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打印技术应用于颈椎OPLL前入路术前规划中的临床研究*

2022-03-11江东育郑剑卿

交通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骨化颈椎韧带

江东育,崔 跃,吴 岳,郑剑卿,张 钦,丁 涛**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214023;2南京医科大学)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以颈椎后纵韧带自发性骨化为特点的脊髓压迫疾病[1],好发于亚洲人群,国人发病率约为3.08%[2]。OPLL原始骨化灶在无外科干预的情况下会逐年增厚,最终压迫脊髓神经,导致患者出现四肢麻木、行走不稳等神经功能障碍[3]。一旦出现脊髓症状均需外科干预进行减压,手术入路方式有颈椎后入路、颈椎前入路或颈椎前后路联合入路。颈椎后入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但仅能间接减压,长期随访发现患者常出现颈椎后凸畸形,神经减压效果不佳等情况。颈椎前后路联合入路虽能充分扩大椎管容积,但手术创伤更大,存在术后颈椎活动度明显丢失等缺点[4-5]。相较之下,颈椎前入路可直接解除骨化灶对神经的压迫,效果好、创伤小,常被选为治疗OPLL的手术方式[5-6]。由于骨赘紧贴脊髓前缘,手术存在脑脊液漏、骨赘残留等风险,术中也会有暴露过程损伤椎动脉、减压范围难以确定等问题[7-8],因此精确的术前规划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目前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在骨科中应用已较为广泛,最常见的是建立骨折模型,为骨折复位提供指导。在颈椎OPLL术前规划中,3D打印技术可将颈椎手术节段按1∶1比例打印,医师可在模型上进行手术规划,从而提高手术效率。本研究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颈椎OPLL患者43例,探讨3D打印技术在颈椎OPLL前入路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OPLL患者43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3D打印组22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4.10±6.77岁,术前颈椎JOA评分9.05±1.91分,病程2.16±0.99年。3D打印组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4.59±6.74岁,术前JOA评分9.27±1.93分,病程2.01±0.96年。两组性别、年龄、术前颈椎JOA评分、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根据临床症状、CT及MRI检查确诊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2)骨化纵向长度1~3个节段;(3)未受机械外力损伤。排除标准:(1)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者;(2)术后无法完成功能锻炼者。本研究经无锡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CT扫描及数据处理 3D打印组: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16排螺旋CT机,以1 mm为层厚对患者颈椎1~7扫描获得180张图片,以DICOM格式保存并导入Mimics 20.0软件。设定椎骨灰度值窗为226~1 517 HU,使用编辑功能擦除颅骨、牙齿、甲状软骨等显影骨质,填充各颈椎椎体,标注后纵韧带骨化物,分割出所需骨块,最后利用3D建模及模型光滑功能得到C1~7椎体模型。对照组:与3D打印组相同,完成颈椎1~7螺旋CT扫描,层厚1 mm,以DICOM格式保存并导入Mimics 20.0软件,不进行三维重建,仅得到冠状位、矢状位图像。

1.3 术前规划与手术操作 3D打印组:在Mimics 20.0软件中建立颈椎OPLL三维模型,将骨块透明化可直接观察骨化灶位置,在椎管内选中骨化灶并高亮标记,根据骨赘位置确定减压手术节段(图1)。利用软件旋转平移放大功能观察毗邻结构,选择手术入路避开椎动脉,同时尽量减少对气管的推移牵拉。根据骨化灶宽度在椎体上选择合适的截骨角度,测量磨钻深度,模拟钛笼放置位置,使神经得到最大程度的减压。在数字模型上完成手术规划后,使用3D打印技术按1∶1比例打印实体模型(图2),手术医师根据规划好的入路在3D模型上进行模拟手术,使用超刀磨钻进行截骨操作,测量磨钻钻入的角度及深度,确定钛笼的位置大小。常规手术消毒3D打印模型,术中主刀医师在台上可随时对照模型,严格按术前制定的方案进行椎体次全切,把控截骨的宽度、长度、角度以保护椎动脉,高速磨钻逐层磨除椎体,使后纵韧带的增生骨赘漂浮或去除,达到减压目的,最后置入钛笼融合椎体。对照组按传统进行常规术前规划。两组均采取颈椎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手术方式,术后予地塞米松、甘露醇、抗生素静滴3天,佩戴颈围进行康复训练,复查颈椎三维CT。

图1 颈椎OPLL三维模型

图2 3D打印模型

1.4 观察指标 (1)术中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2)并发症发生率。(3)颈椎JOA评分改善率:术后6个月采用术后颈椎JOA评分,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100%。改善率<25%为差,25%~60%为可,60%~80%为良,80%~100%为优。以优+良计为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中相关指标比较 3D打印组手术时间227.8±25.6 min、术中出血量171.1±30.1 mL、术中透视时间10.2±2.6 s,分别少于对照组的252.9±27.0 min、239.0±33.3 mL及12.9±2.8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发生脑脊液漏3D打印组有1例(4.55%),对照组有6例(28.57%),3D打印组脑脊液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未发生椎动脉损伤,对照组发生1例(4.76%)椎动脉损伤。患者为C6椎体后纵韧带骨化压迫,骨化灶较宽,在术中截骨过程中椎体右侧发生出血,量较大,考虑损伤椎动脉,随即停止减压操作。予以大量止血材料压迫止血,视野改善后,骨蜡封闭减压造成的侧方骨缺损破口,观察5分钟后未见活动性出血,继续完成手术。术后立即行血管造影,所幸无动静脉瘘或假性动脉瘤,脑部血液供应正常。患者无脑缺血损伤表现,10天后复查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CT血管成像(CTA)。

2.3 两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比较 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10.7个月。术后6个月3D打印组JOA评分改善率81.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比较 n(%)

3 讨 论

颈椎OPLL是一种罕见的后纵韧带骨质沉积的病理过程,骨化逐年增厚最终压迫脊髓神经。无神经症状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对于有神经根型或脊髓型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手术解除压迫是唯一治疗方法[1]。经颈椎前入路可以咬除后纵韧带骨化,对脊髓进行直接减压,较后入路间接减压的效果更好,同时有利于恢复颈椎前凸[9-10]。由于OPLL紧贴硬脊膜,减压过程中易发生脑脊液漏,因此保护硬脊膜是手术的重要环节。

3D打印技术以影像数据为基础,建立数字模型后将材料逐层固化堆砌,打印成实体模型。术前规划应用3D打印技术已成为骨科手术的发展趋势,在各种骨折内固定术、关节置换术及骨肿瘤手术中均有报道[11-14]。精确的三维重建及3D模型有助于骨科医生在术前全面直观了解手术部位的解剖结构。在Mimics 20.0软件中可同时重建气管、食道和椎旁血管,明确颈椎比邻结构,排除畸形血管可能,合理规划手术切口入路。截骨减压范围关系到手术出血量,在打印模型上根据后纵韧带骨化的宽度和长度,在椎体前方划定截骨范围和选择截骨角度,在手术中可参考模型尽可能保留椎体,以减少出血量。

保护硬脊膜的操作是颈椎前入路手术时间的限速器,特别是在椎体截骨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磨钻的磨除深度,在预估靠近硬脊膜时就要减慢速度,甚至放弃使用磨钻改用刮勺进行逐层刮除,直至进入椎管。在本研究中,3D打印组在术前根据3D打印的模型,个性化地设计了截骨的角度与深度,手术中与模型直接比对,对超刀或磨钻的减压角度和深度进行实时纠偏。在到达设定深度后仅隔着一层薄的骨皮质,此时再改用刮勺,完成最后的截骨操作。这种方式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减少了脑脊液漏的风险。

颈椎前入路手术对椎管直接减压,减压的充分程度是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的重要保障,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手术流程,足以指导医师完成神经减压,但较长的手术时间和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一直困扰着脊柱科医师。3D打印技术根据患者影像,个性化地为医师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手术视角,在模型的指导下可以为每个患者设计术前计划,既保证减压充分,又将损伤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基于完善的术前规划,颈椎前入路微创操作得以实施,微创技术可以减小手术窗口,降低颈椎拉钩的拉力,以此降低术后发生颈部血肿呼吸危象等并发症[15]。

综上所述,通过3D打印技术对OPLL患者进行颈椎前入路手术术前规划,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脊髓功能改善率。但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病例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扩大样本数量,延长随访时间,以增加本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猜你喜欢

骨化颈椎韧带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膝关节胫侧副韧带Ⅲ度损伤并发异位骨化的临床研究①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骨化三醇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