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血肿“一点两面”定位定向穿刺法

2022-03-10董晓辉刘东辉王光翌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线血肿靶点

赵 阳,董晓辉,刘东辉,王光翌

(保定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河北保定 071051)

2018年1 月~2020年1月,受GPS原理启发,我们摸索出一套颅内血肿“一点两面”定位定向穿刺方法,因头颅是类圆形,可根据头皮三个靶点来计算颅内坐标,此方法简便、快捷、准确、经济、易掌握,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的脑出血患者100例进行“一点两面”方法定位定向穿刺。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血肿量30~80ml,平均50ml。术前意识清晰17例,嗜睡和朦胧状态61例,深昏迷16例,昏迷伴脑疝6例。

1.2 方法

1.2.1 “一点两面”的含义 一点即穿刺点,大多是血肿中心在体表投影点。两面即血肿最大层面和穿刺方向平面。

1.2.2 确定血肿最大层面 神经科医生根据入院时的原始CT片,阅片找出血肿最大的层面,一般为可见血肿层面数的二分之一左右,例如CT片共有9个层面可见血肿,一般血肿最大层面位于第5个层面左右。

1.2.3 确定三个靶点 即血肿中心在矢状面、水平面、冠状面的体表投影点(与中线呈0°或90°最易掌握,即矢状面与中线平行,冠状面与中线垂直),见图1、图2。

图1 “一点两面”三维示意图

图2 测量三个靶点与中线的距离,并确定在头皮的位置

1.2.4 穿刺 靶点确定好后即可穿刺,穿刺时一般选择一个靶点(或根据需要调整)作为穿刺点,在患者头皮上根据需求划线,穿刺方向要对应另两个靶点所属平面(定位及定向),即可通过血肿最大层面和穿刺角度面(一点两面)准确穿刺血肿,见图3~图5。

图3 三个靶点定位后在头皮上画线做标记

图4 用“一点两面”法进行穿刺

图5 穿刺后复查CT可见引流管准确进入血肿中心

穿刺点可以是靶点之一,也可以不是靶点,可根据需要任意灵活调整,但原则上应避开大血管及功能区,以体位引流顺畅为宜。特殊部位如脑干、小脑、脑室、顶叶、颞叶、枕叶等,均可以此方法类推进行穿刺,见图6,图7。

图6 幕下血肿穿刺前

图7 幕下血肿穿刺后

1.3 疗效判定标准

行血肿穿刺后,导管头端位置距离预设血肿中心的位置在1cm以内、且在血肿腔内,认为准确。从家属签字同意手术,到抽出血肿,达到降低颅内压力目的为手术进行时间。根据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定疗效[1]: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走;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Ⅴ级:植物生存状态。Ⅰ级为治愈,Ⅱ级到Ⅳ级为好转,Ⅴ级到死亡为无效。Ⅰ级到Ⅳ级为有效病例。

2 结果

我们应用这种定位定向方法对脑出血、脑外伤各部位的颅内血肿进行了100例次的立体定向穿刺,术后经CT复查,均快速、准确地到达了血肿中心,准确率100%。平均手术时间30min。100例临床治愈36例,好转52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8例。临床有效率88%。证明这是一种简便、快捷、准确、有效的手术定位定向方法。

3 讨论

脑出血手术有很多方法,开颅、内镜、小骨窗、立体定向穿刺等等,微创手术一直是神经外科追求的目标。近年来,穿刺吸血肿因为损伤小、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轻、操作简便、术后反应较小、手术时间短而受到瞩目,并被广泛采用[2]。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从理论和临床实践中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而引流管头部是否达能到血肿中心,则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如何对颅内血肿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定向,便成了治疗成败的首要且关键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些定位方法,如立体定向仪,导航系统,手术机器人等,虽然较准确,但通常操作繁琐、费时,不易掌握,而且常需购置昂贵的仪器设备,不仅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很多基层医院也不具备购置条件。

头颅是类圆形,受GPS原理启发,可根据头皮数个MARK点来计算颅内坐标,MARK点越多,计算越准确,但同时也更耗费时间。一般情况下,找到三个靶点就可精确计算出坐标。根据CT扫描,确定血肿中心在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投影点,确定三个靶点(0°及90°最易测量,即矢状面与中线平行,冠状面与中线垂直),因头颅中线位置固定,不会因头颅大小形状等个体差异产生偏差,故测算出的血肿中心投影点更为精确。用此方法,颅内任何一点均可通过CT片子定位定向,与GPS原理类似,做到全球通、通全球。此方法可提供一种统一理论来解释目前贴标记物定位、解剖标志定位、导航定位、立体定向、方体穿刺、软通道穿刺、硬通道穿刺等脑出血穿刺方法,即所有方法根本上都是解决定位和定向的问题。

利用“一点两面”方法进行颅内血肿穿刺、定位及定向,操作简便、快捷、准确、经济、易掌握,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救治急性脑出血患者,特殊部位如脑干、小脑、脑室、顶叶、颞叶、枕叶等部位均可采用此方法穿刺,不需再用别的方法进行测量,可以做到一种理论包打天下,是目前徒手定位方法中较为先进的方法,欢迎斧正。

猜你喜欢

中线血肿靶点
基于系统药理学探讨莪术醇调控铁死亡和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热活血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