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河南省跨境电商竞争力:中部六省比较分析

2022-03-09王建丰王书杰

时代经贸 2022年2期
关键词:河南省跨境物流

王建丰 王书杰

(郑州大学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引言

2012年国务院提出电子商务普及深化和电子商务制度体系基本健全的目标。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电子商务结合跨境贸易开创了“跨境电商”时代,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度不断提高。在中部地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成为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河南跨境电商要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在这一契机下,河南省探索和推广跨境电商模式,郑州市成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先导城市之一。河南省发展跨境电商的优势体现在区位因素和先行政策等方面,同时由于对外开放基础薄弱,跨境物流、跨境人才和跨境规则发展需求升级,河南跨境电商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部地区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升级进程缓慢。白桦、谭德庆(2019)认为在产业结构上,内陆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基础将从工业转向对外贸易与现代服务业。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是中部省市实现服务业升级的新路径。一方面,跨境电商不断赋能中小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中部地区市场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在跨境政策红利下,跨境产业的集聚效应明显。另一方面,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和衍生服务的市场总规模不断扩大。Callon J.and Gessner H(2019)的实证研究认为,跨境电商重塑传统贸易模式和价值链,其市场运作模式对外贸企业竞争力具有明显正向影响。因此,跨境电商产业能够加强中部地区的传统制造业、零售业和新兴服务业的联系,实现供应链集成化和规模化发展。发展跨境电商产业符合地区产业转型发展规律,能有效的推动中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部省市跨境电商竞争力评价分析

河南省属于中部省份,受到内陆区位限制,面临改革创新碎片化、发展协同性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河南地区的差异化因素能否最大限度转化为地区优势,如何结合比较优势突破发展限制,成为提升跨境电商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研究方案设计和指标体系构建

2014年为跨境电商发展元年,此后相关分析指标不断完善。本文选取中部6省2013-2020 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熵权 TOPSIS 法进行各地区跨境电商发展竞争力的评价分析。在遵循全面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参考《中国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及综试区城市发展指数理论方案设计》(苏为华,2019)等研究成果,从经济基础、技术环境、制度环境、物流因素四个方面构建 12个二级指标和 29 个三级指标,如表 1所示。

表1 中部地区跨境电商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

在经济基础方面,跨境电商发展规模与地区经济实力成正比,跨境贸易发展水平受到各省开放程度的影响。外贸产业的积聚吸引外资,高效推动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智能物流、人才和金融服务的发展。因此,各个地区的经济开放指标能有效测度跨境电商的综合发展潜力。

从技术环境来看,为适应跨境电商流通需求,平台发展水平、人才智力资本和数字科技水平至关重要,中部省份的发展对技术和人才智力要素的需求较大,部分地区跨境电商技术支撑体系有待完善。近年来,内地布局电子信息产业带的路径以培育科技产业集群为主,突出电子网络基础建设。

从制度环境来看,营商环境优化和投资便利化是跨境电商生态建设的重点。跨境电商扶持政策和市场法治化是发展跨境电商业务的前提保障,同时地方政府也不断重视商事制度改革和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工作。因此,各地的制度创新能力、营商环境建设和综合试点工作是跨境贸易竞争力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

跨境物流是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因素,地区跨境贸易需要完善的物流设施、高效的跨境物流模式以及高水准的智能跨境物流体系。在互联互通方面,内陆地区借助中欧班列运输大宗货物商品,发展内陆的立体式交通体系,助力跨境电商产品的海外流通。

(二)评价模型设计

利用熵权法计算指标熵值,信息熵值越小,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权重就越大。TOPSIS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法是对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2.TOPSIS 法。假设加权规范化矩阵 Z,根据熵权法下规范化矩阵Y和权重W,得出Zij = Wi*Y(i = 1,2,...,k; j = 1,2,...,n )。下一步寻找最优解Z+和最劣解Z-:

Z=[Z,Z,...,Z]为最优解向量;

Z=[Z,Z,...,Z]为最劣解向量。

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最劣向量的欧式距离:

最后计算各目标的相对贴近程度:

C= S/ ( S+ S),i = 1,2,...,k

3.综合竞争力评价。通过计算出一级指标的评价接近度,将其评价接近度作为指标重复以上步骤和公式,由此得出中部六省份发展跨境电商的综合竞争力。

(三)模型求解与分析

1.数据来源。竞争力评价部分数据来源于各省统计厅和办公厅官网、中国和各地方统计年鉴、历年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国市场化指数》等。

2.准则层竞争力评价结果。整理得出各省综合评分情况如表2所示。在经济基础方面,河南省凭借人口总量和工农业优势,总体经济在中部地区领先但是人均量较低,湖北和安徽的经济人均量排名靠前,山西省和江西省的人口红利因素不明显。在技术环境方面,湖北和湖南的高校科研条件突出,人才智力发展要素相对充足。在制度环境方面,中部偏南地区有坚实的开放基础,跨境电商发展环境更完善,制度创新与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在物流方面,河南省航空货邮吞吐量连年领先,航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安徽省作为中部地区连接东部地区的前沿,商品物流需求更大,区位优势显著;湖北省一类口岸众多,为扩大外贸不断发展口岸经济;因地理环境因素,山西道路交通条件欠缺,但是山西省制造业利用“一带一路”中欧班列也顺利实现出关,实现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衔接。总体来说,中部地区面临内地跨境电商市场稳步扩大,在内陆外贸模式下,中部城市群有望成为全国最大跨境电商集散地,同时由于区位因素的共性和差异,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策略需要“因地制宜”,全方位且有重点地提升竞争力。

表2 准则层各省综合评分

3.河南省跨境电商竞争力评价。图 1 显示,相比于其他中部省份,在先发优势下河南省跨境电商竞争力不断上升,到2017年后增长动力不足。一方面,郑州跨境电商发展政策最先落地,但是面临物流不完善、人才缺乏、规则制度有限等难题。2017年跨境电商综试区不断扩容,中部各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相比之下河南省跨境电商发展缺乏进一步突破。另一方面,2017年前后外贸需求低迷、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等不确定因素增加。境外清关检查、欧洲税收监管政策、跨境知识产权管理更加严格,跨境零售业的低成本优势被弱化,在疫情影响下河南省经济基础和物流因素对跨境电商的影响加成逐渐降低。因此,在趋同发展和激烈竞争并存的形势下,河南跨境电商产业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深层次的制度创新,以及“政策+通道+产业”的多重保障。

图1 2013-2020年河南省跨境电商发展竞争力

河南省跨境电商发展的竞争力分析

生产要素和产业条件。河南是中原地区工农业大省,依托资源禀赋及人口规模优势,形成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主导产业。人工成本和制造成本优势吸引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逐渐完备的工业和服务业体系为跨境产业的成长提供了保障。凭借交通区位优势,河南省工业制造、商贸零售、现代物流等相关产业不断升级,但是新兴生产要素的不足也限制了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跨境电商市场需求。河南省是一个消费大省,电商快递业务量连年领先,在内需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跨境电商进口规模不断扩大。从结构来看,河南省跨境贸易以进口为主,出口市场以制造业为主,在启动跨境电商B2B出口试点业务后跨境电商进入海外市场拓展新阶段。另外,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河南省发展数字贸易和直播电商具有相对优势。在投融资市场上,河南省跨境电商相关园区吸引外资能力逐渐提升。

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自贸区制度为河南省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提供了制度创新和载体。河南省自贸试验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路径为改善口岸通关管理体制,打造一站式跨境通关服务,从市场准入、商事改革和产权保障等方面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在跨境电商政策上,河南省政府倡议自贸区的支持政策要向跨境电商倾斜,省财政厅将采取补助、贴息、以奖代补等扶持方式,重点支持自贸区总部经济发展项目、跨境电商企业发展项目等。

跨境电商竞争与合作。在2021年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中,河南省签约50个跨境电商重点合作项目。中部地区联动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存在竞争与合作空间。中心城市郑州物流优势显著,而武汉和合肥高校科研实力雄厚,发展高科技产业优势突出,因此未来中原核心城市群的合作将实现优势互补。在发展特色跨境产业方面,山西省成功进行特色食品和农产品的跨境平台建设,其在大宗农产品跨境贸易及保税加工产业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河南省借鉴。

跨境电商发展机遇。河南省贯通“陆海空网”四条跨境通道,积极承接东南亚等国家跨境电商出口包机业务。河南省“十四五”发展期间,米字形高速铁路格局将基本形成,郑州将与大口岸城市共同构筑全球供应链枢纽。中欧班列能够辐射30多个国家130多个城市,并探索铁路单证金融创新的实践,提倡将铁路单据物权化,未来有望构建陆上贸易物流规则。

发展建议

深层次推进跨境电商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河南省需要发挥工农业基础完备的支撑优势。结合“电商+”促进河南省特色产业的出口渠道不断拓展,在此基础上应积极打造河南电商品牌,实现区域电商供给和消费升级。另一方面,河南省应利用“跨境电商”的名片,打造“因地制宜”的电商服务业。在跨境产业培育上,将创新资源配置于高成长潜力的电商企业,设立互联网产业基金,培养独角兽企业;充分整合物流资源,做大做强物流服务商,保障电商供需信息畅通和技术共享;完善跨境电商相关配套产业,构建物流贸易新经济、金融新经济、文化和信息新经济、专业服务和制造业新经济等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需要顺应监管制度创新、市场主体创新和智力要素创新要求。

扩大制度供给和对外开放。在制度供给方面,河南省能够利用自贸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进行制度创新和实践,推动跨境电商项目的合作。河南应尽快打造自贸试验区2.0版,结合保税服务设计,发展数字物流口岸和数字金融,为企业提供跨境电商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改革新形势下,河南省跨境电商项目应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机遇,从功能基建、体制优化到地区产业升级,不断推动河南省的对外开放。

完善政府的人才管理和市场服务职能。首先,政府建立健全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有利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结合河南省人才引进现状,政府需要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机制,完善市场需求导向的人才开发机制,强化创新创业的人才激励机制,构建“综合性跨境电商大学”式的科研项目;为推动跨境电商行业的市场化和规范化发展,政府需要深化外商投资便利化改革,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提供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和多元化的争端解决机制。其次,政府应支持跨境电商企业拓展新兴经济要素的开放与合作。由政府推动跨境企业开展离岸创新、跨境创新,与国内外一流公司、顶尖科研机构合作,吸收先进技术和经验,共建涵盖研发、实验与产业化流程的国际化机构。最后,河南省应抓住先发优势推动跨境电商标准制定和课题研究,对标国际竞争力评估和积极参与跨境数据共享。

增强传统外贸企业的转型能力。在疫情影响下,海外市场发生消费分级变化,欧美传统消费市场偏好于比传统品牌更高性价比的平行替代品,中国制造产品的国际需求量快速上升,传统外贸企业转型意愿不断增强。在布局跨境B2B平台时,外贸企业可以突破传统线下渠道的贸易壁垒,但是需要投入试行成本。本地跨境平台应借鉴“制造+”项目布局全球站点,为企业提供专属咨询、运营支持与专业培训,助力其线上品牌建造。在风险管理方面,由于轻资产、垫款多的经营特点,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可能面临汇率波动下结汇问题,政府应当为中小跨境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或专项贷款。在转变管理模式上,外贸企业需要自主创新,适应高效的跨境商务谈判与跨文化沟通,优化产品营销和跨境服务。

猜你喜欢

河南省跨境物流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杞人忧天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