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

2022-03-11姚静文

幸福家庭 2022年19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规则幼儿

■文/姚静文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教育儿童,就要顺导其能力去做。”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行为习惯的教育价值,才能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促使幼儿健康成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要想快速地适应社会,就要学习和遵守道德行为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于如何在发挥幼儿主动性、自主性的同时,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以供参考。

一、形成教学合力,以促进幼儿早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养成

《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对于幼儿园和日常生活服务组织,要尽量从儿童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或合理可行的常规。教育的一致性日益受到家长的充分重视,能够避免幼儿无所适从,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

(一)教师的一致性教育,形成班级合力

一个班的不同教师如果提出不同的要求,就会令幼儿感到疑惑。因为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对自己的行为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一个班的教师在提出要求和建议时,应事先统一教育观念和教育措施,不同教师应按同一要求引导幼儿,当发现幼儿没有按照要求行动时,教师应及时提醒。

(二)家园的一致性教育,形成家园合力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个别交谈、家访等方式,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行为习惯要求,请家长在家按照同一要求规范幼儿,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幼儿在园结束游戏后,要尽快将玩具放回原处,回家后,家长也要不怕麻烦,提醒幼儿这样做,做到家园要求统一。家园一致性能够使幼儿不管在家还是在园都处在同样的规则下,有利于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发挥自主性,创设民主氛围,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

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指出,成人所施加的约束,如果符合儿童心智倾向,就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如何使幼儿学习遵守各种规则,使幼儿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养成的关键。

(一)转变角色,引导幼儿自己制定规则,由被动变主动成为班级主人

以往规则通常是由教师制定的,笔者转变模式,让幼儿自己制定规则。比如,针对厕所外面挤满了人,幼儿制定了要排成一列,不拥挤、不打闹的规则,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幼儿的自主性、自律性,使幼儿出现自我约束,互相提醒的场面,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幼儿的需求。

(二)放开手脚,幼儿自己运用规则解决问题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幼儿便用制定规则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在建筑区中,因为地方有限,所以幼儿一起进入时,谁也顾不上谁,只顾拿积木搭建自己的建筑,慢慢地,他们发现空间太小,连身体都转不过来,更别说搭积木了。于是他们共同商量,建筑区不能一次进太多人,要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以提高做事效率。幼儿会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这已不是对幼儿的一种束缚,而成为幼儿的自觉行为,成为幼儿有序活动的一种需求。

三、用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在家庭共同生活交往和学习活动实践中,教师应以多种行为方式引导幼儿主动认识、体验,并学会理解更基本合理的现代社会行为规则,学习如何自律和懂得尊重他人。有效的方法与措施能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利用同伴资源,形成向上的班级氛围

《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同伴间的互相学习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时,笔者便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方法。

1.树立榜样,积极鼓励和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只要发现幼儿自觉遵守规则,如:畅畅认真学本领、欣欣谦让小朋友、哲哲用双手搬小椅子、凡凡吃饭不掉饭粒等,笔者就会及时表扬,为其他幼儿树立学习榜样。

2.创设机会与条件,使幼儿的行为互相影响。例如,浩浩爱动、规则意识差、总控制不住自己,于是,笔者有意识地将他的座位安排在琪琪和憬憬中间,在这两名规则意识较强的幼儿的影响下,浩浩有了很大的进步,逐渐变得爱学习、爱提问,规则意识也更强了。而琪琪和憬憬两名幼儿在浩浩的影响下,也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这样有助于形成健康、积极、活泼、向上、进取的良好教育氛围,幼儿能够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二)允许幼儿进行争辩,以树立规则意识

幼儿易发生语言冲突,引起语言冲突的具体原因一般是幼儿对社会日常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大注意遵守各种规范等。为了能尽快化解矛盾,让双方都满意,幼儿个体之间要共同制定儿童日常规则,然后共同遵守或执行规则,使冲突得以有效解决。所以,当幼儿发生了冲突时,教师不必过度紧张,应把冲突看成是一种幼儿群体之间互相交流、协调的方式,给幼儿留出充足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空间,让他们运用自己的能力,尝试去说服对方。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明白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应学会遵守规则。

(三)让幼儿经历挫折,以培养幼儿自觉行为

目前,让幼儿经历适当的挫折已成为共识。因为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所以挫折教育会有利于幼儿今后的成长。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挫折尝试也是一种有效途径。

例如,几名幼儿在“照相馆”游戏中,欣欣想照相,可是在“照相馆”的工作人员却不给他照,他去了几次都被请了出来,欣欣都快哭了,笔者便问他们原因。“照相馆”的工作人员七嘴八舌地说:“他来了,随便动我们的东西。我们不愿意给他照相。”欣欣的脸红了,说:“我不那样了,还不行吗?”其他幼儿还是不理他,欣欣的眼泪掉了下来。笔者说:“欣欣已经知道自己错了,而且要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怎么办呢?”“照相馆”的工作人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你一定要改。”欣欣点点头。于是,他们给欣欣照相了。之后,欣欣再也不会乱动别人的东西了。因为挫折最容易触动人的内心,能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自觉行为。

四、以身作则,坚持不懈,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育者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的影响,是教科书、道德缄言和一套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教育力量。”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对教师这样说:“你们的态度神色上的少许变化,儿童都能看到或感觉到,你们思想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到儿童。”教师要重视表率作用,要求幼儿必须做到的事情,教师自己要争取先做到,以自己为榜样引导与教育幼儿。比如,教师教育幼儿走路靠右侧,自己便不能大摇大摆;教育幼儿爱护环境、讲卫生,自己就不能对地上的纸屑视而不见;教育幼儿有礼貌,自己就不能对进入班里的幼儿视若无睹;等等。教师要以身作则,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另外,规则养成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立竿见影的,不怕幼儿有反复、有错误,贵在表里如一,持之以恒。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幼儿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是行为习惯已成为幼儿一种自觉的行为。随着习惯的养成,幼儿会自觉遵守,还会提醒其他幼儿,如地上不能乱扔纸屑、玩过的玩具要放回原处、撞到别人要道歉等。二是幼儿之间呈现团结友爱的浓厚氛围。幼儿间的行为习惯问题少了,幼儿告状少了,不愉快的事情少了,幼儿之间也变得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处处体现着团结友爱。三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随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能在自由、开放、宽松的环境中自主有序地开展活动,教师也能在各项活动安排中收放自如,充分挖掘幼儿园活动过程中的潜在教育因素。

综上所述,自由意志与规则意识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就像“没有红灯约束,就没有绿灯的通行”一样。指导教师要注重运用民主管理幼儿的科学方法,促进幼儿良好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规则幼儿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