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格局及可达性研究
——基于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
2022-03-09喻冰洁YuBingjie
喻冰洁 | Yu Bingjie
崔 叙 | Cui Xu
刘筱瑗 | Liu Xiaoyuan
陈 阳 | Chen Yang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影响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据统计,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55亿人。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如何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是当今社会面对的一项重要难题。老年人对于养老设施的地理位置、服务质量的不同会有所偏好,需求也在不断增大,所以合理配置养老设施十分重要[1]。目前,成都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316万人,占总人口的 21.07%。但是成都市大多数养老设施都面临着资源紧缺、分布不均等问题,养老设施作为养老服务的核心载体,对其空间可达性及空间布局优化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回顾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针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了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可达性计算,主要有两步移动搜索法、潜能模型、最短距离法、Huff模型、重力模型法、GIS网络分析等。Higgs、Luo等认为交通阻抗、病床数量、医生和居民的数量是影响医疗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的重要因素[2]。宋正娜等通过潜能模型合理评价江苏省医疗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准确揭示居民可获得的现有医疗资源,为今后的政府规划决策提供参考[3]。Ngui等通过比较两步移动搜索法和改进优化之后的方法对蒙特利尔医疗诊所空间可达性进行评价,认为优化之后的空间可达性得分显著增加,更加符合实际情况[4]。鄢进军等基于Huff模型结合现状路网和居民需求,对山地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进行定量化研究,发现道路是影响可达性的最主要因素[5]。在老年服务设施可达性研究方面,陶卓霖等基于GIS技术,应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寻法对1h单一有效服务半径和按照养老设施规模三级有效服务半径测算了北京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发现北京养老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衡,提出视地域增加设施等规划策略[6]。姜克芳等对南京市鼓楼区不同类型的养老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进行测算,并结合南京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结构,对二者进行叠加分析,实现养老设施的空间相对公平性量化[7]。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学者建立各种评价模型针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针对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的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从研究尺度来看,部分研究范围以片区乡镇街道尺度为主,全域城市、都市尺度研究的较少;从研究方法来看,不同评价方法所应用的研究对象及领域不同,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的影响因素众多,两步移动搜索法考虑到供需点之间的分布关系和相互作用影响[8-9],研究因素全面,结论客观公正,更适用于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的研究。
据此,本文基于成都市老年人口分布数据、养老设施分布数据等,运用GIS的核密度与空间趋势分析法,对成都市老年人口、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应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对1h单一有效服务半径和三级有效服务半径测算了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为养老设施的空间配置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与规划方法。
2 数据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使用2018年成都市各区县国民经济发展与统计公报、人口户籍信息统计数据,以及各个街道、乡镇政府调查和统计人口数据,并计算老年人口密度。养老机构及床位数量来源于成都市民政信息网,并通过网络数据爬虫技术、爬取了“链老网”及“成都养老服务网”的相关开放养老设施位置、规模等相关数据,通过数据清洗和比对之后,基于GIS得到了成都市养老设施空间分布数据库。结合成都市养老服务机构和床位数等数据,对成都市养老设施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对其养老设施空间的可达性进行测算。
研究范围为成都市1、2圈层的11个区县。路网数据采用成都市2018年的道路网络,参考既有研究中的实际道路等级划分[10]。
2.2 研究方法
(1)两步移动搜索法
本文空间可达性的研究主要应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11-12]。该方法从供需两个层面计算搜索阈值范围内的供需比例,被视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研究的最有效表达。2SFCA第一步为计算供给点养老服务设施的供需比。第二步基于需求点人口重心,考虑所有能为需求点提供服务的养老设施,并将所有的供需比相加得到其可达性。该方法计算公式及步骤如下:
式中,i为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点;Sj表示j处的养老服务设施的供给规模大小;Dk表示搜索区内街道或乡镇k的需求规模;Rj为j点处的养老服务设施供需比;d0表示搜索阈值;dij为i点与j点之间的距离,为i处的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
(2)空间趋势面分析
利用ArcGIS中Geostatiscal Analyst的趋势分析模块,解析养老服务设施床位数的空间格局。将养老设施的空间坐标作为X与Y轴,床位数作为Z轴(竖线长度为床位数量大小),趋势面法可通过全局多项式插值法将输入投影点拟合出两条趋势线,分别代表东—西、南—北的养老服务设施床位数的空间分布趋势。
3 成都市人口老龄化及养老设施空间分异特征
3.1 成都市老龄化空间结构分析
成都市老龄人口比重呈圈层式分布,表现为由中心圈层逐渐向二圈层降低,中间高外围低、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图1)。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层级:中心圈层的老龄化情况比较严重,有些地区已经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如成华区、武侯区,老年人口密度达到400人/km2以上。近年来,成都市的城市发展重心逐渐向外围转移,主要向南、东等方向发展,大量的传统与新兴企业向城市外围或天府新区转移的同时,也促使了天府新区、高新南等外圈层区域的人口年轻化。二圈层的老龄化系数不高,如万兴镇、大林镇,老年人口密度约为30人/km2。老龄人口密度从西北—东南,整体分布呈现出“中—高—低”的梯度分异特征。
图1 成都市老龄化空间结构分析
3.2 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格局
(1)各圈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格局
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及床位数具有显著的圈层分异特征,二圈层范围内共有384家养老服务机构,66124张床位数(图2)。
图2 各圈层养老服务设施机构数量及床位数分布图
目前,成都市大量的养老服务设施集中于中心圈层的五城区(图3),基本上满足各街道养老服务配置需求,设施机构数量密度较大、分布均质化(图5)。而二圈层的养老服务设施机构数量较少、分布分散且在设施规模(床位数)差异较大,部分二圈层养老服务设施规模成倍高于中心圈层养老服务设施规模。基于GIS地理空间探索工具[13],分析养老服务设施的床位数量空间分布趋势(图4),养老服务设施的床位数由东—西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U”型关系,而从南—北则是北多南少的空间分布趋势。
图3 各圈层养老服务设施床位数空间分布情况
图4 养老服务设施床位数空间分布趋势图
图5 养老服务设施(机构数量)核密度空间分布情况
(2)各等级养老服务设施规模特征
养老服务设施按照规模大小划分为3个等级,小型养老服务设施(0~100张床位数)、中型养老服务设施(100~300张床位数)、大型养老服务设施(300以上张床位数)。研究范围内,小型养老服务设施有268家;中型养老服务设施有64家;大型养老服务设施有52家(图6)。其中床位数最多的是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街道的成都纯德养老中心,拥有3000张床位;最少的是各个乡镇街道的居家养老助老助残服务站,仅有12张床位。
图6 各规模类型养老服务设施机构数量
4 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测算
根据大量已有成果研究[6-8][14-15],选择不同的服务半径来进行可达性研究,进行比对,可使结果更加准确,所以本文结合相关文献[16],采用两种有效服务半径判断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一种是以1h作为单一有效服务半径标准,另一种考虑到不同等级(大、中、小)规模下的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半径,以0.5h、1h、2h作为三级有效服务半径标准,根据公式(1)、(2)计算出百名老年人出行能够到达的床位数,并根据结果(图7~8)进行比对分析。
4.1 两种可达性测度方法的可达性对比
(1)1h单一有效服务半径下的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
从图7可以看出,1h单一有效服务半径下的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高可达区较少,中可达性区、低可达性区普遍存在。其中,中心圈层街道可达性较高,二圈层大多数街道的可达性较差。根据《成都市中心城区养老设施(机构)布局规划(2015—2020)》、《成都市中心城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的规划目标,每百名老人4.5张床位数的目标与现有街道养老床位数进行比对,在乡镇单元尺度中,发现仅有88个街道乡镇单元达到目标,占总数的54.32%,其中主城区为39.50%,二圈层乡镇单元为14.82%。
图7 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 (1h单一有效服务半径)
(2)三级有效服务半径下的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
考虑到不同等级规模的养老服务设施机构差异,采用三个等级的服务半径标准测算空间可达性(图8),得出结果:三级有效服务半径下的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与1h单一有效服务半径下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整体格局相似,其中高可达性值区仍集中于中心圈层街道,如:武侯区、青羊区、金牛区等,部分外圈层乡镇可达性明显提升,如:龙泉驿区、双流区、温江区等,根据《规划》,在乡镇单元尺度中,共有94个街道乡镇单元达到目标,占总数的58.02%,其中主城区为39.51%,二圈层周边乡镇单元为18.51%。
图8 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 (三级有效服务半径)
4.2 对比分析
根据两种可达性测度结果及对比(图9),三级有效服务半径下的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整体略高于1h单一有效服务半径下的空间可达性,中心圈层的空间可达性变化不明显,都处于高可达性值区;二圈层部分街道空间可达性增强,相比于1h单一有效服务半径下的每百名老人床位数3张左右,增加到每百名老人床位数6张左右,主要集中在龙泉驿区、双流区、温江区等。通过对比,三级有效服务半径情景下考虑到养老服务设施的规模因素和服务半径能力,更加符合老年人现实使用情况,所以下文根据三级有效服务半径下的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
图9 不同有效服务半径下的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对比
4.3 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空间分异特征
(1)可达性呈圈层式向四周递减
通过两步移动搜索法测算出的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结果而知,在三级有效服务半径下,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呈现由内向外递减的特征,中心圈层的养老机构数量较多,规模大小差异较大,而二圈层养老机构的数量较少,且距离较远,因此,中心圈层的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高于二圈层。三级有效服务半径下部分郊区医疗强镇出现高可达性“飞地”区域,这些医疗康养强镇拥有大规模和集中的老年服务设施,且老年人口密度不大,因此可达性也较高,如永宁镇、龙泉街、安靖镇等。
(2)可达性西部高于东部
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的空间可达性高于东南和东北地区。成都市百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6张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和部分二圈层核心镇,百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6张的乡镇主要位于成都市的西部,即郫都区、双流区、温江区等区县,而百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1~3张的乡镇分布在成都市的东部,即青白江区、龙泉驿区等区县。另外,仍有部分乡镇的百名老人不足1个床位,主要分布于二圈层区县的边缘地区。尽管大多数的大型高档的养老服务设施位于东南部,但是东南部地区主要是以大型设施为主,规模大但数量少,而西北部地区为小型设施数量多且较分散。
结语
本文基于成都市老年人口与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格局,利用2SFCA建立了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价模型,测算了1h单一有效服务半径下和三级有效服务半径下的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分异特征。研究结果主要如下:①成都市老龄人口比重呈“中间高外围低、西北高东南低”圈层式分布,人口老龄化形势较严峻;②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规模大小等级不一,类型单一,整体空间分布不均衡;③1h单一有效服务半径和三级有效服务半径下的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具有相似性,可达性表现为中心圈层高于二圈层,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整体呈现中心向外围递减的趋势。
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缺口较大,无法满足现状老年人口的使用需求,针对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空间格局,提出相应的规划措施,主要讨论与策略如下:
①增加邻接中心圈层的边缘地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数量和床位数,同时城市核心区养老服务设施规模向小型、便捷高效的方向发展。
中心圈层养老服务设施数量较多,分布密集且均匀。尽管老年人口数量多,对于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大,由于具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地理优势,所以中心圈层的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较高。针对中心圈层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情况,建议在邻接中心圈层的边缘地区增加养老服务设施的数量和床位数,主要向小型、便捷高效的方向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用地条件,通过改建房屋以增加养老服务设施点,进而完善中心圈层的养老服务[17-18]。
②针对二圈层低可达区域,合理增加中小型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养老服务的精准化,并发展以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就地养老”体系。
二圈层的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少、呈现西北多东南少的分布不均衡格局,且服务半径满足不了现有老年人口规模,整体空间可达性水平较低。针对二圈层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不均匀,大型设施较多的特点,一方面在二圈层增加养老服务设施的床位数,在环境优越的地区通过可达性的测算,科学选址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点,新建一些中型养老休闲中心,提高养老设施的服务能力,实现有效的服务效率[19];另一方面,在存量土地较多的二圈层或城市边缘区可鼓励社区增加养老服务设施,并于与其他建筑联合布置,在养老服务急需的社区,发展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就地养老”模式,实现精准化、差异化的养老体系。
资料来源:
文中图片均为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