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022-03-09蔡胜勋

时代经贸 2022年2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农村金融差距

蔡胜勋 张 博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引言与文献概述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充分、经济结构失衡等。其中城乡差距问题一直被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而城乡差距最终体现在城乡消费差距上(薛鹏、王倩,2009)。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城乡差距问题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并逐步得到解决。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并指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紧抓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因此,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从而扩大内需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

从消费总量来看,2019年农村居民消费总额仅占城镇居民消费总额的30.88%;从消费水平来看,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额仅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额的47.49%。缩小城乡消费差距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城乡消费差距缩小无疑是重要方向。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从2005年的18.83万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49.43万亿元。但在实践中,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消费差距的制约因素较多,能否真正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尚不得而知。因此,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城乡消费差距,进而通过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实现扩大内需,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城乡消费差距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关于城乡消费差距的发展与演变分析。朱诗娥(2012)与高帆(2014)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消费差距经历了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过程。二是关于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焦健和罗鸣令(2018)研究表明城乡收入不平等是造成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原因;刘东皇等(2020)研究发现城镇化的推进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且在西部地区作用更为显著。此外,人口因素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尚未有一致结论,王笳旭(2015)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消费差距有显著负向影响,但朱勤和魏涛远(2015)认为老年人口占比越高对城乡消费差距的正向影响越显著。

相比城乡消费差距方面的研究,学术界在农村金融对城乡消费差距影响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农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方面。陈东和刘金东(2013)发现失衡的农村金融信贷结构对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有不利的影响;陈治国等(2016)分析了农村存贷款转化率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低水平的农村存贷款转化率对农民消费存在抑制效应;而郭震(2019)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优化可以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从现有文献看,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影响的仅有刘志仁(2007)和鲁钊阳和黄津(2012),其研究结果均表明城乡金融不均衡发展会对城乡消费差距产生正向影响。

综上所述,学术界关于城乡消费差距领域的文献较为丰富,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观点,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影响的相关研究还较为缺乏,多数学者仅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并没有进一步探讨其对城乡消费差距有何影响,仍有改进的空间。因此,基于上述背景与文献,本文试图从农村金融多样性角度即选择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金融效率两个指标来衡量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同时充分考虑个体效应因素,将城乡人口结构差异考虑在内,运用Theil指数来度量城乡消费差距,有效提高了度量的精确性。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运用面板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这既考虑到不同省份间的差异性,也增强了模型的解释性。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消费差距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形成了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导、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政策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与国家开发银行,商业金融与合作金融主要包括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等。近年来,以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合作银行)等为代表的农村金融发展迅速。截止2014年末,农村信用社提供了68%的农林牧渔贷款与74%的农户贷款(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研究服务小组,2015)。如表1所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分别从2005年的11.03万亿元、7.78万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92.1万亿元、57.33万亿元,相比增长了8.35倍、7.37倍;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由2005年的184.58万人上升至2017年的244.57万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款转化率逐年降低,已由2005年的70.67%下降到2017年的62.25%,这表明农村金融机构存贷转化率偏低所带来的农村资金净流出问题仍不容小觑。

表1 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款与从业人员变化情况

在城乡消费差距方面,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居民消费差距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图1-图4所示)。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最小,其次为中部地区,最后为西部地区,可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城乡消费差距越小;从各类型消费差距看,居民享受型消费差距下降幅度最大,发展型消费差距次之,这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需求正在向更高层次转变,从而缩小了与城镇居民的消费差距。

图1 城乡居民总体消费差距

图2 城乡居民生存型消费差距

图3 城乡居民享受型消费差距

图4 城乡居民发展型消费差距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说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而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也有重要的影响。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金融发展通过影响居民收入,进而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日益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提高了农村居民获取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得到及时的信贷支持,同时还可为创业的农民提供资金支持,保障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使农村居民消费增加,从而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同时,由于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农村金融存贷款转化率低下所带来的农村资金净流出问题造成农村地区投资不足,使农村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这必然会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最终拉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第二,农村金融发展通过影响居民消费需求,进而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首先,农村金融发展带来的信贷能力提升可为农民提供充足的信贷支持、改善消费预期,通过平滑和保障机制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进而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其次,虽然农村金融体系在不断完善,但其存贷款转化率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可能会对农民的消费支出产生抑制效应,进而拉大城乡消费差距。最后,作为生产者,农民的消费不仅包括生活性消费还包括生产性消费,而正规农村金融对农户的生活性消费影响远低于生产性消费,因此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第三,农村金融发展通过影响居民消费环境,进而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良好的消费环境不仅可以帮助居民稳定消费预期,还能增加居民消费。农村金融发展可以通过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来改善消费环境。此外,农村金融通过保险市场还能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减少不确定因素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鉴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基于此,本文将农村金融发展划分为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金融效率两个方面,从这两个方面剖析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并提出如下假说:

H1:农村金融规模对城乡消费差距具有一定影响。从影响机理来看,随着农村金融规模扩大带来金融服务面积的扩大,能够降低农民使用金融服务的机会成本,提高农民获得信贷资金的可能性,进而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同时,农村金融规模扩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农村资金外流现象,固化现有的二元经济结构,拉大城乡消费差距。因此,农村金融规模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方向存在不确定性。

H2:农村金融效率对城乡消费差距具有一定影响。从理论上讲,一方面居民在受到流动性约束时其消费行为会受到抑制,而农村金融效率的提高可以将存款转化为更多的贷款,使农民获得更充足的信贷供给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消费预期,从而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另一方面,低效率的农村资金配置可能会使农民受到更严重的信贷约束,从而降低农民的消费支出,拉大城乡消费差距。因此,农村金融效率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方向同样存在不确定性。

实证研究

(一)模型设定

基于上述分析,为了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本文设定如下基本回归方程:

其中,被解释变量Dis表示i省份在t年的城乡消费差距,核心解释变量Fs、Fe分别表示i省份在t年的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金融效率,X表示控制变量,β代表常数项,β、β与β表示对应变量的参数,v、u分别表示截面和时间固定效应,ε为随机误差项。将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率、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等控制变量代入到式(1)中,得到最终回归方程(2):

式(2)中的已有变量与式(1)变量含义相同,其中Theil为城乡收入差距、Urban为城镇化率、Aging为人口老龄化、lngdp为经济发展水平。为了体现本文变量之间的弹性关系与减弱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影响,本文对绝对量表示的变量进行了取对数处理。

(二)变量描述

1.被解释变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Dis)。本文使用Theil指数来度量城乡消费差距,该指数充分考虑了人口结构,将消费差距区分为人群组间的差距和人群组内的差距,对不同消费阶层的消费变动更敏感,更符合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其计算方法为:

其中,C、C与C分别代表t时期全国、城镇与农村的居民消费总量,P、P和P代表t时期全国、城镇和农村的人口总数。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为探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路径,本文将城乡消费差距分为三种类型,即生存型城乡居民消费差距(Dis1)、享受型城乡居民消费差距(Dis2)和发展型城乡居民消费差距(Dis3),计算方法同上式。

2.解释变量:农村金融效率(Fe),国内学者普遍用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比作为衡量农村金融机构运作效率的指标,考虑到数据的连贯性与突出农村金融的供给主体,本文借鉴丁志国等(2012)的做法,采用农信社存贷比作为衡量农村金融效率指标;农村金融规模(Fs),本文选择农信社存贷款之和/农村GDP来表示农村金融规模,其中农村GDP以各地区第一产业产值来衡量。

3.控制变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Theil),本文中城乡收入差距用Theil指数进行测算;城镇化率(Urban),使用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比值来衡量城镇化率;人口老龄化水平(Aging),用老年人口抚养比来衡量人口老龄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lngdp),用对数化后的各省GDP进行衡量。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数据来源。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与《中国农村金融统计年鉴》,数据时间跨度为2004-2017年,样本容量为350。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一致性,选用我国内地2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由于北京、上海与西藏等省区的数据不全,故予以剔除),并对个别缺损值进行平滑处理后建立面板模型进行分析。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如表2所示。从表2来看,各变量间最大值差异较大,说明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各省份为研究对象是合理的。城乡居民的各类消费差距的均值与极值差异明显,表明考虑消费差距的结构是有必要的。同时为了检验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本文对各变量进行方差膨胀因子检验(VIF检验),各变量的VIF值在4以内,且容差值均小于1,说明模型不存在严重共线性问题。

表2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四)估计结果分析

1.基础估计结果分析。由于本文回归模型截面纬度大于时间纬度(N>T),属于短面板数据,因此使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在进行实证检验中,本文用面板数据的Hausman检验选择模型的具体回归形式,结果表明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基础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Model1-Model4分别用来检验农村金融规模(Fs)与农村金融效率(Fs)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

表3 基础估计结果

核心解释变量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第一,农村金融规模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在表3的Model1中,金融规模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为显著负向相关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确实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起到了一定作用,假说H1得以验证。这与本文的理论分析一致,农村金融规模扩大可以使更多农民得到金融机构提供的利息进而增加一定收入;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还可为农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降低获得金融信贷服务的机会成本,为更多的农民缓解信贷约束,提高购买力,进而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此外,从Model2、Model3与 Model4中还可看出,金融规模对生存型、享受型消费差距的影响均为负向,且分别通过了1%与10%的显著性检验。该结果表明,在2004-2017年间,农村金融规模通过多种途径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从影响系数差异看,金融规模扩大对享受型消费差距的影响最大,对生存型消费差距影响最小,这表明随着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消费观念习惯正在发生变化,消费需求正由基本的物质需求向精神文化需求扩展。农村金融规模正在为拉动农村消费结构升级提供强大的动力,不仅在生存型消费方面缩小城乡消费差距,还从更高层次的消费方面为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做出贡献。第二,农村金融效率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在表3的Model1中,农村金融效率的系数为负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假说H2得以验证。农村金融效率提高可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其原因可能是金融效率的提高可以将存款转化为更多的贷款,使农民获得更充足的信贷供给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消费预期,从而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此外,通过Model2、Model3与 Model4可看出,农村金融效率仅通过影响生存型消费差距进而影响到居民总体消费差距,这表明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消费结构升级与农民高层次消费支出未能产生正向影响,抑制了农民消费潜力的释放。

控制变量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在表3的Model1中,城乡收入差距系数为正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消费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率的提高能够有效降低城乡消费差距;人口老龄化水平在1%的统计水平上负向影响城乡消费差距。

2.分地区估计结果分析。本文通过划分东、中、西三个区域进一步分析了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金融效率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区域性影响,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中方程(1)(2)和(3)可知,在东部地区中农村金融规模于1%的统计水平下负向影响城乡消费差距;在西部地区中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金融效率均对城乡消费差距产生负向影响,且分别通过了5%与10%的显著性检验。其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农村金融规模扩大降低了农民获得信贷服务的机会成本,提高了农民获得信贷资金的可能性,进而缩小城乡消费差距;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相对落后、结构单一,除以农信社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外,农村居民没有其他金融机构来为其提供信贷支持,因此扩大农村金融规模与提高金融效率对缓解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信贷约束、缩小城乡消费差距起着重要作用。

表4 分地区估计结果

(五)稳健性检验

为了增加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通过如下方法衡量估计结果的稳健性:使用“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替换被解释变量测量方法重新估计以上模型。通过依次加入三个新控制变量进行逐步回归。通过上述处理后,显示本文回归结果未发生显著变化,这表明本文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选取2004-2017年25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面板回归的方法,研究了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金融效率对我国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在对估计结果进行充分检验后,本文得到了如下结论: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存在显著影响,为扩大农村金融规模与提高农村金融效率可以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从影响路径来看,农村金融规模对城乡消费差距的缩减效应是通过生存型消费差距与享受型消费差距同时实现的,而农村金融效率主要通过影响生存型消费差距进而影响城乡消费差距;从影响区域来看,农村金融规模在东、西部地区显著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农村金融效率则主要在西部地区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因此,在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金融规模量的扩大,又要注重金融效率质的提升,让农村金融充分发挥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积极作用。

具体的政策建议如下:第一,在扩大农村金融规模的同时注重改善农村金融效率。针对农村金融信贷支持力度较弱的问题,我国农村金融要继续加大对农民的信贷供给,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涉农资金投放力度,同时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对于农村信用社等主要金融机构的运行,应当在保证自身盈利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对农民的贷款额。在改善农村金融效率方面,要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存贷款转化率,减少农村的资金外流,使农村的资金尽量满足农户的贷款需求,同时要降低农村居民贷款门槛,增强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第二,调整城乡收入差距,助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城乡收入差距或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其原因均与农民收入较低有关。因此,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推动农民增收,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或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发展特色农业产品,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此外,农业面临的不可控风险较大,政府应当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减少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提升其消费信心。

注释:

①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经过整理计算得到。

②地区划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下同)。

③生存型居民消费包括衣着、食品与居住支出;享受型居民消费包括通信、交通与家庭设备支出;发展型居民消费包括医疗保健与文教娱乐支出。

④由于篇幅所限,文中未做展示,结果备索。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农村金融差距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国家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农村金融效率的界定与测度:文献综述视角