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新民创作年表

2022-03-11

芳草·文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芳草社会科学湖北

一论文类

一.《论田间的街头诗的现代性》,《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〇〇年第三期。

二.《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民族国家——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札记之一》,《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〇〇年第四期。

三.《论后现代写作的合理性》,《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〇〇年第一期。

四.《延安文艺思潮的现代性阐释》,《文学评论》二〇〇一年青年学者专号。

五.《由“角色”向“叙述者”的偏移——十七年第一人称叙事小说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二〇〇一年第三期。

六.《权力文化与王朝的命运——读熊召政的《张居正·木兰歌》,《小说评论》二〇〇一年第四期。

七.《好的故事本身就是好的形式——王安忆访谈录》,《小说评论》二〇〇三年第三期。

八.《个人历史性维度的书写——王安忆近期。小说中的“个人”》,《小说评论》二〇〇三年第三期。

九.《论先锋小说叙事模式的形式化》,《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〇三年第三期。

十.《身体: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女性小说中的身体描写》,《贵州社会科学》二〇〇四年第二期。

十一.《“人”的探询——池莉小说新论》,《文艺新观察》二〇〇四年第二期。

十二.《打开人性的皱折——苏童访谈录》,《小说评论》二〇〇四年第二期。

十三.《生命意识的逃逸——苏童小说中历史与个人关系》,《小说评论》二〇〇四年第二期。

十四.《写作,就是反模仿——叶兆言访谈录》,《小说评论》二〇〇四年第三期。

十五.《叶兆言小说的历史意识》,《小说评论》二〇〇四年第三期。

十六.《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的思考》,《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二〇〇四年第三期。

十七.《是学术方法,还是价值立场——对“跨文明”研究的质疑》,《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〇四年第四期。

十八.《中国近十年来小说中的身体叙事论略》,《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〇五年第一期。

十九.《九十年代小说中的金钱叙事》,《文艺新观察》二〇〇五年第一期。

二十.《透视三农文学中国文化报》,二〇〇五年三月九日。

二十一.《走向形式——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小说理论批评的转型》,《中外文化与文论》二〇〇六年。

二十二.《现代性视阈中的缺失——对近年来湖北文学的一点思考》,《文艺新观察》二〇〇六年第四期。

二十三.《“文学鄂军”的精神气质与艺术风度——一九九〇年代以来的湖北文学》,《小说评论》二〇〇七年第四期。

二十四.《“文化史观”的偏移——一九九〇年代以来中国历史文学的一种倾向》,《文艺新观察》二〇〇七年第四期。

二十五.《文学现代性的时间形式与空间形式》,《学术研究》二〇〇七年第四期。

二十六.《历史意识的镜像——一九八〇年代初小说中的“理想”叙述》,《长江学术》二〇〇七年第一期。

二十七.《和谐:当代文学的精神再造——刘醒龙访谈录》,《小说评论》二〇〇七年第一期。

二十八.《灵魂的守望与救赎——陈应松访谈录》,《小说评论》二〇〇七年第五期。

二十九.《自然:人类的自我救赎——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论》,《小说评论》二〇〇七年第五期。

三十《.<圣天门口>:现实主义新探索》,《小说评论》二〇〇七年第一期。

三十一.《<圣天门口>:对激进主义文化的多维反思》,《当代文坛》二〇〇七年第六期。

三十二.《新世纪湖北文学批评扫描》,《文艺新观察》二〇〇八年第四期。

三十三.《在文化真实中解构中国传统文化》,《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〇八年第五期。

三十四.《天堂在哪里》,《语文教学与研究》二〇〇八年第十期。

三十五.《“鬼”的精神分析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二〇〇八年第十一期。

三十六.《另类的底层叙事》,《语文教学与研究》二〇〇八年十二期。

三十七.《走向神话——新时期初期小说中的“知识”话语》,《学术论坛》二〇〇八年第十一期。

三十八.《湖北作家:期待超越》,《扬子江评论》二〇〇八年第四期。

三十九.《略论五四新文学在武汉的传播》,《长江学术》二〇〇九年第四期。

四十.《新时期中国式形式批评的创建》,《学术月刊》二〇〇九年第五期。

四十一.《叙事学与近三十年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形式观念的嬗变》,《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〇九年第六期。

四十二.《塞林格与苏童:少年形象的书写与创造》,《外国文学研究》二〇〇九年第三期。

四十三.《构筑精神理想国——陈应松小说论》,《文学评论》二〇〇九年第四期。

四十四.《想像八十年代——读姚鄂梅的<天一样高>》,《文艺新观察》二〇〇九年第二期。

四十五.《重現传统文学史研究方法的光辉》,《南方文坛》二〇一〇年第四期。

四十六.《历史的探源与祛魅》,《南方文坛》二〇一〇年第五期。

四十七.《解读<春嫂的谜语>》,《芙蓉》二〇一〇年第六期。

四十八.《“河”与“岸”——论<河岸>的意象结构》,《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一期。

四十九.《<平原>:自然性的复现》,《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二期。

五十.《<天行者>:中国民办教师形象的深度叙述》,《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三期。

五十一.《<风和日丽>私人化叙述与重构革命》,《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四期。

五十二.《<一句顶一万句>:书写“说得着”的终极价值》,《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五期。

五十三.《<蛙>:罪与赎罪》,《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六期。

五十四.《<西决>:恨与爱的交响》,《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七期。

五十五.《寻找的一代——解读<一九八〇的情人>》,《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八期。

五十六.《诗性与实证:叙述历史的两种方式——解读<老风口>》,《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九期。

五十七.《虚妄的爱情与俗套的叙述——读<山楂树之恋>》,《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十期。

五十八.《<金山>:重振宏大叙事》,《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十一期。

五十九.《解读<知青变形记>:知青与农民的身份拷问》,《文学教育(上)》二〇一〇年第十二期。

六十.《武汉市民文化消费调查报告》,《文艺新观察》二〇一〇年第四期。

六十一.《武汉在哪里?——武汉文学形象略论》,《湖北日报》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六十二.《转型时期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综论》,《湖北日报》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六十三.《<大河之舞>:传统文化的神性力量》,《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一期。

六十四.《<白雪乌鸦>:联缀性结构与现代性内涵的对接》,《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二期。

六十五.《<麦河>:现代化叙事与“志怪”传统的嫁接》,《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三期。

六十六.《<大地雅歌>:古典叙事传统的整合》,《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四期。

六十七《.<可可西里狼>:现代地理博物小说》,《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五期。

六十八.《<凿空>:村志小说杰作》,《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六期。

六十九.《<酥油>:草原传奇》,《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七期。

七十.《<地方性知识>:有关乡村“物性”的方志小说》,《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八期。

七十一.《<粉川>:“传奇”与人性的纠葛》,《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九期。

七十二.《<农历>:回归“乡土中国”的叙事》,《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十期。

七十三.《<一面是金一面是铜>:人性深度与复杂性的开掘》,《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十一期。

七十四.《重建乡土中国:读<末代紧皮手>》,《文学教育(上)》二〇一一年第十二期。

七十五.《描绘一代人的精神图谱》,《光明日报》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七十六.《怎一个“旧”字了得》,《中国现代文学丛刊》二〇一二年第二期。

七十七.《传统文论的创造性转化》,《湖北日报》二〇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七十八.《“知识暴力”的叙事——解读<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一九八六>》,《文学教育(中)》二〇一二年第一期。

七十九.《论<拯救>的叙事时间》,《文艺新观察》二〇一二年第一期。

八十.《马竹:寻找唯美与温暖的叙述》,《芳草》二〇一二年第五期。

八十一.《王跃文:向人性深处开掘》,《芳草》二〇一二年第六期。

八十二.《近二十年长篇小说乡村现代性叙事规范的拆解》,《文学评论》二〇一三年第五期。

八十三.《学院批评的出路》,《湖北日报》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八十四.《生活在别处——郭海燕小说论》,《湖北日报》二〇一三年三月三十一日。

八十五.《马竹:文学世界里的“追梦者”》,《湖北日报》二〇一三年四月三十日。

八十六.《冷眼看“边缘叙事”》,《长江文艺》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一日。

八十七.《李少君:我与自然相得益彰》,《芳草》二〇一三年第一期。

八十八.《王开林:谛听历史的心音》,《芳草》二〇一三年第二期。

八十九.《艾偉:探询人性的深度》,《芳草》二〇一三年第三期。

九十.《陈先发:在语言的苍穹之下》,《芳草》二〇一三年第四期。

九十一.《姚鄂梅:回望八十年代》,《芳草》二〇一三年第五期。

九十二.《盛琼:东方神韵与哲理思考的探求》,《芳草》二〇一三年第六期。

九十三.《新时期小说理论综论——<中国新时期小说理论资料汇编>导言》,《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一四年第二期。

九十四.《周李立:碎片化叙述诗学的探索》,《芳草》二〇一四年第三期。

九十五.《<蟠虺>:文学的气节与风骨》,《南方文坛》二〇一四年第六期。

九十六.《论“江南三部曲”与<红楼梦>——以“江南三部曲”超现实空间的建构为考察对象》,《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二〇一四年第十三辑。

九十七.《漫谈湖北青年作家的小说创作》,《湖北日报》二〇一四年二月十六日。

九十八.《反思和追寻中的多元化表达——论阎志长诗<挽歌与纪念>》,《湛江师范学院学报》二〇一四年第五期。

九十九.《散文是生活化的美》,《文艺报》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三日。

一〇〇.《邱华栋:当代都市文学圣手》,《芳草》二〇一四年第二期。

一〇一.《安琪:燃烧的诗歌与人生》,《芳草》二〇一四年第三期。

一〇二.《葛水平:一切都在真实的起点上》,《芳草》二〇一四年第四期。

一〇三.《晓苏:寻找有意思的小说》,《芳草》二〇一四年第五期。

一〇四.《<人生>与“八十年代”文学的历史叙述》,《文学评论》二〇一五年第三期。

一〇五.《历史语境下的女性生存状态探微——紫百合小说论》,《百家评论》二〇一五年第一期。

一〇六.《晓苏小说时间艺术论》,《小说评论》二〇一五年第一期。

一〇七.《“同”与“不同”之间——析<同是长干人>》,《文艺报》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一日。

一〇八.《欧阳黔森:描绘多彩多姿的贵州》,《芳草》二〇一五年第一期。

一〇九.《许春樵:先锋小说艺术的迷恋者》,《芳草》二〇一五年第二期。

一一〇.《韩永明:紧贴大地的飞翔》,《芳草》二〇一五年第三期。

一一一.《东西:永远的先锋》,《芳草》二〇一五年第四期。

一一二.《论“十七年”小说理论的“故事化”诉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二〇一五年第八期。

一一三.《欧阳黔森短篇小说艺术论》,《小说评论》二〇一五年第五期。

一一四.《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文艺报》二〇一五年六月二十八日。

一一五.《中国新文学研究的新开拓——评周晓平<文化先驱的矫健身姿>》,《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二〇一六年第一期。

一一六.《致力于建构“安详诗学”》,《光明日报》二〇一六年二月十五日。

一一七.《文学批评的视野与使命——贺桂梅教授访谈》,《长江文艺评论》二〇一六年第二期。

一一八.《叶舟:大敦煌之鹰》,《芳草》二〇一六年第一期。

一一九.《<平凡的世界>的不“平凡”》,《长江丛刊》二〇一六年第一期。

一二〇.《赵朝龙文学创作的意义与价值》,《南风》二〇一六年第一期。

一二一.《路也:郊区激情之旅》,《芳草》二〇一六年第二期。

一二二.《刘继明:使命与宿命》,《芳草》二〇一六年第三期。

一二三.《孔见:思想的独舞者》,《芳草》二〇一六年第四期。

一二四.《故土是创作的支撑与源泉》,《贵州民族报》二〇一六年四月七日。

一二五.《苏北:向汪曾祺致敬》,《芳草》二〇一六年第五期。

一二六.《优雅与忧思的合奏——二〇一五年湖北散文创作一览》,《长江丛刊》二〇一六年第五期。

一二七.《刘向东走出“影响的焦虑”》,《芳草》二〇一六年第六期。

一二八.《批评何为、文学共和与重建集体性——刘大先访谈录》,《长江文艺评论》二〇一六年第四期。

一二九.《“六〇后”作家的诸种面孔》,《湖北日报》二〇一六年六月四日。

一三〇.《先锋小说遗产的承接——周李立小说论》,《长江丛刊》二〇一六年第十一期。

一三一.《再议余秀华诗歌热》,《长江丛刊》二〇一七年第七期。

一三二.《构筑具有中国精神和艺术气质的小说世界——刘醒龙长篇小说创作论》,《当代作家评论》二〇一六年第六期。

一三三.《论刘醒龙的小说创作道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二〇一七年第一期。

一三四.《吉狄马加民族之恨与世界之眼》,《芳草》二〇一七年第一期。

一三五.《侯马:写一段就复活一段》,《芳草》二〇一七年第三期。

一三六.《曹军庆:以“回望”之名前行》,《芳草》二〇一七年第五期。

一三七.《朱辉“小”中自有大乾坤》,《芳草》二〇一七年第六期。

一三八.《做真正的文学批评家——刘复生访谈录》,《长江文艺评论》二〇一七年第一期。

一三九.《书写“天籁般的人性”——龙仁青文学创作论》,《时代文学》二〇一七年第七期。

一四〇.《重构宏大叙事的可能性——以<麦河><祭语风中><己卯年雨雪>为考察对象》,《文学评论》二〇一七年第三期。

一四一.《在现场,新伤痕,怎么办?——杨庆祥访谈录》,《长江文艺评论》二〇一七年第三期。

一四二.《叶弥:我崇尚朴素喜爱自然》,《芳草》二〇一八年第一期。

一四三.《龍仁青:来自天籁的声音》,《芳草》二〇一八年第二期。

一四四.《次仁罗布:温暖与悲悯的建构》,《芳草》二〇一八年第三期。

一四五.《剑男:我从没有借着胆子粗暴地对待过生活》,《芳草》二〇一八年第四期。

一四六.《二〇一七年湖北散文:高远与深邃》,《长江丛刊》二〇一八年第二期。

一四七.《<小上帝>:非虚构写作新探索》,《南方文坛》二〇一八年第三期。

一四八.《论晓苏乡村题材短篇小说的叙述伦理》,《长江文艺评论》二〇一八年第四期。

一四九.《赤诚的写作——读夏元明<满架秋风>》,《长江丛刊》二〇一八年第三期。

一五〇.《寻觅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读刘醒龙散文集<上上长江>》,《光明日报》二〇一八年十月三十日。

一五一.《善恶交织中的温良》,《文艺报》二〇一八年九月十二日。

一五二.《城乡融合历史图景的书写》,《文艺报》二〇一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一五三.《乌江志的书写——赵朝龙小说创作的意义与价值》,《贵州日报》二〇一八年十二月十四日。

一五四.《论新时期初期现代小说技巧合法性建构》,《江汉论坛》二〇一九年十一期。

一五五.《中国当代小说理论的多维社会功利性价值》,《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二〇一九年第四期。

一五六.《建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小说理论——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进程论略》,《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一九年第五期。

一五七.《<森林沉默>:书写森林生命及其价值》,《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二〇一九年第六期。

一五八.《论当代小说学的类型与特征》,《华中学术》二〇一九年第三辑。

一五九.《近四十年湖北文學批评概览》,《长江丛刊》二〇一九年第十期。

一六〇.《多维度探寻民族文学的共性——评吴道毅新著<现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研究>》,《长江文艺评论》二〇一九年第六期。

一六一.《两个黄梅的小说家——废名与於可训的小说对读》,《南方文坛》二〇二〇年第二期。

一六二.《关仁山小说中农村“新人”形象流变论》,《民族文学研究》二〇二〇年第三期。

一六三.《论苏童小说的季节美学》,《当代作家评论》二〇二〇年第六期。

一六四.《西方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内化”——以一九八〇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理论为考察对象》,《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二〇二〇年第三期。

一六五.《悬念:作为艺术与观念》,《长江文艺》二〇二〇年第六期。

一六六.《一九九〇年代以来小说价值论研究》,《黄冈师范学院学报》二〇二〇年第四期。

一六七.《<生命之证>:全景式地展现战役进程》,《光明日报》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三十日。

一六八.《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琐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二〇二一年第一期。

一六九.《知己之间的轻松对话》,《青年报》二〇二一年二月一日。

一七〇.《书写乡村的“辩证法”》,《文艺报》二〇二一年九月十三日。

一七一.《“传统”与“先锋”的并置——读李浩<灶王传奇>》,《芳草》二〇二一年第六期。

一七二.《打捞事实——浅谈於可训“乡村教师列传”“乡人传”》,《长江文艺》二〇二一年第八期。

注:少量论文和学生合作完成,在此感谢合作的同学们!

二著作类

一.《“人”的出场与嬗变——近三十年中国小说中的人的话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二〇〇八年版。

二.《中国新时期小说理论资料汇编》(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二〇一四年版。

三.《中国当代小说批评的维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二〇一六年版。

四.《中国“六〇后”作家访谈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版。

五.《对话批评:诗·史·思之维》,北京联合公司,二〇二一年版。

六.《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人民出版社,二〇二二年版。

3979501908200

猜你喜欢

芳草社会科学湖北
《芳草》文学奖(2021/2022)获奖篇目
芳草满天涯文
The rise of China-Chic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体育梦想 芳草起航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