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022-03-11陆书红
■文/陆书红
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审美能力及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重视美术课程的开展方式,在教学方面做出适当改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升其美术核心素养。教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符合新时代的教育需求,能够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意义
想象力是创造的基础,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机会,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对于幼儿来说,创造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使幼儿的创造思维得到发展。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幼儿的情感需求,并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美术知识,从而使幼儿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性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不先进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开展需要教师具备正确的培养理念,教师应该提高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视程度,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和新时代的人才要求,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增强美术课堂的实效性。但是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意义,他们的教育理念较为落后,导致幼儿无法真正理解美术的价值。
(二)目标不明确
在美术课的开展过程中,培养目标对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应明确目标,帮助幼儿实现全面发展。但是在培养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技能和专业素养不强,他们没有从幼儿的学习兴趣出发,梳理清楚培养目标,没有将创造力培养融入课堂中。
(三)内容不全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机会,促使幼儿主动学习美术知识。然而,部分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以造型、构图为主,偏向于技能方面,导致幼儿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四)方法不灵活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美术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设计个性化主题内容。教师应该观察幼儿的学习状态,并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经常使用单一的示范性教学手段,这种方式会降低幼儿学习的热情,阻碍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五)评价不合理
有效的评价直接影响幼儿学习效果,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培育幼儿,充分给予幼儿尊重。但是部分教师没有关注幼儿评价作品的方式,导致幼儿不会欣赏美术作品,不理解创作的背景,从而影响了课堂互动效果。
三、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
(一)转变培养理念
要想拥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运用先进的培养理念,提高幼儿的美术认知水平。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长远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帮助幼儿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教师要精心选择教育内容,加深幼儿对美术基础知识的理解,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
例如,在教幼儿画鸭子的美术课中,以往教师仅仅讲述绘画技巧和绘画要求,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收集鸭子觅食、活动的图片或视频,播放给幼儿观看,让幼儿记住鸭子的特征,再进行绘画。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各种色彩,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创作空间,强化他们对色彩的掌握和理解。
(二)学会观察生活的美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观察和寻找生活中的美。幼儿眼里的世界非常丰富,比如花草树木、飞鸟鱼虫、蓝天白云等都是他们眼中美好的事物。因此,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生活,让幼儿运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如,在美术课中,教师可以“花园大揭秘”为主题,让幼儿在种植区进行观察,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幼儿通过观察各种花朵、昆虫以及杂草等,能够看清花瓣的形状、颜色,昆虫的外形、特征,杂草的生长状态。在观察结束后,教师可以举办研讨会,让幼儿分别说出印象最深刻的内容,详细描述观察的细节。基于此,教师可引导幼儿运用写实的方式,将看到的画面记录下来。有的幼儿将自己画在作品的中间,周围都是不同颜色的花朵;有的幼儿善于想象,将花园中的昆虫画得与人类一样大;有的幼儿利用美术工具,画出自己想象中的花园。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开发幼儿的大脑,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三)鼓励自由创造
成人的评价会影响幼儿的心理,艺术没有对错之分,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对幼儿进行激励教育,而不是以成人的标准来约束和评价幼儿,使幼儿的创新思维受到限制。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幼儿进行自主创作,并针对不同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比如,对于缺乏自信的幼儿,教师可将其作品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差的幼儿,他们无法通过画笔呈现自身的创意,教师要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幼儿画出自己的想法。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瓶子创意活动,在活动一开始让幼儿猜想瓶子上的图案,再告诉幼儿观察第二个瓶子,让幼儿分析瓶子里装的物品。幼儿通过反复触摸瓶子,会发现瓶子里装有小玩具。随后,教师可带领幼儿制作漂流瓶,让他们将自己想说的话记录在纸上,并通过折叠的方式塞入漂流瓶中。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利用颜料设计瓶子的外观。在整个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发挥,根据自身主观意愿随意设计。另外,在幼儿进行创作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引导,观察幼儿的反应,及时了解幼儿的困难和需求,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设计趣味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是重要的内容,幼儿可以在接触手工的同时,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另外,通过折纸、剪纸等活动,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在折纸活动中,幼儿能够将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形象展示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小班幼儿对折叠动物非常感兴趣,他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创造出独特的动物。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去接触材料,从而增强创造力。
例如,在进行手工活动时,教师可以将节日作为主题,准备一些橡皮泥,让幼儿创作出独特的泥塑作品。泥塑因其丰富的颜色、方便的材料和简单的操作而受到幼儿的青睐,幼儿通过捏、揉等基本技巧,能够体验创造的乐趣。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给每组发放固定数量的手工材料,让组内成员合作制作带有节日气氛的泥塑。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将春节作为素材,设计穿着新衣服的泥人,营造节日欢乐感。
(五)提高幼儿鉴赏评价
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并以鼓励的态度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估,避免使用相同的标准和语言评价所有幼儿。教师应发掘幼儿作品中的亮点,让幼儿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幼儿的绘画习惯各不相同,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过程性评价,看到幼儿的进步。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增进幼儿对绘画作品的理解,拓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总的来说,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幼儿提升艺术素养,发展创造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幼儿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运用不同的方式设计美术课堂,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