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7-02-13石诗雯石学峰房耘耘滕乐飞袁淑婷李博杨
■ 石诗雯石学峰房耘耘滕乐飞袁淑婷李博杨
全国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
■ 石诗雯①石学峰①房耘耘①滕乐飞②袁淑婷①李博杨①
中医类医院 床位规模 医疗资源
目的:通过分析全国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规模现状及趋势,以此为依据为中医类医院的建设标准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方法: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总结国内外医院规模经济效益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整理全国2002-2013年公立中医类医院的基本信息,分析其床位规模以及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2013年公立中医类医院共2543所,实有床位数621089张,1000张床位以上的中医类医院53所;2002-2013年,1000张床以上中医类医院机构数的增长速度为34.93%,高于公立中医类医院的平均水平。结论:目前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规模较大,而且正在以较快的发展趋势增长,三级医院尤为突出;不同地区间院均床位数差距正逐渐缩小,但东部的床位数占比相对较大。
Author’s address:College of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o.11, East North Ring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9, PRC
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便是如何有效地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医院自身发展的需求,我国公立医院床位数量增长迅速。
为了对国内公立医院的规模进行有效控制,国家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提出诸多政策。国家卫生计生委先后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生部关于做好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布局与结构调整工作的通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等文件中,均提出了医院规模标准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2002-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统计年报数据库,样本医院为全国公立中医类医院,包括公立中医医院、公立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及公立民族医医院。现状研究主要针对2013年的2543所公立中医类医院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趋势研究针对2002-2013年的公立中医类医院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政策文件以及书籍的研究,总结国内外医院规模经济效益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为本研究的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1.2.2 时间序列分析。通过整理全国2002-2013年公立中医类医院的基本信息,分析其床位规模以及效率的变化情况,为确定公立中医类医院的适宜床位规模做基础。
2 结果
2.1 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规模现状
2.1.1 公立中医类医院机构与床位概况。2013年全国共有公立中医类医院2543所,其中中医医院2257所,占所有中医类医院的比例为88.75%,中西医结合医院109所,民族医医院177所;2013年公立中医类医院共有实有床位数621089张,其中中医医院563923张,占所有中医类医院实有床位数的比例为90.8%。
中医医院分为中医(综合)医院与中医专科医院,2013年在所有公立中医医院中共有中医(综合)医院2175所,占所有中医医院的比例为96.37%,占公立中医类医院的比例为85.53%;2013年公立中医医院中中医(综合)医院共有床位数550828张,占所有中医医院床位数的比例为97.68%,占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总数的比例为88.69%。
2.1.2 不同级别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概况。2013年公立中医类医院中二级医院1667所,占比为65.6%;2013年公立中医类医院中三级医院共有床位数238492张,院均床位数为662张,二级医院院均床位数为204张,一级医院院均床位数为88张,未分级别医院院均床位数为79张。
从整体上看,二级中医类医院占据公立中医类医院的绝大部分,但是从实有床位数看,虽然三级中医类医院仅占14.2%,但是实有床位却占到床位总数的38.4%,院均床位数是二级中医类医院的3倍多、一级中医类医院的6倍多。详见表1。
2.1.3 不同地区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概况。2013年西部地区公立中医类医院分布多于东部、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共有公立中医类医院806所,占比为31.7%;中部地区共有818所,占比为32.2%;西部地区共有919所,占比为36.1%。
从床位数看,机构数占比较少的东部地区占有较多的床位数,机构数较多的西部地区拥有最少的床位数。2013年东部地区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总数为238400张,占比为38.4%,院均床位数296张;中部地区共有床位数196037张,占比为31.6%,院均床位数240张;西部地区共有床位数186652张,占比为30.1%,院均床位数仅有203张。详见表2。
2.2 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规模发展情况
2.2.1 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发展概况。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规模在机构数保持平缓发展趋势情况下呈现高速发展,即院均床位数发展迅速。
调查发现,2002-2013年公立中医类医院机构数保持较为平缓的发展趋势,由2002年的2501所增加到2013年的2543所,12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仅为0.15%。2002-2013年公立中医类医院的床位总数发展较为快速,由2002年的255285张增长到2013年的621089张,增长了近2.5倍,12年间床位总数的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且增长速度逐年上升,2003年实有床位数的增长速度只有6.90%,到2012年增长速度发展为15.72%,2013年增长速度稍缓,为10.91%。
由于机构数变化平缓,而床位数高速发展,因此院均床位数也保持较高速度发展,2002年公立中医类医院院均床位数仅为102张,而2013年院均床位数达到244张,增长了近2.5倍,年均增长速度为8.25%。
2.2.2 不同级别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发展概况。从总体看,一级、二级中医类医院在近几年机构数保持平缓发展,甚至出现机构数减少状况,而三级中医类医院机构数保持持续增长,且增长速度较快;而不同级别医院的床位数都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是可以明显看出三级中医类医院实有床位规模增长速度最快。
2002-2013年公立一级中医类医院机构数呈现下降发展趋势,12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0.35%,机构数由2002年的131所降低到2013年的126所;而一级中医类医院的床位数呈现较为平稳发展,12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4.40%,床位数由2002年的6842张增加到2013年的11142张。随着机构数的减少,实有床位数的增加,公立一级中医类医院院均床位数呈现增长趋势,由2002年的53张增加到2013年的88张,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77%。
2002-2013年公立二级中医类医院呈现较快发展,不仅机构数保持年平均2.96%的速度增长,而且总体实有床位数也保持9.04%的速度增长。2002年全国共有政府办二级中医类医院1209所,实有床位数131565张,到2013年机构数增长到1667所,增长了1.4倍,实有床位数增长到340801张,增长了2.6倍。随着实有床位数保持的高速增长,公立二级中医类医院院均床位数也保持较快速度增长,2002-2013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09%,由2002年的109张增长到2013年的204张,增长了1.9倍。
表1 2013年不同级别公立中医类医院机构及床位概况
表2 2013年不同地区公立中医类医院机构与床位概况
2002-2013年公立三级中医类医院呈现高速发展。从机构数看,2002年共有公立三级中医类医院159所,到2013年增加到360所,增加了2.3倍,12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7.71%;从实有床位数看,2002年公立三级中医类医院共有实有床位数54455张,到2013年增加到1238492张,增加了4.38倍,12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4.37%;从院均床位数看,2002年公立三级中医类医院院均床位数仅为342张,到2013年增加到662张,增长了1.93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18%。以上可以看出近12年公立三级中医类医院不仅机构数增加,而且平均每所机构的床位规模都呈现较高水平的增长。
2002-2013年全国未分级医院呈现持续减少趋势,尤其是2006-2007年呈现直线下降,机构数由2006年的1107所降低到2007年的600所,实有床位数由2006年的85261张降低到2007年的32433张,之后保持持续下降,机构数减少到2013年的390所,实有床位数减少到2013年的30654张。但是院均床位数仍保持增长趋势,12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15%。
2.2.3 不同地区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发展概况。从总体看,2002-2013年不同地区公立中医类医院机构数均呈现缓慢发展,尤其东部地区呈现负增长;而不同地区床位数都呈现较快速发展趋势,但是东部地区由于其基数较大,因此12年间实有床位规模均占据最大比例,但近几年有下降趋势,而西部地区占比保持持续增长。
从中医类医院的机构发展情况看,12年来各地区公立中医类医院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发展趋势,西部地区中医类医院占比一直高于东部、中部地区。从中医类医院实有床位数的发展趋势看,不同地区中医类医院实有床位数都呈现较快增长速度。其中西部地区中医类医院实有床位数的增长速度最快,达到9.56%,2013年的实有床位数是2002年的2.73倍;中部地区中医类医院实有床位数的增长速度为8.50%,2013年的实有床位数是2002年的2.45倍;东部地区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增长速度为7.56%。从不同地区中医类医院实有床位构成来看,东部地区一直保持较高的占比,但是呈现逐年降低的发展趋势,从2002年的41.9%减少到2013年的38.38%,而西部地区中医类医院实有床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2年的26.79%增长到2013年的30.05%,详见图1。
从院均床位数看(表3),12年来,不同地区中医类医院院均床位数均以较快速度发展,其中以西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达到9.37%,2013年的院均床位数是2002年的2.68倍,中部地区院均床位数的增长速度为8.06%,东部地区院均床位数以年均7.70%的速度保持持续增长。
3 讨论
综上可以看出,公立中医类医院机构数保持较为平缓的发展趋势,其中三级医院的机构数增长速度较快,而二级医院机构数在所有医院中占比最大,不同地区公立中医类医院机构数分布较为均匀;公立中医类医院的实有床位数呈现较高速度增长,而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其中以三级中医类医院实有床位增长速度最快,其中东部地区实有床位数占据比最大,但是地区间院均床位数的差距将逐渐缩小;公立中医类医院院均床位数也呈现较高速度增长,尤其是三级医院。
3.1 目前医院资源配置呈现“倒三角”现象
图1 2002-2013年全国不同地区公立中医类医院机构及床位情况
表3 2002-2013年全国不同地区公立中医类医院院均床位情况(张)
本研究结果反映了与二级及以上医院“车水马龙”的现象相比,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门可罗雀”的现象[2]形成鲜明对比。合理的资源配置应该呈现正三角形态,然而目前卫生资源的配置却是一种“倒三角”形态[3-4]。一级医院和未评级医院代表的是医疗的基本水平,它主要承担着保健预防和常见病的诊治工作,但从医院总数和对应的实有床位数上来看,其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医院-社区双向转诊等机制的实施均需要建立在各级医院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进而能够缓解资源结构性矛盾[5-7],然而这些机制受到阻碍的主要原因在于各级医院的发展有待平衡,各级医院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2 各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东、中、西部地区的实有床位数和机构数的比例呈现相反的结果,院均床位数的排名也与机构数占比相反,侧面反映地区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的状态。有文献补充,我国的医疗资源总量相对较低,合格资源更是不足,但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大城市的大型公立医院,部分大城市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配备率与医疗技术、住院条件等已接近甚至超过发达国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配置相对缺乏,医疗技术水平落后[8-9]。根据目前数据分析,东部的医疗利用率相对较高,但并不能判断西部的医疗资源是否相对过剩,但合理的医疗资源分配应该是机构数和实有床位数的占比相互呼应,大致趋势一致的状态,目前该现象的出现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3.3 大规模医院增长速度过快,规模和发展速度有待控制
2001-2013年,三级医院的机构数增长了2.3倍,实有床位数增长了4.38倍,高速度的增长已经为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有研究表明,三级医院床位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持续扩张并不能提高医院规模效率,医院床位规模的无限制扩张会导致综合效率下降,而此时人力投入的贡献将大于物力投入,单体三级综合医院的床位要控制在 620~850 张左右。本研究数据表明,有71所医院的实有床位数超过了600张,其中床位超过1000张的有53所,且这些大医院的规模仍在持续增长中。比较而言,一级、二级的中医院床位数增长速度远不及三级中医类医院实有床位规模增长速度,这种现象的产生直接影响到各级医院之间协调工作的现状,大型医院规模的粗放式扩张,不仅吸引了基层优秀卫生人力资源,同时也挤压了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空间,不利于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目标的实现。导致的直观后果便是大医院无限制的扩张不仅没有得到下级医院对其压力的缓解,甚至对下级医院的运营造成了威胁,“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不仅不会得到缓解,可能会愈演愈烈。因此,调整中医院的资源分配,控制三级医院的规模和如此高速度的增长,同时合理调整医疗资源的布局,缓解医疗资源分配问题[5,7-10]。
[1] 孟庆跃.卫生经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邓峰,高建民.我国医疗资源与利用相关情况回顾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2):83-85.
[3] 季长亮.用行政的手段配置医疗资源是荒谬的——对话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J].首都医药,2009,16(5):29-31.
[4] 邓峰,吕菊红,高建民,等.我国与发达国家医疗资源和卫生费用的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2):91-93.
[5] 彭志丽,何洁仪.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改革的重点难点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9:21-23.
[6] 安艳芳.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特点与改善策略[J].问题与探索,2011,18(5):110-112.
[7] 简伟研,杨淑女,胡牧.北京地区公立综合医院规模与住院服务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2011,43(3):403-404.
[8] 张雯露,吴均林,陈晶.中外社区心理卫生服务能力的比较[J].医学与社会,2012,25(4):84-86.
[9] 黄二丹,李卫平.我国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思路与测算[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5):23-26.
[10] 王丰阁,张建华.卫生资源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的评价[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4):15-16.
The status quo and its development of beds scale of public hospital of TCM in China /
SHI Shiwen, SHI Xuefeng, FANG Yunyun, TENG Lefei, YUAN Shuting, LI Boyang// Chinese Hospitals. -2017,21(1):21-24
hospital of TCM, bed scale, medical resources
Objectives: To analyze the TCM hospital’s beds size and tendency and provide rational and scient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CM hospital. Methods: This dissertation uses literature research to summariz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abou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rrelation theory of hospital scale economic benefit. Using time series analysis to organize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TCM hospitals from 2002 to 2013 and analyzing the change of hospital’s beds scale and efficiency. Results: In 2013, there were 2543 TCM hospitals, 621089 beds. Of which, 53 TCM hospitals have more than 1000 beds. From 2002 to 2013, the growth rate of the number of TCM hospitals who have more than 1000 beds is 34.93% and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rate of total TCM hospital. Conclusions: The scale of TCM hospital beds is relatively large, and is growing rapidly. Especially in tertiary TCM hospital. Between regions, the difference of the number of hospital beds is gradually narrowing, but TCM hospital beds scale in east area is larger.
2016-04-30](责任编辑 张晓辉)
北京市西城区卫计委委托北京中医药大学课题“西城区‘十三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思路及措施研究”
①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②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080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环中路12号
石学峰: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
E-mail:shixuefeng9812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