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效果观察
2022-03-11徐午侠龚菊娣方鑫国
徐午侠,龚菊娣,施 勇,方鑫国
(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人民医院,江苏南通 226311)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各种病因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从而导致心脏泵血及充盈受限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血压控制不佳是CHF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以显著改善CHF患者预后,但5年生存率仍不超过50%[3]。沙库巴曲缬沙坦因能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及病死率,2018年被欧洲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推荐作为治疗心力衰竭Ⅰ类推荐药物[4]。本研究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CHF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180例,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CHF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180例,均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心力衰竭诊断标准[5]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6],处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稳定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77.23±5.13岁,体质量指数(BMI)31~35 kg/m254例(60.00%);心衰病程1~4年60例(66.67%),高血压病程1~7年60例(66.67%);心功能II级51例(56.67%),III级30例(33.33%),IV级9例(10.00%);心房颤动18例(20.00%),高脂血症18例(20.00%),糖尿病15例(16.67%);应用利尿剂82例(91.11%),美托洛尔缓释片68例(75.56%),其他降压药物53例(58.89%)。对照组男性47例,女性43例,年龄77.65±5.25岁,BMI 31~35 kg/m257例(63.33%);心衰病程1~4年61例(67.78%),高血压病程1~7年40例(44.44%);心功能II级48例(53.33%),III级33例(36.67%),IV级9例(10.00%);心房颤动17例(18.89%),高脂血症17例(18.89%),糖尿病17例(18.89%);应用利尿剂80例(88.89%),美托洛尔缓释片65例(72.22%),其他降压药物58例(64.44%)。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排除标准:(1)扩张型心肌病、瓣膜病等其他病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2)有药物过敏史;(3)患有严重肺部疾病影响运动耐力的慢性疾病者;(4)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者;(5)近期有严重创伤、大型手术、感染性疾病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依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7]关于射血分数减少的心力衰竭(HFrEF)的治疗方案,采用利尿剂及针对基础疾病和合并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起始剂量50 mg,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缬沙坦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起始剂量80 mg,每日1次。分别控制收缩压、舒张压在130 mmHg、80 mmHg以下,如未能有效控制,沙库巴曲缬沙坦片调整至200 mg,每日2次,缬沙坦调整至160 mg,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心功能: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2)运动耐力:采用6 min步行试验(6 minutes walk test,6MWT)测定。(3)血压。(4)不良反应:低血压、高血钾、新发肾功能损害发生情况。(5)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情况。(6)再次住院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F、NT-proBNP、cTnI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NT-proBNP、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运动耐力、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6MWT、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MWT高于对照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运动耐力、血压水平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6.67%),其中低血压4例、高血钾2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8例(8.89%),其中低血压4例、高血钾2例、新发肾功能损害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次住院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6例(6.67%),其中再发心力衰竭4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对照组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28例(31.11%),其中再发心力衰竭16例、恶性心律失常6例、心源性休克6例,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5,P<0.001)。再次住院观察组6例(6.67%),对照组17例(18.89%),观察组再次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P=0.014)。
3 讨 论
CHF病理生理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可导致血管过度收缩,引发心脏功能失调,导致病理性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化以及心脏重构,加速CHF向终末期心衰发展。沙库巴曲缬沙坦是由沙库巴曲和缬沙坦组成的复方制剂,为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其中缬沙坦主要通过抑制醛固酮系统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而改善心肌重构[7];沙库巴曲通过抑制脑啡肽酶的作用,提高肾上腺髓质素、利钠肽等内源性血管活性肽的表达,从而发挥降血压、扩张血管的作用[8],同时还能抑制肾素、醛固酮释放,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室重构,发挥抗纤维化、抗炎等作用[9]。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LVEF(49.82±9.20)%,高于对照组的(44.86±6.11)%,NT-proBNP水平866.11±9.12 ng/L、cTnI水平0.07±0.02 m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 036.91±9.74 ng/L、0.12±0.02 mg/L,观察组6MWT 396.81±9.33 m,长于对照组的349.71±9.12 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相比,更有利于保护或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近年来,沙库巴曲缬沙坦逆转心室重构、治疗心衰引起广泛关注。沙库巴曲缬沙坦能逆转心脏重构,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且NT-proBNP水平与心脏重构呈显著负相关[10]。王春颖等[11]研究表明心衰患者使用ARNI治疗短期内能逆转心脏重构,获益可持续至12个月,疗效优于ACEI/ARB,同时可能时间越长,获益越大。本文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UO等[12]发现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与奥美沙坦组相比,平均坐位收缩压和脉压降低更为显著,两组安全性及耐受性相当。缬沙坦为ARB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RASS激活发挥降压作用,其降压效果安全、有效。脑啡肽酶是水解利钠肽和其他血管活性肽的关键酶,沙库巴曲通过水解形成活性产物LBQ657抑制脑啡肽酶活性,从而起到增加利钠肽及其他血管活性肽等作用。沙库巴曲与缬沙坦协同应用可达到利钠、排尿、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容量负荷等作用,从而达到更有效的降压效果。
本文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献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比较,能显著降低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率[13]。PROUDFOOT等[14]研究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及血肌酐升高风险,认为老年患者在能够耐受的情况下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替代ACEI/ARB可能更有益。KAPELIOS等[15]研究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较缬沙坦组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心因性病死率20%左右,降低再住院率21%左右。
综上所述,与缬沙坦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可更好地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