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文科视角的农林类院校学生对农意识调查与分析

2022-03-11凌心如张秀娟郭圣琳

科教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日语

凌心如 张秀娟 郭圣琳

摘要本研究以农林类院校华南农业大学日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学生对农科专业及课程的认识、就业规划、日语与农科如何结合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就日语专业学生对农意识进行研究并提出改善措施。本研究可为农林类院校日语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学生视角的参考。

关键词 农林类院校;日语;对农意识;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2.02.014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及新国标的发布和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提出,均要求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推进学科之间深度交叉融合创新发展,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此背景下,作为农林类院校的日语专业,应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立足農林类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培养出为国家乡村振兴和中国农业、农业文化“走出去”服务的复合型日语人才。为此,有必要对学生的对农意识进行调查。从相关前人研究看,以农林类院校日语专业为研究对象之成果甚少。主要涉及农业高等院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黄蔓玲、李少雄2007;王磊2012)、农林类院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赵华敏、崔迎春2017等)、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李锦淑2016)、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樊文琼2014)等。基本都是从教师和专业建设角度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农林类院校华南农业大学日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学生对农科专业及课程的认识、就业规划、日语与农科如何结合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就日语专业学生的对农意识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学生对农意识的改善措施。本研究可为农林类院校日语专业培养有农科特色的复合型日语专业人才,提供学生视角的参考。

1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

1.1对农科专业及课程的认识

本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日语专业25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回访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学生对农科专业及课程的认识、就业规划、日语与农科如何结合、如何实现“农”之特色等方面,对日语专业学生的对农意识进行调查研究。收回有效问卷243份,回收率达94.05%。此外,对少数2018级学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回访。

本节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就学生对农科专业及课程的认识进行探讨。关于此,主要通过统计和分析以下3个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考察。

①以下适合文科生学习的农科专业课程中,你对哪些课程感兴趣?(多选题)

②你认为日语专业学生学习农科专业知识有必要吗?

③如果开设农科相关课程,你是否会选修?

首先,①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关于农科专业课程选项的设置,主要从我校华南农业大学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初步挑选出农学院、园艺学院、海洋学院、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环境资源学院、食品学院等涉农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表中的农科课程。然后向相关专业学生了解这些课程的性质、内容和特色、是否适合零基础非专业学生修读等信息,从中进一步甄选出适合日语专业学生修读的课程,共33门,如图1左侧所示。并将此33门课程的性质、内容和特色、是否适合零基础非专业学生修读等信息制作成excel文档“课程信息表”,供被调查学生参考。甄选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零起点学生也适合修读;一是无须数理化等理工科或相关基础专业知识。具体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将图1根据各学院和专业排名分值进行统计整理,结果显示:各学院排名均值看,最受欢迎的是园艺学院,而后依次为资源环境学院、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海洋学院、食品学院、农学院。从课程排名前10看,最受欢迎的是旅游学、插花艺术、茶艺与茶文化、旅游礼仪、茶艺学、导游业务、中西文化比较、海洋生物学/观赏植物学、茶文化学。最后10位为普通植物学、园林草地景观设计、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树木学、食品标准与法规、生物多样性、林学概论、园林植物概论(双语)、植物学B、卫生与城市害虫。从学院和课程排名可看出学生对农科专业课程的选择有以下两点特征:

简单、趣味性强的课程较受欢迎,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则不受欢迎。从排名前10和最后10位的课程名称看,前者趣味性较强,后者则专业性较强。

与本专业日语易交叉融合的课程较受欢迎。从排名前10课程看,大部分是与旅游或插花、茶艺、茶文化等相关的课程。日语导游一直以来是较受欢迎的职业,特别是过去。对日语专业学生而言,学习旅游或导游知识具有较大实用性,与日语交叉融合度高,且易与自己的就业相结合。而插花和茶艺、茶文化等,由于日本花道和茶道是日本重要的传统文化,亦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日语结合度较高,较受青睐。而最后10位的课程,虽然专业性较强,但与日语融合度不高,对学习目的和意义普遍不明确,实用性不大,因此较不受欢迎。

关于②的问卷调查结果,243人中认为有必要学习农科专业知识的有179人,占73.66%。认为没有必要的有64人,占26.34%。关于③的问卷调查结果,认为若开设农科专业课程,会选修的学生有188人,占77.37%。认为不会选修的有55人,占22.63%。

据上可知,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农科专业课程,并且愿意修读。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们对农存在偏见,认为农便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耕田种地,没有正确地认识农。但从结果看,大部分学生对农科专业及其课程也并不排斥。但是从农科专业课程的选择来看,简单、趣味性强以及与日语易交叉融合的课程较受欢迎,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则不受欢迎。

1.2就业规划

本节主要从以下④和⑤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对学生的就业规划进行探讨。

④未来你有可能会从事涉农行业吗?

⑤你认为学习农科专业知识对你将来就业或者所从事行业是否有帮助?

关于④的调查结果,认为有可能从事涉农行业的学生有77人,占比31.69%。没有可能从事涉农行业的有166人,占比68.31%。从调查结果看,虽为农林类院校的日语专业学生,但大部分学生认为不会从事涉农行业。通过回访调查,大部分学生主要受到社会对“农”偏见的影响,认为学农意味着回到农村耕田种地,从事艰苦且不体面的户外工作。再者,大部分学生对涉农行业具体是什么行业并不了解,简单地将其误解成耕田种地行业。关于⑤的调查结果,认为学习农科专业知识对将来就业或者所从事行业有帮助的有164人,占比67.49%。认为没有帮助的有79人,占比32.51%。

有趣的是,若将②③⑤设为自变量X,然后将④设为因变量Y,交叉分析结果显示:约6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农科专业课程,并且愿意修读,对未来就业或所从事行业亦有帮助,但是却又认为未来不会从事涉农行业。针对这一现象,在回访时就其原因进行了调查。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劇,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仅掌握日语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且日语专业在华南农业大学并不属于“优势学科”和“王牌专业”,属于边缘学科。故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够多修其他专业课程,即便对农科专业了解甚少,亦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但认为技多不压身,学了总会有用。

1.3学生视角下的日语与农科融合

学生作为人才培养的对象,探寻日语与农科融合时,客观科学地了解学生意愿和观点,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为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此,本研究设定了如下⑥和⑦两个主观题,从学生视角对日语与农科的融合,以及如何实现农林类院校“农”之特色进行探讨。

⑥你认为如何将所学的日语与农科相结合?

⑦你认为日语专业如何实现农林类院校“农”之特色?

关于⑥和⑦的问卷调查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从学习、教学、实践、对外交流、就业等五大方面进行整理。

学习方面,日语专业学生认为可以利用日语从多途径和多角度展开农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调研。如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或通过阅读日文原版文献资料,学习和掌握日本农业和农业文化、农业贸易、农业政策、农业先进技术、农业发展模式、农业教育、食品安全、风景园林以及日本特色农业旅游项目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并对比中日两国异同,互相学习借鉴;教学方面,教师首先应在课堂上从思想层面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情怀与思想武装头脑,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以及国际视野。开设农科课程,并安排有农科专业知识背景和懂日语的“双师型”教师,或者外教授课。充分利用农林类院校优厚的教学资源,转换教学场地,为学生提供别样的教学体验和农科交流活动。此外,可开设农科相关讲座和沙龙等,建立农科相关的日语语料库;实践方面,主要有输入和输出两种形式。输入即参加农业实践或到农业生产基地、涉农日企学习农科知识,举办农科专题的日语角或学习会等。而输出即制作视频或推送等,用日语介绍中日两国的农业,以及宣传介绍我校农学专业和研究成果,促进院校农产品的国际化。做到学以致用。对外交流方面,学生认为可以与中日农林类院校加强合作,特别是日本农科较强的高校,开展中日两国农业和农业文化、农业技术等的交流合作,学习日本现代化农业和技术,并输出中国农业文化。就业方面,可到涉农日企工作或从事日本特色农业旅游业、农产品国际贸易、农科日语翻译等行业的工作。

2学生对农意识的改善措施

2.1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现下学生普遍未能真正懂农,“爱农村、爱农民”的意识欠缺。第2节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日语专业学生认为未来不会从事涉农行业。农林类院校作为国家培养“三农”人才的重要摇篮,欲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要求我们必须改善日语专业学生的对农意识,从思想层面加强“三农”意识教育引导力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三农”理想信念。我们认为在教育引导方面,教师应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加强农科精神建设并贯彻落实在课堂。积极参与学生的主题团日、青年大学习、微团课等第二课堂,从思想层面以教师带动学生,学生之间互相带动的形式培养“一懂两爱”精神和“三农”情怀,营造“爱农村、爱农民”的校园氛围。此外,邀请涉农企业、产业、各类政府与非政府机构以及国内外农林类院校的企业家或农业技术员、专家等开设讲座,让学生对农有正确的认识。通过以上,让学生意识到“三农”问题之重要,亦将“强农兴农”当作使命和责任。引导学生主动提高自身农科素养,加强“三农”精神建设,培养“三农”情怀,主动投身于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

2.2日语专业实施教学改革

欲改善学生对农意识,除了培养学生“三农”情怀,日语专业还应当实施教学改革。本研究从学生视角,围绕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对外交流与合作三个方面,对日语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首先,课程体系构建。华南农业大学日语专业自2019年虽开设了日本农业概况这门农科课程,2020版培养方案增设了园艺与文化、茶文化与茶道2门课程,学生也可以选修涉农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但这种单纯地选修农科课程并不能达到培养“日语+农”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应以农林类院校雄厚的农科优势资源为依托,与涉农学院合作办学,分方向培养。在日语语言学习基础上系统而专业地学习某农科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构建“日语+农”课程体系,让学生“懂农”和“知农”,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日语+农”复合型人才。

其次,教学方面。首先应建设能够培养出“日语+农”复合型人才的师资队伍。日语师资队伍除了具备扎实的日语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有具备农科素养和农科专业知识的教师。此外,应以培养目标为指导,调整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使用日语和汉语进行双语教学,在高年级课上使用日语原版涉农书籍、报刊、新闻、网页内容、论文等或涉农日语原版视频作为课堂教学材料。此外,在教学实践方面,可为学生举办以农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如农科专题的日语角或日语农业知识学习会等。还可搭建农科实践平台,增加实践的机会,举办“知农、爱农、为农”实践活动等。如用日语制作植物标识牌,制作推送和视频等,宣传我校农学特色和研究成果,促进院校农产品走出校门,走向世界,输出中国农学技术与文化。再如设计具有日语特色的农事训练方案。华南农业大学为培养文科生的自然科学素养,特设农事训练课程。但课程内容缺少日语专业特色,缺乏与专业挂钩,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甚至产生倦怠情绪。我们认为可考虑将农事训练课程和日语学习相结合,在农事训练活动中,穿插中国和日本农业文化、农业概况、农业发展史、农业国际贸易等内容,比较中日两国的农业异同,相互学习借鉴。与涉农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践机会和环境,扩展学生知识面和丰富实践经验。

最后,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与涉农学院和日本农林类院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华南农业大学作为近几年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之一,具有丰富的农科资源优势。日语专业应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和师资,共同培养“日语+农”复合型人才。同时,日语专业师生可为其他涉农学院提供服务。如为有需求的涉农学院提供日语翻译服务,为其他专业学生开设日语课程,引进日本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政策等供参考等。此外,与日本农林类院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培养出为中国农业和农业文化“走出去”的日语专业人才。

3结语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虽认为有必要开设农科专业课程并且愿意修读,但从涉农课程的选择看,学生主要选择简单、趣味性强以及学生认为与日语易交叉融合的课程,基本未考虑就业因素。且大部分学生表示未来不会从事涉农行业,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未真正知农、懂农、爱农。对此,我们提出为改善学生的对农意识,首先应从思想层面,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思想为指导,加强“三农”意识教育引导力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其次,日语专业应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对外交流与合作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在知识输入和输出过程中,真正做到“知农、懂农、爱农”,立志为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国农业、农业文化“走出去”服务。

*通讯作者:张秀娟

基金项目: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日语专业学生农科观意识调查研究”(項目编号:S202010564016);广东省乡村振兴重难点问题调查研究及相关工作服务项目(项目编号:GZSW21200FC2129);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77),华南农业大学校级质量工作和教改项目“新时代外语专业跨文化思政教育与专业应用能力融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G21025);华南农业大学校级教改课题“CLIL视域下‘农业+日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20139)。

参考文献

[1]樊文琼.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与探讨——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日语专业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2]李锦淑.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青岛农业大学毕业生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12).

[3]黄蔓玲,李少雄.前瞻社会需求优化农业高等院校日语教育体系[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

[4]王磊.农业高等院校日语教育模式探索——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21.

[5]赵华敏,崔迎春.大学日语教学模式研究——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J].大学外语教学研究,2017(1).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赢在耐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试析大专日语教学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产业计划”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材料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