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向设计:习作单元项目化活动设计路径探究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

2022-03-09浙江省台州市双语学校梁浩峰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要素习作目标

◇浙江省台州市双语学校 梁浩峰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不少学生在习作时畏难情绪较重,对于习作缺乏兴趣。众多教师了解这种现状,却鲜有好的教学策略,致使许多学生习作能力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为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统编版教材设立了习作单元。为了发挥好习作单元的作用,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尝试以习作单元的逆向设计,统整单元要素,推进情境项目,优化习作活动的设计,以探索习作单元活动设计的一般路径,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一、逆向设计,锚定单元教学预期结果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将观察所得写下来”,其下编排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为了凸显落实习作单元的要素,此单元还特意配有两篇习作例文,分别为《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交流平台”以讨论的形式点拨了习作的方法,而“初试身手”则在学生习得方法之后使其往迁移运用方面提高。基于对单元的整体理解,以逆向设计的方式,利用UbD模板,可以锚定本习作单元的预期结果:

表1 预期结果逆向设计

二、重构框架,明晰课时目标优先级次

落实每一个课时目标是达成单元整体目标的必要前提,教师可以根据每个教学内容的板块,依据教材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制定相应的目标。但是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对所学内容的重要性无从知晓,导致他们面对关键问题时不能主动提高专注度。所以我们在单元课时目标的确立上,可以依据目标的重要程度,在单元教学前,使学生明晰学习内容的优先级次。

图1 课时目标优先级次

通过教学目标的优先级次设计,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根据优先级次,教师可以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对“留心观察”这一习作单元在解构的基础上重新建构教学活动的路径,以更切合学生学习生长点的方式,助推其习作能力的提升。

三、项目统整,创设真实情境落实要素

习作就其本质而言,应该是学生发乎于情而跃然笔下的,但习作教学往往为了教授更多的方法,而忽视了学生的习作感受。这是一对长存已久的矛盾,我们无法解决。但是在习作单元中,我们可以立足教材,创建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的情境,激发其言语的需求。在这个活动情境中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习作活动满足他们的实用之需兼个性之思。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可以借助格兰特·维金斯建立的GRASPS工具,架构情境性任务,设计习作活动:

表2 习作项目活动及评价检测

按照GRASPS工具架构的情境性任务,依据“情境组元,分布落实,梯度提高”的原则,紧紧抓住习作要素,同时也兼顾了学生学习兴趣。他们在一个个项目情境中,由任务驱动,在习作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又提高了他们在情境中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检查设计,延展习作单元活动深度

在设计时为了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同样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可以利用WHERETO分析工具来检查上述习作活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延展活动设计的深度与广度。

(一)W——明确学习方向和原因

通过本单元习作活动的逆向设计,教师明晰了整单元的教学路径。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度,教师应该使学生明晰教学整体目标和重点,澄清关键问题和表现性任务,以便其分配注意力和学习的精力,达成学习的目标。

在学生对单元整体感知后,教师将单元目标优先级次框架发给每个学生,并且提前介绍需要完成的三次习作,介绍习作的评价指标。通过目标框架,学生对单元学习产生元认知,了解了本单元的重点是留心观察事物,学会观察方法并且能够综合运用,而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金色草地变化的原因、翠鸟的样子等,只是例子。重点应是了解作者是如何观察的,以及作者是如何将观察所得写清楚的,包括文章的朗读、字词的学习,这些都是为习作而服务的,这样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初步构建单元学习的目标方向。

(二)H——吸引兴趣保持注意

一个充满乐趣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内驱力;一个具有矛盾性或激励性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投身于学习活动中。

另外浓缩液回喷能有效降低焚烧炉出口NOx含量,该项目在不投运浓缩液回喷系统时,额定工况下焚烧炉出口NOx排放值约240 mg/m3。浓缩液回喷量在3 t/h左右时,焚烧炉出口NOx排放值约200 mg/m3;回喷量在4 t/h左右时,NOx排放值约160 mg/m3,说明回喷浓缩液对抑制NOx的生成具有正面作用,浓缩液中的氨与NOx进行了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反应,且烟温的降低,抑制了热力型NOx的生成率。

为能使习作单元学习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其保持专注,提高参与度,教师在单元导入课时以“你们是不是一群盲人?”为导入性问题,以刺激性问题让学习在情境中发生。除此之外,在习作活动中,以“草地有更深层次的秘密”为情境任务,让学生在自学、交流、分享中了解草地变化的过程及原因。随后以思维激荡的方式,以“《金色的草地》在这单元中有什么更深层的秘密”为任务情境,学生自主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联结单元语文要素及目标,在集体交流中慢慢掌握课文中蕴含的观察的方法。

(三)E——探究、经历、准备、赋能

学生的学习有其特殊性,个体之间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技能的学习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填补这个差距最好的方式是在情境中探究了解,在经历中掌握运用。

在本单元习作活动三“这样的水果你从没见过”中,学生要能够掌握多感官观察水果的方式,并且能够用上这样的方法写出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如果只是依靠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通过讲授法来教学,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习作知识只是纸面上的概念,而不是内化成自己的经验。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以便迁移运用,教师可以调整教学顺序,创设情境。

在课前要求学生每人带一个苹果。在自主探究中,学生多方面观察手中的苹果,记录在观察表格中,观察后学生交流,将观察到的成文。随后,学生将经历一场对比阅读,将自己的作文与习作例文进行对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有预先准备的,学习活动也是赋予他们观察与习作的能力的。

同样,在课外作业的整合中,教师也应该注意这一点,如下表所示:

表3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外作业设计

学生在综合性的项目情境作业中,反复去经历观察的全过程,应用习作的方法。

(四)R——反思设计修订重构

在习作单元的活动中,教师应该始终将“观察”这一核心要素贯穿其中。无论是学习的情境还是课文中的内容,这些都应该是以语文要素为核心进行组元的。在第一个学习活动“草地有更深层次的秘密”完成后,教师帮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并且给予反馈。对照目标,学生在习作中学会了有序观察,并且能够发现周边生活中景物的特点。学生的习作在经过评价后,教学者进行决策,以学情为依据,调整后续活动设计,或者进行补充性教学。在每一个活动后,教学者通过评价,反思学生学习的状态,修订或者重构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E——引导学生自我评估

在习作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素养。在本单元中,学生一共进行了三次习作,三次习作都分别制定了评价表,学生根据习作评价表进行自评、互评。评价的要素和评价的依据是学生修改的方向,在评价中,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监控,对自身学习有一个元认知。这些习作评价表有共性的特点,也有每一次习作的特性。如下表所示:

(六)T——分层教学个性定制

在进入本习作单元时,学生的学力水平必定是不同的。因此,教学者应当在习作活动中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其习作的最近发展区中获得提高。对于学困生,在前两次习作时,将习作的框架给予其参考,使其以片段填空的形式,完成习作的任务,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后在最后一次习作中,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借助支架进行习作,在这样的阶梯发展中,学生依靠支架,获得习作的范式,完成学习的目标。而对于学力较强的学生,教师给予他们尝试编制习作评价单的进阶任务,使他们在编制评价单的过程中更深层次地明晰习作的要素,提高习作能力。

除了在习作活动中进行的分层外,课外作业也根据学力的不同而予以分层,学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全部完成“带着‘显微镜’看椒江”的课外作业,而学力较弱的学生则让其自选一个完成,给予其充分的学习准备,使其在掌握习作方法的基础上能迁移运用。

(七)O——合理组织,提高效度

一个适应学生学习逻辑和教材内涵的教学序列,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效度。教学者在整个单元活动设计时,应当合理组织学习序列。本单元中,学生先是进行单元的整体感知,初步了解单元的学习目标。第一个习作活动是进行《金色的草地》的学习,落实长期观察的语文要素,随后进行次要素的应用,写一处生活中的新发现。第二个习作活动以“最喜爱的小动物”为主题,统整《搭船的鸟》及《我家的小狗》,第二次练笔时落实动态、静态观察以及抓住特点观察的语文要素。第三个习作活动是进行《故乡的杨梅》及“交流平台”的活动学习,以水果为观察对象,落实多感官观察的要素。而本单元最后的习作,则拆分开渗透于三次习作中。这样的调整,使学生能够在目标统领的基础上,达到教、学、评、练的一致,使其在“习得——应用——评价——修改”的序列中阶梯上升。

基于WHERETO的各项指标,教学者可以检查自身的习作单元活动设计,在这个检查中,教师通过不断反思,优化自身的设计,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度。

五、结语

基于逆向设计的项目化习作活动推进,是为了助力教学者构建起习作教学的课程意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在真实情境中开展的习作活动,教师更多充当的应该是摆渡人的角色,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学习内容之间往复。在这样的往复中,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才能不断丰富自身认知结构。同时,在逆向设计的习作项目活动的推动下,习作单元内部的育人力量也可以得到统整,从课文得法、习作用法,再到课外作业综合运用,留心观察生活,以欣赏的视角去对待生活的理念在单元活动中慢慢渗透于学生心中,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

猜你喜欢

要素习作目标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习作展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