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专业和快捷上下功夫

2022-03-11李国隆孟辉唐婷

传媒 2022年4期
关键词:汛情水利部防汛

李国隆 孟辉 唐婷

每年汛期,风急雨骤惊涛骇浪时,迎汛而上的不只是水利部防汛相关部门,中央主流媒体也时刻保持对汛情进展态势的密切关注。从汛情发布、热点解读再到深度评析,中央主流媒体对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全景式呈现。本文通过对2020年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防汛抗洪报道的梳理,试图对媒体的报道策略、重点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水旱灾害防御宣传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8年机构改革后,水利部防汛抗旱的职能发生重大变化,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由水利部划到应急管理部。水利部的防汛抗旱職责主要为:负责落实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相关要求,组织编制洪水干旱灾害防治规划和防护标准并指导实施;承担水情旱情监测预警工作;组织编制重要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工程的防御洪水抗御旱灾调度及应急水量调度方案,按程序报批并组织实施;承担防御洪水应急抢险的技术支撑工作;承担台风防御期间重要水工程调度工作。简言之,水利部负责“测、防、报”,即承担防汛抗洪工作中的监测预警、水工程调度、应急抢险技术支撑的职责。而应急管理部主要负责“抗、救、援”,即承担防汛抗洪工作中的应急抢险救援。

长期对口联系水利部的中央主流媒体记者敏锐地捕捉到水利部职能的新变化,围绕水利部的新职责,尤其是水文监测预报和水工程调度这两大职能,采访水利部有关领导和专家,紧盯工作进展,有效有力地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宣传报道。

2020年,我国发生自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汛情,大江大河洪水多发、量级大,超警河流数量多、历时长,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水旱灾害防御格外受到媒体关注。2020年主汛期,人民日报连续刊登《加强汛情监测 及时排查隐患》、《大湖如何防大汛》、《淮河防汛 手段多有底气》等一批深度报道,全面展示水利部门精准预测预报水情、科学调度水利工程,保障江河安澜,守护人民安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连续播出《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蓄水泄洪 努力减灾》、《王家坝:泄洪之后》,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抗击洪水的“铜墙铁壁”》、《新安江水库泄洪背后的故事》,围绕水利部“测、防、报”职能,采访水利部防御司、信息中心等部门的领导、专家,走进城陵矶水文站、新安江水库等现场,展示水文预测预报、三峡等重点水工程调度在防汛抗洪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新华社陆续播发《防灾减灾确保安全度汛——我国进入防汛关键时期》、《防汛大考必须压实责任》等通稿,聚焦水利部门防汛抗洪工作;光明日报在2020年7月8日、7月16日推出《战水患、保安澜,我们奋斗在一线》两个整版,突出反映水工程、水利人在抵御洪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经济日报在2020年7月20日在头版头条刊发《筑“铜墙铁壁”科学应对汛情大考》,反映水利部运用水工程调度等手段科学应对汛情大考。

2021年,水利部新一届部党组提出防汛抗洪工作要做好“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文章、树牢“四不”(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目标、树立非传统思维等新思想新理念。中央主流媒体先后推出报道,充分传递水利部的新理念新动作。新华社播发通稿《水利部部长:防患未然!做好2021年水旱灾害防御》,光明日报刊发报道《进入关键期,防汛如何迎大考》,科技日报刊发报道《9天3场编号洪水 黄河秋汛防御究竟难在哪儿》,工人日报刊发报道《筑起抵挡暴雨洪水的坚强“堤坝”》,人民网推出报道《水利部:全力迎战罕见秋汛 做好“四预”文章坚守安全底线》,深入呈现水利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四不”目标,下足“绣花”功夫,做好“四预”文章,坚决守住安全底线,打赢防汛抗洪这场硬仗。与此同时,中央主流媒体把水利系统全员取消休假、改变对秋汛的传统看法、把秋汛当作夏汛来防等实质性举措在新闻标题中突出体现,展示了水利部门防大汛、保安澜的决心和担当,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2020年以来,中央主流媒体水旱灾害防御相关报道量较往年有大幅上涨,成为新闻宣传上的绝对主力。例如,2020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汛情报道量较2019年增长2~4倍。2021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5大中央主流媒体及其新闻网站报道力量进一步向水旱灾害防御倾斜,累计发布各级水利部门相关报道3244篇,远超常年同期平均。

报道数量增加的背后,是中央主流媒体与水利部门信息主动联动频次的加密加速。2019年,部分中央主流媒体就与水利部建立了“新闻直通车”的工作机制,在主汛期,水利部防汛部门、宣传部门与中央主流媒体通过多个微信工作群“无缝对接”,及时推送汛情动态等权威信息,对记者选题、报道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此基础上,2020年、2021年,新华社国内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与水利部进一步深化合作,建立两大央媒主汛期驻部值班制度,记者进驻水利部蹲点采访,信息发布更为高效。如央视新闻中心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在水利部设立直播间,每天第一时间直播水利部的水情、汛情等重要信息。2020年,央视自7月12日起连续11天第一时间直播水利部的水情、汛情等重要信息;2021年,央视记者驻守水利部机关27天,24次在水利部防汛值班室进行直播连线,最多时一天5次直播连线。据水利部统计,2020年央视汛情报道量和2019年相比,增长了约一倍。2021年,央视记者无论驻守天数还是单日直播次数及直播总数皆为近年之最。尤其是这两年主汛期,央视24小时滚动直播汛情动态,如2020年央视《新闻联播》栏目36次播报来自水利部的汛情信息,为公众及时准确掌握资讯提供了权威信源。

2021年入汛后,我国多地多流域发生暴雨洪水,共有一百多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30余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中央主流媒体高度关注汛情走势和防汛进展。随着七八月防汛关键期的到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频繁参与报道,汛情报道数量直线上升,向公众展现了水利部不间断会商,积极部署防汛工作,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任的态度。在我国遭遇超长罕见秋汛的情形下,中央主流媒體充分发挥主力军和主渠道的作用,及时、准确向社会公众发布秋汛信息和深度报道。十一长假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9家中央主流媒体记者克服“出京难”等种种困难,积极参加水利部门组织的“秋汛防御一线直击”主题采访活动,深入防汛一线进行实时报道,刊播原发报道28篇(条)。各媒体将目光瞄准防秋汛中的基层一线人物,如人民日报推出报道《防汛一线,跟访黄河测报员》,新华社记者采写稿件《黄河小浪底水库秋汛防洪目击记》等,挖掘一线水利职工的感人故事,展现他们的敬业、拼搏、奉献精神,为打赢秋汛防御攻坚战营造良好氛围。

三、聚焦舆论热点事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第一时间发布汛情动态的同时,针对汛期出现的舆论热点以及苗头性舆情,中央主流媒体及时反应,回应社会关切。2020年汛期,针对淮河蒙洼蓄洪区分洪、三峡大坝变形、秦淮河大堤违建等新闻热点,中央主流媒体充分发挥议程设置作用,主动引导舆论,抢占舆论的制高点。

在安徽淮河蒙洼蓄洪区分洪前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发表《蓄泄兼顾 做好淮河汛情防控》等多篇报道及视频采访,解释蒙洼蓄洪区分洪的必要性,聚焦蓄洪区内人民群众稳定安全的生活状态,高度赞扬“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在舆论场中奠定了正面积极的氛围。得益于中央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的积极影响,该事件的整体舆论形势正面、客观、稳定。

针对三峡大坝发生变形等不实传言,中央主流媒体坚持水利科普宣传,运用数据和事例论证观点,提高民众对三峡工程、水库调度防洪作用的理性客观认知,放大正面声音。如科技日报在2020年6月20日刊登《又传“三峡大坝变形”?专家:纯属恶意炒作》报道,采访相关专家从结构稳定性角度对大坝安全情况进行科学权威解读,粉碎了关于三峡大坝的不实谣言,同时深入介绍三峡大坝在防洪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经济日报于2020年7月24日推出《三峡工程没帮上忙?事实正好相反》报道,通过对权威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进一步证明了三峡等工程在长江流域防洪中的关键作用。

2021年7月初,安徽超千座水库超汛限水位引起舆论关注。多数网民关注安徽防汛形势,但也有网友发出“安徽承受太多”、“年年淹安徽”的不满和担心。对此,新华社发文《防汛观察:王家坝今年还会开闸吗?》,分析汛情水情,介绍当地准备情况,帮助消除公众的恐慌情绪。

在面对洪水等自然灾害时,公众由于情绪宣泄等因素,往往容易弱化防汛部门的作用,指责官方防洪不力。这时除了发布官方权威信息,更需要专业权威的解读性报道引导舆论。中央主流媒体和水利部门一起,直面防汛抗洪的预案、安全、职责等问题,以沟通赢得公众认同、信任,最大程度地凝聚共识。2020年以来,中央主流媒体认真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情况、水旱灾害防御及灾后重建等新闻发布会的报道,同时加强策划,旗帜鲜明地引导舆论。2021年主汛期来临前,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刊发对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的专访《特殊之年防大汛》,光明日报刊发《当好水旱灾害防御的“耳目尖兵”》,央视网刊发《水利部:五大举措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等报道,介绍水利部工作部署情况,以权威视角解读汛情形势和防汛工作重点,“盘活”舆情引导工作。据水利部统计,2020年以来,水旱灾害防御舆情负面信息比重较往年明显下降,占比减少10%左右。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信息传播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媒体传播手段和呈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元,防汛抗洪报道自然也不例外。

近年来,中央主流媒体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汛情报道的数量增长迅猛。相较于传统媒体信息发布,新媒体在信息时效性上无疑更占优势,特别在汛情报道中,新媒体平台有效缩短发布时间,使民众更快得知信息并提前做好避险。据水利部统计,2020年汛期中央主流媒体微博平台有关洪水、防汛微博话题达百余条。其中,#我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浏览量达2.2亿次,吸引大量网民通过微博平台进行话题讨论,显示出民众对汛情灾情的重视。同时,中央主流媒体推送的防汛科普视频,也成为民众了解防汛救灾、水利工程建设的新渠道。

2021年汛期,河南郑州“7.20”暴雨备受关注。新华社客户端设置了关注河南暴雨专题,第一时间更新权威消息,同时设置“全民拍”栏目,为有紧急救援需求的人们开通信息上传的通道。7月21日,新华社官微推送的新媒体报道《我们风雨同“州”!新华社客户端“全民拍”紧急开通互助通道》,融合了文字、图片、动图、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记录了郑州遭遇强降雨后受灾情况和防汛救援进展。这篇报道整合了6名记者、2名编辑的力量,包括文字记者、摄影摄像记者和新媒体编辑,为了更符合移动端读者的阅读需求,整篇报道文字部分非常简洁,每行字最多不超过15个,关键字句以变色、加粗的方式来“划重点”,1分钟的短视频、动图通过直观的画面将现场情况生动呈现在读者面前。文末设置的“全民拍”链接,更是增强了与读者的互动,成为点击量迅速逾10万+的爆款产品。整篇报道全面立体,富有人情味,传递了“灾难无情人有情”的正能量。

总体来看,近年来中央主流媒体关于水旱灾害防御报道的专业度、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满足读者多元化信息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对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李国隆系中国水利报社社长

孟辉系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新闻处处长

唐婷系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新闻处干部

【编辑:孙航】

3711500338207

猜你喜欢

汛情水利部防汛
夏季防洪防汛
泗张镇:代表严督防汛工作
相比1998,今年汛情有哪些新情况
安徽天长:用防汛实践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
申城防汛插上互联网“翅膀”
水利部摸底地下水,超八成不能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