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
2022-03-12舒志勇
舒志勇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今已经是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生活日新月异,衣食住行都顺着信息化的趋势在不断发生变化,教育事业也正在逐渐转型,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渐转变为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微课作为新时代信息化的产物,很好地服务了教育事业的转型和发展,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提供了许多便利的学习条件。
【关键词】微课;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有效应用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转型以及教育政策的不断更新和下达,教师的教学理念逐渐发生改变,教学过程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今的教学模式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随着教育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教育事业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逐渐提升,因此,类似微课的信息化产物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由于农村地区的资源和设备都比城市地区落后,在信息技术的结合方面效率较低,因此农村初中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农村教育的必然趋势。
一、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课堂中的作用
微课作为新型信息技术的教育载体,在我国疫情期间为线上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微课的主要形式为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的小视频,教师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录制成一个简单的小视频,然后上传到相应的平台上,由学生进行自主观看和学习,学生可以在学习之后将自己的疑问发送至评论区或是直接私信教师,由教师依次向学生解释问题的答案。由于微课的便利特点,学生可以随时观看、反复观看,不断巩固自己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最重要的是微课的学习形式并不限制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
(一)微课有助于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物理知识,所以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陌生感觉。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单纯地按照教材的内容编排进行系统的口述和板书讲解,学生在倾听和学习时很难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且教师的口述和板书会浪费一定的教学时间,由于每节课都有固定的时间长度,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就因此而逐渐降低。除此之外,单纯的教师口述会让学生感觉物理课堂是无聊而枯燥的,所以学生很难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难以存在探索物理知识和原理的欲望。而有了微课的加持之后,不仅减少了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程内容紧凑且皆为精华,教学的效率高,除此之外,新型教学工具的运用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课堂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二)微课有助于将物理实验形象化
除去教师自己录制的课程视频之外,针对具体的物理实验,教师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实验的视频,或是对此进行相关的剪辑,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流程,将教材中的文字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将物理的实验变得更加形象化,激起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除此之外,文字并不能直观地展示出实验中的某些动态过程,所以教师可以微课的形式将实验中动态的变化过程展示出来,保证学生能够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师还可以在旁边为学生进行具体的讲解,使学生更加了解实验中的各种过程和实验现象,从而升起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探索实验的欲望。
(三)微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作为新型的教育工具,之前从未出现在课堂的教学中,因此,微课的介入势必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样的学习欲望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陌生感,减少学生畏难情绪的出现。除此之外,微课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更加形象和全面地向学生解释物理的相关知识和发现起源,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接受程度,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系统的学习体系,简化物理的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的内容,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
二、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开始之前引入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每节课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最初始的10分钟可以决定学生对本节课听课的兴趣和效率,所以教师要十分认真地对待每节课开始的阶段,在课程开始的导入阶段准确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兴趣,为接下来的知识学习做好铺垫。优秀的导入部分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接下来的知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活跃课堂学习的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接下来的知识的思考和想象。初中阶段物理课程的导入阶段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导入方式是教师单纯地口述,讲述物理大师的生平故事以及为物理事业做出的史诗级贡献等;另一种导入方式则是更加侧重于刺激学生的多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即利用实验器材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展示。两种方式都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两种导入方式均较为浪费课堂时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出不一般的课堂导入。
教师在讲述“牛顿三大定律”时,可以利用微课制作出牛顿发现重力,并制定三大定律的小动画,将小视频制作成动态可爱的类型,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及时引入本节课需要讲解的重点知识,提高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进行中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初中的物理学习包括两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知识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針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理论,没有为学生讲解理论产生的背景,也没有解释其中的具体知识,所以只是单纯地记忆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会大大降低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解释物理知识的来源以及其中蕴含的机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而对于实验教学,由于农村初中缺乏某些器械,所以教师很难保证每位学生都可以进行一次教材中所展示的实验,也不能保证每次实验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结果,所以教师可以将自己进行的实验录制成视频,然后为学生讲解正确的结果和现象应该是怎样的,如果中途出现实验步骤失误,最后的现象是怎样的,向学生展示可能出现的结果和现象,然后利用微课的形式播放出来。
如教师在讲述“熔化和凝固”时,可以在实验室中选取不同材质的实验材料,比如水、蜡烛、干冰等,向学生展示物质三大状态之间的转化,以及物态之间转化需要的条件,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材料用具。教师可以尝试向学生展示如果实验过程进行到中间阶段突然撤掉实验器具会出现怎样的实验现象,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最后向学生展示答案,有的放矢,狠狠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
(三)课后复习阶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课后复习阶段是比较重要的,第一次接触的知识需要在72小时内复习第二次才有可能在大脑的海马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课后复习阶段,加深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印象。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的模式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上传到微课平台上,方便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可以随时回忆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知识。教师在讲述完一个单元或是一个章节时,可以将所有的重点知识汇总整理出来,为学生录制成微课视频,作为章节复习内容,由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自主复习和回顾。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录制单个重点知识的讲解视频给学生,由学生对自身进行查漏补缺,跟上班上整体的学习进度,在学会之后再进行习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方向
(一)突破重难知识点
教师将所有的重难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反复观看后深入理解,在与教师的沟通方面也更加顺畅。由于微课的便利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随时观看视频。除此之外,将重难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有利于学生随时复习,将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化。当学生感到自己对于某个知识点的记忆出现模糊时可以随时查看知识点的视频讲解,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完整还原实验过程
教师可以选择微课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之一。教师可以录制自己做实验的视频,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一边播放视频,一边对照教材中的步骤为学生展开细致的讲解,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和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感受每一步实验步骤,给予学生多感官的刺激,加深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记忆,进一步验证教材中讲述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利用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还可以方便学生随时查看,积极恢复自己对于实验的记忆,推动学生的物理学习进程,有助于学生巩固对物理知识和物理定律的掌握。
(三)辅助学生进行课程预习
教师可以提前将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汇总出来发布到微课的视频中,方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随时查看,这有助于降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接受新知识的难度。微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缩小无效阅读的范畴,提升学生课程预习的效率,也可以降低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难度认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预习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将来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学生在预习阶段遇到了难以解決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及时给学生讲解正确的答案,提高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效率。
四、结束语
教师在利用微课视频时,一定要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为学生带来更多、更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把握“黄金10分钟”原则,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新鲜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婧,李丽萍.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1,38(5):46,55.
[2]葛永普,宋邦恒.探索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中学物理,2020,35(6):12-14.
[3]陈富生.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15):110.
[4]王安庆.浅谈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9):87-88.
[5]严开拓.“泰微课”导学案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