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中学”理念下幼儿园木工创作的实施策略
——以大班木工活动为例

2022-03-11■文/陈

幸福家庭 2022年19期
关键词:玩中学鞋架花架

■文/陈 琦

“玩中学”是指“学”的效果发生在“玩”的过程之中,玩即是学,学即是玩。爱玩是幼儿的天性,要想增强幼儿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就要遵循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与材料、环境的互动中习得知识、积累经验。

木工活动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我园将木工创作与“玩中学”理念相结合,一方面,引导幼儿根据主题,运用木质材料自主设计、创作相关作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及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生活、游戏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其合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以幼儿园大班木工创作为例,谈谈“玩中学”理念下幼儿园木工活动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一、根据幼儿的兴趣,挖掘创作题材

大班幼儿在木工坊里不仅认识了基本的工具和材料,还在主题游戏中学会了使用工具,掌握了钉、刨、锯、钻孔、打磨、连接等基本的木工技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木工作品,如小桌椅、竹蜻蜓、七星瓢虫、圣诞树等。进入大班后,幼儿的动手能力不断增强,专注力、合作能力、安全意识等得到了有效培养,对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聚焦幼儿生活、游戏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挖掘创作题材,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技能,引导他们通过动手创作来解决问题,真正凸显“幼儿本位”。

(一)花架项目,解决班级游戏的需要

新学期,班级自然角里一下子多了很多绿植,原有的柜子已经放不下,因此大班的幼儿就提议自己制作花架。花架的种类很多,到底什么样的花架更适宜放在班级的自然角呢?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测量自然角场地、查找参考资料,通过调查分析,幼儿达成以下共识:第一,花架不能太大,不然自然角放不下;第二,花架不能太高,不然放在最高层的植物不方便照料;第三,花架还要稳一点,不然植物放在上面会倒下来。基于种种考虑,最后幼儿通过投票决定制作A字形花架。

确定了目标后,幼儿合作制定施工次序、绘制设计稿、确定木材的数量以及辅助材料的种类。幼儿通过锯、磨等方式将长木棍等分,制作了四个架脚,并用合页两两连接使其呈A字形。随后,幼儿又对架脚和盆栽进行了测量,制作大小适宜的架板,经过组装,一个简单又实用的A字形花架就完成了。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商议施工次序,然后制定计划,再按计划有序执行,不仅形成了规划意识,还强化了合作意识。

(二)鞋架项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自花架制作成功后,幼儿更加关注在园一日生活中碰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生活、游戏环节中需要用到的物质材料,他们都想在木工坊中自己动手制作。于是,新的木工项目“班级鞋架”提上了日程。

因为有了制作花架的经验,幼儿对鞋架的制作信心满满。通过对家中鞋架的观察与分析,幼儿自行分组尝试设计班级鞋架,最后经过交流和投票,多层立体鞋架胜出,幼儿给出的理由是这样的鞋架能放更多的鞋子。在制作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鞋架不稳、鞋子会从层板间掉落等,但在问题面前,幼儿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工程、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更换材料、加宽底座等方式让鞋架更稳固、更实用,最后通过艺术加工,鞋架成了班级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从提出制作花架、鞋架,到小组合作制作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和合作者,根据幼儿的兴趣,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创作环境,让幼儿在观察、探索、交流等活动中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同时,在与木质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其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引导幼儿深度探究,以激发创作主动性

木工创作活动的价值在于让幼儿运用木材进行设计、制作活动,使其在创作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建构起对木工活动的理解和认识。木工活动的目标不是培养小木匠,而是促使幼儿从小养成工匠精神,面对问题能积极思考,不急躁,不气馁,专注自信,精益求精。

(一)实践操作中激发幼儿探究的主动性

“玩中学”理念十分重视发挥问题的引导作用,促使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激发其内部学习动机的关键。在木工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关注活动的过程和问题的解决。例如,在制作鞋架时幼儿就遇到了鞋子无法平稳放置的问题,面对问题,幼儿主动探究,不断改进,优化了鞋架的设计,从而解决了问题。

在设计鞋架的架板时,有的幼儿用11根竖的木条拼成一个平面,有的幼儿用5根长的横木条组成一个平面。虽然在设计稿上木条看起来排列紧密,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鞋架的体积较大,最后成品架板木条的间隔非常稀疏,鞋子放上去特别容易掉下来,而且放的鞋子也很少。出现这一问题是因为设计稿与实际制作存在测量误差,幼儿绘制设计稿时往往依据自己的直观感知来确定材料的数量,而实际制作时由于鞋架体积较大,幼儿按照设计稿中的材料数量无法很好地完成整个鞋架的制作。该问题引发了师生对设计稿的重新审议,有的幼儿选择增加木条的数量,以此缩小间隙;有的幼儿选择在数量不变的基础上用宽木条替换细木条;还有的幼儿选择将架板的材料替换成整块的木板,并增加了架板的层数,以此扩充鞋架的容量。面对问题,幼儿主动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在做中学,在玩中学,构建了对木工活动的全新认识和理解。

(二)综合考量中判断活动计划的可行性

“玩中学”不是漫无目的地玩,也不是脱离实际地学。“玩中学”理念丰富了木工活动的方式,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多种问题,如计划可行性不高等。幼儿的想法是天马行空的,有时过于理想化,因此判断计划的可行性格外重要。

在大班木工项目“餐巾纸盒”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位幼儿计划通过切割、组装、连接等方式将6块木板制成餐巾纸盒,并在上面加上用木片切割、打磨制作而成的小草、爱心、花、蜗牛等作为装饰。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用木片制作这些小巧、精细的装饰物难度很大,在制作时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如果制作失败的话还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基于此,教师及时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在肯定该幼儿设计方案的同时引导其思考更适宜、更贴合实际的装饰方案,最终这名幼儿决定用黏土塑型及绘画的方式装饰餐巾纸盒。笔者认为,教师在引导幼儿制定计划时要把幼儿心中所想与现实情况结合起来考量,这也能够使幼儿初步形成科学意识。

三、重视对活动的复盘反思,积累创作经验

成人在生活、工作中经常会进行回顾、总结,分析成效,积累经验,以确保下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复盘工作不仅适用于成人,亦适用于幼儿。在木工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完整复盘或阶段复盘,立足多个维度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完整复盘

受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幼儿具备的知识经验不尽相同。在木工创作活动中,幼儿总是在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每一个木工项目完成后的复盘活动都格外重要。通过复盘活动,幼儿可以进行自我纵向比较,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

例如,在完成木工项目“班级鞋架”后,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围绕整个鞋架的制作过程进行回顾。教师可以询问幼儿:“你们是怎样制作鞋架的?先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在制作鞋架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难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这个鞋架你们觉得满意吗?还有没有哪里需要改进?”通过分享、交流、记录,幼儿可以积累经验,将多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阶段复盘

除了在完成项目后开展复盘活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后及时复盘,培养幼儿的反思能力和学习能力。

例如,幼儿遇到计划难以执行的项目时,教师可以引导、鼓励幼儿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后,教师就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及时复盘:“刚才我们哪里出现了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用到了哪些好办法?”在复盘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发现能够整合多领域知识的问题,预测该问题的解决能为幼儿带来怎样的体验,让阶段复盘活动更具实效性。

木工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幼儿园活动之一。教师应将“玩中学”理念与木工创作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整合知识、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全面提高动手能力、创作能力,形成合作互助的优良品质,让幼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玩中学鞋架花架
小型花架的应用
解析花架施工流程与方法
自制简易花架
买鞋架不妨选敞开式的
在玩中学,学中练,打造小学体育活力课堂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小学体育之玩与学
如何开展学习性区域活动
医用多功能鞋架的研制与应用
买鞋架不妨选敞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