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与穴位敷贴对产后乳汁分泌的影响
2022-03-09郑慧萍
郑慧萍
乳汁内含有蛋白质、亚油酸等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免疫抗体与必需营养物质,营养价值高,其不仅容易被机体吸收,均衡婴幼儿营养,增强免疫力,还能够进一步增强母婴情感联系,加速产妇子宫复旧,预防产后出血。临床研究报道[1],产后早期乳汁分泌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关键。当前,西医护理临床对促进产后乳汁分泌尚无统一标准,多以指导吸奶器吸取乳汁、遵医嘱给予刺激泌乳素分泌药物,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考虑产妇依从性低、药物对乳汁的影响等因素,应用受限[2]。相比西医常规护理干预而言,中医促进产后乳汁分泌方法多样,包括推拿、按摩、耳穴疗法、敷贴等中医外治疗法,具有操作简单、接受度高、无不良作用等优势。有研究报道[3],耳穴压豆与穴位敷贴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泌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为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耳穴压豆与穴位敷贴对产后乳汁分泌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上饶市妇幼保键院收治的10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1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29.45±3.47)岁;分娩孕周:37周者14例、38周者19例、39周者21例、40周者7例;体质量:BMI>24 kg/m2者41例、BMI<24 kg/m2者20例;经产妇19例、初产妇42例。研究组: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28.28±3.16)岁;分娩孕周:37周者11例、38周者20例、39周者22例、40周者8例;体质量:BMI>24 kg/m2者39例、BMI<24 kg/m2者22例;经产妇17例、初产妇44例。2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体质量、产妇类型等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取得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的缺乳诊断标准:①产后乳汁分泌量较少,甚至全无;②乳房松软,无胀痛感,挤压时乳汁呈点滴状出现,质稀;③乳房丰满,乳腺成结,挤压时伴有剧烈疼痛,质稠。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年龄20~36岁;自然分娩、单胎妊娠、足月;胎儿Apger评分≥8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病毒性肝炎、梅毒阳性、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者;产后大出血者;产前服用大量雌激素、催乳素等药物者;因乳头皲裂、凹陷等导致乳汁壅积不通者。
1.4 方法
1.4.1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定时检测产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等生命体征,并主动询问其身体状况;早期进行母婴接触、尽早吸吮,母婴分离时间应控制在1 h之内;指导产妇每日进行适当按摩乳房,力度以轻柔、无感疼痛为宜;针对泌乳量非常少者,遵医嘱给予其催乳素药物处理,并指导其使用吸奶器吸取乳汁,同时鼓励产妇尽早进行床下活动,多喝水、多排尿。研究组在此护理基础上结合耳穴压豆与穴位敷贴。方法:①耳穴压豆:取产妇右耳,常规消毒后,取穴包括内分泌、胸区、脾区、肾区、子宫区、交感区、肾上腺区等多个穴位,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于诸穴上,并适度压迫、刺激相应穴位,促使其产生微麻、胀、热等感觉,3~5次/d,2 min/穴,连续使用7 d。②穴位敷贴:主药方为川芎10 g,当归15 g,木香10 g,厚朴15 g,红花15 g,桃仁9 g,枳壳30 g,益母草30 g,川牛膝30 g,乌药15 g,吴茱萸6 g,小茴香6 g。将上述药物混合后,充分研磨至粉末状,再加入适量的益母草药膏调制成糊状,最后取5 g左右大小的药膏放入药贴中心部,中心部直径为3 cm;产妇产后24 h,取平卧位,取乳根、足三里、少泽、膻中、关元、气海等穴进行敷贴,持续敷贴12 h后,每隔3 h换药1次,共连续使用7 d。
1.4.2 观察指标①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产妇24 h乳汁分泌量积分。②比较2组产妇的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分别于干预前、干预7 d取产妇哺乳前6 ml,在37℃环境下静置2 h,置入离心机(转速1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层血清,保存于-20℃冰柜中,待测;采用反射免疫测定法进行评估。
1.4.3 疗效判断标准乳汁分泌量的评估采用估计评分法,方法:①24 h内母乳分泌量为0~25 ml,仅能够喂养1次;母乳分泌量为26~50 ml,可喂养2次;母乳分泌量为51~75 ml,可喂养3次;母乳分泌量为76~100 ml,可喂养4次;母乳分泌量为101~125 ml,可喂养5次;母乳分泌量为126~150 ml,可喂养6次;母乳分泌量为151~175 ml,可喂养7次;母乳分泌量为176~200 ml,可喂养8次。②母乳分泌量基本满足新生儿需求,喂养量>7次,记为3分;乳量一般,喂养量为5~7次,记为2分;乳量不足,喂养为3~4次,记为1分;无乳汁,记为0分。
2 结果
2.1 2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对比干预后,研究组产妇的乳汁分泌量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对比 (例,
2.2 2组产妇PRL水平对比干预后,研究组产妇的PR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产妇PRL水平对比 (例,
3 讨论
母乳喂养为临床医学研究者统一认证的最佳喂养方式,并认为该方式对于增进母婴情感、加速产妇产后恢复以及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产妇不仅受到自身相关性因素的影响,包括精神状态、乳房形状、机体营养状况等,还受到社会角色转变的影响,加之临床剖宫产率的提高,导致产妇产后缺乳发生率逐渐升高[5]。因此,临床主张早期给予产妇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便提高其母乳分泌量,改善预后。然而,常规护理干预缺乏对症护理措施,整体效果不理想。
产妇泌乳是机体气血、脏腑等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乳汁由于脾胃水谷精微化生而来,津液血乳同源。临床医学证实,产妇泌乳不足多因血气耗损,气血乏源,乳汁不充,加之产后情志不畅,气机不调,肝郁气滞,致使乳汁运行受阻。由此可见,产后体虚不充、瘀滞不通是造成乳汁分泌不足的重要发病机制,故而临床以活血通络、补血生津为主要干预原则[6]。耳穴压豆、穴位敷贴为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被临床认为具有缓解疼痛、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乳汁的生成、分泌与垂体、卵巢、下丘脑、激素水平的变化等密切相关,PRL影响着的乳汁的分泌。本研究发现,研究组产妇的乳汁分泌量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RL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刘霞等[1]研究结果一致。结果表明,耳穴压豆与穴位敷贴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泌乳。《灵枢·口问》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耳朵与经络、脏腑关系密切,且与机体五脏六腑的相关病理生理特征紧密相关。耳穴压豆能够通过刺激耳穴敏感压痛点,调节相对应的脏腑功能,发挥疏通经络、补益气血、通腑理气的功效;其中贴压脾胃,重在滋补精华、促进气血生化;贴压内分泌、肾上腺、子宫、交感等旨在刺激机体兴奋交感神经,调节激素分泌,从而促使神经纤维传导加速,促进乳腺细胞收缩,从而达到促进泌乳的作用[7]。耳穴贴压诸穴具有气血同调、肝脾共治,共奏疏肝健脾、补血通乳之功效。穴位敷贴以经络学说、整体观念为指导,不仅可以强化药物渗透吸收作用,还可以深化穴位刺激、经络传导功能,方中当归活血养血,结合益母草、川芎、红花、桃仁可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产妇产后久卧伤气,脾胃损伤,气血乏源,导致腹胀纳差、乳质量少,故加以川厚朴、枳壳、木香行气消胀、宽中理气;小茴香、吴茱萸、乌药化瘀止痛、温经散寒,川牛膝通络补气。诸药合用,共奏散寒止痛、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功效。耳穴压豆与穴位敷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两者共同发挥整体强化叠加的作用[8]。
综上所述,耳穴压豆与穴位敷贴可有效提高产妇的PRL水平,促进产后泌乳,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