们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一点文学热爱,就会被冰冷的分数慢慢消解。从哪里开始抓呢?作文。可是,一提写作文,理科生叫苦不迭,800字的作文,学生说:“挤牙膏都挤不出来。”我们就想了一个学习项目,写身边事,议身边事,叫“松湖百问”。开始的问题都来自校园生活,我们要求只要写够400字就可以了。例如,第二期的松湖百问是“为什么人们会把/不把游戏作为休闲方式?”学生都打开了话匣子,作文讲评时,我们顺带说议论文的写作技巧,这样就不显得那么刻意。

为什么人们会把电子游戏作为休闲方式

韩金霖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游戏产业的成熟,游戏正以精美的制作、畅快的体验、细致的画质、惊奇的设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投身其中,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人们选择游戏作为娱乐呢?

游戏为人们提供了超越惨淡现实的可能,将乏味的人生拉进一个瑰丽旖旎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碌碌无为的平凡小人物,在名为社会的钢铁工厂中干着机械般的工作。对于社会而言,我们无足轻重。但在游戏中,我们褪去了苍白干枯的外壳,拥有了亮丽的色彩。在游戏里,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游戏填平了现实欲求的沟壑,现实的伤口被遮蔽。在游戏中,世界听凭我们主宰,在“王者荣耀”中,我们在战场上驰骋,以审美、诗意的形式完成自己的卓越。

游戏为人们带来心灵的休憩。在一些休闲养成的小游戏中,没有思维的繁杂,没有复杂的操作,有的只是一方安静祥和的小天地。在这里你可以静观天地,品味和谐,体会治愈。“动物之森”就是一款典型的治愈类游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小岛,在小岛上,修建房子,钓鱼,养花种草,便是这其中的日常。在这款游戏中,人们过上了桃花源的生活,宁静安谧,寄身于山水之间,无忧无虑。游戏,放飞了人们心灵的风筝,使心灵得到慰藉。

游戏寄托着人们跳出现实,拥抱理想的美好愿景。

为什么有人不选择游戏作为娱乐?

李源

随电子科技的发展,各类游戏(特指电子游戏)层出不穷,这也成为众多人的娱乐方式。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不会选择游戏作为我的娱乐方式。

首先,娱乐于我而言是一种放松,而游戏并不会给我带来轻松。以众多游戏中的排位赛为例,赢了就升排位,输了就会掉段,这就导致我会过分地注重游戏结果和其所带来的后果。不是说竞争意识不好,只是这样就无法让我达到休息的目的。而当我输了游戏,我会挫败烦躁,想再来一局来证明自己;这样不断的重复,又何来放松一说?游戏是以不断的刺激来使自身精神达到持续的紧绷,以产生兴奋感,从而达到娱乐的目的;但于我而言,我无法视之为轻松。

再者,游戏是投入并非“收入”。娱乐是要付出时间的,这是必然,但部分娱乐方式可以给予我们一定回馈,而游戏不行。设想你玩了一上午的游戏,除了游戏是所带来的精神快感和游戏后的空虚与疲惫,好像也没剩什么其他东西了。但若是我们用这个时间去做别的事情,例如看一本书以浅眠于诗意的栖息地,又或者是刷刷微博关注下国际舞台,哪怕是追追剧看看动漫,我们都是有所“摄取”的。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游戏既不能给我带来放松的目的,又不能给予我一定的“回报”,那它必然不可能成为我的娱乐方式。

总之,这些小议论文,激发学生表达观点的欲望,学生有话说,然后才能慢慢尝试把话说好。理科生写议论文,理科生写作文,非常让人头疼,我们找他们喜欢的点,深入开掘。在学生不知不觉中,我们用一个个小小的“为什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及时回应学生的点滴积累

理科生学习语文,给他们带来焦虑感的,还是积累了一段时间,但是似乎没有什么效果,学生所说的效果,指的是考试的成绩。所以,我们一般会及时反馈學生的积累情况。

首先,在课堂上及时反馈。学生回答问题,语言顺畅,思路清晰,我们及时反馈:“你的表达很有层次,用词准确,最近有进步。”学生的回答中但凡用到成语,或者一个新鲜的词汇,我们就表扬:“成语资料没有白读,刚才的成语用得恰当,某个词你是从哪里看到啊,其他同学也记录下来,这个词有生命力。”学生讨论,发生争执,有的打比喻,有的举例子,我们及时反馈:“你在阐述观点的时候,还能用到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真不错!”

其次,在作业中及时反馈。学生做摘抄,我们每周都认真地讲评摘抄作业,学生的评点写得好,我们表扬,学生抄录的句子精彩,我们也表扬。后来,摘抄讲评课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了,因为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这节课中得到正向反馈。摘抄是很重要的作业,也是学生最好敷衍的作业。抓住摘抄,也就抓住了语言的积累、抓住了写作。怎么讲呢?老师可以自己点评学生的作业,学生也可以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自由点评。因为每周涉及的摘抄量比较大,所以在写作中,一般都会有一两个句子刚好可以用,这时,就可以抓住教学契机,狠狠表扬那些能灵活迁移名句的学生。如此这般,学生积极做摘抄,所做的摘抄又能投射到作文中,他们就会觉得这种积累是有用的,渐渐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反馈。语文积累的不仅仅是语言,还有情感、生命体验、人生思考。很多内容是没有办法在试卷上反映出来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得到营养。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让学生感到每读一本书,都会对他的生活带来改变,哪怕是微末的触动。比如:学生读《月亮与六便士》,我们说:“在尘俗生活和美的理想之间,主人公选择了后者。他放弃了实用理性,义无反馈地追逐审美价值,也许我们不能做得像他那样。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的身边真的出现了一位这样的人,请让我们对他报以深深的理解,而不是不屑和讽刺。这是对生命,对美的尊重。”此外,学生会参加社团活动,有时我发现谁写的文案好,也会评价一二。学生做黑板报,关于标语,我每次也都会说一说。语文的学习需要积累,但是学生很难在一次次积累又得不到回报中,还保持热烈的学习热情,所以及时反馈非常重要。

总之,时间飞逝,我和一届又一届的理科生走过青春的小溪,走过高考的小径。我和他们斗智斗勇,我想办法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他们品读语言;保护他们写作的初心和信心,及时反馈需要积累的作业。谁说语文老师不能和理科生浪漫相处,谁说语文老师不能带领理科生写出华美的文字,谁说理科生语文不能考取高分?事在人为,我当精进努力。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理科生语言游戏
服了
理科生的避暑方式
一句话证明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为啥理科生和艺术生无法在一起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